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信息

新加坡智库分析俄乌战争对亚洲粮食安全的冲击

本期周报将为你介绍世界主要智库最近出台的三篇报告:第一篇,新加坡智库分析俄乌战争对亚洲粮食安全的冲击;第二篇,美国智库建议美台两方加强技术合作;第三篇,美国智库建议美国重振美菲同盟以应对印太地区的中美战略竞争。你可能已经发现了,这三篇报告的话题全部是关于亚洲的。

好,我们先来看第一篇。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拉惹勒南国际研究院(RSIS)6月6日出台一份报告,题目是《动物饲料和肉类:亚洲迫在眉睫的粮食危机》。我在6月更新的视频课里正好讲了全球粮食危机这个话题,这篇报告相当于从亚洲的角度进行了补充。报告一开始就指出,俄乌战争是两个农业大国之间的冲突,对全球粮食安全造成了严重后果。那亚洲具体是什么情况呢?

报告说,亚洲也有不少国家从俄乌两国进口大量的粮食,比如作为主食的小麦。按报告的说法,小麦消费对俄乌两国依赖最大的亚洲国家是蒙古,基本上是百分之百,其次是中亚的乌兹别克斯坦和东南亚的老挝,都达到98%以上,依赖度超过25%的还有吉尔吉斯斯坦、孟加拉国、巴基斯坦和印度尼西亚。

但是报告说,俄乌战争对亚洲最大的冲击还不是体现在主食方面,而是体现在牲畜饲料上,主要就是大豆和玉米。报告说,近几十年来亚洲人消费的肉类大量增加,最显著的当然是我们中国,从1978年开始的四十年里人均肉类消费增长了将近6倍。另外日本、韩国和几个东南亚国家的肉类消费增长得也非常猛。

那这些肉哪里来的呢?报告说,除了进口以外,亚洲国家的肉类生产扩张得也很厉害,以猪肉为例,中国的产量在整个亚洲领先,预计2022年为5100万吨,比2021年高出7%。再看东南亚,东南亚在2009-2018年间猪肉产量增长了23%,家禽肉类产量增长了56%,也相当惊人。

讲到这里报告指出,这些肉类生产都是饲料消费密集程度非常高的。而亚洲国家自己没有那么多饲料,所以需要大量进口,特别是作为原材料的玉米和大豆。报告说俄乌这一打起来,亚洲国家在饲料进口方面当然就受到很大冲击,其中对俄乌玉米进口依赖最大的国家有蒙古、中国、哈萨克斯坦、韩国和越南;对俄乌大豆进口依赖大的国家有蒙古、中国、哈萨克斯坦和韩国,基本上差不多。

所以报告的结论有两点:第一,从全球来看,俄乌战争对粮食安全的冲击还在发酵,最糟糕的情况尚未到来;第二,从亚洲来看,战争对粮食安全的主要冲击体现在牲畜饲料供应上,很可能导致从猪肉到家禽价格的快速上涨,导致亚洲地区生活成本的进一步上升。

好,我们再看第二篇。美国智库德国马歇尔基金会5月31日出台一份报告,题目是《关于台湾的下一代视角》,作者美国比较资深的中国问题专家邦妮·格拉泽,中文名字葛来仪。这篇报告的核心观点是,在两岸力量对比越来越向中国大陆倾斜的情况下,美国应该和台湾地区加强多维度的联系,特别是在相对不敏感的技术、贸易等领域。

报告首先把美台两方在这方面的联系作了一下梳理。我们发现,原来早在2015年美台两方就搞了一个“全球合作暨训练架构”(GCTF),主要是数字经济和网络安全合作的。2020年,又搞了“经济繁荣伙伴关系对话”(EPPD),把合作领域扩展到了卫生安全、科技、5G和电信安全、供应链、基础设施合作、投资筛选。

2021年12月,两方又宣布建立“科技贸易暨投资合作构架”(缩写是TTIC),和之前的相比,这个合作面又一下收窄,主要针对关键供应链,特别是半导体供应链。所以你看,这几年美台两方在这方面的动作已经不少了。

但是报告说,这些合作肯定是不够的,下一步美国应该在技术贸易合作方面再上一层,建立起安全、外交、信息等多领域的新技术伙伴关系。你注意,这是一个新提法。那具体怎么做呢?

报告主要提了五条所谓建议:第一,加强联合网络训练行动,实际上就是网络攻防战的训练,这里不光涉及网络演习,还涉及情报共享。

第二,开展联合研发,促进开放的5G架构,也就是美国为了排挤华为的5G技术在到处力推的Open-RAN架构。

第三,加强台湾地区的人才库。报告说人才不足是该地区经济面临的一个关键挑战,美国应帮助台湾地区促进人才的国际化,包括提供语言培训、提供国外教育和工作机会,促进英语在关键部门(科技、金融、出口导向型产业等)的应用等。我这里插一句,这一点建议我们在别的报告中很少看到。

第四,谈判自贸协定,而且其中必须包括一项数字贸易条款,为数据保护建立高标准,降低数字服务税,执行维护公平、开放和竞争性市场原则的知识产权。换句话说,这项数字贸易条款必须体现美国在数字贸易方面主张,实际上也是美国塑造亚太地区数字贸易的一张牌。

最后一条建议,是为多边接触做好准备。什么意思,就是美国支持其发展和多边国际组织之间的接触,包括网络安全方面的国际组织,O-RAN国际联盟,甚至包括支持该地区加强与美欧技术贸易委员会(TTC)之间的联系,支持欧盟加强与该地区的关系,等等。

应该说,报告的这些建议不一定都会变成现实,但是它揭示了在台湾问题上的一种新动向,值得我们高度关注。

好,我们再简单看一下第三篇。美国智库新美国安全中心(CNAS)6月2日出台一份报告,题目是《重振美菲联盟应对印太战略竞争》。报告的核心意思是,在中美印太竞争的背景下,美菲联盟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现在正好菲律宾总统换人:原来让美国一直比较别扭的杜特尔特卸任,小马科斯即将上台,所以这正好是重振美菲联盟的一个机会。

那怎么重振呢?报告提了一系列建议,从防务到医疗卫生、从经济到能源,跨度很大。我这里不一一列举了,就说我们需要特别注意的三点:第一,美菲军事合作要进一步提升,其中提到美国要向菲律宾优先销售“非对称防御和海域感知设备”,这明显就是针对南海的。

第二,建议再度向菲律宾提供“千年挑战计划”协议(也就是MCC,前段时间美国和尼泊尔达成的5亿美元的援助协议也是这MCC)。

第三,拜登不是前段时间刚提出“印太经济框架”吗?所以美国要把菲律宾在其中的作用最大化,特别是加强美菲在数字经济标准方面的合作。

应该说,这篇报告在建议方面还是动了一番脑筋的。但能不能成为现实又是另外一回事了。毕竟菲律宾有自己的利益和想法,这篇报告最后也承认,说美国应该意识到,菲律宾的新政府会努力在中美之间走平衡,换句话说不会真的倒向美国。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