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争爆发以后,这场战争对粮食安全的冲击就成为国际上的一个重要关注点,因为俄罗斯和乌克兰都是世界主要的粮食出口国。我们在第五期视频课《俄乌冲突会怎么改变世界》的结尾部分,实际上已经介绍过这个问题。
但是从最近的各种报告和材料来看,当时对粮食安全面临的风险可能还是估计不够。现在主流观点认为,全球粮食危机已经成为一种现实威胁,就像一场风暴,在地平线上肉眼可见,而且强度可能比原来预期的还要大,影响范围还要广。最近联合国相关机构也发出警报,说世界很可能面临二战结束以来最严重的粮食危机。
我们都知道,粮食是人类社会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消费品,如果出现问题,产生的冲击绝对小不了。当我们突然面临这种前景的时候,可能问得最多的是:世界怎么会突然面临粮食危机了呢?到底是什么情况?另外有的同学也可能会问,我们中国的粮食应该是够吃的,那这次危机和我们有关系吗?这期视频课我们就通过主要智库近期的报告,发掘一下,实际上和我们所有人都息息相关的话题。
好,先来看一下第一部分:
一、为什么说全球性粮食危机在临近?
有人看到今天这个题目可能会觉得这是不是有点危言耸听,毕竟我们日常生活并没有感受到粮食短缺呀。
我这里想说的是,没有感到粮食短缺压力不等于全球粮食危机的威胁不存在。从一些关键指标来看,今年全球粮食安全的情况很不乐观,危机确实在临近。那判断粮食危机主要是哪些指标呢?最基本的就是两个:一是国际粮食价格,二是遭受粮食短缺的人数。
我们先看第一个指标——国际粮价。我相信你肯定已经看到了不少关于粮价上涨的新闻,但是国际粮价现在到底涨到一个什么程度呢?我这里找了国际粮农组织(FAO)5月6日也是最新发布的一份简报《世界食品形势》。国际粮农组织当然不是智库,是联合国下属的分支机构,不过说到全球粮食安全,它的数据可以说是最权威的。
粮农组织的这份简报提供了几项指数,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粮农组织粮食价格指数(FFPI),这项指数是由五种粮农产品的价格指数平均而成,哪五种?谷物、肉类、乳制品、植物油和糖,全部都是大宗的食物消费品。
所以它相当于一个总的指数,很能说明问题。那今年这项指数的变化怎么样呢?我们看一下面的图。你可以看到,2022年的粮价指数曲线,也就是最上面那条红线,它和2021年相比属于大幅跳高,创下历史新高,最新的4月份的指数比同期上升了将近30%。
除了这项总的指数以外,粮农组织这份简报还提供了五种粮农产品的具体价格指数。简单地说,这五种产品的价格这几个月来都是稳步走高,而且都远高于2021年 的同期水平。其中谷物、肉类、乳制品、植物油这四种产品的价格现在都创下了历史新高。
在这四种产品里面,和去年同期比涨幅最大的就是植物油,达到46.4%,其次是谷物 ,涨了34.3%,乳制品和肉类分别涨了23.5%和16.9%。所以你看,这确实是一种全线上涨的架势,粮食价格方面的压力已经非常明显了。
再看另一个指标:遭受粮食短缺的人数。关于这个问题我这里还有一份报告,那是全球应对粮食危机网络5月份刚刚出台的《2022年全球粮食危机报告》。这个全球应对粮食危机网络也不能算是一家智库,它其实是一个全球性的专业研究联合体,里面包括联合国机构、一些国家的政府机构,还包括大量的非政府组织。它主编的《全球粮食危机》年度报告应该是这个领域最权威、最详实的报告了。所以我们今天也来看一下。
