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快讯

2022中国算力大会召开,这是我国算力领域的第一个全国性会议

7月底,2022中国算力大会在济南召开,这是我国算力领域的第一个全国性会议。会议召开的背景是,我国的算力产业增长迅速,近5年平均增速超过30%,算力规模排名全球第二。会议发布了第一份《中国综合算力指数》报告,对全国各地区的算力做了一次全面评估。其中,东部的算力枢纽节点综合算力领先,北上广及周边省份的算力需求比较旺盛,东数西算工程对西部的算力枢纽节点和中部省市有显著带动效应。

消息就是这样,来看看能学到什么知识。

你知道,今年2月份,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启动。我们经常把东数西算和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这样的工程类比,通过“腾挪战略”,协调全国资源。不过,如果只从资源调度的角度来看东数西算,有点过于简化了。东数西算的目标,是建立一张庞大的算力网络,连接遍布全国的算力资源和计算需求。

这么说起来有点抽象。我看到公众号“脑极体”的分析,作者用1000多年前唐代建立起来的驿站系统,来理解全国算力网络,非常形象。我试着给你转述一下。

第一,多运力。

说起驿站,你可能马上想到了日行千里的汗血宝马。其实,发达的邮驿系统需要多种多样的运力相互配合,有马、有车、有船、有骆驼,甚至还有驴。驿站不光能传军令、送公文,还能送货。加急军令需要快马加鞭,不急的信件可以用驴,大宗货物可以从运河走水驿,用船来送,而陆地上运送货物可以用载力强大的骆驼。

同样地,算力服务网络也要满足不同的计算需求。比如,智慧工业场景需要AI计算,科研场景需要高性能计算,模型训练需要大数据计算,企业业务部署需要云计算。很多时候,需要这四种计算模式组合出现。

所以,发达的算力服务网络,不能只提供一种算力,而是要建成一套融合多种算力的调度中枢,对用户的计算需求进行分析、判断和精准匹配,优化出一条下了快马上快船的道路,让用户多快好省地到达目的地。

第二点,好脚力。

赶路这件事,不能光靠快马加鞭就能实现,还要涉及路线怎么选择、运力怎么安排、货物在路上如何保存等等,这是一个系统工程。驿站也不是简单地提供车马就完了,而是要制定运输流程,提供统一管理和行路指导。

同样地,算力服务网络不光是提供算力,给用户多少GPU多少小时的使用权就完事了,而是要给用户一站式解决方案。比如,一家企业想通过东数西算的算力来训练神经网络模型,它怎么知道自己需要多少算力,使用哪个数据中心的服务更加划算呢?

算力服务网络,第一要能连接遍布全国的数据中心,为用户调度最高效的算力资源;第二要有深厚的计算技术积累,能为用户规划最经济的计算方案;第三,还要能提供应用封装和接口,让用户更方便地使用算力。

第三点,富乡里。

唐朝的驿站,不是一个马厩、一间屋子那么简单。围绕驿站,产生了驿舍,也就是旅馆,还有驿田,也就是耕地。很多村落都是设置了驿站才产生的,今天的西部地区,还有大量村庄名称中保留着“驿”这个字。历史的经验是,修一处驿站富一处乡民,富裕的乡里也有助于维持邮驿系统的进一步发展。

同样地,今天的数据中心,也不只是找个凉快的山洞,把服务器放进去那么简单。西部建立的数据中心正在产生溢出效应,带动当地相关产业的发展。比如,围绕贵安的数据中心集群,贵州已经布局了智能制造、数据应用这“一硬一软”两个千亿级别的产业集群。过去7年,贵州的数字经济增速持续排名全国第一。算力的网络集群效应,也会让更多的西部省市走上这条高质量发展道路。

你看,这就是“系统”的意义:从微观层面的多种工具组合,到中观层面的综合解决方案,到宏观层面的溢出和拉动,整体就会大于部分之和。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