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信息

Zoltan:为什么美联储连续加息也压不住通胀

历来,美联储的货币政策都会影响全世界的经济局势。2022年前9个月,美联储连续加了5次息,创下了1981年以来最密集的加息频次,这5次加息,一路把美元基础利率加到了3.0~3.25%。这还没打算停,市场猜测说,美联储在2022年4季度还会再加两次,要把利率刷到4.6%的目标。

美联储自己怎么说呢?在8月份的全球央行年会上,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说,美联储不会被一两个月的数据所左右,当前美国的通胀形势仍然严峻,美联储“必须坚持加息,直至大功告成”。他所谓的大功告成,指的是把美国通胀率降低到2%以内。他的这个表态,被认为是美联储在这一轮加息里面最强硬的鹰派表达。

但就在这样的一套加息烈度之下,像惠誉、高盛、彭博这样的大机构纷纷预测说,美国会在未来一年内陷入衰退。

那美联储为什么要顶着巨大的衰退风险执意加息呢?我仍然想邀请你一起来看一看瑞信全球短期利率策略主管Zoltan Poszar的逻辑。我们前面讲过,Zoltan认为,美国应该主动拥抱一场剧烈的衰退。多剧烈呢?大写的L这么剧烈:经济先笔直下落,然后经历横着的滞胀,此后才有机会迎来重新增长。

Zoltan是金融世界2022年的热门人物,在金融圈被奉为“Z神”。他接连发表了三组“战争与XX”的研究报告:4月份的《布雷顿森林体系III》、8月份的《战争与利率》、9月份的《战争与产业政策》。

他作为一个担任过美联储官员,如今立场和站位都在华尔街这边的宏观研究者,我们借助他的这组报告可以看到,西方精英是怎么理解世界正在经历的通胀和脱钩等等诸多变局的。

所以这一讲,虽然还是有点难,但我要请你再咬咬牙,跟我一起给他的这篇《战争与利率》划划重点。

 

 

Zoltan说,他花了6周的时间拜访了150多个欧洲客户,根据他发布这篇《战争与利率》的报告的时间来推测,应该是在2022年的7、8月份,这期间正好经历了美联储年内的第四次加息。他在走访当中发现,欧洲客户们对未来有两个共识:

第一,通胀快要见顶了。

第二,美国在加息政策上极度鹰派。

这两个共识其实又是互相呼应的:因为美国强势加息,所以欧洲金主们认为,通胀马上要被压制住了。

那这两个判断成立吗?Zoltan说,不成立,因为他们下判断的预设有问题。他们做了两个预设:第一个是地缘风险不存在;另一个,是消费国所代表的需求比资源国和生产国所代表的供给要强势。

但实际上,当下的地缘风险正在上升,供应链对经济的影响也已经超过了需求。在这两个事实面前,欧洲金主们的想法不但不成立,而且很危险。

怎么论证呢?你可能还记得Zoltan讲过的支撑欧美经济运转的三大支柱:廉价劳动力、廉价能源、廉价商品。这三大支柱当下都被破坏了。俄乌战争又引发了经济战争,美国把美元给武器化了——也就是《商业参考》以前讲过的SWIFT制裁;俄罗斯呢,则把能源、工业品和粮食这类大宗商品给武器化了。

Zoltan说,在这样的新环境里,要理解通胀,分析各国领导人的言行就变得比分析央行行长的言行要更重要了。

央行行长们的言行为什么会失效呢?因为央行一贯以来善于对付的是供过于求的世界。像美联储,只要采用货币政策把市场上的钱变多变少,就能够影响需求变多变少。反正在一个供过于求的世界里,供给们会自我调整,来适应需求的变化。

但今天的问题是供小于求了。就算你把全家人的零花钱都没收,厨房里的面包也不会变多,家人们仍然吃不饱。

那什么能够影响供给,决定面包变多或者变少呢?答案就是地缘政治局势和各国领导人们的应对方略嘛。

我补充一点:当下美欧正在高通胀里煎熬,9月份美国CPI 8.2%,欧元区9.9%,而中国和俄罗斯相对来说,经受的经济煎熬似乎更温和。中国9月份CPI 2.8%,俄罗斯虽然亲自在打仗,但CPI已经从上半年的17%多降到现在的14%以内了。IMF 10月份的展望报告也说,俄罗斯的经济萎缩状况没有预期当中严重。

这说明什么呢?Zoltan发出了一个灵魂拷问:你认为通胀到底是周期性的,隔一段时间全世界就会来一回,过一段时间又会结束,还是结构性的,重点在伤害美欧这个经济联合体?