这篇《2022年全球粮食危机报告》篇幅非常大,一共277页。我这里先说一下,报告把粮食危机按严重程度为成五个等级:分别是“轻微”、“紧张”、“危机”、“紧急”和“饥荒”。其中从第三等级也就是“危机”开始,情况就比较严重了。我们看一下后面这三个等级到底是什么意思:“危机”的意思是,有最低标准的食物供应,但已经出现较高比例的营养不良;第四级也就是“紧急”的意思是,已经出现较大幅度的食品供应缺口,需要马上采取紧急动员才能避免出现因饥饿而死亡的情况;第五级饥荒是粮食危机的最严重情况,意思是,即使采取紧急动员也不能满足最基本的食品需求,出现明显的饥饿死亡。
这篇报告的主旨是对2021年的粮食危机进行总结,对2022年的情况进行预测。这里有两个结论很重要:第一个结论是从2016年到2021年以来,世界处于第三级“危机”和更严重等级的人口一直在稳步增加。增加了多少呢?处于三级“危机”等级的人口从2016年到2021年增加了183%,处于第四级“紧急”等级的人口增加了170%。所以你看,世界处于粮食危机的人口数量确实在不断膨胀;
报告的第二个结论是,2022年的情况将比2021年更加恶化。按报告的说法,2021年在世界53个国家中,处于粮食危机第三等级,也就是“危机”级别,和更严重等级的人口有1.93亿,而2022年的预测数据更糟糕,在前面提到的53个国家中,已经提供相关预测数据的有41个国家,光是这些国家的人数就已经达到了1.8亿。
所以报告的意思是,全球性的粮食危机实际上已经到来了,国际社会必须加紧应对,防止出现更坏的结果。
听到这里,可能有的同学会有这样的疑问:中国不在可能发生粮食危机的国家里面吧?我们的粮食应该够吃,这种全球粮食危机和我们关系好像不大。说实话,我身边就有朋友这么说过。
对此我的回答是,我们中国下一步不会发生粮食危机,粮食应该够吃,但这不等于全球粮食危机不会影响到我们。我这里先不说人道主义因素,就从实实在在的利益角度来说,接下来的粮食危机至少对我们有三方面的影响:
第一是通胀压力。粮价大涨进一步加剧全球性通胀。这一定会波及到中国,对我们每个人都会有影响;第二是经济成本。因为粮食危机,企业在世界各地的用工成本都会进一步增加,我们中国企业的利润被挤压;第三是地区动荡。因为基本的食品供应不足,一些国家和地区可能动荡得更厉害。目前来看,中东的一些国家,像埃及、黎巴嫩受影响就比较大,不少智库已经在担心中东地区会不会发生第二次“阿拉伯之春”。如果真出现这种情况,那势必冲击我们的能源安全。
另外刚才那篇《2022年全球粮食危机报告》还列出了处于粮食危机状态人数最多的10个国家,我放在PPT上,你可以看一下。你会发现,这些国家里面有的就是我们周边的邻国,有的虽然遥远,但国内有大量战略性资源,我们有重度的投入。所以它们如果进一步出现动荡,那对我们的国家利益甚至国家安全都直接相关。
好,第一部分内容讲这么多,实际上就是强调两点:第一,全球粮食危机确实正在来临,这个不是危言耸听;第二,这场危机对我们中国同样有所冲击,并不是与我无关。
接下来的问题是,这场粮食危机到底怎么起来的?我们都知道,弄清事情的因果是判断未来趋势的前提。好,我们就来看第二部分:
二、粮食危机背后的推动力到底是什么?
关于这次粮食危机到底如何起来的,世界主要智库已经有不少分析。当然有一个因素是无论如何绕不开的,那就是俄乌冲突。毕竟这两个世界主要粮食出口国打起来了,粮食供应肯定受到大冲击。但是,我也要告诉你,问题并没有那么简单,这次的粮食危机不能仅仅归因于这场战争。
英国智库皇家国际事务研究院(也就是著名的Chatham House)4月份出台了一篇将近50页的报告,题目叫做《乌克兰战争对粮食与能源安全的威胁:价格上涨与供应链中断的层叠风险》。你注意,这里的“层叠风险”是关键词,英文是cascading risk,也译为“级联风险”,意思是一个风险点燃另一个风险,形成一种连锁反应。所以报告的主要观点就是,这次粮食危机实际上是一个“系统性”的结果,战争只是其中的一个关键环节。那它具体怎么说呢?
