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爆发了大罢工,居然持续了100多天



今年5月初,好莱坞爆发了大罢工。本来这个事我们没想说,但是万万没想到,这场罢工,居然持续了100多天。就在8月9日,这场罢工正式迎来第100天。据说让整个好莱坞陷入停摆。

乍一看,这好像是人家好莱坞的家事。但是,假如细看,这场罢工前前后后,充满了意外的连锁反应。即使对电影不感兴趣的人,也能从中获得一点提醒。

关于这场罢工,咱们从一个误解说起。大多数报道都说,这回大罢工,是因为电影公司开始用GPT写剧本,编剧觉得自己的手艺受到了侮辱,出于职业自尊,就爆发了难得一见的大罢工。

这其实是个巨大的误传。首先,罢工在好莱坞,可不是难得一见。编剧们一向动不动就闹脾气,脾气闹大了,就索性来个罢工。而且编剧罢工,不管规模大小,从来都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涨钱。至于用GPT写剧本,这个事一开始就是罢工里最边缘的话题。媒体把这个事夸大报道,只是想蹭GPT的热度。

那么,编剧哪来那么大的脾气呢?这是因为,人家本事大。你可能会说,我也没见《阿凡达》之类的大片,故事好到哪去啊?这其实又是个误会。真正有话语权的,不是电影编剧,而是电视剧编剧。因为电影预算高,有很多特效手法可用,对剧本的依赖度不像电视剧那么高。电视剧就不一样了,剧本几乎就是一切。因此,美剧编剧,底气相当足。只要想涨钱,就闹脾气,你不答应,就罢工。而且,不管是电影编剧还是电视剧编剧,都在同一个编剧工会里。于是,要闹干脆一起闹。这场罢工就进一步扩大了。

而这回罢工特别的地方就在于,编剧工会闹到一半,演员工会突然神兵天降,掺和进来一起罢工。刚才说了,编剧不太在乎AI。但是,演员可是真在乎AI。他们就担心自己被AI生成的虚拟人替代,尤其是现在的动作捕捉、表情捕捉技术越来越成熟,再加上好莱坞的特效团队一向厉害,没准哪天,就真把演员给替代了。

那么,既然都闹到这个份上了,电影公司为什么不能想开点,给人家涨点钱呢?不是不想涨,而是没钱。因为好莱坞这几年也不好过。其中最大的变量之一,是他们在中国票房市场的衰落。最近几年,中国票房主要来自国产电影,比如《流浪地球2》《满江红》,都达到了40亿级的票房。而国外大片,今年全年,几乎没有中国票房超过10亿的。

那么,有没有人从中获利呢?有。这就是以奈飞为代表的流媒体。既然线下票房不行,就得在线上找补。很多电影公司,都开始和奈飞之类的流媒体平台合作,在网上发行电影。这就导致,奈飞的话语权,越来越大。

但是,奈飞做大之后,又发生了一个意外的连锁反应。韩国电影遭殃了。

为什么?要知道,韩国最近两年,线下票房不给力,就把阵地搬到了线上。一开始用的是韩国国内的流媒体。奈何韩国国内的流媒体平台也不给力,于是只好依靠奈飞。你看最近几年韩国的电影和韩剧,很多都是跟奈飞合作的。

同时,奈飞也很看重播放量,因此就会按照自己的判断,对韩国电影提要求。到这一步,问题就出现了。

比如,奈飞最近拍了个纪录片《埃及艳后》,出于舆论考虑,他们居然把所有的演员,都换成了黑人。这个片子连埃及人自己都抵制。但奈飞还是这么干了。

注意,这可是纪录片,都敢这么改。放在电影上,就更不用说了。因此,韩国电影就可能面临一个风险,假如有一天,奈飞要求韩国人,把电影里的某个韩国历史上的人物,改成黑人,或者LGBT,也就是性少数群体,韩国电影怎么办?

这个事听起来像开玩笑,但事实上,但凡最近几年关注过美国电影的人,都知道这件事发生的概率有多大。

你看,一场编剧罢工,前前后后,闹出多少连锁反应?假如说能从这件事里获得什么启发,我觉得也许是,你永远不知道,危机会在哪个方向出现。谁能想到,流媒体崛起,会威胁到韩国电影里的历史角色呢?换句话说,现代社会的协作网络,已经复杂得超过想象。它早就不是一副多米诺骨牌,而是一场蝴蝶效应。

聯系郵箱:0xniumao@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