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元幣生態層:拉開無需信任的金融時代帷幔(二)



位元幣經濟覺醒。

作者/貢獻者:Kyle Ellicott,Yan Ma,Darius Tan,Melody He

中文翻譯:0xNirvana

《位元幣生態層:拉開無需信任的金融時代帷幔》是一份關於位元幣生態系統各方面發展的研究報告。本報告由Spartan Group團隊、Kyle Ellicott以及多位提供反饋和見解並慷慨花費時間對本文的最終版本進行審閱的專家們共同撰寫。這份報告於2023年12月起草,其中的數據截至行文時為準。此篇為全系列四篇文章中的第二篇。第一篇請移步《位元幣生態層:拉開無需信任的金融時代帷幔(一)》

持續演變的位元幣論題

位元幣自2009年1月誕生以來,其角色和潛力都已歷經了重大演變。最初,許多人將位元幣視為一種對沖通貨膨脹的工具、一種價值儲存(SoV)手段,以及一種能使金融系統實現民主化的希冀。直到近期,位元幣問世的第十五個年頭,位元幣的網路作用才重新受到關注——即塑造出未來的去中心化應用程式的平臺(dApps)。這種演變在這個階段顯得尤為引人注目,主要原因包括:以太坊在應用程式方面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位元幣作為一種資產相對以太坊的主導地位一直未曾減弱,而在日益增強,這無疑影響了人們對位元幣網路的期待。受之啟發,開發者們陸續在位元幣核心網路(Layer-1 或L1)之上引入了眾多的基礎設施“層”。這些位元幣生態層充分利用了位元幣的穩定性和安全性,同時在不改變L1的基礎上,通過提高擴容性和可編程性,旨在釋放超過8500億美元且不斷增長的、尚未產生收益的資產。如今,我們都是位元幣生態層重大進展的見證者和參與者,期待這些生態層能夠作用於BTC資產,完全繼承位元幣的重組安全性和終局性,同時克服其在可編程性和性能上的侷限。展望未來,這些獨特的、附加於位元幣生態系統的基礎設施層將成為許多應用程式創業者依仗的基石。

儘管已經取得了以上相關進展,但許多必要的基礎設施仍處於開發和試驗階段。值得注意的是,位元幣生態正在經歷的這段旅程並非沒有先例。2017年,早期的NFT和代幣專案湧入以太坊網路,導致交易速度放緩和交易費用大幅上漲,這一現象竟激發了開發者社區想要構建更強大基礎設施的雄心,即便其努力只能使以太坊網路支持海量潛在應用需求的一小部分,開發者也希望能夠為網路提供所必需的擴容性和靈活性。當時,以太坊社區討論並試驗了多種方法,並最終決定採用分層方法來提高其性能和擴容性,以致今天我們所看到的以太坊二層(Layer-2或L2)被廣泛使用和接納,其鏈上鎖定資產量(TVL)也已高達數十億美元。因此,以太坊在擴容、生態增長、去中心化應用及其底層網路方面的經驗都能為位元幣所借鑑。

與以太坊2017年的關鍵時刻類似的是,2023年銘文(Ordinals)的引入成為“在位元幣生態上建造”的重大文化轉捩點。這種轉變引發了一次開發者革新,即在位元幣L1之上的基礎設施和擴展層進行開發。我們現在不僅看到新的協定和代幣標準(比如BRC-20等)的產生,也看到了新的位元幣L2的發展,它們開始釋放位元幣經濟的潛力、讓我們能夠提前窺視價值超過8500億美元的休眠資本或將被解鎖,而這些資本依託於迄今為止業界最穩定、經歷了最多考驗的技術。因此,位元幣論題正在被重新定義:位元幣不再僅僅是作為價值儲備或一種資產,位元幣正在實現其不斷擴展的經濟體中的基礎設施的意義。

