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课·光伏产业报告》02 “整县推进”政策:光伏如何实现规模化?



《前沿课·光伏产业报告》02 “整县推进”政策:光伏如何实现规模化?插图1

在导论中我们讲过,政策是看懂光伏的重要切入点。从这门课开始,我先带你看两项重要政策,看它们是怎么引导产业发展的。这一讲,我们先看“整县推进”这项政策,是怎么帮助光伏继续规模化发展的。

我想先问你一个问题,如果你是光伏电站的老板,正在考虑安装光伏电站,你会选择在园区里集中安装光伏电池板,还是到各家各户的楼顶上安装光伏电池板呢?当然是集中安装,对吧?无论是哪个行业都会选择规模化发展,集中采买设备和原材料会更划算,也更方便管理。

但是,光伏产业目前侧重选择了另一种方案,也就是到各家各户安装光伏电池板,发展分布式光伏。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要搞明白这个问题,你需要知道这两种光伏电站分别什么样。分布式,就是指在建筑的屋顶、外墙等各种分散的空间里,安装上光伏设备。而集中式,就是指在一大片空地上集中建起来的光伏电站。一个中等规模的集中式电站大概占地两三千亩,相当于两三百个足球场。

我们在发刊词中说过,我国光伏产业用了十年时间,把光伏的安装总量从起步做到全球第一,基本上是集中式的功劳。有组数据显示,2013年,光伏设备的总采购量中,95%是集中式,即便到2020年,集中式也占68%。

既然集中式发展得这么成熟了,为什么还要发展分布式呢?

因为集中式的可安装空间会不断减小。你想想看,刚才说中型电站就要占地两三千亩,面积很大,之前就多集中在咱们国家西部地区。但问题是,伴随着我国城镇面积不断增加,集中式光伏电站建设的越多,可利用的土地也就越少。

除了可利用空间不断减少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集中式的降本速度在变慢。我们在导论中讲过,成本是光伏的命脉,决定着光伏能不能被普及。过去十年,集中式大规模发展,带动光伏电池板的成本下降了超过85%,但目前看来,下降空间相对不多了。

你再来看分布式,和集中式正好相反,分布式的可利用空间是不断增加的。业内有项数据,说我国每年会增加40亿平米的竣工面积,其中,超过6亿平米都可以用来安装分布式光伏电站,相当于7个三峡大坝的发电量。

而且,分布式的降本空间还很可观,它能省下集中式降不下来的两项开销,也就是土地费用和远距离传输成本。

土地费用很好理解,咱们国家的地寸土寸金,集中式要占那么大面积去建一个电站,费用是很高的。那什么是远距离传输成本呢?咱们国家东部地区是用电密集区,但集中式光伏电站大部分都在西部,把电从西部传到东部,中间上千公里的距离,还要建变电站、铺电网,这些基础设施的搭建成本很高昂,更没法节省。

而分布式可以就地取材,把屋顶、大楼外墙改成光伏板,不需要土地费用;也不用再横跨整个中国,而是哪里产电哪里用,传输距离相当于零。据估算,过去一年,集中式电站的安装成本大概有一千亿,如果都改为分布式,可以省下的费用,合计占总成本的10%,也就是一百亿。

好,这是分布式省钱的本事。除此之外,分布式还能帮人赚钱。

比如,把自己家的屋顶租给做光伏电站的企业,可以收租金;再比如,自己安装设备,自己发电,再把这些电卖给电网,也能赚钱。在山东、河南等一些地方,分布式还成了一项国家扶贫措施,成为农户新的收入渠道。

但你可能会看到一些新闻报道,说有一些农户想把屋顶出租给光伏电站公司,但在签合同时,却被忽悠着签了安装合同,从包租公变成了电站老板。结果农户不仅没赚到钱,还要继续还安装光伏的贷款利息。

这个事情确实有。它和分布式的特点有关。分布式规模小、单子散,入场门槛、启动成本都相对比较低,多是中小型民营企业在经营。推广过程中,多是由企业的销售、推广人员跟户主一个个去谈合作,如果户主对光伏的认识不够,或者遇到推广人员工作不规范等问题,就容易出现上面说的不好的结果,这也使分布式的推广受到了一些阻碍。

