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快讯

斯里兰卡会债务违约吗?斯里兰卡陷入国家破产危机

来看今天的第一条。最近,斯里兰卡遭遇严重经济危机,政局出现动荡。我们来做一个简单的时间线梳理。先是在5月份,斯里兰卡因为外汇枯竭,无力支付7800万美元的外债利息。同时,由于没有外汇来购买燃油、粮食等生活必需品,国内交通系统停摆、粮食价格暴涨,据说有七成居民没办法保证一日三餐。

接着,在7月6日,斯里兰卡总理对议会宣布国家已破产,经济危机会至少持续到2023年底;然后在7月9日,斯里兰卡首都科伦坡爆发民众抗议活动,示威者焚烧了总理官邸;第二天,7月10日,斯里兰卡总统和多位部长宣布辞职,大批官员乘飞机逃离,斯里兰卡政局陷入动荡。

消息就是这样,来看看能学到什么知识。

我第一次知道斯里兰卡这个国家,是小时候看《黑猫警长》,里面提到一种喜欢收集亮闪闪东西的红嘴山鸦,它们就生活在斯里兰卡。后来才知道,斯里兰卡之前叫锡兰,意思是“光明富庶的土地”,这里盛产宝石和茶叶,著名的锡兰红茶就是产自这里。据说当年马可·波罗路过这里,感叹说这是他见过的最美丽的岛屿。

这么一个天赐之地,怎么突然就经济危机、国家破产了呢?我们来看一下斯里兰卡的经济结构。本来,斯里兰卡有三大支柱产业:服装制造业、旅游业、农业。不过这些年,隔壁孟加拉国快速崛起,在纺织品出口方面抢了斯里兰卡不少生意,这块的出口创汇受到不少影响。

旅游业就更不用提了,连遭打击。先是2019年4月,斯里兰卡首都科伦坡发生了连环炸弹袭击事件,死了200多人,游客们不敢去了,当年旅游收入就跌去1/5;转过年来,2020年疫情暴发,当年旅游收入跌到只有巅峰时期的1/10。

而且你可能想不到,斯里兰卡的游客中最多的不是西方人,也不是中国人,而是俄罗斯人。斯里兰卡之于俄罗斯人,就像海南岛之于东北人一样,是冬天的避寒胜地。俄罗斯还是锡兰红茶的最大客户之一。俄乌冲突以来,俄罗斯受西方制裁,来自俄罗斯的旅游和红茶贸易收入被切断。

再来看斯里兰卡的农业。斯里兰卡政府从2021年4月起,推行激进的有机农业政策,一刀切地不允许进口化肥、农药、除草剂,导致当年茶叶减产15%,水稻减产50%。本来可以自给自足的粮食,搞到必须要靠进口才能维持。偏偏又碰上俄乌冲突导致国际粮价暴涨,剩余的外汇根本都不够买粮食的,结果导致了全国性粮食危机。政府甚至给公务员每周放一天假,让他们在自家后院种庄稼以补贴家用。

听到这儿,你可能哭笑不得,有机农业哪有这么搞的?其实,斯里兰卡政府不许进口化肥农药,推行有机农业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是想节约点外汇,可以省下来偿还外债。

斯里兰卡独立以来,一直债台高筑,积累的债务总量超过510亿美元。其中有一半需要在2026年之前还清,光是今年需要偿付的债务就达到70亿美元。要知道,斯里兰卡2021年GDP才900多亿美元。也就是说,要拿出整个国家将近一成的GDP来还债,这样的债务负担搁在任何一个国家都难以承受。

事已至此,斯里兰卡政府打算怎么办呢?答案是,借更多的钱。据路透社报道,斯里兰卡正在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谈判,希望获得一笔新的30亿美元的贷款救助,借新债还旧债。应该说,这种操作并不奇怪,而是一国遭遇主权债务危机时的标准动作。

说到这儿,我们来问一个好像有点突兀的问题:为什么斯里兰卡政府不直接宣布债务违约,这钱我不还了?事实上,确实有斯里兰卡的经济学家认为,借新债还旧债只会让斯里兰卡背上更重的债务负担,更明智的做法是直接暂停偿还债务。

不要觉得这种说法是无稽之谈。事实上,在二战之前,主权债务违约是很常见的事情,债务国一旦遇上经济危机,一般都会宣布对外停止偿还债务。比如1930年代大萧条期间,几乎所有拉丁美洲国家和大部分的欧洲国家,都宣布暂停偿还债务。对此,国际社会通常也接受,认为这是主权国家应对危机、让国内经济复苏的一种必要手段。

不过,在二战之后情况发生变化,主权债务国家突然不敢违约了。在1980年代的拉美债务危机、1990年代的亚洲金融风暴、2008年之后的欧债危机中,这些危机给当事国带来的冲击不亚于大萧条,这些国家就像如今的斯里兰卡一样,宁可执行紧缩政策,甚至让老百姓忍饥挨饿,也要继续还钱。在2008年金融危机最严重的时候,主权国家的债务违约率也还不到1%,这和大萧条期间的大规模主权债务违约形成了鲜明对比。

主权国家不再当“老赖”,这是体现了国际社会信用的普遍提升?恐怕没有这么简单。经济学家杰罗姆·鲁斯在《主权债务简史》这本书里指出,这背后有个结构性的变化,就是现代国家的财政基础发生了改变。

现代国家发展经济、推动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庞大的财政开支,而政府收入来源只有三个:税收、国有企业上缴的利润、借钱。对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甚至部分发达国家来说,前两条收入都不足以维持开支,那就只剩下借钱这一条路了。现代国家财政的正常运转,从依靠税收,变成了依靠信贷。

那么,谁掌握着国际社会的信贷创造和分配呢?当然就是由各大金融集团组成的国际金融体系。主权国家每一次向IMF借款,都是在向国际金融体系让渡一点点主权。韩国政府在亚洲金融危机中向IMF借了一次钱,经济命脉就被国际金融系统牢牢把控;而斯里兰卡在独立后总共向IMF借了16次贷款,每一次都有严格的附加条件,这背后的情况就可想而知了。

总之,杰罗姆·鲁斯认为,主权国家在遭遇经济危机时不再选择债务违约,不是不想,而是不能。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