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课·光伏产业报告》06 通威:为什么一定要踩准行业周期?



《前沿课·光伏产业报告》06 通威:为什么一定要踩准行业周期?插图1

从这一讲开始,我会带你了解三家公司,它们是当下光伏产业的龙头企业,在它们身上你会看到光伏面临的更具体的挑战。我们来看看它们是怎么应对的,由此加深对光伏的理解和对趋势的判断。

我要跟你讲的第一家公司是通威股份,这是一家硅料的龙头企业。

2021年,硅料价格上涨近两倍多,通威股份赚了82亿元,一年赚的等于过去三年的钱。这创造了通威自己的历史新高,但你可能不知道的是,通威刚进光伏行业的时候亏了好多钱,差点没有挺过来。

进场就亏钱,当时就有人说这是跨行业做事,不专业造成的。因为通威以前是做饲料生意的,进入光伏产业开始做硅料生意,这是跨行了。也有人说,通威这是运气不好,一进来就遇上了整个行业的低谷,当然就亏了。

我认真研究了通威和硅料行业,我发现不是因为跨行,也不是运气问题,而是在于两个字:周期。具体怎么回事?通威后来又是怎么成为硅料的龙头企业?

要搞明白这个问题,我就要先带你回到2006年,通威进场的那一年。当时,国际市场上,德国、日本等国家都开始出台鼓励光伏的政策,市场很火热,光伏产品供不应求。硅料作为光伏的上游原材料,当然也就火起来了。很快,硅料供给就不够了,缺口高达数万吨。

供不应求,价格当然就开始一路高涨,每公斤价格从2003年的20多美金开始,到2006年时,已经差不多150美金了。当时,中国硅料的总产能才300多吨,各家公司一看,这肯定有钱赚啊。原来的企业就开始扩产,新的企业也开始涌入,通威就是其中一员。

当时,通威的光伏项目整体预计投入30亿元,产能在5000吨,规模可不算小,对吧?通威一边建工厂,一边看市场上的硅料价格还在继续涨,到2007年,已经比2006年又翻了一倍多,到了400多美金。这么一算,估计通威未来收入能有50-100亿元。

2008年上半年,通威的硅料产品上市了,但计划中的大把赚钱并没有发生。之前入场硅料的企业们也做出自己的产品了,咱们国家硅料大幅扩产,产能迅速从原来的不到300吨,达到了2万多吨。问题是,需求却比以前减弱了。国内市场当时还不大,国际上呢,因为遇到金融危机,欧洲光伏补贴政策要么降低,要么取消,需求也在缩减。

在需求减弱、供给大幅度增加的情况下,硅料价格只能不断下跌,从最高点开始,一年多就下滑了70%多。你看,别的企业前几年还赚了钱,通威是刚投产就赶上了价格下跌,结结实实地赶了个晚集。

这么听上去好像确实是运气问题,但就像我前面说的,其实问题出在通威踩错了周期。

什么周期呢?准确地说是供需周期,供给和需求的周期性涨跌。踩对了周期,想不赚钱都难,一旦踩错,就会像通威这样,面临生存挑战。

当然了,并不是所有行业都有明显的供需周期。举个例子,化妆品行业,需求变化不会忽大忽小,基本上是稳定的;供给这边,不会因为新企业入场新建几条产线,就让整个市场供给过剩,也不会因为老企业退场,整个市场就供给不够。

但像硅料这样的重资产行业就不一样了,供需周期很明显。遇上像光伏这样的新兴产业起步阶段,充满不确定性,需求随时都在发生变化;因为是重资产,企业们要么不轻易进场,要么进场后不随便退场。一条产线,从投入资金开始建,到建成后投产,时间基本是能估算出来的。

我们来当一回“事后诸葛亮”,简单回看一下通威的经历。2006年市场火热,硅料供给缺口达数万吨,通威在大举进入光伏产业的时候,肯定认为需求一定会不断扩大,最不济也保持当时的状态。供给方面,虽然没有公开资料显示,但我估计通威是很乐观的,没有做过精确的测算。算什么呢?算自己的产线建好之后,别人的产线怎样了?供给缺口是不是还那么大?