我们在导论讲过,政策会引导产业的发展,甚至改变产业的走向。产业发展遇到了难题,国家能看到,也会想办法解决。

2021年6月,国家能源局针对分布式的推广情况,专门发布了一项通知,叫《关于报送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方案的通知》,也就是面向县、市或者区政府,推出了一项“整县推进”的试点工作方案。

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就是由各地政府来协调当地的屋顶资源,对屋顶类型、安装比例都做好规划,然后再把这些屋顶资源交给光伏企业,按照规划开展光伏设备的安装工作。比如,党政机关的建筑屋顶,安装比例不能低于50%;学校、医院、村委会等公共建筑屋顶不能低于40%;工商业厂房的屋顶不能低于30%;农村居民屋顶不能低于20%。

到2021年9月,全国一共有676个地区申报成为“整县推进”试点县,如果它们能在2023年底按比例完成分布式安装工作,就能成为“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示范县”。

你看,这项政策等于是精准地抓住了分布式推广不顺的症结。既然推广的难点是太过分散、不成规模,那政策就把这些分散的屋顶都打包起来,让“散单”变成“整单”,光伏企业再推广安装,工作就容易多了。同时,各地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市场活跃了,分布式光伏的安装规模也会大大增加。

咱们国家要推进分布式的决心还不止于此,2021年10月,国务院出台了碳达峰方案,计划到2025年,城镇内新建的公共机构建筑、厂房屋顶的光伏,能达到50%的覆盖率。

有了政策的推动后,产业里的电站运营模式也发生了改变。我们刚才讲过,过去,分布式的规模又小又散,多是中小型民企在运营。现在,规模变大了,吸引了不少央企、国企加入。比如,2021年下半年,国家电投、三峡集团就一起签约了近百个“整县推进”项目。

我管这种模式叫“国民合作”,就是央企、国企和民企合作,我觉得这是一个好趋势,能帮助分布式的推广、运营、管理等各环节工作更加规范、高效。

在这个合作模式中,央企、国企的稳定性和民企的灵活性,可以很好的结合在一起。央企、国企主要负责签约项目,它们的资金实力雄厚,对项目收益率的要求比民企低,能给农户、公用事业等收益低的项目起托底作用。民企作为合作伙伴,从央企、国企的手上接单子,负责开发、实施、运维等具体工作。民企还能利用自己的灵活性,在全国各地设网点,提供上门服务。

听到这儿你可能觉得,政策很好,但还是会担心,大企业的加入会不会导致垄断发生,小企业的利益能得到保障吗?

2021年7月,国家能源局公布了一份文件,叫《对分布式光伏电站整县推进的疑问》,文件中不仅解答了这个问题,还要求各地政府在开展“整县推进”工作时,要严格遵循五项原则,其中明确提到了五个字:竞争不垄断。这五个字背后是在强调,政策推进过程中,还是要坚持市场主导,让企业充分竞争。

这么多分布式的政策出台后,效果如何呢?我们来看一组数据,2016年,也就是分布式刚开始发展时,光伏新增装机量中,分布式占比是15%;2020年,分布式占比还不到35%;2021年,分布式占比达到55%,历史上第一次超过了50%,发展速度大大增加了。

我预计在2022年底,还能看到一些不错的效果。

好,这一讲说到这儿,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光伏继续保持高速发展,分布式就要成为推广主力。分布式由于项目分散、规模小,导致推广起来有些缓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出台了“整县推进”政策。经过各地政府对当地屋顶资源的协调后,分布式的推广效率提高了。

好,这一讲主要讲了分布式光伏电站的推广发展,我想请你想一想,记忆中还有哪些大规模商业推广的成功案例?讲讲它们为什么能成功?欢迎留言,我们一起交流。

以上就是这一讲的内容。我是董世敏,下一讲再见。

聯系郵箱:0xniumao@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