Zoltan认为,如果通胀真是周期性的,那它确实可能真的见顶了。但如果它是结构性的,那它可能才刚刚开始。甚至,通胀已经像SWIFT、能源和粮食那样,也变成了经济战的一种武器。

 

 

这么说是因为,当下的美国正在忍受的通胀,主要就是因为大宗商品涨价和工资上涨趋势引发的。

工资上涨趋势也就是被“劳动力”这种资源的短缺给推动的。《商业参考》前面解释过,美国驱逐了200多万的非法移民,长新冠又让200~400万人退出了劳动力市场,股市上涨又让200多万低龄老年人提前退休了。这批劳动者在退出劳动力市场,那批仍然在岗的劳动者们也很不开心,因为他们也在承受高通胀,也要求涨工资。而企业没得选,只好涨工资。像美国和德国就还专门去劝提前退休的飞行员们接受返聘,跟他们说,如果肯在夏季复工返聘,可以让他们的工资比现役飞行员高出50%。

但是光涨工资还没用,劳工们的工资上涨以后,商品供给没有增加,这又会引发物价的上涨,然后再次逼得工人们要求再次涨工资。这个恶性循环,就是经济学上说的“工资-价格螺旋”。

那美联储意识到自己的局限性了吗?Zoltan认为可能没有。他说,最令人不安的是美联储和市场都认为,提高利率就能降低通胀。你看,这是这一季《商业参考》开设之初就在说的,货币叙事跟产能叙事的对决。

我又补一句: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9月份还说过,仍然在致力于降低通胀,要使通胀率回到2%的目标。

那我们假设,美国除了加息,再相应地去解决能源短缺和工资上涨的问题,通胀是不是就可以控制住了呢?Zoltan也很悲观。他认为,西方因为受到低碳环保和社会责任等等风潮的影响,美欧社会已经十几年没有对油田进行过新投资了。

我们再来个补充信息:早在2022年春季,拜登政府就提出说,要释放1.8亿桶战略石油储备,来压低全球油价。但你要知道,欧佩克+刚刚宣布每天要减产200万桶。也就是说,美国这1.8亿桶,只够对冲欧佩克+ 90天的减产量。

所以Zoltan说,石油储备是可以耗尽的,但是开发新油田就算今天启动,也还需要很多年。那到了现在,美国还有多少石油战略储备呢?拜登在 10月份刚好又更新了一下数字,说还有4亿多桶。

再说压制工资上涨这个趋势的想法。美欧政府倒是可以用政治手段来压制,但是要是压低了就更加没有人进场干活儿了。

所以基于这些现实,Zoltan说自己看不出通胀有什么理由见顶。

那么,美联储是不是应该干脆别加息了,干脆去降息来防范经济衰退呢?Zoltan也认为这也是错的。理由还是来自他那个主张:美国需要一场L型的衰退,在L的直线上压缩需求来适应供给短缺的新时代,然后在L的横线上蛰伏着,重建产能。要是在横线阶段,以为通胀已经消退了就降息,那产能仍然没有跟上来,新一轮的通胀又会爆发。

所以在Zoltan看来,鲍威尔在两难当中,宁可选择深度衰退,也不会愿意用反复剧烈的货币政策来损害美联储的信誉。

 

 

好,这是我想请你一定要理解的,Zoltan所代表的华尔街精英看待当前全球通胀问题的逻辑。

坦白说,我初次读他的后两份报告时,我是有点瞠目结舌的。因为这些逻辑我觉得在东方看来其实如此之明显,以至于我以为美国在制裁俄罗斯、阻断中国芯片之前,已经充分预判了自己要承受的反作用力。

直到9月底,我看到彭博社的报道说,美国财政部成立了一个制裁经济分析小组,打算要招聘一位“首席制裁经济学家”和两位组员,来帮美国减小制裁别人而承受的经济冲击,我才确认,美国也是在用精益创业的思路在玩“精益制裁”啊——先制裁了再说,受了伤害再招聘专家来打补丁。

这个首席制裁经济学家的起薪15万美元,听起来不高,但是对这个人的要求巨高。要求他必须拥有美国政府最高机密安全许可,要熟悉金融市场,熟悉贸易、能源,对各种货币、财政、产业政策也要有充分的见识和积累。怎么说呢,祝它不会招到奸细或者三体人吧。

反过来说,如果制裁专家成为美国政府的新需求,那么反制裁专家会不会成为跨国公司和其他国家的主流需求呢?在去全球化的呼声没有消停之前,这也许会给国际政治专业的学生们打开更大的就业通道。

好,2022年的“Zoltan三部曲”就到这里。

再见。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