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蔡钰·商业参考》第二季,我是蔡钰。
这三天,我要跟你集中聊一个三线城市:芜湖。
今天是第二讲。我们来讲一讲,芜湖市政府为了发展本地,近两年发明的几个创新性手段。
1%工作法:定义营商环境OKR
第一个手段叫“1%工作法”。什么意思呢?这是一个给到政府班子的工作目标。通过优化芜湖市的营商环境,来让芜湖市的企业和重点行业把平均利润率提高1%,或者比周边同类城市提高1%。
这个目标从2021年起,就写进了芜湖市政府的年度目标考核,而且每个月都要去分析重点企业的成本利润。各个部门和单位的这一项考核结果,要当作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来用。
你发现没有,这样一来,1%工作法,就相当于把政府工作给OKR化了。总目标O是优化营商环境,关键结果KR就是那个1%。具体怎么实现呢?再把目标分拆到技术、能源、用工、物流、税费、融资等等不同的条线上去,各个单位自己想办法。
所以这个OKR这么一定,芜湖市各个区县的不同创意就出来了。繁昌区的创意是,引进第三方咨询机构在政府服务窗口常驻,来帮企业“零成本”注册和开办;鸠江区的创意呢,是帮企业和工厂们对接屋顶光伏发电项目,帮企业自己太阳能发电,节约用电成本;南陵县的创意是提供“一站式”用水服务,把企业的用水工程施工费降低10%。
在各个区县里,1%这个大目标摆在那儿,很多的部门也有了推进项目的积极性。要是遇上什么复杂的决策难题,比如要不要推动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的建设?要不要推进中小企业用云服务?或者要不要推动企业的低碳改造?以及要不要给本地再引进几家大的物流企业?这些事情在以前都是可干可不干的,现在有了1%目标,政府部门就有了行动积极性,当然都得干。
这是第一个创新手段,1%工作法。
畅聊早餐会:定义“生活参与”式沟通界面
第二个手段叫“畅聊早餐会”,如果你听过罗胖2022年的跨年演讲,你应该知道这个故事。
芜湖市的市委书记、市长等等主要官员,从2021年的3月底开始,每个周末都会邀请企业家们一起吃一顿早餐。
这个早餐会每期设定一个大致的主题,比如物流、金融、人才引进、自贸区,或者教育“双减”等等,根据主题来组织宾客,听客人们敞开聊天,提需求,提意见,提创意。一个问题只要在这个早餐会上面被反映了,基本上5个工作日内就能够得到解决,或者最少也要形成解决方案。
这种早餐会办了几次之后,芜湖市发现效果不错,就干脆把它扩大成了“畅聊早餐会”,不只对企业家开放了,对全社会都开放,他们还做了一个微信公众号就叫“芜湖畅聊早餐会”,用来发布每一场早餐会的参会者和讨论话题,还鼓励不同群体的市民代表也来报名参加。
早餐会这个形态有两个特点我想请你留意:
第一,芜湖市政府像产品经理一样,确定了一个标准化的、跟用户持续沟通的界面。这对优化产品的好处有多直接,我们就不用多解释了。
第二,早餐会这个形式,让政府官员在一个挺微妙的尺度上,向企业家和市民打开了自己。
我们在发刊词里面提到过一个趋势:聪明的商业模式,已经开始从社会参与向生活参与扩展了。所谓的生活参与,既包括参与到用户大众的生活当中去,也包括把自己的部分生活打开,邀请用户大众来观看、评判甚至参与。
像我们讲过的东方甄选董宇辉,他的带货方法之一就是把冰淇淋、大米和小说等等商品,放到自己的生活和记忆里面去构建叙事,创造意义。这其实就是在向用户开放自己的部分生活和记忆,邀请用户来参与。
我们讲过的陪诊师,也是把自己的生意模式建立在参与用户生活的基础上。陪诊师所需要付出的情绪劳动和从用户那里获得的情感认同,就要远远高于同样是跑腿的外卖小哥。
那生活参与有什么意义呢?意义在于,把我们的一部分私人生活和私人状态向别人打开,其实也是在创造信用抵押品,也能够快速地构建“我们”这种叙事,快速地让对方建立情感认同,愿意对你敞开心扉。
所以,早餐会比起座谈会、恳谈会、茶话会强在哪儿呢?最强就是强在私人状态的打开程度更大。你想,座谈会的发言要有主有次,你最多能够看见领导们喝一口茶。而早餐会上,政企和官民身份被抹平了,你能够看见书记剥茶叶蛋,劝你吃小笼包,还能看见市长鼓着腮帮子问你问题,找你要纸巾。这样一来,聊天的自由度和深度马上就拉高了。
