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信息

《马一峰 能源前沿报告》能源转型期,什么是战略级机会?

你应该已经注意到这份报告的副标题了:“能源转型期,抓住战略级机会”。为什么这么说?到底什么是战略级机会?

我们先来看大背景,中国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正式提出“双碳”目标,你肯定已经不陌生了,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个目标,可以说是注定在未来40年影响各行各业,影响我们每一个人。

对能源行业来说,“双碳”目标等于是一个确定的终点。我们常听不同行业估算自己的市场盘子有多大,可能会有多大资金规模,里面有多少机会等等,对吧?我说个数你听听,有权威机构做过测算,我国实现碳中和总共需要约140万亿的投资。可以这么说,在“双碳”目标的加持下,能源行业的市场盘子几乎不用做什么预估,因为目标拆解下来很明确,要让非化石能源比重,从现在的17%提高到80%。这就是我说的“确定的终点”。

你想想看,这其中一定会催生出值得期待的战略级机会。

就拿光伏来说,现在我国已经是全球光伏装机量第一的国家了,但这距离我们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按照规划,光伏的装机量现在3亿千瓦,目标是到2050年达到50亿千瓦,也就是说,未来30年要再翻16倍。

16倍,这里面可能的机会太多了。我和我的团队做了测算,现在光伏每1亿千瓦投资额大概在4000亿,要实现2050年的目标,还会带动18万亿的新增投资额。这还只是光伏产业自身,还不算相关的产业链。

怎么样?听着这些数据就很振奋对不对?确实,除了光伏,风电、氢能、储能等也一样,到2050年市场增量至少都是万亿级的。我可以肯定地说,能源转型将为中国未来30年带来巨大的经济增量。

很多新能源企业已经抢占先机,在短时间内取得了惊人的成绩。

宁德时代仅用7年就成为全球最大的储能设备生产商,供应了全球超过30%的新能源车动力电池,市值一度超过1万亿;
市值进入万亿俱乐部的还有比亚迪,2021年,它的新能源车销量超过55万辆,占据全球新能源车9%份额,仅次于特斯拉,成为全球第二的新能源车生产商;
通威和隆基,这两家企业用了15年,分别成为全球太阳能硅料大王和全球最大单晶硅片生产商。

不只是已经在产业链条中的企业,还有些原本不在能源行业的企业,也找到了新的机遇:

2022年5月,腾讯旗下的公司投资了协鑫光电的钙钛矿电池产线;
投出了很多互联网巨头的高瓴资本也频频入手,通威、阳光电源、隆基、保利协鑫,这些光伏企业背后都有高瓴的影子;
华为这样的科技企业,早已经入局了光伏产业的核心部件——逆变器,占据了30%的市场份额,全球第一。

你看,这个巨大增量的市场已经摆在我们眼前,新能源已经势如破竹。

那传统化石能源呢?我们一说能源转型,一说能源结构调整,下意识想到的就是传统能源将面临巨大挑战。的确,要实现碳中和,化石能源作为燃料的用量必定要减少,为新能源让路。这几乎是已经确定的结局。特别是煤炭,到2050年只剩下2021年用量的三分之一,产业面临确定性收缩。这个挑战确实不小。

但是,请注意,传统能源和新能源并不是竞争关系,并不是替代关系,而是要在未来齐头并进。对煤炭、石油来说,不是要退出历史舞台,而是要实现模式转变,适应新的需求。

事实上,传统能源已经有了新动作。

比如,煤炭的清洁化利用。2022年5月,人民银行就针对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增加了1000亿元的专项贷款额度。把煤炭当化工原料用起来,甚至能替代石油。你看,这不就是新机遇?

再比如,中海油正在大力开发海上风电。中海油一直在跟海洋打交道,在技术能力上有足够积累,特别是深远海的漂浮式海上风电。2021年6月,中海油就建成了“深海一号”,能在1500米的超深水环境下开采油气。你看,老牌企业也有新突破。

 

说到这儿,你肯定也会跟着我一起兴奋,在大国雄心面前,在国家战略之下,抓住机遇就有可能乘势而上。但问题来了,怎么抓?

