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周报为你介绍世界主要智库最近出台的三篇报告:第一篇,欧洲智库建议减少欧洲绿色能源转型对中国的依赖;第二篇,美国智库分析拜登政府近期推出的印太经济框架;第三篇,比利时智库呼吁美欧加强合作主导全球关键矿产供应链。
好,我们先来看第一篇。欧洲对外关系理事会(ECFR)5月11日发布一份报告,题目是《保护欧洲绿色能源供应链》,由该智库亚洲项目主任维斯特和荣鼎集团董事克拉茨合作撰写。
这篇报告一开头就举了最近的两则新闻,一是意大利第一个海上风电站投入运营,而其中关键的涡轮机由中国公司生产;二是克罗地亚最大的风电站投入运行,不光关键的涡轮机由中国企业生产,而且整个风电站都是由中国公司建造和运营的。
讲完这两则新闻,报告就切入正题,说现在欧洲正在努力摆脱对俄罗斯天然气的依赖,所以进一步加强绿色能源转型。但是,绿色转型同样会产生过度依赖另一个大国的风险,那就是对中国的依赖。
报告说,中国已经成为各种绿色技术的全球参与者,是欧盟绿色转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这种情况下,欧洲可能对以中国为基地的供应链和中国政府的决策产生过度依赖。报告认为,这对欧洲来说肯定是一种风险。
那怎么办呢?报告说,欧盟需要从五个方面来应对这种风险。
第一是评估,就是重新评估影响供应链弹性的地缘政治风险,包括未来中欧关系万一恶化会如何冲击供应链。
第二是减少依赖。我插一句,在这个问题上,这篇报告和其他很多类似报告不一样。不一样在哪里?那就是它不是简单地强调要降低中国在供应链中的比例,而是强调要在风险和与中国供应商合作之间取得平衡。
怎么取得平衡呢?那就是供应链当中最关键,也是风险最大的部分要优先降低对中国依赖,要么选择回流欧洲,要么选择其他国家,但其他大部分的一般性产品则可以继续依赖中国供应。报告管这种做法叫“双轨战略”。
第三是提高欧洲企业的竞争力,第四是坚持环境和道德的高标准,这两方面实际上和我们中国的关系并不很大,这里就不多介绍了。
但报告提的第五个方面很重要,那就是拓展国际合作。你注意,报告这里讲的国际合作主要指的是西方国家内部的合作。报告说,俄乌战争大大促进了西方国家内部的协调,实现了原来至少需要十年才能达成的一致。既然如此,欧盟在绿色转型过程中也要去保持和推动这种协调。
那该怎么做呢?报告认为这就要发挥平台的作用了。报告提出,西方国家要充分利用七国集团和经合组织这两大国际机制,加上美欧日澳韩这些国家,在绿色供应链方面的伙伴关系。同时,尤其要发挥欧美贸易和技术委员会(TTC)的作用,让它真正成为一个讨论和协调的平台。
这里我插一句,这个委员会前不久刚在巴黎开完第二次会议,应该说往跨大西洋技术联盟的方向又前进了一小步。
所以你看,这篇报告的建议和现实还是有不少的呼应,其中一些动向非常值得我们关注。
好,我们再来看第二篇。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CSIS)5月5日出台一份报告,题目是《印太经济框架和东南亚数字贸易》。你知道的,印太经济框架(IPEF)是拜登政府今年提出的一项重要政策,实际上就是美国“印太战略”的经济部分。
但是美国真正的投入非常有限,前不久刚宣布对东盟10个国家投资1.5亿美元,这和它在欧洲投的几百亿根本没法比。不过这里我们不要掉以轻心,美国印太经济框架中还有一项政策可能投入很少,但影响会很大。这就是CSIS这篇报告讲的主题——数字贸易。
报告认为,美国与东盟国家在数字经济领域取得进展对于“印太经济框架”的成功至关重要。为什么呢?因为东南亚地区绝大多数国家的数字化进程非常迅速,愿望也很迫切。在这种情况下,东南亚数字经济领域采取什么样的模式就非常重要。
按报告的说法,目前数字治理模式主要有中、美、欧三种,其中欧洲或中国的模式都主张限制数据流动,而美国模式则主张数据自由跨境流动。如果东南亚国家采取中国或欧洲的模式,那将损害美国在整个地区的竞争优势,而且增加企业的成本。
所以报告认为,鼓励东南亚接受美国的数据管理模式应该是美国“印太经济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不仅可以借此推进印太战略,也可以推进美国的数字标准,保持数字空间的开放性。
那美国具体准备怎么做呢?报告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议。其中比较重要,也比较有意思的主要有三条:第一,美国要把数字谈判从经贸谈判当中独立出来。为什么呢?因为美国在经贸问题上让步空间很小,但数字经济上的空间却比较大,把数字谈判单列出来有助于提高成功几率。而且东南亚国家新加坡已经参与推出了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议(DEPA),美国要善于利用。
第二,要兼顾小国。报告说,拜登政府的精力过度集中于印尼、马来西亚、越南和新加坡这些大经济体,但实际上柬埔寨和老挝这些小国可能更容易谈成,所以要兼顾。
第三,不要将印太经济框架塑造成美国“反华战略”的一部分,在东南亚搞推广的时候不要玩弄中国叙事,而是要强调它对各方带来的好处。
应该说,报告这些建议实际上是点出了拜登政府此番操作中的弱项,特别是最后一条避免中国叙事的建议,可谓切中要害。但美国政府在现实中是否采纳、能否采纳,这就非常不确定了。从我们的角度来看,这也不见得是坏事。
好,我们最后再简单看一下第三篇。比利时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Egmont)5月10日发布报告,题目是《预防关键矿产危机》。这篇报告和前面我介绍的第一篇实际上是一个主旨,那就是担心绿色能源转型会让欧洲过度依赖中国,但这篇的焦点是关键矿产。
主要观点就是两条:
第一,关键矿产在绿色技术中占据核心地位,而中国在关键矿产供应链中又占据主导。所以欧洲在这方面存在严重的对华依赖。报告这里也提供了一些数据,说预测到2040年全球稀土需求将增长3-7倍,锂需求可能增长42倍,而中国供应的稀土永磁体占了全球供应量的93%,锂的采掘和精炼中国则占了50%。
第二,欧洲必须加大关键矿产的来源多元化,必须加强和美国的合作。报告说美国拜登政府在这个问题上和欧洲认识一致,美欧合作空间很大。讲到这里报告也提到了美欧贸易与技术委员会,说要发挥这个平台的作用。
但是报告在一番建议以后,也承认了一个现实:那就是欧洲在关键矿产方面降低对中国的依赖,很可能会导致一些不必要的竞争,最终使成本和质量难以控制。
实际上,这也是欧盟现在的一个困境:那就是在它看来很多事情都是风险,但同时处理这些风险产生的成本它实际上是承受不起的。从能源角度来说,欧盟在俄罗斯的天然气和中国的新能源产品供应之间,可能必须依赖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