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信息

美国企业如何看待中美在国际标准制定组织中的竞争?

这期周报为你介绍世界主要智库最近出台的三篇报告:

第一篇,波兰智库分析北约与俄罗斯的谈判;第二篇,美国智库谈美企如何看待中美在国际标准制定组织中的竞争;第三篇,南非智库评估中俄在非洲的合作。

好,我们先来看第一篇。波兰国际事务研究所12月22日发布一篇报告,题目是《俄罗斯的要求对北约防务与威慑的潜在影响》。

我先说两句这篇报告的背景,你肯定从新闻上看到了,俄罗斯和乌克兰现在关系非常紧张,在西方媒体渲染下好像战争马上就要开始了。现在俄罗斯就乌克兰问题向北约提出要求,要和北约签一个有法律约束力的条约。其中最核心的要点就是北约的东扩必须停止,不能再把乌克兰吸收进去。

这个俄乌局势和北约东扩基本上可以说是欧亚大陆西端地缘政治较量的全部,非常重要,我们马上上线的视频课讲的就是这个话题。这篇波兰智库的报告实际上就显示了北约内部对俄罗斯此番要求的看法。

这篇报告的主要意思有两方面,一方面,俄罗斯这次向北约提出的条约草案包括不少内容,可能有助于推动旨在缓和欧洲紧张局势的谈判。这是报告所肯定的。但另一方面,报告更强调俄罗斯这个草案对北约的冲击。

报告说,即使双方都真心愿意达成这样一个条约,这个谈判过程也得需要几年时间。而这种谈判一旦开始,就可能对北约内部产生负面影响,特别是有些北约国家急于缓和与俄罗斯的关系,可能做出单方面让步。这里报告强调最多的是北约的“东翼”(也就是邻近俄罗斯的中东欧地区),说北约有些盟国可能提出限制在“东翼”部署美军部队、停止大规模演习、暂停关键军事设施建设,等等。

报告说如果真的这么做,那将使北约内部的分歧显性化,从而削弱北约内部凝聚力,更重要的是会削弱北约对俄罗斯的防御和威慑能力,让俄罗斯占有优势。应该说,这篇报告整体上看观点比较激烈,对可能的负面影响强调得很重。

最后的结论是,北约与俄罗斯下一步如果要谈判的话,不能按俄罗斯提出的框架来,而是只限于军事透明度进行对话。什么意思?就是双方在军事意图、军队重大行动等方面保持相互透明,不搞突然袭击,万一发生意外也有合适的渠道和机制来处理,这就可以了。

从这篇报告来看,它特别典型地反映了中东欧国家特别是波兰的立场,对俄罗斯的恐惧和不信任都很深。这些国家虽然不具备法德那样的实力,但在北约内部的声音很响,对下一步北约和俄罗斯的博弈会有不小的影响。

好,我们来看第二篇。美国智库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12月23日发布报告,题目是《美国企业如何看待中国在技术标准方面不断增长的影响力》(这题目稍有点长)。这份报告开篇就说,在美国与中国的技术竞争中出现了一个新的战场——标准制定组织(SDO)。这些国际机构将决定哪些技术规范应成为国际标准,这将深刻地影响技术、公司和国家的命运。

历史上,标准制定组织一直由美欧主导,但近年中国在其中影响力的上升引发了美国政府的担忧,担忧中国操纵或违反规则,从而损害美国利益。你看这是美方很典型的说辞。为此美国国会要求对中国在国际标准组织的活动进行研究,其中重点了解美国企业界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这样研究下来结果怎么样呢?美国企业的看法主要有三点:

第一,大多数企业不认为中国在操纵或违反国际标准组织的规则,所以前面那些美国政客的说法根本不成立。

第二,美国企业同时也认为,中国影响力的增加对美国企业在国际标准制定方面的竞争力构成了威胁。所以你看,这点上美国企业和政府的看法根本上是一致的。

第三,美国企业认为中国政府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说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国际标准制定,采取各种措施鼓励企业参与国际标准组织,所以中国近年来在技术标准方面的影响力迅速增长。

那美国应该怎么办呢?报告说,美国企业界认为,美国政府不要想着去改革国际标准制定组织的规则和程序(我这里插一句,美国政界确实有这种声音),要继续支持一个行业主导、基于共识、基于规则、开放的全球标准化体系。这是宏观层面的,那操作层面怎么做呢?美国企业界认为,主要是两点:

一是为企业参与标准组织的活动提供财政补贴;二是适度放松出口管制政策,不要因为某个中国企业在美国出口黑名单上就禁止美国企业和它打交道,有些活动该放开还得放开。

所以从这篇报告来看,美国企业界总体上还是更加希望按国际市场的规律来办事,这一点和美国政府还是有区别的,值得我们关注。

好,我们来看第三篇。南非国际事务研究院12月发布一份报告分析中俄在非洲的互动,题目叫《在非洲的俄罗斯与中国:未来的伙伴还是不对称的竞争?》。我插一句,这份报告虽然是南非智库发布的,但作者是英国皇家联合军种国防研究所(RUSI)的研究员。

这篇报告说,2000年以来,中俄两国都显著提升了在非洲大陆的地位。中国主要凭借其经济实力扩大了对非洲的影响力,特别是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在非洲大陆互联互通项目建设中发挥了主导作用,通过对非投资贸易促进了非洲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

俄罗斯则主要通过参与非洲矿业、开展武器贸易、参与冲突仲裁等途径恢复在非洲的地位。新冠疫情爆发以来,中俄两国通过“疫苗外交”等途径进一步扩大了在非洲的影响力。

相比之下,拜登虽然宣称“美国回来了”,但事实上美国却仍在继续脱离非洲,而且美欧在参与非洲大国竞争方面也缺乏协调,这种情况无疑有利于中俄继续加强在非洲的存在。

那中俄在非洲的关系如何呢?报告说,两国在非洲已经开展了一定的协调与合作。因为中俄在非洲危机中的立场趋同,都奉行不干涉他国内政的原则,都希望通过促进非洲的多极秩序来挑战西方的新殖民主义。

这种政策当然遭到美国、法国等西方大国的抵制。所以中俄经常相互声援,认为这是在世界舞台上反对“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和霸权主义”的一部分,双方媒体还经常报道对方非洲政策的积极方面。报告认为,目前为止,中俄在非洲的实质性合作还是有限的,但有一个新的合作领域正在出现,那就是在印度洋的海上安全方面(主要是反海盗)。

不过尽管如此,报告说,中俄在非洲仍然可能发生一定竞争,特别是在经贸领域。按它的说法,中俄两国经济实力虽然差距巨大,但对非贸易中的竞争还是免不了的。报告还专门点了利比亚,说中国与利比亚在基础设施项目上的合作可能会与俄罗斯未来的大型项目有冲突。不过,中俄这种竞争与过去中苏在非洲的竞争不一样,它所引起的紧张关系程度有限。

最后报告的总结是,中俄在非洲的政策协调与合作刚刚起步,存在的竞争也比较有限。这种关系可以看成一种“竞争性伙伴关系”,与两国整体的双边合作水平有比较大的差距,还需要继续关注。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