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信息

iPhone、华为和安卓扎堆卫星通信,表示什么

不寒暄了,有几个消息我觉得有必要在《商业参考》里面摆在一起看一看。

第一个,是9月8日凌晨,苹果一口气发布了iPhone 14和iPhone 14 Pro,其他的卖点我们就不提了,只关注其中一个:iPhone 14新增了卫星紧急联络功能。

苹果说,iPhone 14 Pro可以连接特定的卫星频率,发送消息,再通过基站和中继中心,传输给紧急救援机构。苹果还展示了一条介绍视频,手机上的求助信息通过卫星网络发出去之后,还能够收到紧急求援机构的回复,并且确认位置等关键数据。

不过这个功能目前只支持美国和加拿大地区。

第二个,在苹果开发布会之前的9月6日,华为抢先发布了自己的新手机Mate 50。Mate 50诸多新功能当中,也有一个是“可连接北斗卫星系统”。华为的余承东把这项技术形容为“捅破天的技术”,意思是,手机用户在荒漠、海上无人区,或者遇到地震这类极端情况,在找不到地面网络信号的时候,也能够借助卫星通信App来发送文字和位置信息,来联系外界。

华为Mate 50这个捅破天功能,目前也只限中国大陆地区使用。

第三个消息,在华为和苹果之前的9月1日,谷歌有一个副总裁,平台与生态系统的高级副总裁Hiroshi Lockheimer在Twitter上发帖说,下一个安卓版本,将会支持手机与卫星相连。

安卓可是全球市场份额最大的开放式移动操作系统,它要是也支持卫星通信了,那就意味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开发者,都可以为本国、本地开发手机连接卫星的应用。

我们把这三个消息摆在一起简化一下:苹果iOS、谷歌安卓和华为鸿蒙这三大操作系统,在不约而同地进入民用卫星通信市场。

苹果那可是全球最大的移动手机厂商,华为是全球最领先的5G通信技术厂商,谷歌的安卓是全球最大的手机平台。这种级别的三个科技巨头,突然扎堆宣布进军同一个冷门领域。

要是一家这么做,我们当作噱头也就算了。三家一起这么做,就值得我们多想一层:为什么是这个方向?为什么是现在?

 

 

你先想着,我们往下走,再来看看全球卫星网络的布局进展。

马斯克的SpaceX公司,是目前全球卫星组网数量最多,卫星通信技术也最先进的公司。SpaceX有一个星链计划,是要用2.4万颗人造卫星,给地球罗织一张卫星互联网。截至8月份,他这个项目已经发射了超过3000颗卫星,在全球覆盖了40多万用户了。

太空里的频谱和轨道资源是有限的,谁先抢到,谁的商业价值就更大。而且,要是两个地区发生军事冲突,卫星网络强的那一方军事上的应对能力也会更强。

所以在马斯克之外,亚马逊和三星也都有各自的卫星网络布局计划。另外英国、俄罗斯、中国,也都有国家层面的卫星网络计划。中国在2020年4月份出过一个政策,要把卫星互联网纳入新基建这个范畴来统一规划。到了2021年,在雄安有一家叫“中国卫星网络集团有限公司”的公司,挂牌成立了。这家国字头的公司,计划要发射12992颗卫星,来组建两个宽带星座。

在国内的民航领域,有不少玩家也已经进场了。像中兴通讯跟中国移动,最近就有合作突破。雷军投资过一家一家卫星公司叫“银河航天”,也计划在2022年内,发射650颗微纳卫星,以打造全球第一个AI卫星星座。华为更是在更早的2019年就提出过,要发射10000颗卫星来组成星座,给全球提供6G服务。华为这个星座计划的合作方当中就有雷军的银河航天。

这些星座计划和卫星网络的大规模推进,也就成了前面说的苹果、华为和安卓进入卫星通信领域的基础。

 

 

好,跳开卫星本身,我们来复习几件旧事。

第一件跟腾讯相关。

在153讲我们说,科技巨头腾讯,开始研究“游戏技术”对现实世界有什么作用和价值。腾讯已经开始用它的游戏技术,来复刻数字长城、数字敦煌、数字工厂,也用来给机器人和人类飞行员提供学习环境,还去辅助卫星们进行天文观测、协同监控太空异常、探索宇宙。