报告一开头就指出了一个重要事实,那就是在冲突爆发之前,世界的粮食市场就已经供不应求,价格接近2010-2011年的历史高点。
另外和粮食紧密相关的另一种商品——化肥,它的价格走势也完全一样,一路高涨。那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情况呢?报告说,原因很多,包括气候变化导致部分地区农业歉收,包括新冠疫情的冲击,国际供应链断裂,等等。
另外报告还说,能源价格上涨的冲击也很突出。它举了化肥的例子,说在战争爆发的前一年,也就是2021年,能源价格特别是天然气价格走高已经让欧洲的化肥厂商感觉吃力了,英国还有两家化肥厂因为能源价格而被迫倒闭。所以你看,战争爆发之前,粮食问题就已经积累到一定高度,而且各种因素的关联复杂,实际就属于一个系统性问题。
那讲完这些,报告就讲俄乌战争了。报告说,就在粮食的系统性问题积累到这个点上,俄乌战争正好爆发,这就全面强化了原来的系统性问题。
按报告的说法,首先这场战争的时间节点就非常不好,正好是上一季谷物产品和植物油,主要是葵花籽油在出口,同时一年春播马上开始的这样一个时间段,所以不光今年粮食供应受冲击,明年的供应也受冲击。
而前面提到的供应链断裂、能源价格上涨等问题也由于战争,严重程度成倍增加。这样一来,这个系统性问题爆发的能量可能远远超出原来的设想。
用报告的话来说,在战争的催化下,粮食危机可能会让世界面临一场“完美风暴”的风险:可能会激化劳资矛盾和经济衰退,引起社会动荡和主权债务危机,而这些反过来又可能引发进一步的冲突。
所以你看,全球粮食危机实际上是一个系统性风险,而俄乌战争可以看成是其中的烈性催化剂。
讲完这样一个整体的判断,我们再讲一下两个对粮食供应非常关键的要素:种子和化肥。先看种子。实际上这次面临的全球粮食危机和种子并没有直接关系,但是俄乌战争把种子这个要素一下子突出出来了。为什么呢?因为大家发现,原来俄罗斯这样一个农产品出口大国,居然在种子方面对西方有很大的依赖。前一段时间,有很多文章都谈到这个问题,不少人表示不理解:怎么回事?俄罗斯怎么会犯这种错误?
我这里想告诉你的是,那些说法把问题简单化了。实际上,俄罗斯和欧盟在粮食方面的相互依赖是很复杂的。
我这里有一篇意大利国际政治研究院(ISPI)4月22日的报告,它把这种关系讲得很清楚。首先,欧盟从俄罗斯进口大量小麦和葵花籽油,但这还不能算依赖俄罗斯,因为还有其他的替代渠道,但是在化肥上是依赖俄罗斯的;而俄罗斯呢?可能依赖得更多一点,主要在农药、农业机械和种子三个方面。我们就专门看一下种子的情况。在这个问题上,报告主要讲了两点内容:
第一,俄罗斯确实对西方的种子依赖程度很高。根据报告的数据,俄罗斯在种子方面是净进口国,2021年进口来源比例我把它放在PPT上,你可以看一眼:来自欧盟是绝大多数,占68%,来自美国和秘鲁的进口并列第二,分别占4%。
第二,但是这种依赖度不等于俄罗斯整体粮食生产依赖西方。为什么呢?因为不同作物的种子依赖度不一样。俄罗斯最重要的主食作物,也就是小麦的种子是可以自给的,同样可以自给的还包括豆类和饲料作物,水稻,燕麦和大麦。那么哪些作物俄罗斯依赖欧盟呢?主要是蔬菜和甜菜的种子。
报告说,这两项加起来的金额占俄罗斯进口种子的80%以上,其中甜菜种子对外依赖最大,95%都需要进口。另外还有两项重要作物——葵花籽和玉米的杂交种子也依赖欧洲供应,主要是德国的拜耳公司。
所以你看,俄罗斯对西方的种子依赖确实是存在的,但是依赖程度并没有一些媒体讲得那么大。换句话说,即使西方对俄罗斯进行种子禁运,那对俄罗斯出口的小麦至少不会产生多少影响,对全球粮食市场的冲击也不会太大。
但是另一项商品——化肥的情况就有所不同了。意大利智库这篇报告也提到了这一点,说对于发达国家特别是欧盟而言,对俄罗斯的化肥依赖要比对俄罗斯的小麦和葵花籽油的依赖重要得多,因为俄罗斯是世界主要的化肥出口国。但是报告没有具体展开。
