《卓克·科技参考2》NFT:在中国的现状如何?



《卓克·科技参考2》NFT:在中国的现状如何?插图1

2020 年 4 月 7 日,我曾经在《科技参考》第一季中谈到过 NFT。

在那期参考上线前不久,佳士得拍卖行以接近 7000 万美元的价格把一副 JPEG 格式的图片拍出了。一幅画在纸上的真迹可以卖很高的价格,这个逻辑大家并不陌生。但一个 JPEG 文件是可以无限复制的,而且每次的复制品和最初的文件连一丝一毫的区别都没有,无论是文件大小还是艺术水平,都完全相等。为什么能拍出 7000 万美元的高价呢?

因为它使用了一种叫作 NFT(非同质化代币,Non-fungible Token)的技术。

简单地说,这次拍卖利用了 NFT 技术中的确权,也就是确认归属权的功能。于是,即便是同样的 JPEG 文件,每一个上传到 NFT 网络中也都拥有不同的数值,和它的复制品不一样。而且,由于这个值是分布式的存储在以太坊网络中的,于是几乎没有可能篡改这个数值。

当然,我这里只是以最简单的方式介绍一下 NFT,毕竟今天《科技参考》的内容是说说 NFT 在中国的情况。如果您想详细了解 NFT 到底是什么,可以点击文字、参考《 NFT:一个头像卖 5000 万》。

现在我们进入正题,说说 NFT 在中国。

 

NFT 在中国发展了一大步

时隔快两年,NFT 在中国确实走出了一大步。最大的标志就是,今天中国最大的几个互联网巨头都进入了 NFT 世界,而且已经形成了各自的生态圈。

这些企业包括蚂蚁、腾讯、字节跳动、百度、小红书。也许是为了规避不必要的麻烦,这些企业并没有把实质是 NFT 的业务挂上带有 NFT 字样的名字,而是起了另外的名字。比如——

蚂蚁集团的 NFT 叫作“蚂蚁链”,这个在支付宝 App 里就能看到;

腾讯的 NFT 叫作“幻核”,这是一个单独的 App;

百度的 NFT 在百度旗下的百信银行 App 一个叫作“数字藏品”的模块里;

小红书的 NFT 虽然内置在自己的 App 里,但起名叫 R-SPACE。加入其中、创作作品的艺术家,在个人页面能看到一个 R-SPACE 空间的按钮,点击后可以看到自己的作品;

唯一例外的是字节跳动,它并没有在抖音或者今日头条里搞任何 NFT 的动作,而是把这个业务放在了 Tiktok 上,也就是放在了海外。

说到这里,敏锐的你应该已经嗅到规避风险的含义了,这确实是 NFT 在中国的底色。

和这个业务相关的风险最高的规章制度是,2018 年 8 月 24 日五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防范以“虚拟货币”“区块链”名义进行非法集资的风险提示》。名字很长,咱们后面再提到就简化称为《风险提示》吧。

这个《风险提示》里写到,一些不法分子打着“金融创新”“区块链”的旗号,通过发行所谓的“虚拟货币”“虚拟资产”“数字资产”等方式吸收资金,侵害公众合法权益。

 

中国 NFT 业务的经营活动

于是我们就要看看,这些巨头纷纷进入的、已经在默默生长的 NFT 业务中,都出现了哪些经营活动。

如果简单总结的话,中国目前正在进行的 NFT 主体活动,就是由各个艺术家或者机构创造图片或者视频,然后上架,用户花人民币购买,NFT 用来确权,确认这个复制 100 万遍都一模一样的文件是你买的,别人哪怕复制它、产生了和你一样的文件,也因为没有上到 NFT 链,于是在虚拟币世界里就没有价格标定,而你的那个却有。

具体来说是这样进行的:

平台会主动积极的向艺术家或者经纪公司发出邀约,请他们创作数字作品。这些艺术家和传统艺术家最大的不同在于,他们的作品从一开始创作时就是数字化的。不过在当前,这样的艺术家还没有受到大众的广泛认同。

对于艺术家来说,从前要获得同行的认可,只能带着作品参加各种展览。别人展览需要立面的墙或者布来挂作品,而这些艺术家却需要大屏幕播放他们的作品。当然,他们也一样可以通过自己疯狂的思想、犀利的表现力获得同行的认可,但最终会卡在变现的环节,因为他们的作品是可以无限复制的。既然如此,富豪在出手购买时就会犹豫:这个文件,拍卖行不是可以复制 100 份自己留着吗?那我为什么还要花几百万买这个?

