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周报为你介绍世界主要智库最近出台的三篇报告:第一篇,美国智库预判俄罗斯下一步发展的三种可能走向;第二篇,新加坡智库建议东盟在中美之间发挥桥梁作用;第三篇,美国智库分析俄乌冲突对韩国新政府的机遇。
好,我们先来看第一篇。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CSIS)5月4日出台一篇报告,题目是《俄罗斯的未来:三条轨迹》。实际上俄乌战争打到现在这一步,有些西方智库就开始着手分析俄罗斯下一步的处境了。
这篇报告就是其中之一。它把俄罗斯未来分成三种可能的轨迹。
第一种轨迹叫做连续性路径,实际上就是延续现有政策。这有哪些特点呢?首先是俄罗斯与西方,那就是继续对抗,但是避免公开的、直接的冲突;其次是中俄之间,双方继续接近,但是没有采取正式军事同盟的形式,而俄罗斯对中国的依赖也进一步加深;最后是俄罗斯国内,那就是经济陷入长期停滞,但政治局面和社会局面仍然能靠强力手段稳住。
第二种可能的轨迹是风险降低与部分正常化。实际上指的就是俄罗斯对西方进行部分妥协。用报告的话来说,这是在不投降的情况下降低风险。那会怎么做呢?报告说,一方面俄罗斯仍然捍卫其在黑海、东地中海和北极地区的利益,另一方面,在乌克兰问题上逐步缓和与西方的对峙,同时还在气候变化和核不扩散这些问题上与西方接触,用一些小的成功推动整体缓和。
而在中俄关系上,俄罗斯一方面强调与中国建立密切的战略伙伴关系,另一方面也推动它的“大欧亚”政策,就是同时强调与其他欧亚大陆的力量发展关系,包括欧盟、土耳其、印度、伊朗和东南亚,这样实现一种平衡。
第三种可能的轨迹是进一步的风险路径。用报告的话来说,由于经济停滞和气候变化的影响,俄罗斯可能会更加倾向于冒险,与西方的对抗进一步加深,同时在安全和经济上更加依赖中国。
那这三种前景哪些比较可能呢?报告认为第一种和第三种的可能性更大,第二种俄罗斯与西方部分和解的前景在目前政治条件下基本不可能。报告还强调,俄乌战争实际上产生了一种新的地缘政治“现状”,俄罗斯与西方这种激烈的对抗很可能是长期性。
讲到这里我补充一句,这篇报告并非完全由CSIS一家完成的,而是综合了美欧部分专家当前的研究,所以也可以说是代表了当前西方的一种主流观点。至于现实发展是否就是这样,还是需要我们继续观察。
好,我们再看第二篇。新加坡智库南洋理工大学的拉惹热南国际关系研究院(RSIS)5月6日出台报告,题目很有意思,取了一部老电影的名字《遥远的桥》,主标题是《东盟的中间位置》。
这篇报告开头就指出,在中美大国竞争的背景下,东盟应重新思考自身定位,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价值。什么样的优势和价值呢?那就是一个“无党派东盟”的价值,实际上就是不偏向任何一方,同时要充当两个对抗大国之间的“桥梁”,这对于维护和平十分重要。
那为什么现在这个任务很迫切呢?报告说,一方面当然是由于中美竞争还在推进,另一方面东盟本身也有一些问题。按报告的说法,这问题和俄乌战争有关。因为俄乌战争爆发以后,东盟内部实际上分裂成两个对立阵营:一方认为俄罗斯是入侵乌克兰,所以对俄持谴责态度,另一方则认同俄罗斯对乌克兰采取“特别军事行动”的说法,认为战争的主要责任是在西方,因为西方没有考虑俄罗斯的安全关切。报告认为,这不是一般性的观念之争,这实际上涉及到东盟内部深层次的认知差异,如果不能解决这种立场的对立,东盟接下来可能会进一步分裂。
但是这还不是最重要的原因。报告说,因为中俄关系密切,所以这次俄乌冲突也进一步加剧了中美之间的紧张关系,实际上是为中美在东南亚的战略竞争增加了另一个维度。在今年的东盟对话伙伴国会议上,东盟面临来自中美双方的巨大压力。在这种情况下,东盟更加需要主动作为,也为自己解困。
那怎么作为呢?报告说,东盟首先要努力让中美两个大国都认识到,两国之间的冲突代价高昂,而且我们生活在一个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世界中,所以中美在某些问题上保持一定克制和距离是比较明智的。
其次,东盟要努力在中美之间发挥一种“桥梁”的作用。报告说,东盟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就牵头成立了东盟地区论坛和东亚峰会这两个机制,这两个机制在调节大国关系时曾经发挥过很好的作用,比如在中美关系很紧张的情况下,给两国提供一个可以交流的平台(因为当前中美双方高层不来往,但东盟牵头的这两个机制的会议中美还都来参加,这就制造了中美高层接触的机会)。所以报告说,东盟应该继续挖掘这两个机制的潜力,为中美提供一个中立的平台,实际上就是一个中美可以相互接触的“政治和安全空间”。
另外报告还说,东盟还可以为中美提供一个“经济空间”。什么意思?就是东盟同时与中美建立更加牢固的经济联系,而不是在两个阵营之间选边站。这样一来东盟就可以成为一个中美经济共处的试验平台,使得中美之间的互动更多朝着合作的方向发展,而不是专注于战略竞争。
总之,报告认为东盟应该在政治安全和经济领域同时努力,争取成为中美之间一座有用的、中立的桥梁。这对东盟自己、对整个地区、对中美两国都有重大的价值。
应该说,报告提出的这种观点东盟国家早在10年前就有,我本人至少听他们说过两三回。但现在情况可能有所不同,他们明显感觉到更加紧迫。
好,最后我们简单看一下第三篇。你知道,韩国总统职位刚刚完成交接,新总统尹锡悦5月10日正式上台。我们和美国对此都很关注。就在尹锡悦上任的前一天(5月9日),美国智库布鲁金斯学会就发布一篇报告,专门分析韩国新总统在俄乌问题上的政策机遇。
这篇报告认为,乌克兰危机为韩国新政府扩大外交议程提供了独特机遇。为什么呢?报告说,之前的文在寅政府支持西方对俄罗斯制裁,但是在具体做法上行动不多,这就为新政府预留了空间。
报告认为,在韩国对乌克兰现有支持的基础上,新的尹锡悦政府可能以三种方式寻求新的外交政策机遇:
首先是韩国新政府能进一步展示其“有原则的”外交政策,也就是在所谓全球民主、人权和法治问题上采取更强硬的立场,提供额外的人道主义援助,并接受更多乌克兰难民。
其次,韩国新政府可以进一步加强与美国盟友的全球伙伴关系,从而改变韩国的印太角色。
第三,乌克兰危机为尹锡悦政府加强韩国防务和威慑提供了更有力的理由。我这里补一句,实际上韩国文在寅政府已经在往这个方向做了,但新政府可能力度更大。
总体来看,这篇报告是分析,但更像是对韩国新政府喊话。要知道,尹锡悦之前被认为是强烈亲美,报告说的这三条和他原来宣扬的主张基本吻合。那他上台后的政策到底会怎么走,应该说接下来的6个月里我们就会看得很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