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栅潔發表署名文章:十年共建結碩果 攜手共進向未來扎實推進高品質共建“一帶一路”行穩致遠



當前,世界進入新的動盪變革期,我國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共建“一帶一路”面臨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

一、十年來共建“一帶一路”取得顯著成績

我國始終秉持共商、共建、共亯原則,堅持開放、綠色、廉潔理念,以高標準、永續、惠民生為目標,不斷擴大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合作共識,在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等方面取得豐碩成果。

(一)政策溝通更加廣泛深入

政策溝通是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保障。 我國加强與共建國家在發展戰略、發展規劃、機制平臺、具體項目方面的對接,政策溝通的領域和通路不斷拓寬。

十年來,我國已與152個國家、32個國際組織簽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檔案,覆蓋我國83%的建交國,遍佈五大洲和主要國際組織,構建了廣泛的朋友圈。 一方面,促進了各國間戰畧對接和政策協調。 克服了經濟發展水准、制度體制、政策法規、文化風俗上的差异,凝聚了各國在戰畧、決策、政策和規則上的多元化需求,在達成理念共識、深化利益融合、促進政治互信上取得實質性進展,為拓展國際合作提供了政治保障。 另一方面,形成了政策溝通長效機制。 以元首外交為引領,以政府間戰畧溝通為支撐,以地方和部門間政策協調為助力,以企業、社會組織等項目合作為載體,建立了多層次、多平臺、多主體的常規性溝通通路。 成功舉辦兩届“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為各參與國家和國際組織深化交往、增進互信、密切往來提供了重要平臺。

(二)設施聯通更加通達通暢

設施聯通是共建“一帶一路”的優先領域。 我國與共建國家持續推進陸、海、天、網“四位一體”互聯互通,傳統基礎設施項目合作扎實推進,新型基礎設施項目合作亮點紛呈,規則規制標準等“軟聯通”水准顯著提升,“六廊六路多國多港”的互聯互通架構基本形成,為全球互聯互通、共同發展注入新活力。

十年來,我們扎實推進六大國際經濟合作走廊建設和周邊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成功建設了中歐班列、西部陸海新通道、中老鐵路、雅萬高鐵、匈塞鐵路、比雷埃夫斯港等一批標誌性項目,有效發揮了重要輻射帶動作用。 其中,中歐班列作為共建“一帶一路”的旗艦項目和藝員品牌,已鋪畫運行線路84條,通達歐洲25個國家的211個都市,成為沿途國家促進互聯互通、提升經貿合作水准的“鋼鐵駝隊”; 西部陸海新通道鐵海聯運班列已覆蓋我國中西部18個省(區、市),貨物流向通達全球100多個國家的300多個港口; 中老鐵路成功開通運營,截至今年5月,全線累計發送貨物突破2000萬噸,發送貨物品類達到2000餘種。 這些開放大通道為發展經貿和產能合作、拓展能源資源合作空間奠定了堅實基礎。

(三)貿易暢通更加互利互惠

貿易暢通是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內容。 我國大力推動與共建國家發展互利共贏的經貿夥伴關係,致力於建立更加均衡、平等和永續的貿易體系。 同時,我國超大規模國內市場也為共建國家提供了廣闊的經貿合作空間。

十年來,我國與共建國家貿易規模不斷擴大,結構持續優化。 投資貿易水准持續提升。 2013—2022年,我國與沿線國家貨物貿易進出口額、非金融類直接投資額年均分別增長8.6%和5.8%; 與沿線國家雙向投資累計超過2700億美元; 在沿線國家承包工程新簽合同額、完成營業額累計分別超過1.2萬億美元、8000億美元,占對外承包工程總額的比重超過一半。 開放平臺建立健全。 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等重大合作平臺的國際知名度和影響力持續提升。 “一帶一路”能源合作夥伴關係、“一帶一路”稅收征管合作機制等先後設立,為相關領域務實合作提供了重要支撐。 貿易自由化便利化顯著增强。 我國與共建國家在工作制度對接、科技標準協調、檢驗結果互認、電子證書聯網等方面取得積極進展,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紅利逐步顯現,“經認證的經營者”協定簽署數量位居全球首位。

(四)資金融通力度不斷加大

資金融通是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支撐。 我國與共建國家及有關機构開展了多種形式的金融合作,推動金融機構和金融服務網路化佈局,為各國間金融交流提供了有力支撐,為共建“一帶一路”提供了永續的強大動力。