说到这儿,我必须跟你说一个内行人的视角了。行业内对周期有基本共识,在整个光伏产业链中,硅料是周期性体现最充分的环节,也是推动整个产业周期性的重要因素。所以,行业内很重视对周期的分析,要判断供给、需求都是什么情况,企业处于什么位置等。

我们不能总当“事后诸葛亮”,我来跟你说说行业内具体是怎么看周期的。

先说需求这一端。任何行业都会看市场盘子有多大,这个可以从各类公开的数据中得到估算结果。对光伏来说,还有一点对判断需求大小极其重要,那就是政策。我在这门课的前两讲就跟你提到了政策对光伏产业发展影响巨大,还记得吗?延续性政策、拐点性政策,它们都在左右着周期中的需求。

好,那供给端呢,我刚才其实已经提到了,就是要看产能,看行业内的总产能到底有多少。我们都能想到,要看现有的生产线如何,产量多少。但是请注意,这里面有不少门道。

比如,只看有多少条产线不够,还要看开工率。一家工厂,可能只有一半的产线在运行,另一半产线可能在维修,或者怕生产多了市场吃不下,所以处于停产状态。那你就要注意了,没开工的产线也应该被算在总产能的预估里。

再比如,还要看合格率。什么意思?重资产的制造型企业在生产线刚刚开始运行的时候,虽然能生产100件产品,但其中可能50个都是不合格的。等产线工艺慢慢成熟了,质量也就慢慢提升,合格产品可能就达到了95个、99个,对应的50%、99%,就是合格率。这个也会影响对总产能的估算。

在看供给端总产能的时候还有一点很关键,就是不仅要看现在的同行,还要看可能的跨界选手,是不是有计划变成你的同行。

我给你举个其他行业的例子,新能源车赛道非常火热,它要用的磷酸铁锂电池也跟着火。以前行业里看供给的时候,就看电池企业,简单一算总产能就知道了。现在,很多化工产业跨界加入,比如以前做磷化工化肥产品的,发现把产线改一改,就能做磷酸铁锂相关产品。这么一来,产能测算就不能像以前只看原来几家企业了。

在硅料行业也一样。其实通威自己就是这样一个角色,原来是做饲料的,后来在硅料热潮的时候转型进入这个行业。

发现潜在对手,这一点很重要,能够预估它们进场以后,会对供给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如果你不知道什么样的企业即将进场,那就意味着你对供给侧的判断和测算就是不够准确的,会对周期不够敏感,甚至产生错误判断。

总之,在看供给端的时候,说白了就是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各种各样的途径,测算出来较为准确的总产能。结合对需求端的判断,你会知道有多少人正在跟你分蛋糕,还剩下多少可能会是你的,更重要的是,结合时间上的估算,你可能会踩准周期,从中获益,还能规避掉一些较小的风险,在重大风险来临时做好准备。

好,我们再来看看通威是怎么在2021年赚得盆满钵满的?答案当然还是周期。

先来看下大环境。从2008年到2018年,硅料玩家持续减少,激进扩产的倒闭了,有的熬不下去亏没了。以行业市场占有率数据来看下,仅2018、2019年两年,硅料行业前五名的市占率就从2017年的40%多,提高到了70%左右。什么意思?大的更强,小的更弱、甚至没了。

但是,2020年的碳中和政策促使行业需求快速爆发,这就导致光伏各环节产品不够了。硅料这种重资产行业,1万吨产能就需要近10亿元,工厂从开始建到能生产,也要一年半。而其他环节扩产就相对容易些,硅片扩产需要一年,电池、组件扩产仅需要三到六个月,而且钱也更少。

所以,在2021年,光伏需求爆发,订单从光伏电站开始层层向上传递,组件厂、电池厂、硅片厂,都相继准备好了新产能等着赚钱。但却发现,硅料厂还没建好。于是,形成了“产能周期错配”,也就是硅料比其他环节更紧缺。

通威老板也强调,硅料价格上涨,是行业正常周期的表现。他认为,过去十年,多晶硅行业的投资收益相对有限,也正因为如此,供需才出现了缺口。翻译成大白话来讲,就是不能只看人家现在吃肉,不看人家过去挨过打。

2021年,并不是通威做了很多努力,而是行业赚钱。 除了通威,另外几个硅料公司也各自赚了50亿元以上。有一家公司叫保利协鑫,在2020年的时候还亏了57亿元,但2021年就赚了50亿。

好,这一讲我带你了解了硅料龙头通威,和你一起梳理了硅料行业的供需周期。我想请你试着想想看,如果一家企业,所在的行业周期性很强,那遇到周期底部的时候该怎么做才好呢?欢迎你把自己的想法写在留言区。

以上就是这一讲的全部内容。我们下一讲再见。

聯系郵箱:0xniumao@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