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华为召开秋季发布会,正式发布Mate 50手机,这是华为时隔两年再次发布Mate系列的旗舰机,大伙很关注。9月8号,也就是今天,苹果正式发售iPhone14,可算是千呼万唤始出来。我们之前聊过,这两年手机的突破性创新比较少,大家只能在照相功能上内卷。不过,这次两大厂商同时推新机,我们发现了一个新的“卷点”:给手机加上卫星通信功能。
早在几天前,华为常务董事余承东就剧透,这次华为在通信技术上有一个新的突破,要“向上捅破天”。Mate 50是全球首款支持北斗卫星通信的大众智能手机。如果遇到荒漠求救、出海遇险、地震被困等极端场景,没有地面网络信号,Mate 50可以通过卫星通信对外发送文字和位置信息。
有意思的是,苹果之前发布的iPhone14宣传视频中,使用了星光元素作为背景,也被认为是在预告“卫星通信”功能。据爆料,iPhone14量产前已经完成了卫星通信的硬件测试,可以在没有地面网络的情况下,提供紧急短信和语音服务。
看到华为、苹果纷纷出手,谷歌也坐不住了,9月1日,谷歌副总裁公开表示,下一版本的安卓系统也会提供卫星连接功能。
消息就是这样,来看看能学到什么知识。
说起来,给手机加上卫星通信功能,并不是什么新鲜事,早在1990年代就有了。如果你熟悉通信史,一定知道摩托罗拉公司搞的那个声势浩大的“铱星计划”。据说当时一位摩托罗拉工程师在加勒比海度假时,他的妻子抱怨说在这里没有移动信号。于是他想到,能不能利用低轨道卫星来组建一个“太空Wi-Fi”,可以在全球任何地方通话?这就是“铱星计划”的来历。
顺便提一句,因为当时计划一共发射77颗卫星上天,77正好是金属元素“铱”拥有的电子数量,所以叫“铱星计划”。这项计划从1987年启动,花11年时间,耗费50多亿美元,送了66颗卫星上天,终于在1998年正式推出可以进行全球卫星通信的“铱星手机”。
不幸的是,这个花了11年才推出的项目,运营了不到一年就破产了,成为摩托罗拉历史上,甚至是整个通信史上最惨烈的失败案例。为啥?这是一个落后于时代的产品。
在“铱星计划”启动的1987年,那会儿移动电话才刚刚兴起,移动通信网络极不发达,只在大城市的中心地区有,所以摩托罗拉想到,如果能够为在世界各地到处奔走的高端商务人士提供“全球通”手机,一定很受欢迎。但是到1998铱星手机真的上市时,已经11年过去了,地面移动通信的2G网络已经普及,商务人士在大部分地区用普通手机就够用了。
比起普通手机,铱星手机贵得要死,一部要6000美元,每分钟通话费用3—7美元;而且又笨又重,不便携带。更要命的是,由于当时的技术限制,要求手机和卫星之间不能有任何阻挡。这意味着,你打电话必须从办公室出来,跑到室外空旷的地方去,把人给彻底劝退了。
可能是铱星手机这一跤摔得太狠了,从那之后的20年,一直没人做面向大众的卫星通信手机。这次华为Mate 50和iPhone14加载卫星通信功能,可以看成是20年前铱星手机在现代的一次“复活”,卫星通信重新进入大众的视线。
不过,这毕竟又过了20年,我们对卫星通信的要求和铱星时代不一样了。那会儿,手机只要能够打电话、发短信就足够了,Mate 50和iPhone14接入的卫星通信,也确实可以提供紧急短信和电话服务,实现了当年铱星手机的功能。
但是现在,手机的主要功能早就不是打电话,而是上网。目前的卫星通信手机可以用卫星网络来刷视频、看直播吗?还做不到。手机的发射功率非常小,而小型卫星又在几百千米的高空,两者之间实现不了高速网络连接。
怎么办?听到这儿,你可能想到了马斯克的“星链”计划。对,马斯克计划用4.2万颗卫星组成一个覆盖全球的卫星互联网,让你无论身在何处,都可以用卫星通信来网上冲浪。星链目前已经发射了近3000颗卫星,有将近50万用户。马斯克称,未来星链组网完成,可以每年获得300亿美元的收入,是火箭发射业务收入的10倍。
看到马斯克吃肉,其他人当然也不甘落后。目前,英国、俄罗斯、欧盟和我们国家都在组建自己的卫星互联网。“星链”计划虽然抢先一步,但后来者仍然有弯道超车的机会。
首先,星链并没有实现真正的移动上网。星链用户不是拿着手机就可以用卫星网络上网的,而是需要另外买一个“卫星锅”,装在自家屋顶上或者车顶上,而且只能在这口锅的信号范围内使用卫星网络。你看,这是“固定上网”,不是“移动上网”。
未来,谁能率先拿出真正的卫星通信移动上网方案,谁就能占据优势。这在技术上是可能的。只要把低轨道卫星天线的孔径,也就是信号接收面积,放大几十倍、上百倍,就可以实现手机与卫星直接宽带通信。我们只带一部普通手机,就能在沙漠、荒山、大海上随时随地上网。
第二,星链网络没有和地面网络并网。星链的网络和设备都是专用的,和地面通信是两套完全不同的系统。这就意味着,用户无法做到在卫星通信和地面网络之间自由切换。而我国正在建设的卫星互联网的一大特色,就是“天地融合”,把卫星互联网和地面5G网络的标准统一,无缝衔接。今年6月,最新发布的5G标准中已经加入了卫星服务标准。
还有我们在第189期节目中聊过的,我国的银河航天公司在今年发射了7颗卫星,构建起了一个星地融合的5G试验网络“小蜘蛛网”,并且已经完成了卫星与5G专网的融合测试。顺便说一句,银河航天刚刚完成了最新一轮的融资,投后的估值达到了110亿元。
回看这段卫星通信历史,第一阶段,卫星通信想替代地面通信网络,结果以铱星的惨败告终。第二阶段,卫星通信作为地面通信的补充,专攻极端场景。破产重组之后的铱星手机后来一直活着,不过不再面向大众,而是针对科考探险、远洋捕捞、紧急救援等特殊场景应用。第三阶段,卫星通信与地面通信深度融合,协同发展。甚至有专家提出,到第四阶段,形势可能再度反转,卫星通信为主,地面通信为辅。
对技术的演化路径,我们可以猜想,但无法预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