十年來,金融服務體系不斷完善,金融服務供給持續優化,投融資體制機制穩步創新,金融合作空間向縱深拓展。 多元化投融資體系逐步建立。 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會員國從創立時的57個增長到現時的106個,截至2022年底,累計準予項目202個,融資額超過388億美元,已成為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融資平臺。 絲路基金也為共建“一帶一路”投融資提供重要支持,截至2022年底,承諾投資金額超過200億美元,項目遍及60多個國家和地區。 與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等國際金融機構簽署合作備忘錄,與多邊開發銀行聯合籌建多邊開發融資合作中心,有效撬動市場資金參與。 本幣互換與跨境結算規模持續擴大。 截至2022年底,已在17個共建國家建立人民幣清算安排,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的參與者、業務量、影響力穩步提升。 金融監管合作不斷加強。 建立區域高效監管協調機制,完善金融危機管理和處置框架,提高共同應對金融風險的能力。

(五)民心相通取得顯著成效

民心相通是共建“一帶一路”的社會根基。 我國與共建國家廣泛開展了多層次、多領域人文交流,推動了文明互學互鑒和文化融合創新,共建國家群眾獲得感幸福感不斷增強。

十年來,我國深入開展了教育、科學、文化、體育、旅遊、考古等領域合作,打造了一批“小而美”民生工程,鋪就了通民心、達民意、惠民生的陽光大道。 鋪就“人才之路”。 我國企業在共建國家建設的境外經貿合作區已為當地創造了42.1萬個就業崗位。 成功舉辦了270多期菌草技術培訓班,為共建國家培訓相關人才1萬多人。 鋪就“創新之路”。 積極推進與共建國家在生態、氣候、工程技術等領域的務實合作,推動共建聯合實驗室、國際技術轉移中心,共同提升重大科技攻關和科技創新能力。 鋪就“健康之路”。 擴大與共建國家在婦幼健康、殘疾人康復、傳染病、傳統醫療等領域的合作,向有關國家提供醫療援助和應急醫療救助,提高協同處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 鋪就“减貧之路”。 持續實施鄉村减貧推進計畫和减貧示範合作科技援助項目。 預計到2030年,共建“一帶一路”可使相關國家760萬人擺脫極端貧困、3200萬人擺脫中度貧困,將使全球收入新增0.7%至2.9%。

總之,共建“一帶一路”已經從理念轉化為行動、從願景轉化為現實,從“大寫意”轉向“工筆劃”,十年來引領我國對外開放持續深化,使國內各區域開放潜力得到有效釋放,特別是將沿邊地區從開放“末梢”轉變為“前沿”,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全方位開放大格局加快形成。 同時,共建“一帶一路”理念寫入聯合國、亞太經合組織等多邊機制成果文件,得到國際社會廣泛認可,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了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力量; 共建“一帶一路”的成功實踐,提升了全球互聯互通水准,推動了國際投資貿易繁榮發展,為變亂交織的國際局勢增添了更多確定性,充分展現了我國作為負責任大國的使命擔當,共建“一帶一路”已經成為造福世界的“發展帶”和惠及人類的“幸福路”。

二、高品質共建“一帶一路”面臨新機遇新挑戰

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處於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畧全域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相互交織、相互激蕩的關鍵時期,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管道展開,高品質共建“一帶一路”在有利因素加速集聚的同時,也面臨著多重風險挑戰。

(一)從機遇看,優勢顯著大有可為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日益深入人心。 越來越多國家認識到,世界命運應該由各國共同掌握,國際規則應該由各國共同書寫,全球事務應該由各國共同治理,發展成果應該由各國共同分享。 在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指引下,我國已與13個共建國家和東盟、非洲、拉美、中亞、阿拉伯等6個重點地區建立了命運共同體關係,為我國與共建國家增進互聯互通、深化合作共贏塑造了有利環境。

謀和平求發展仍是各國共同心聲。 近年來,世界百年變局加速演變,全球政治經濟格局和治理體系深刻調整,國際力量對比更趨均衡。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數據,新興市場國家和开发中国家經濟總量占全球比重由2000年的21%上升至2022年的43%,國際影響力和全球治理話語權不斷增強。 特別是我國已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主要穩定器和動力源,2022年國內生產總值達121萬億元,占全球經濟比重由2012年的11.4%提升到18%,我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製造業第一大國、貨物貿易第一大國等的地位進一步鞏固提升。 當前世界進入新的動盪變革期,不確定不穩定難預料因素明顯增多,但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歷史潮流不可阻擋,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大勢不可逆轉,各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不會改變,以我國為代表的新興市場國家和开发中国家的持續健康發展, 為推動國際秩序和全球治理體系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為共建“一帶一路”營造了有利國際氛圍。