我有幸认识一位央美的青年艺术家,他就专门创作数字格式的艺术品。多年下来,已经获得了行内的高度认可,也在 2020 年的虚拟币大潮中被很多机构抢着签约。

这些艺术家的创作分为两类:一类是规定主题,艺术家按照条条框框画,这类创作受限比较大;还有一类是批量采购,自由创作。

比如,蚂蚁和他签订,1 年 5 个作品,至于画什么,全凭艺术家自由创作,然后双方约定一个价格,也许是 1 个作品 30 万元这样的死价格,也可能是画完了上架拍卖,最后双方按成交价五五分成。如果不是独立画家,而是一个旗下拥有不少艺术家合作关系的经纪公司的话,成交比例可能是经纪公司八、平台二,然后经纪公司再和艺术家分。

 

真实的运行情况

那么,NFT 在中国运行得如何呢?

起码现在是供不应求。一副作品上架,还真有点儿像双 11 或者 618 那种限量抢购的态势,马上就被买走了。

这可能和平台方对创作者的要求高有关系。从这一点上看,我们可以推猜,目前的作品大都出自那些行内认可的艺术家之手。否则,比如我也冒充数字艺术家,我一天创作 180 个,市场上再充斥 100 万个我这样的人,NFT 作品肯定就不用抢了。

但我也能预测,供给量在不久后一定会暴涨。于是那时候,如何在更细微的层次上识别数字艺术品的水平,如何评估这类新型艺术家在圈内的段位,就是购买者的核心能力了。比如我认识的这位青年艺术家,他的作品我就敢闭眼买,但也仅限于他,其他人的作品,我至少要拿去问问他的意见。

还有一些作品可能是某些具有品牌价值的机构提供的,比如说博物馆、展览馆提供的某国宝的 3D 扫描文件。今天,确实有不少博物馆是参与其中的。它们的参与,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其他参与者的焦虑。

生态方面的情况大致就是这样。而那些把 NFT 和元宇宙扯在一起的宣传,其实大都是过度宣传。

但在这种生态下,我们要注意的是:

蚂蚁集团的蚂蚁链、腾讯的幻核、百度的数字藏品、小红书的 R-SPACE,可并不是在同一个 NFT 网络中的。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说,它们各自建立了一个分布式网络,各自有各自的确权。你在蚂蚁链上买到的作品,在幻核里是没有人认的,和没有上链一样。

而这一点是非常关键的。因为分布式计算的优势就在于很难篡改数据,而“很难”并不意味着绝对不行。什么时候才行呢?就是当攻击者的算力超过全网算力的一半以后,就有可能篡改确权数据。

于是,当各个公司旗下的 NFT 产品都各自建立自己的网络,而且是在中国这么下重手打击虚拟币挖矿的状况下,这些 NFT 作品从网络安全上说是极为脆弱的。它们没有很高的算力保障,也许几个大矿主稍稍联手,就能轻松超过 50% 的总算力搞垮这个平台。

这里面唯一不同的就是字节跳动,因为他们只在海外的 Tiktok 里搞 NFT,于是就能光明正大的使用以太坊网络。这个网络全球参与者众多,算力庞大,安全性不亚于比特币。

 

政策风险

让我们说回政策风险,也就是 2018 年时五部委发的《风险提示》。文件里说,“通过发行所谓“虚拟货币”“虚拟资产”“数字资产”等方式吸收资金,侵害公众合法权益”,这句话其实还没完,后面接着说的是:

此类活动并非真正基于区块链技术,而是炒作区块链概念行非法集资、传销、诈骗之实;通过租用境外服务器搭建网站,实质面向境内居民开展活动,并远程控制实施违法活动;通过公开宣传,以“静态收益”(炒币升值获利)和“动态收益”(发展下线获利)为诱饵,吸引公众投入资金,并利诱投资人发展人员加入,不断扩充资金池,具有非法集资、传销、诈骗等违法行为特征。

你看,它主要针对的是那些骗子,这些人骗钱的时候用的工具甚至都不是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而 NFT 可是真正基于区块链的。

而且,关键是它也没有骗,平台为了规避风险,都不提供 NFT 交易的服务。也就是说,你看到的数字作品,上线以后只能购买,用户的行为和购买艺术品是一样的。这个行为总不能算违法吧?至于去哪里卖,反正这几家平台不会主动提供。如果通过场外交易进行,那就是用户自己的行为了,跟平台没有关系。

如果你问我,之后的政策对 NFT 是有利还是不利呢?我个人觉得,最好的情况就是现在这样,不再颁布新的禁令。在这个假设下,这些业务还会继续开展下去。

而真正有价值的确权,不应该是局限于某个 App 注册用户范围内的,而应该是全世界人都认可的,因为币的价值正是基于信任度。

聯系郵箱:0xniumao@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