類比以太坊的增長軌跡,位元幣生態系統很可能會經歷用戶採用的激增過程,這一增長由能夠啟動增長飛輪的病毒式用例所驅動。這將進而吸引更多的開發者,並增加生態系統應用的TVL。考慮到位元幣的市值大約為8500億美元,約為以太坊2700億美元市值的3.15倍,而相比之下,當前位元幣應用TVL僅為3.2億美元,以太坊應用TVL為760億美元。換言之,這些數據表明為達到與以太坊在應用層面相似的成熟度,位元幣生態系統或存在一個潛在的740倍增長機會。除此之外,我們還需要考慮到,一旦生態系統獲得驅動力,還會有可能的額外流動性湧入。

位元幣生態層:拉開無需信任的金融時代帷幔(二)插图1

位元幣智慧合約的巨大市場潛力

“網路”與“資產”之爭

為了深入理解不斷演化的新敘事,我們需要區分位元幣數位資產(BTC)和位元幣網路(即位元幣核心、位元幣L1、位元幣區塊鏈)這兩個概念。許多人對“位元幣”一詞的含義感到困惑,因為它既可以指網路也可以指代幣。這兩者雖然有著密切的聯繫但實則截然不同。為了避免混淆,本報告在提到網路時使用“位元幣”,而在談及代幣或數位資產時則使用“BTC”。

位元幣網路(Bitcoin the Network)著名的白皮書(位元幣:一種點對點電子現金系統,中本聰)於2008年10月31日問世,向世人引入了一種點對點電子現金系統,不久之後,位元幣網路便上線運行。其創世區塊於2009年1月3日被挖出。自發布以來,該網路維持穩定運行,而其他網路卻經歷過宕機、被攻擊等各種問題,這證明瞭位元幣作為終極L1網路的可行性。位元幣展示了其能夠在無中心化仲介的情況下提供信任,並作為交易、資產和未來應用的終極去中心化結算層的能力。然而,由於位元幣缺乏靈活的可編程性,以及無法從外部無需信任地寫入網路,因此在位元幣上開發除了BTC資產本身之外的應用程式一直頗具困難。相比於以太坊,位元幣有一個重要的不同之處在於它並不原生支持智慧合約,如不採用智慧合約,一切基於位元幣網路的開發需要開發更多的工具來完成類似智慧合約的功能。而智慧合約是使去中心化應用程式能夠使用BTC作為資產或在位元幣 L1上結算交易的關鍵功能。

BTC(數位資產)從傳統意義上而言,一直被視作一種價值存儲手段,以及在動盪的全球金融市場中充當著一種對抗通脹的避險工具。BTC的問世首次向世界提供了一種數位化、無需許可、抗審查且稀缺的全球資產。自始至終BTC頂級加密資產地位從未被搖撼,其市值目前已超過8500億美元,而2021年11月該峰值甚至達到1.25萬億美元之高。然而,即便在十多年後的今天,普羅大眾仍然只把BTC作為價值存儲手段的功能視為其主要價值。除非BTC迎來進一步的演化與革新,否則我們將很難看到BTC獲得更多的實用性,大眾對其價值的判定也很難踰越當前認知。

而位元幣生態層就為這一問題提供瞭解決方案。BTC資產是位元幣L1的初始用例。如果位元幣生態層,例如位元幣L2能夠運行可以使用BTC作為資產的智慧合約,那麼位元幣 L1就能保留其關鍵優勢(如安全性、耐久性和去中心化)的同時,還能允許在其他位元幣生態層上進行無限次實驗。應用程式可以使用BTC作為其資產,在L2軌道上運行,並在L1上結算交易。這些L2軌道能夠提供更快速和更具可擴展性的交易的同時,還將逐漸從L1繼承安全性。這使得“在位元幣上建設”(Building on Bitcoin)成為可能,並重新定義了位元幣論題,使其成為真正的資產和不斷壯大的位元幣經濟的基礎設施。

在位元幣生態進行建設

在過去幾年中,市場已經證明“在位元幣區塊鏈上進行建設”能夠帶來獨特的機遇與挑戰。與其他區塊鏈不同,位元幣被創建的初衷是被視作一種資產或“貨幣”,而並非作為一種應用平臺。其他區塊鏈則明確地以應用平臺的定位進入大家的視野。為何位元幣相比於其他生態系統走向成熟的進程較為遲緩,為了更直觀的理解這一問題,回顧其起始時期的狀況顯得尤為重要:

