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信息

跟进:2022年的三大科技硬件创新

如果年底再没有新黑马出现的话,那2022年让我个人印象最深的三大硬件变化,《商业参考》都已经记录过了:

第一个,字节跳动的PICO头盔,这代表了互联网公司们大力推动的VR硬件创新和对元宇宙的寄予厚望;

第二个,小米和特斯拉前后脚推出的人形机器人,也代表了科技公司们投注的下一个商业入口级别的硬件;

第三个,华为和苹果前后脚都在新款手机上增加了卫星通信功能。你当然也可以把它理解成科技公司们实在找不出什么创新点了。但是,它还有另外一种理解视角:它也可能代表,科技公司们认为,市场正在或者将要进入特别的时点,已经值得说服普通消费者,为卫星通信这种以前非高频、非刚需的功能买单。这个特别的时点代表的是风险还是机会?或者说下一代互联网大概率是卫星互联网?不管是哪种,也不管我们现在买不买它们的卫星手机,我们在风险意识上多想一点总没坏处。

时间来到了2022年年底,这三个硬件趋势当中的两个各自又一些进展,所以这一讲我们来跟进一下。

 

 

第一个变化跟进,是字节跳动认为,VR设备大众化的时点到了。

VR硬件这类产品,我们可以放到这样一个框架来看:

我们之前说过,过去几年互联网行业在头疼说,短视频之后,手机上可探索的媒介形态似乎已经到顶了。所以“抖音之后无产品”,因为抖音吃下的短视频就已经是媒介的终极形态。

但真是这样吗?也不尽然。你看创业者们,他们仍然有很强的创新动能。光是《商业参考》聊过的探索路径就已经有好几条了:

一条是做播客,也就是仍然基于手机这种入口级的硬件,来探索可行的内容产品。播客的解题思路是解放用户的眼睛,降低用户的注意力成本,来跟短视频打差异战,争夺用户的使用时长。

另一条是做硬件创新,比如说VR头盔。这种新硬件的解题思路是突破手机屏幕的限制,去探索把更多的体验给系统化、数字化,用今年流行的词儿说,打造元宇宙。

这是我在117讲提醒你注意字节跳动和爱奇艺们这两年在发力做VR头盔的原因。

所以我们跟进一下字节的动向:

9月份,字节跳动又发布了它的PICO头盔的第四代产品,起名叫PICO 4。它这次新品发布分了两步来走,9月23号先在线上开全球发布会,宣布要进入欧洲、日本、韩国和新加坡、马来西亚。9月27号再回到青岛面向国内做发布。

它这个新版的PICO 4,重量比上一代减轻了26.2%,体积也减小了43%,在性能上做升级,同时加量不加价,价格跟上一代保持一致。尤其是国内版本,比海外版要再便宜一点。

我不是想给它做广告,我是想提醒你注意它的这个抉择。你要记得,过去一年可是全球元器件成本飞速上涨的一年,就连全球VR硬件老大Quest 2,也不得不把老产品的价格上调了100美元。那字节原价去卖一个更高配置的新产品是图什么呢?图的仍然是它一贯奉行的“大力出奇迹”。因为字节的判断说,从2022年下半年开始,在国内市场推动VR大众化的时机到了。

PICO的创始人周宏伟亲口说:“今天我们将通过PICO 4正式开启国内的VR大众化之路,将全新的产品体验和内容生态带给更多用户。也许PICO 4,就是很多用户的第一台VR。”

你看,有没有听出一点当年雷军发布第一代小米手机的意思。多说一句,Pico也把小米VR的负责人马杰思挖过来了,让他在PICO负责打造一个叫“轻世界”的元宇宙。

那PICO打算怎么做大众化呢?两条路。

一条是深入2B领域,去布局医疗、娱乐和企业培训。这条路上PICO还没有蹚出很成功的案例,当下更多是在吆喝,寻求合作者。

另一条路是在C端市场上,避开游戏这个字节的非优势领域,去打短视频、直播和影视。

PICO这次发布新产品,还特意请了三个身份不同的代言人:潮流音乐人窦靖童、乒乓球小魔王孙颖莎,还有数码网红博主何同学。你看,这给出的使用场景暗示也确实都是往音乐、运动和数码科技这种大众场景去。过去一年你要是看电视、看综艺看得多,你可能还会发现, PICO在过去一年,也更加侧重去贴近《王牌对王牌》、冬奥会、汪峰演唱会这类综艺、体育和音乐场景。

我们讲过,全球市场上,占比最高的VR硬件是Meta公司的Quest 2,而Quest 2的优势之一就是丰富的游戏资源储备。所以PICO这次的选择,等于是避开了行业老大的锋芒。

那么PICO能不能借助大众的内容消费场景,把VR头盔变成大众消费品?这是2023年值得我们关注的变化。

 

 

第二个我想跟你说的变化,是伊隆·马斯克终于在特斯拉的“人工智能日”上,展示了他研发的人形机器人“擎天柱Optimus”。严格来说,他展示了两个型号的机器人原型机,还不是成熟产品,一个能够用人类80岁的步频来蹒跚地走动,另一个可以挂在支架上动手动脚。

从擎天柱们的舞台表现来看,它的走路这类大动作比小米的机器人“铁大”要蹒跚,但它扭腰、手指抓握这类精细动作要更发达。马斯克说担心它们摔跤,所以很快让它们回了后台,改成播放视频,来给观众们看,擎天柱在挂着安全绳的前提下怎么搬运箱子,怎么浇花,怎么拿金属器件。

这两个擎天柱的原型机发布之后,特斯拉的股价下跌了,这说明市场认为马斯克发布的作品低于预期。

马斯克自己其实也清楚这件事。那他为什么着急在人工智能日上发布一个“半成品”呢?