全球經濟恢復發展急需注入新動能。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全球經濟增長內生動能明顯减弱,逆全球化思潮上升,多邊主義和自由貿易體制受到衝擊,疊加新冠疫情,給世界經濟、國際貿易、全球產業鏈供應鏈以沉重打擊,近三年全球經濟年均增長僅2.2%。 走出疫情大流行後,世界各國都致力於謀求經濟復蘇發展,尋求增長新動能、走出發展低谷的願望都十分迫切,客觀上為我國與共建國家在經貿、產能、能源、交通、减貧、綠色低碳、醫療衛生、數位創新等領域加強合作,共同應對逆全球化帶來的風險挑戰創造了更多機遇。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續寫了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迹,特別是抗疫三年中,我國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經濟年均增長4.5%,高於世界平均增速2.3個百分點,展現出强勁的韌性。 我國經濟運行持續向優向好,為我國與共建國家加強合作、共謀發展提供了更為堅實的支撐。

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帶來發展新機遇。 隨著以人工智慧大模型、互聯網、大數據為代表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加速演進,全球資源要素加速重組,新產業、新業態不斷湧現,國際經貿往來、交流合作日益深入,世界各國相互聯系和彼此依存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加頻繁、更加緊密,協同聯動發展、共同應對挑戰、 共亯進步成果的發展大勢不可阻擋。 近年來,我國與共建國家加强科技創新合作交流,加速創新要素對接共亯,推進“創新之路”建設取得積極進展。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與共建“一帶一路”形成歷史性交匯,為我國與共建國家攜手創新發展插上了科技的翅膀。

我國產業鏈供應鏈優勢為共建“一帶一路”提供了有力支撐。 我國工業體系健全,擁有41個工業大類、207個工業中類、666個工業小類,成為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500種主要工業產品中,我國有四成以上產品產量位居世界第一。 我國製造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2022年達27.7%,占全球製造業增加值的比重近30%,規模連續多年位居世界第一。 我國鋼鐵、石化、機械、輕紡等產業的產品產量和市場份額穩居世界第一,新能源汽車、高鐵、海工裝備、風光電、特高壓輸變電等一批產業的創新能力和科技水准已接近或達到世界先進水準。 我國的產業鏈供應鏈與共建國家互補性較强,分工協作、協同發展潜力巨大,這為我國實現高水准走出去、加强與共建國家產業合作提供了廣闊空間。

(二)從挑戰看,風險交織不容忽視

國際形勢更加錯綜複雜。 當前,世界發展已進入一個新舊交替的變革調整期,國際環境中不確定、不穩定、不可控、不可預測因素明顯增多。 大國博弈更趨激烈,局部衝突和動盪頻發,全球性問題加劇,和平赤字、發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加重。 特別是個別國家以“去風險”之名行脫鉤斷鏈之實,導致全球產業鏈加速重構,呈現收縮化、本土化、區域化等趨勢,給國際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造成威脅。

全球經濟復蘇道阻且長。 經濟全球化遭遇“逆風逆流”,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明顯上升,經貿投資合作持續承壓,國際市場需求持續不振。 發達經濟體宏觀政策調整的外溢效應影響增大,國際金融市場大幅波動風險明顯上升。 部分新興市場國家和开发中国家實體經濟面臨一些困難,金融體系內在脆弱性愈發凸顯,經濟發展面臨的各類風險隱患交織疊加,資本外流、貨幣貶值風險加大,外債成本持續上升,主權債務風險攀升。

傳統安全與非傳統安全風險增多。 地緣政治風險加劇,地區熱點問題頻發,部分國家政局動盪不安,合作不確定性上升; 社會治安形勢有所惡化,綁架搶劫、非法武裝襲擊、恐怖主義襲擊等問題凸顯,氣候變化、網路安全、生物安全、糧食安全、能源安全等問題不斷湧現。

國內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 我國改革發展穩定面臨不少深層次衝突躲不開、繞不過,推進高品質發展還有許多卡點瓶頸,科技創新能力還不强,確保糧食、能源、產業鏈供應鏈可靠安全和防範金融風險還須解决許多重大問題,我國發展進入戰畧機遇和風險挑戰並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 各種“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隨時可能發生。

總之,我們要深刻認識錯綜複雜的國際國內環境給共建“一帶一路”帶來的機遇與挑戰,既要保持戰畧定力,認識和把握發展規律,抓住主要衝突,辦好自己的事; 又要樹立底線思維,發揚鬥爭精神,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勇於開頂風船,做到臨危不亂、危中尋機、開拓進取、開闢新局。 共建“一帶一路”順乎潮流、順應民心,前途無比廣闊、未來無比光明,我們有决心、有信心、有能力推進共建“一帶一路”朝著高品質發展不斷前進。