位元幣網路對所有人開放,不論其背景或技術知識如何。位元幣代碼開源,可以被復制和修改。這種開放性培養了一種鼓勵實驗的文化,沒有任何單一的團體或個人能夠對區塊鏈的發展方向產生決定性影響。

位元幣網路的互操作性是有限的,這一特性導致其獨特的派生產物的產生。位元幣的派生網路是完全獨立的,擁有自己的資產,並且與原始位元幣網路不具備“向後相容性”。因此,在當前狀態下,BTC資產被限制在位元幣網路中,不能被直接移除或轉移至其他區塊鏈網路。

缺乏可編程性會對建設造成重大障礙。由於位元幣不支持智慧合約,所以不具備靈活的編程功能,這對其作為應用程式開發平臺的使用產生了制約。加之其嚴重的性能限制,如若將位元幣視為一個建設的平臺這是不得不面臨的一個主要挑戰。

位元幣L1在速度和擴容性方面仍需幫助。位元幣網路確認交易的速度以及在短時間內處理大量交易數據的能力非常有限。出於保證去中心化的關鍵需求,位元幣區塊鏈中的記錄(Record,也被稱為區塊)的大小和頻率都受到限制。由於平均每10分鐘就有一個區塊產生,且原始區塊大小為1兆位元組,位元幣網路的鏈上交易處理能力受其影響,平均交易確認時間在10到30分鐘以上,這遠遠不能滿足大多數應用的需求。

想要設法處理或改善位元幣的這幾個特性,需要先理解區塊鏈不可能三角問題(Blockchain Trilemma)。用這一概念來看位元幣L1的話,我們可以看到它是去中心化的(a)和安全的(b),但缺乏擴容性(c),交易處理速度也僅為每秒大約3到7.8筆交易。這種侷限性凸顯了需要尋找替代方案或額外生態層以補償區塊鏈網路原生固有缺陷的需求。

位元幣生態層:拉開無需信任的金融時代帷幔(二)插图3

對可擴展解決方案的迫切需求催生了以太坊網路在早期產生。儘管相比於位元幣,以太坊的安全性和去中心化有所欠缺,但以太坊通過提供應用開發所需的可擴展性解決方案,如二層網路L2(例如,Arbitrum、OP Mainnet等)和子網路(例如,Avalanche的Evergreen),實現了顯著增長。縱觀整個行業,類似的權衡解決方案也層出不窮,還曾掀起了一波專注於擴展解決方案的開發浪潮,包括分片(Sharding)、嵌套區塊鏈(Nested Blockchains)、狀態通道(State Channels)、超級網(Supernets)(例如,Polygon Edge)、應用鏈(App-Chains)和第二層網路(也被稱為側鏈)。

多年來,人們的關注點主要集中在以太坊及其相容的以太坊虛擬機(EVM)生態系統上。然而,到了2023年,隨著位元幣L1的最新升級和銘文(Ordinals)的出現,我們正在共同見證整個行業焦點的轉變。開發者們正在重新將注意力轉向位元幣,特別是為了解決其擴容性的問題——這是位元幣L1不可能三角問題(安全性、去中心化和擴容性)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位元幣擴容:關鍵的L1 升級

位元幣在可擴展性方面的重大進展始於2017年7月的隔離見證(Segregated Witness,SegWit)更新。這一升級標誌著一個重要的變化,通過將解鎖代碼分離到每筆位元幣交易的一個專用部分,從而縮短了交易時間並將區塊容量擴充到了超過中本聰2010年設定的1MB限制。

SegWit引入了使用“權重單位”(Weight Units,wu)的修訂版區塊大小測量方法,後來被稱為vsize/vbyte,允許每個區塊最多4M權重單位(4wu),實際上將區塊大小擴展到大約4MB。這一變更旨在與之前所有的位元幣核心版本向後相容,大幅提高了交易效率。