我这里找了一篇专门分析全球化肥形势的智库报告,这是由国际粮食政策研究所(IFPRI)4月25日出台的,题目起得很简单直接,叫《化肥价格高企导致全球粮食安全问题更加严重》。这家智库1975年成立,总部在美国,在全球50多个发展中国家都设有分支研究机构,在世界粮食安全、粮食政策这些问题上的影响力很大。
这篇报告并不长,但把化肥的事情说得很清楚。它说,在现代农业中,化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直接决定了产量的高低。那化肥主要有哪些呢?报告这里还给我们科普了一下,说化肥实际上就是三类营养素:一类是微量营养素,比如锌和铁;一类是次要的常量营养素,比如钙和镁;还有一类是常量营养素,就是氮、磷、钾。而我们通常所说的化肥主要就是最后那一类常量营养素——氮、磷、钾,也就氮肥、磷肥和钾肥。
报告接着说,现在大家都在关心高粮价,但实际上化肥价格也在一路高涨。报告把粮食价格和化肥价格放在一张图上,你可以看一眼PPT,你会发现这两条价格曲线的变化基本上是一致,但是化肥价格比粮食价格涨得还要猛。
报告说,化肥价格这样的上涨幅度是很不寻常的,只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的时候出现过。化肥价格这种猛涨不光会影响当前粮价,还会推高未来粮价。为什么呢?因为化肥涨价使得粮食生产的成本更高,就更没人种粮食了,所以未来的粮价也更不容易跌下来。
那问题是,化肥价格为什么会这么涨呢?报告认为,主要由于两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个是全球能源价格的上涨。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对于化肥生产来说,天然气、煤这些能源既是能源,很多情况下又是生产原料。这点我相信不少人和我一样,以前不大了解。报告这里还举了个例子,比如生产氮肥的基础材料是氨,而一般在氨的生产中,天然气是重要原料,要占到整个生产成本的70%-80%。
所以一般氮肥产量大的国家往往是天然气资源丰富的国家,像俄罗斯、沙特、卡塔尔,但有一个例外,那就是中国——在中国的氮肥生产过程中是用煤代替天然气。所以你看,化肥生产和能源基本上是一对绑定关系。这也是为什么2020年全球能源价格上涨直接推动了化肥价格上涨。
好,化肥价格上涨的第二个原因是什么呢?就是俄乌战争。报告说世界化肥供应和粮食供应不一样,那就是世界各国使用的大部分化肥需要从国际市场上购买,这个比例相当高,氮肥是38%,磷肥是50%,钾肥是80%。而向国际市场卖出化肥的,主要只有少数几个国家。
你可以看一下PPT上我列的那张表。你会发现,俄罗斯在氮、磷、钾三个系列的化肥里面都是世界前三位的供应方,而且你看在钾肥这栏里面,俄罗斯虽然位于第二,但位于第三的是白俄罗斯,是这次战争中是俄罗斯的同盟。如果把这两个国家的供应量加起来,那就超过了位于第一的加拿大。
所以你看,俄乌战争爆发加上西方的制裁,实际上相当于把世界上最大的化肥供应国排除出了国际市场,这样一来供应肯定趋紧,价格肯定进一步上涨。这里顺便提一句,我们中国氮、磷肥没问题,但钾肥需要大量从国外进口,俄乌战争开始以后,有些国家对我们的出口停了,所以今年我们这方面压力也非常大。
好,讲到这里,这次粮食危机背后的原因基本讲完了。我们总结一下,无论是从整体形势,还是从种子、化肥等关键要素来看,粮食危机都是几个因素迭加的系统性结果,而俄乌战争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催化剂作用。
不过,只是讲到这里,可能这次粮食危机真正的风险还没有出来。光分析这些可能还是有问题。为什么呢?因为这些都属于客观因素,全球粮食危机如果发生,往往还需要一个重要的推动力,那就是相关国家的政策,或者说主观因素。而这一点,可能才是真正的风险所在。好,我们最后来看一下第三部分内容。
三、真正的风险到底在哪里?
