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信息

苹果公司增长边界何在?苹果还能创造新的增长奇迹吗?

张国胜:苹果的下一个增长曲线会是什么?全球智能手机每年的出货量趋稳甚至有往下走的趋势,接下来苹果会往什么方向发展?苹果的发展历程,对于国内的手机公司有什么借鉴意义,能否学得来?

何刚:我认为,苹果下一个增长曲线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第一个是在智能手机领域实现“降维打击”。苹果的产品现在平均都是6000~8000人民币。那么,苹果2000人民币的手机在哪里?苹果跟小米、红米竞争的手机在哪里?我觉得,这是苹果未来在规模化市场能够收割最后一轮红利的一个重要方面。你看三星,高中低端的产品都有,所以可以稳定保持全球智能手机的第一名。这个策略,我觉得苹果从商业层面是可以考虑的。如果苹果选择往下打,对低端手机来说,其实是毁灭性的。

第二个是可穿戴设备。这个领域的爆款级应用仍然值得期待,无论是眼镜、手表还是别的。比如说Apple Watch,苹果的手表很棒,但是华为用一款手表替代了血压计,它能够实现比较完整的健康监测,这让华为手表变成了一个小爆款。但是,苹果在可穿戴设备领域的爆款产品还没有完全出现,这值得进一步关注。

第三个,就是智能汽车。如果苹果三年内不能在智能汽车领域有所作为,它的硬件产品的爆炸式增长,可能就是一个挺大的问题。如果苹果能在一两年内,推出爆款级汽车应用型的产品,我觉得三万亿美元的市值打不住,可能会到四五万亿美元。

对中国国内手机的借鉴意义方面,你可以看到,苹果定义了智能手机的整个行业标准:高度人性化、高度智能化、高度应用化,以及软硬件做到完美结合。同时,你会发现高端手机也成为国内一些有追求的手机厂商的一个模仿方向。无论是之前的华为,还是现在的小米,都试图在高端手机领域有所作为。

所以,智能手机的高端化本身就是一个很确定的方向,并不只是越便宜越好。智能手机是一个全民级的产品,1000~10000元,高中低端的产品都各有各的市场。

但是,苹果用行动证明,高端手机市场可以做成规模化的市场,因为中国的人口数量足够大,使得高端手机领域可以实现一种蔓延性的辐射,不仅仅是高端人群,中端、年轻人群可能也会用。因此,中高端产品的研发其实还是非常重要的。

Arthur王钟:近年,苹果的产品并没有大的创新,更多是性能的提升,在我们国内手机品牌的冲击下,苹果的“护城河”是加固了还是变浅了?

何刚:我认为,苹果的“护城河”是加固了。在高端手机领域,无论是小米、华为,还是三星,都无法撼动苹果的王者地位。苹果靠着中高端产品,引领智能手机的整个产业。中国的智能手机厂商如果想进军中高端市场,苹果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比如研发、商业模式、产品设计和管理效率。

另外,苹果的产品更多是性能的提升,这一点应该怎么来看呢?我认为,我们不要小看性能提升的重要性。举个例子,大众、丰田长期是传统汽车领域的王者,它们并没有更多的技术创新,而是靠产品性能的小迭代,长期引领市场。直到这个行业没得可做,发生革命性的大变化,旧格局才有可能被打破。所以,不要忽视产品性能的提升,这非常重要。

回到苹果手机,如果它的电池待机时间只有20小时、像素很低,或者内存容量很低,我都不会用它。所以,性能的提升很重要,它就是产品质量的提升。这方面,我们不要简单地追求所谓的科技创新,科技最创新的产品,并不一定是商业最成功的产品。这是一个非常重大的差别。

尼古拉斯地瓜 :过去十年,苹果公司发行的股票数量大幅减少(减少38%左右)。 2022年4月,苹果又宣布将股票回购计划扩大900亿美元。股票回购对苹果的未来价值增长有何影响?

何刚:股票回购是美国市场上市公司,表达对自己长期价值看好的一种信心,同时也是维护现有股东利益的一种重要方式。所以,股票回购计划对于苹果公司的长期价值维护是有帮助的。当然,如果这个公司股价的维护,要靠股票回购维持,说明它的收入和利润的增长是有问题的。

我觉得在股票回购给苹果换取了这样一种空间和时间的条件之下,苹果应该加速它的产品和商业创新,从而实现收入和利润的持续增长,让利润能够配得上股价。从这个角度来讲,如果一个公司不断实行股票回购,说明这个公司收入、利润的增长,不尽如人意,这代表对公司未来的信心有一定的怀疑。

总体来说,股票回购有利于股价稳定,但持续回购说明公司的增长速度可能在放缓。

杨旭旻(高研院8期):有种说法是,巴菲特在乔布斯时代不买苹果公司股票,是因为当时的苹果是科技股,乔布斯对股东也不友好,而库克时代的苹果公司成了消费类公司,所以他重仓苹果股票。这个说法有道理吗?

何刚:我认为,这个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乔布斯时代,苹果呈现了一种增长势头,但是增长的稳定性和规模化还不足够。苹果爆款手机的推出是在2007年,2011年以后苹果主要是库克在掌舵。所以,在乔布斯时代,苹果公司收入持续的稳定性还不够,它的可替代性还是存在的。

2010年以来,iPhone、iPad和Mac等重要的高溢价产品,为苹果奠定了消费电子领域的重要地位,确保了苹果可持续的长期收入和更好的稳定性。

从这个角度来说,巴菲特更喜欢的是管理者,而不是有点随心所欲的创新者和创业者。库克是一个极为优秀的商业管理者,他知道如何让收入和利润最大化。这样一个稳定的商业管理者是巴菲特更看重的。所以,你会看到,在过去的11年里,库克接任之后,苹果呈现了一个非常稳定而持续的收入增长、利润增长、股价增长和市值增长。

当苹果成为一家管理更好、商业效率更高的公司,在它未来的可预期性、增长的可预见性很确定的情况下,在它已经成为一家国民级的消费电子类公司的情况下,它当然是值得投资的。

巴菲特提示了一个长期投资的核心逻辑,要看几个指标:商业模式是不是一望而知?“护城河”是不是非常高?收入和利润的增长是不是可预期?