位元幣生態層:拉開無需信任的金融時代帷幔(二)插图5

位元幣:1MB區塊大小容量因素。來源:Glassnode

SegWit通過拆分數據結構來實現這一目標,它將交易中的“見證數據”(包括簽名和腳本)分離到位元幣區塊的一個全新部分,即“交易數據”,其中包含了發送者、接收者等的詳細資訊。這種結構的引入將新的4wu(加權單位)區塊大小分為了以下兩部分:

見證數據的每個虛擬位元組(vbyte)計算為1權重單位(wu),與交易數據相比,每個虛擬位元組的權重只有25%。

交易數據的每個虛擬位元組(vbyte)計算為4權重單位(wu),是見證數據每個虛擬位元組權重的四倍。

位元幣生態層:拉開無需信任的金融時代帷幔(二)插图7

SegWit有何不同?來源:Cointelegraph

Taproot緊隨SegWit其後,是位元幣的另一個重大升級,在2021年11月被激活。Taproot是一個軟分叉,它取消了對每筆交易見證數據佔用的最大限制,從而實現了更快的交易速度,通過Merkelized Alternative Script Trees (MAST)增強了隱私保護,以及通過Schnorr簽名實現了更高效的密鑰簽名。Taproot還促進了位元幣L1上的資產交易,引入了像Pay-to-Taproot (P2TR)和Taproot Asset Representation Overlay (Taro)這樣的協定。

Taro是一個基於Taproot技術被提出的協定,支持在位元幣 L1 和閃電網路上發行、發送和接收資產。該協定於2023年10月啟動其主網Alpha版本。

Schnorr簽名通過引入將多個公鑰和簽名合併為一個的能力,實現了密鑰聚合。簡而言之,將多個簽名組合起來進行驗證,而不是單獨聚合每個簽名,從而提高了交易效率。

MAST通過隱藏與交易相關的預設條件來增加隱私,並且不會在鏈上公佈未使用的結果,這樣不僅提高了隱私性,還減小了交易體積,因此降低了數據使用量。

P2TR通過Taproot地址引入了一種新的位元幣支付方式。

這些L1升級為位元幣生態層的進一步開發奠定了基礎,而這些開發活動一直在幕後悄悄進行著,直到銘文的發佈,位元幣的建設工作才再次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這標誌著位元幣可擴展性和功能性的新紀元。

銘文引發的位元幣建設者文藝復興

儘管進行了L1升級,但是繼2017年“區塊大小之爭”的保守結果之後,位元幣的開發活動經歷了一段停滯期,一直持續到2022年。這種相對緩慢的開發速度主要是因為人們將大部分精力集中在維護位元幣核心L1上,而對於構建一個廣闊生態系統所需的更廣泛基礎設施的開發關注較少。在位元幣的有限開發活動中,主要集中在像Stacks(每月有175+活躍開發者)和Lightning這樣的新興生態系統中,而這些生態系統只佔行業開發者的一小部分。

2022年12月,隨著銘文的出現,位元幣的開發格局發生了顯著變化。Ordinals允許在鏈上創建不可變的數位藝術品,不僅將位元幣開發者社區重新啟動,並且,預計到2025年,這將發展成一個價值45億美元的市場。越來越多的開發者不再將關注點僅限於以太坊,而是將視野擴展到包括位元幣L2解決方案的範圍中。這一關鍵發展標誌著位元幣生態系統內參與度和創新活動的復甦,為新一輪的增長和技術進步奠定了基礎。

位元幣生態層:拉開無需信任的金融時代帷幔(二)插图9位元幣每月活躍開發者數量。來源:Electric Capital

Ordinals的引入對位元幣網路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尤其體現交易費用的增加上。與2022年相對適中的1-3 sats/vB費用水準相比,當Ordinals開始於2023年5月成為焦點時,交易費經歷了20倍至500倍的驚人飆升。到了2023年12月,其年增長率已經高達280%。這一數據激增顯著表明市場對位元幣網路活動和興趣的急劇增加,對於振興位元幣建設者文化和生態系統起到了關鍵作用。儘管更高昂的手續費有助於增加位元幣的長期安全預算,能夠超過當前標準,但這也反映出對位元幣區塊空間的需求正在不斷增長。