三、扎實推進高品質共建“一帶一路”不斷取得新進展新成效

共建“一帶一路”已經站在新的起點,正在開啟新的征程。 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一)持續鞏固合作基本盤。
要深化政治互信,發揮政策溝通的引領和催化作用,探索建立更多合作對接機制,下大氣力落實好已簽署的合作檔案,聚焦重點區域、重點國家、重點專案,統籌資源、精准發力,推動把政治共識轉化為具體行動、把理念認同轉化為務實成果。 深化互聯互通,持續完善陸、海、天、網“四位一體”互聯互通佈局,深化傳統基礎設施項目合作,推進新型基礎設施項目合作,鞏固穩定提升中歐班列發展水准,提升規則規制標準等“軟聯通”水准。 深化貿易暢通,擴大同共建國家貿易規模,鼓勵進口更多優質商品,提高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水准,深化國際產能合作和協力廠商市場合作。 深化資金融通,吸引多邊開發機构、已開發國家金融機構參與,進一步健全多元化投融資體系。 深化人文交流,深入開展各領域人文合作,加强議會、政黨、民間組織往來,密切婦女、青年、殘疾人等群體交流,加快打造一批接地氣、聚人心的“小而美”民生工程,夯實共建“一帶一路”民心民意根基,形成多元互動的人文交流大格局。

(二)穩步拓展合作新領域新空間。
要積極推動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加强全球公共衛生安全合作,推進傳染病聯防聯控合作,促進中醫藥合作。 深入推進綠色絲綢之路建設,不斷加強綠色基建、綠色能源、綠色交通、綠色金融等領域務實合作,推進綠色低碳發展資訊共用和能力建設,深化生態環境和氣候治理合作。 加快培育數位領域合作新業態新模式,深化與共建國家在智慧都市、物聯網、人工智慧、大數據、云計算等領域務實合作,加快建設設施互聯和數據互通的數位樞紐,推動電子商務、移動支付等數字經濟模式“走出去”,提升“絲路電商”國際影響力競爭力。 激發創新領域合作潜力,繼續實施好“一帶一路”科技創新行動計畫,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國際合作,打造開放、公平、公正、非歧視的科技發展環境。

(三)更好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
要夯實國內國際雙迴圈基礎,加快完善各具特色、互為補充、暢通安全的陸上通道,優化海上合作佈局,著力構築互利共贏的產業鏈供應鏈合作體系,推動來源多元化。 深化與區域重大戰畧、區域協調發展戰略融合發展,積極打造重大合作平臺,鞏固東部沿海地區開放先導地位,提高中西部和東北地區開放水准,加快長江經濟帶上“一帶一路”戰畧支點建設,推動“絲路海運”發展走深走實,扎實推進共建“一帶一路”覈心區高品質發展, 統籌發揮好共建“一帶一路”對國內發展的帶動作用。

(四)强化境外項目風險防控。
要做好內外統籌、協同發力,加强與共建國家協同合作,深化風險防控領域多雙邊合作,幫助共建國家提升風險防控能力,共同細化完善安全保障措施。 狠抓風險防控制度落實,引導境外項目企業落實好風險防控主體責任,增强風險防控意識和能力,切實做好“走出去”前的風險綜合評估,規範海外經營行為,加强風險源頭管控,前置風險防控關口,做到“早發現、早預警、早防範”。

(五)加强共建“一帶一路”國際傳播。
要做好共建“一帶一路”十周年系列重大活動,適時發佈共建“一帶一路”白皮書、藍皮書、紀錄片等,全方位文宣展示共建“一帶一路”十年來取得的顯著成就,進一步凝聚高品質共建“一帶一路”國際共識。 辦好第三届“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認真謀劃、扎實準備高峰論壇務實成果,充分展現共建“一帶一路”的影響力、感召力和生命力。 深化媒體智庫交流合作,充分利用“一帶一路”新聞合作聯盟、“一帶一路”媒體合作論壇等各方面資源、通路和平臺,積極開展互訪交流、聯合課題研究等活動,加強溝通、增進共識、凝心聚力、共謀發展。 不斷優化傳播內容,深化中國一帶一路網建設,貼近不同區域、不同國家、不同群體開展常態化傳播,以各方能聽懂、能理解的管道,深入闡釋共建“一帶一路”的發展理念、發展原則、合作方式,充分宣介共建“一帶一路”新成效,共同講好客觀、真實、全面的共建“一帶一路”故事。

聯系郵箱:0xniumao@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