王铁成 :苹果公司倚靠强大的供应链管理体系,保持着目前的盈利能力和领先地位。但如今全球化趋势遭遇挑战,苹果的供应链优势能维持多久?

何刚:如果疫情继续中断全球供应链,苹果确实也挺难的,因为苹果的生产也曾经一度断供。随着供应链逐渐恢复常态,苹果的供应链管理应该没什么大问题。

另外,我要提醒的是,苹果的供应链管理不仅在智能手机领域是出色的,在整个商业世界都极为出色。所以,它的供应链管理给毛利率创造了巨大的空间。即使供应链效率再低一点,苹果依然可以保持明显的优势。

对比一下苹果和小米的库存周期,苹果一年约8次,小米一年约1次。如果苹果的年库存周期降到6、5或者4次一年,它照样可以活得很好,当然净利润会有所下降。从这个角度来讲,我认为,面临挑战的全球化趋势对苹果不会产生致命的影响。

另外,如果苹果向智能手机的低端市场开始俯冲,那么它供应链效率的压力会更大。随着毛利率不断降低,供应链的风吹草动都会导致某些产品的结构性亏损。这也是为什么小米手机的市场占有率那么高,但小米手机并不挣钱,因为它的供应链成本很高。

不再是你以为的你:每次历史拐角处,都有弯道超车者的身影,请问有哪个企业可能超过苹果的成长率,成为下一个引领者?

何刚:在智能手机领域,规模上有超过苹果的公司,比如三星。但盈利能力和利润能全面超越苹果的公司,目前是没有的。

那么,未来有没有公司可以超越苹果,创造更大的市值呢?我认为是有可能的。首先,在美国就有多家市值超过两万亿美元的公司,比如亚马逊、谷歌和微软。我个人觉得,非常有潜力的云业务,亚马逊和微软就是全世界最重要的两大云业务供应商。它们的市值增长里面,云业务有非常重要的贡献。所以,如果下一代互联网的重要趋势是产业互联网,那么云业务就是一个关键的增长引擎。亚马逊、微软,甚至谷歌,都可能因为云业务成为新的王者公司。相较而言,苹果的云业务目前还乏善可陈。

另外,特斯拉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显然是一个新王者公司。特斯拉可能有很多的争议和问题,包括产能、马斯克管理的起伏性等,但是全智能生产可能创造的奇迹,确实不可估量。传统汽车领域,年产量最高的大众、丰田等,一年生产一两千万辆就很多了。但是,特斯拉有可能通过技术创新、生产创新、流程创新,以及智能化的协同生产管理,实现亿级的产能。如果特斯拉能做到亿级产能,加上无人驾驶和光伏储能技术的优势,它成为在市值上超越苹果的公司,我一点都不意外。

当然,如果苹果的汽车业务能实现商业化,可穿戴设备能有更大的市场占有率,手机业务能实现俯冲式的降维打击,它自己成为四万亿美元市值的公司,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所以,苹果的对手既来自同行和跨界的优质公司,也是自己。超越自己有多难,至少对苹果而言,目前独孤求败的状态,其实是非常真实的。

Leon Guan:像Meta这样的公司,它的瓶颈在哪里?它和苹果公司的差异在哪里?

何刚:Meta的瓶颈主要在,它目前没有爆款流量级的应用。作为社交媒体,Meta增长的天花板已经很明显了。它打不过抖音国际版Tiktok。未来,元宇宙赛道是Meta的重要机会。但是,元宇宙赛道并不必然属于Meta。我觉得,目前Meta最大的麻烦是软件和应用系统没有那么强,“护城河”没有那么高,在硬件领域的参与也不够。

所以,我个人觉得,可能Meta就是一个历史性的公司,它的时代正在逐渐过去。就像雅虎这样的公司一样,它的时代结束了,它就结束了。

Meta和苹果最大的差异在哪呢?Meta 缺乏高黏性和高“护城河”的产品创新、模式创新和管理创新。从管理的角度来讲,Meta和苹果、谷歌以及微软相比,还是差着一个几何级数的。现在,扎克伯格还很强势,但整个硅谷已经不是他的那个时代的逻辑了。整个时代的创新,无论是社交媒体、人工智能,还是其他的虚拟现实,都在发生重大的变化。Meta正在落伍,它在支付领域和数字货币领域的创新,也不完全被认可和接受。所以,我个人觉得,Meta是美国现在的5大科技巨头(微软、谷歌、亚马逊、苹果、Meta)当中,最没有希望的一家公司。

慕容无痕ღ :折叠屏、5G能成为新的增长点吗?

何刚:对苹果来讲,5G是标配,已经不是什么优势了。现在大家用的iPhone12、13都有5G,这并没有给苹果带来爆炸式的增长。我个人觉得,以苹果的美学观念和设计理念,对折叠屏手机是非常谨慎的。

假如说未来的Pad被手机取代,折叠屏是一个可能的方案。但是别忘了,还有一种叫作立体投影模式的虚拟屏。我个人认为,它的长期价值超过折叠屏。折叠屏比手机大,决定了它不够便捷,比电脑和Pad小,决定了它可能无法更流畅地使用。我认为,折叠屏未来可能会被虚拟屏淘汰,短期内,苹果应该也不会推折叠屏类的产品,因为这意味着它在向三星妥协。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