位元幣生態層:拉開無需信任的金融時代帷幔(二)插图11

位元幣平均交易費用在2023年5月因Ordinals而達到頂峰。來源:ycharts

位元幣網路使用量的激增給其基礎設施帶來了巨大壓力,尤其體現在交易成本的上升,同時也對其可負擔性和實用性方面造成了新的挑戰。在用戶面臨與交易金額不成比例的高額費用時,這種發展趨勢變得尤為明顯。例如,一個價值100美元的位元幣交易可能需要支付高達50美元的手續費,這顯著降低了其經濟可行性。同樣的情況也擴展到了閃電網路通道,因為關閉一個類似交易價值的通道由於過高的成本變得不切實際。如果交易費用過高,比如1000 sats/vB,網路將面臨的更加複雜的情況。因此,位元幣生態系統內急需可拓展性解決方案,以滿足日益增長的需求,同時還需保持其交易可行性。

現象級的銘文重新引燃了開發者對位元幣的興趣,但這也進一步放大了位元幣的侷限性。特別是由於銘文缺乏對完全表達式智慧合約的支持,開發者已將注意力轉向其他平臺。這凸顯了位元幣生態系統內需要更為複雜的擴容解決方案,以確保其在更廣泛的區塊鏈和金融領域中的實用性和相關性。

二層解決方案的戰略必要性

因此,位元幣網路若想實現功能性的提升和進一步的成功,L2 解決方案變得日益重要起來。L2在L1之上運行,通過促進鏈下交易渠道來提高可擴展性並降低交易成本。與以太坊不同,在以太坊中 L1 自主支持智慧合約,位元幣的L1 由於其最初設計時強調安全性和去中心化程度,需要依賴於L2解決方案來提供這種功能。這種依賴強調了L2解決方案在擴大位元幣的實用性方面的關鍵作用,它不僅限於基本交易,還能增強其效率、可擴展性以及在數字資產領域的整體吸引力。

儘管位元幣的L2解決方案尚處於早期發展階段,但有望實現顯著增長。相比之下,以太坊等成熟的替代L1擴容方案以及像Polygon這樣的L2解決方案已達到更高的成熟度。自2017年以來,由於開發者的廣泛努力,這些網路得以配備了先進的工具(例如Starknet、ZKSync等)和功能,這一點從其TVL數據中可以明顯體現出來,大約佔到了市值的9.0%至12.5%。隨著技術的持續進步和不斷創新,位元幣的L2解決方案也有望達到類似的成熟度,並有可能發展成為一個規模可與現有L2解決方案相匹敵甚至更大的經濟體系。據預測,未來位元幣的L2解決方案將能夠處理大量的位元幣交易,有可能超過所有位元幣交易量的25%,這將是相對於目前位元幣L1使用率來說的一個巨大飛躍。

筆者更新(2024年2月8日)

位元幣L1基礎設施的一些最新發展旨在類比智慧合約功能,而無需建立專門的智慧合約層。像遞迴銘文(BRC-420)和OrdiFi這樣的創新,以及關於通過軟分叉重新啟用“OP_CAT”功能的討論,都是為了促進類似於DeFi的複雜交易,繞過傳統的智慧合約。

在此再次強調,與通過通用虛擬機實現可組合性的以太坊虛擬機(EVM)相容鏈不同,位元幣的框架缺乏這樣的智慧合約機制。這一根本差異要求位元幣專案部署額外的工具和更復雜的集成策略,以提供與以太坊相當的用戶體驗。這可能會導致在L1上的實驗與基礎網路面臨類似的可擴展性挑戰。至此,生態中已經開始出現不同程度的智慧合約應用,並很有可能進一步擴展。

比如BRC-420背後的團隊最近推出了Merlin Chain,這是一個旨在緩解可擴展性問題的位元幣原生L2解決方案。此外,Ordz Games在去年推出了有史以來第一款基於位元幣的遊戲,使用BRC-20代幣$OG,該代幣今年初在ALEX Lab的Launchpad上進行了去中心化交易所發行(IDO),以$ORDG的形式實現了81倍的超額認購。在本系列的後續部分,我們將詳細深入這些創新,概述位元幣生態系統的不斷演變。

聯系郵箱:0xniumao@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