所以,畅聊早餐会,相当于面向公众定义了一个“生活参与”式的、标准化的沟通界面。
一年多下来,芜湖这个畅聊早餐会已经办了五六十场,邀请过300多位嘉宾来吃早餐。这些嘉宾里面除了企业家,也有大学校长、乡村医生、机械工程师、民间网红,还有芜湖想要引进的各种人才。他们提出的248件涉及企业的事项,有165件已经原地办完了,还有80多件正在办或者已经初见成效。
在这个早餐会上,像美的的厨热智能家电产业园、中联重机的新材料板块项目、春光慧谷的航空科创产业园,这些新项目都被聊出来了。在7月份的一场早餐会上,有一个新材料公司的老板说,芜湖的市、区两级政府提供的服务都很好,但是在融资层面对企业的要求有一些不合理。结果早餐会一结束,芜湖市金融局马上就接到了任务,被要求主动登门帮这家公司协调解决问题。
人民城市合伙人:Web3思路
第三个手段我觉得有点Web3的意思。
这个手段的全名叫“人民城市建设合伙人制度”,我们简称它“城市合伙人”吧。这个制度是2021年开始建立的,它的大意是,定期选择一批国内外的高等院校和知名企业,来授予一个名誉,叫“芜湖合伙人”。
你可能知道,全世界很多城市都有一种惯例:给非本市居民授予“荣誉市民”的称号。像我们讲过的导演王潮歌,她就因为满世界给各个城市编排文化戏剧作品,所以平遥、敦煌和盐城等好几个城市,都把她当作本地的荣誉市民。像江苏的徐州还特意把一千年前的古人苏东坡,认证为本市的荣誉市民。
而芜湖市的“城市合伙人”这个概念的内涵,跟荣誉市民有相似又有不同。
相似之处在于,情感维度上,城市合伙人和荣誉市民都是把你这个异乡企业,也当作老乡来看待,来相处了。
不同之处在于,在经济维度上,城市合伙人比荣誉市民还多了一层暗示:你是城市的股东之一,你是芜湖的利益共同体。
这个利益共同体还不仅仅是画大饼说,企业家可以参与分享城市发展的收益。它还有一层潜在的承诺是:你做大做强,就是芜湖做大做强。所以,你不用跟芜湖客气,可以放心地找市政府要资源。市政府对这些企业还有一个承诺,叫“随叫随到、不叫不到、说到做到、服务周到”。你看,到这个程度。
看明白了这一点,你再想想我们昨天讲到的,芜湖市委书记主动说可以用政府采购来帮芜湖企业家们测试市场,你是不是又多了一层理解。
反过来,你作为城市合伙人不用跟芜湖客气,芜湖也不会跟你客气。市政府会跟你定期会商,跟你讨论芜湖市怎么做社会治理,怎么做乡村振兴,你可以怎么支持。你虽然不是政府官员,但你也有发言权。比如说要是发展夜间经济或者开个实验室对你有利,那就也是对芜湖有利,毕竟你们是合伙人。
2022年3月,芜湖就从安徽师范大学、海螺集团、奇瑞控股等等几家合伙人单位里选了11个人才,放到像农业农村局这样的事业单位去参加实训。说是实训,其实也就等于是评估他们能不能给事业单位带来外部价值。如果适合,这些人才就不还给合伙人了,而是直接吸纳进体制里去。
这些年来,服务业在中国经济结构当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地方政府也在从建设型政府转型成服务型政府。政界关心的命题开始变成打造“有为政府”和“亲清政商关系”,也就是政府要有所作为,同时跟商界的关系要亲密且清白。
怎么能够做到又亲密又清白呢?前面说的芜湖市这三个打法就挺有意思:
第一个,1%工作法,像商业机构那样,给自己制定服务企业的OKR。
第二个,畅聊早餐会,像产品经理那样,给自己制定了稳定、松弛的公众沟通界面。
第三个,城市合伙人制度,像创业者那样,把企业和外部机构拉过来,给城市搭建利益和责任共担的共创团队。
这些手段有用吗?有用。这两年,比亚迪在这里开了电池产业园,美的开了厨热智能家电产业园,华为在这里设了数据中心,还有做扫地机器人的石头科技,创始人昌敬也把自己的造车项目放在了芜湖。整个2021年,芜湖市地区的GDP超过了4302亿元,增速达到11.6%,是长三角41个城市里面最快的。
你看,一座三线小城市,虽然紧邻着合肥,却没有被夺走光环,而是也顺顺当当地发展起来了。这当然跟市政府的这套打法有重要的关系。
而下一讲,我们要甩开地方政府的努力,跟你讲一讲芜湖作为一座普通的小城市的独特机遇。而它这种独特只是相对于大城市而言的。这些机遇在其他的内陆小城市身上也有,我们来试着拎一拎,看看能不能给别的小城市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