历史告诉我们,在危机临近的时候,让危机加速变成现实的,往往是恐慌。
前面介绍的国际粮食政策研究所(IFPRI)4月还出台了一份报告,题目是《从糟糕到更糟糕:俄乌战争相关的出口限制如何加剧全球粮食不安全》,讲的就是这个问题。
报告说,当世界粮食供应出现问题的时候,总会有国家采取限制措施以自保。但这措施从整个国际社会来看,恰恰会使形势更加危险。为什么呢?因为当一个国家宣布限制出口的时候,恐慌就会蔓延,其他国家会纷纷效仿,最后形成连锁反应。而当更多的国家限制粮食出口的时候,国际市场的供应会更加不足,粮价进一步上涨。
报告说,这次俄乌战争爆发以后,也出现了多国限制粮食出口的情况。但是和以往,主要是2008年金融危机和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相比,这次的限制出口有一些特殊之处。
首先就是实施出口限制的国家多,涉及的规模大。报告说,从2月24日战争开始到4月初,对粮食实施出口限制的国家数量已经从3个上升到16个。其中除了俄乌这两个粮食出口大国以外,世界主要棕榈油出口国印度尼西亚宣布禁止棕榈油出口,主要牛肉出口国阿根廷禁止牛肉出口,另外一些重要的谷物生产国土耳其、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则禁止谷物出口。
可以想象,这些国家如果禁止粮食出口,那影响一定小不了。根据报告的统计,这一系列的出口限制影响了35.9%的小麦出口,55%的棕榈油出口,17.2%的玉米出口,78.2%的葵花籽油出口。
如果按卡路里来算总量的话,那么世界粮食市场大约17%受限制了。我补充一句,这还是截至4月初的数据,到5月份又有一些国家开始限制粮食出口,最突出的就是世界第二大小麦生产国印度,禁止小麦出口。所以说这个涉及面还在扩大。
那第二个特殊之处是什么呢?那就是国际社会的总体状态不一样。报告说,和2008年金融危机和新冠疫情刚开始的2020年相比,这次的出口限制发生在一个非常不同的环境中:除了大米以外,世界各类粮食库存普遍比较低,而且政府也好,家庭也好,在两年的大流行后财政都疲惫不堪。换句话说,国际社会是在一种能量已经消耗很多的情况下遭遇这次粮食冲击的,所以一系列出口限制可能会持续时间更长,影响更大。
第三个特殊之处,就是大国协调更加弱化。报告指出,由于地缘政治关系的紧张,现在很难期望大国能像应对之前危机那样协调行动,各顾各的情况可能会更加突出。
讲到这里,我想说,报告分析的三个特殊点都可以看成是这次危机的风险,但深层次的风险实际上是第三点,那就是国际协调的削弱,而这种削弱的根子就是信心的丧失。一些智库在分析其他问题的时候就指出,俄乌战争和西方对俄制裁这两件事情发生以后,有相当一部分国家对冷战后国际秩序最基本的信心动摇了。一旦基本的信心没有了,就有更多的自行其事、自求多福,前面讲的越来越多的国家搞出口限制就是一种反映。
所以我们这课最后的总结是,这次全球性粮食危机来势比较凶猛,它实际上是现在这个国际体系系统性问题的一种表现,而真正的深层风险在于信心的瓦解。所以接下来任何的解决办法,都必须同时在各国之间恢复一点最基本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