以前我们说判断市场规模,抓赛道机会,只需要盯着自己所在的领域就够了。但在今天,能源结构转型、产业结构优化、区域经济发展,都呈现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态势,没有谁是盯着自己的蛋糕就能做大做强的。

不管你是怎样的企业、组织,想要聚焦在大的战略机会上,想要把资源集中在关键成功要素上,就必须有全局视角。

你得敏锐捕捉标志性动向。新的政策在鼓励什么、调整什么;新的规划在布局什么、改变什么;什么样的玩家加入,带来了怎样的格局变化,这些你都需要看到、看懂,才能在做决策时有依据;

你得紧跟技术的变革和突破。以前,新技术应用到产业一线,可能要花很多年时间。但现在,能源行业发展突飞猛进,想要抓住战略级机会,新技术还没走出实验室你就应该有所了解;

你还得足够全面、深入地了解市场。能源行业里的痛点、难点和突破点,各种能源类型发展到了什么阶段,有了怎样的突破,掌握全景地图你才能把握大机遇。

 

这也是我为你做这份《能源前沿报告》的初衷。我的这份报告,会用三个模块,“赛道之变”、“技术之变”、“玩家之变”,带你厘清能源行业最前沿的变局,为你的决策提供参考。

为什么我有信心能做好这份报告、承担这份重任?

首先因为我有亲身经历。我本来是学石油工程的。你可能知道,在常用的能源中,石油的开采最复杂,它的供需变化影响也是最直接、最广泛的。可以说入了石油的门,再去看其他能源就更容易了。

十多年前,我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毕业后,在美国的贝克休斯工作过5年。它是世界三大油田技术服务公司之一,就是给中石化、道达尔这些公司提供技术解决方案的。那几年,我下过油井,也做过项目管理,还跑到世界各地的油田去卖设备、卖方案,各种岗位都做过。

有这些工作经验,我对产业的分析就不是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落地的、具体的。比如,我会告诉你产业链上的企业,在靠什么赚钱,瓶颈又是什么。一个新技术的突破,它会影响什么类型的企业,哪些人值得关注。

我能为你做好这份报告,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我现在就在做能源产业咨询服务。

我要帮客户做战略规划、研究行业趋势、市场竞争情况等等。这就必须要有外部视角,去客观看产业内的问题,找到解决方案。这些客户有世界500强的能源企业,也有地方政府、大型贸易公司、投资公司。这些年积累的咨询经验,让我直面能源转型中的实际问题,把握其中的关键脉络。

不过,能源行业复杂度高,知识门槛也高,为了这份报告足够严谨,我还为你组建了一个强大的专家“智囊团”。在对专业知识拿不准的时候,对产业趋势下判断的时候,我都会请教他们。在这里要向他们表示感谢。

 

如果你此时正身处能源产业中,正在为技术路线、商业模式、市场环境的多变头疼,想找突破口,想换新赛道,我相信这份报告能够帮到你,让你的决策更有依据;

如果你是新材料、工程建设、数字化服务等领域从业者,虽然不在能源行业,但有可能把自己的产品嵌入能源行业,拓展更大市场,那我也要推荐你学习这份报告,它会帮你理清产业发展脉络,理解能源类企业的真正痛点;

如果你是政府工作人员,关注“双碳”目标实现,关注能源行业发展,这份前沿报告也能帮到你,了解产业趋势,搞清楚能源类企业的实际需求。

能源结构转型,不是从今天开始的,但它在今天格外引人注目,也格外值得我们持续关注。所以,在21讲音频课程之外,接下来我还会每个月以直播的形式,带你跟踪2022年下半年能源行业的动态,和你一起探讨最新议题。

能源转型的背后,是挑战,也一定是机遇。欢迎你跟我一起站在前沿,看懂它,抓住它。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