答案跟我们上次讲小米抢拍发布自己的机器人的逻辑是类似的:为了站到高处吸引资源、吸引合作者。

更具体地说,马斯克是为了招聘人才,特斯拉这次的人工智能日,有一半是当成招聘会来开的。

马斯克在会上说了这么一段话:

我们的目标是尽快造出有用的人形机器人,我们在设计时用的是类似汽车的量产设计理念:低成本、高可靠性。我们也看过很棒的别的人形机器人的演示,他们很棒,但是缺了什么呢?缺了大脑。它们缺乏足够的智能来驾驭自己的世界。而且很贵、很难量产。
擎天柱不仅要能干,而且要能量产,最终可以生产上百万台。让它的成本比汽车还低,估计不到2万美元。
我们为什么要开这个发布会呢?为了说服世界上那些顶级人才加入特斯拉,帮擎天柱把潜力变为现实。把它变成规模化量产产品,帮到数以百万计的人。
它的潜力能超过我们想象。你想,经济就是生产者乘以平均产能。如果生产者没有数量限制,意味着经济规模可能趋于无限。假设这些都能顺利发展,意味着我们将拥有一个不存在贫穷的未来。人们可以得到想要的一切产品和服务。它将从根本上改变我们文明的形态——当然了,我们要确保这个转变是积极和安全的。
所以为什么我认为特斯拉适合担当这个任务?因为我们是公众公司,股票全都同股同权,公开交易,公众可以持有,这不但重要而且必要。因为公众如果不喜欢特斯拉所做的事,大家可以卖特斯拉的股票,投票来影响公司。这也就意味着我不能随心所欲做事情。
用这种公众能施加影响力的公司来做(改变文明)的项目,是比较理想的。
做个类比的话,自动驾驶汽车肯定对世界交通可能会产生一半甚至全盘的影响,而擎天柱在经济产出方面的影响,可能会超过原来规模的2个数量级。
但我们要确保它带来的结果对人类文明有好处,是人类想要的。这极其重要。
我希望你能考虑加入特斯拉,来实现这些目标。在特斯拉,我们真正关心怎么做正确的事、确保不会好心办坏事。我们日常可能会以为坏事都是出于恶意,但它也经常是由善意导致的。
所以我们想做正确的事,所以请加入我们,确保正确的事会发生。

好,这段话里有三个重点:

第一个,特斯拉这其实是在开一场招聘会,面向全球大力开挖机器人领域的人才,以图未来量产,把机器人的售价压到2万美元以下。

第二个,马斯克迂回地圆了一下自己对人工智能的态度转变。

他早年不是经常对人工智能表达保守甚至反对态度吗,他当时认为人工智能会给人类带来危险,呼吁科技公司们要谨慎开发,还呼吁政府应该积极监管新型的AI技术。

那么随着特斯拉自己的人形机器人项目越来越落地,马斯克怎么解释自己的态度转变呢?他这个会上说了,我们确实要一边开发智能机器人,一边确保它对人类文明是有好处的,不搞破坏。

怎么来确保呢?借助公众的投票的表决权和顶尖人才来纠偏。这又是他话里的第三个重点:

你还记得吗,我们在67讲讲过马斯克也拥有“现实扭曲力场”,他在这次的“人工智能日”演讲里又显现出来了。

他前面在邀请人才加入特斯拉机器人团队的时候,又构建了一个宏大的语境:擎天柱代表的产能可以改变人类的文明形态。

你看,给自己想做的事赋予了极高的意义。

紧接着,他又给特斯拉戴上了趋势的光环:特斯拉是最适合推进这个变革的公司。

再接下来,他又给想要挖掘的这些顶级人才们提供使命召唤:你得来帮我们呀,你得来防止我们跑偏,不让我们的机器人给人类文明带来危害啊。

马斯克的现实扭曲力场技能,请你又复习一遍。

 

 

我感觉擎天柱项目当前在特斯拉内部的优先级,跟PICO在字节跳动内部的优先级有一拼。大公司如果认为一件事情重要,它们的判断是值得我们多多留意的。

我上次在知识城邦跟一个同学说,重要的不是大玩家的判断正不正确、合不合乎我们的心意,而是大玩家的判断能够说明它所代表的钱和机会,会往哪里流动。你要察觉到这一点,再拿它来当作你自己的决策参考,用在我们做求职、投资、自我精进的方向选择之上。这是我们普通人“借势”的最简单的办法。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