当时我们说,腾讯这些项目要是大规模扩张,那有机会集成出一个“赛博中国”来。

第二件旧事是关于微软。

在110讲我们说,微软要用687亿美元的现金,来收购全球最大的游戏开发商和发行商动视暴雪,也就是出品了《魔兽世界》《使命召唤》和《暗黑破坏神》的那家传奇游戏公司。

微软这起收购要是能够顺利完成,将会成为它史上最大一笔收购,也会让微软成为全球收入第三的游戏公司,只排在腾讯和索尼后面。但也正因为这笔收购如此重大,目前还在很多国家走反垄断的审查流程,还没有走完。

你想想这个数字,687亿美元的现金啊。微软为什么要这么大手笔收购动视暴雪呢?许怡然老师在《商业参考》第一季里提醒过,他说,微软正在到处圈资源,来构建自己的“云上游戏多重宇宙”。微软哪怕不收购动视暴雪,也是全球三大游戏主机厂商之一,它的XBox游戏机,里面的订阅服务,也已经有1500万的会员了。

但微软在2021年突然决定说,要让自己这些游戏走出自己的游戏机,开放给iOS和PC平台,在通用的移动终端上做订阅服务。微软是这么想的,自己的100多个游戏只放在游戏主机里,那只能面对1500万的会员,但要是开放给全球30亿的游戏玩家,那就迎来了30亿的潜在游戏用户。这些玩家只要每个月给微软交14.99美元的订阅费,这100多个游戏就随便玩,而且都是在手机上,你想跟谁组队就可以跟谁组队。

这是什么?是一张100多个数字元宇宙的通用签证,你只要交14.99美元,就可以在这些数字宇宙里面停留30天。

 

 

好,复习完旧事,我们再来问一次:苹果、华为和谷歌这些科技巨头们,不约而同地在此时,要把卫星通信技术落到民用消费品上,是为什么?

我当时的第一反应有两个:

首先,厂商们可能有一个判断是,应急救援的需求场景,在可见的未来出现的频次会大规模升高。比如极端天气、极端自然灾害或类似俄乌那样的战争。

其次,套用180讲的逻辑,厂商们抢先站到科技前沿的高处喊话,是为了能够抢先争取第三方的合作机会和资源。比如说对这三家操作系统来说,第三方开发者就是值得争夺的资源。谁能先抢到大规模的开发者,那谁在未来可能就有更大的机会,制定应用的标准。

你看,我们前面其实说了三件事。第一件事,三个操作系统巨头,同时涉足了手机卫星通讯;第二件事,游戏技术正在构建赛博中国和赛博宇宙;第三件事,微软这种级别的互联网巨头公司们,正在满世界地抢购游戏资产。其实就在过去一个月,腾讯还增持了法国的育碧,入股了日本的FS社,这两家也是全球知名的3A级游戏大厂。

我总感觉各个国家和科技巨头们,在储备两种能力:第一种,是直接触达全球用户的能力;第二种,是在整个地球表面构建数字空间的能力。

我们曾经说,腾讯的微信用户已经超过了12亿,似乎已经摸到用户天花板了。但如果它真的能够再集成出一个“赛博中国”,里面有逼真的长城、敦煌、各种数字工厂、各种剧本杀房间或者私人小岛,那它已经获得的这12亿用户,完全有可能再开发一遍,让他们在赛博中国当中,重新搭建社交关系,重新拉长腾讯的增长曲线。

而要是卫星互联网+卫星手机得到普及,无论是腾讯还是微软,或者苹果、华为和安卓,也都有可能构建自己的“赛博地球”。在有赛博地球的世界里,一个远在北美的牛斯克要是想要接入华为的元宇宙,他只要走中国的卫星网络就行,根本不需要本地政府的允许,也不用依赖北美的运营商。

这次的iPhone 14系列手机还有一个功能很有趣:美版的手机上已经没有SIM卡槽了,eSIM卡变成了标配。什么是eSIM卡?就是不用插拔的虚拟SIM卡,直接就给你嵌入在手机芯片里了。你想,如果eSIM卡也变成全球手机的标准配置,那也意味着,远在北美的牛斯克可以很容易就申请到中国移动的手机号。

所以2022年的9月,这个当下,iPhone、华为和安卓扎堆推出手机卫星通信功能,没准是未来一个巨变的起点呢。

拜了个拜。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