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皮書問世15年:從數位黃金出發,簡單回顧比特幣的生態演變



在加密世界中,有一份文件的地位相當於《聖經》、《獨立宣言》,它是整個行業的基礎藍圖:比特幣白皮書。

作者:比推BitpushNews Mary Liu

在加密世界中,有一份文件的地位相當於《聖經》、《獨立宣言》,它是整個產業的基礎藍圖:比特幣白皮書。

這份革命性文件由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 撰寫,於2008 年10 月31 日發布,今天是其誕生15 週年。

比特幣白皮書的官方名稱為“比特幣:一種點對點電子現金係統”,它是在2008 年全球金融危機之後問世的,這場危機擊碎了人們對傳統銀行業務的信任。

中本聰的願景很明確——創造一種不受政府束縛、不受審查且無國界的貨幣。

白皮書問世15年:從數位黃金出發,簡單回顧比特幣的生態演變插图1

該文件在短短九頁內概述了稱為區塊鏈的去中心化分類帳的藍圖,並介紹了比特幣作為貨幣的概念。它對雙花問題的巧妙解決方案是創建一個去中心化的電腦網絡,該網絡將在公共分類帳中驗證和記錄交易,從而使交易變得不可能被操縱。

自2008 年以來,比特幣不僅生存了下來,而且蓬勃發展,成為全球現象,也是過去十年表現最好的資產。它引發了加密貨幣領域的一波創新浪潮,吸引並激勵了Vitalik Buterin 等人嘗試製定更多可程式協議。

在一些國家,BTC已成為一種價值儲存手段、數位黃金和對沖通貨膨脹的手段,並且是希望和自由等詞的代名詞。其稀缺性上限為2100萬枚,引起了各領域參與者的興趣。經過十五年的演變,比特幣已經發展成為一種更複雜的資產,圍繞著它誕生了不少高度專業化的金融產品。

礦池和硬體

礦池的出現可以說是白皮書藍圖最明顯的「分叉」之一。

中本聰最初的目的是讓個人能夠使用他們的個人電腦來挖掘比特幣。這在技術上仍然是正確的,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比特幣挖礦逐漸圍繞著一個定義原則:規模。

中本聰最初的構想確保任何人都可以參與網路的驗證和安全,而無需專門的設備,從而使生態係統更具包容性並抵抗中心控製。礦池和先進挖礦硬體的興起改變了這一“初心”,導致中心化程度上升。

白皮書問世15年:從數位黃金出發,簡單回顧比特幣的生態演變插图3

中本聰寫道:「工作量證明也解決了確定多數決策中代表權的問題。如果多數是基於一IP位址一票,那麼任何能夠分配多個IP的人都可能會顛覆它。工作量證明本質上是一個CPU 一票。”

第一個礦池最初被稱為bitcoin.cz,後來更名為Slush Pool,由Marek “Slush” Palatinus 在2010 年創建,旨在解決人們開始使用GPU 而不是CPU 來挖掘比特幣的問題。礦池應該幫助獨立礦工尋找區塊,即使他們無法使用高效能的電腦。

GPU 挖礦在2010 年初持續蓬勃發展,直到Canaan Creative 發布了世界上第一套用於比特幣挖礦的專用積體電路(ASIC)。

多年來,ASIC 的效率不斷提高,這使得這些專用設備的成本上升到數萬美元。另外,為它們供電需要大量的電力。這實際上使得比特幣挖礦對於在家的獨立礦工來說完全無利可圖。

現在,大型公司似乎主導著挖礦產業——儘管是完全數位化的。

比特幣改進提案

撇開完全不同的挖礦動態不談,比特幣網路的機製在過去十年左右也發生了變化。

2012 年,比特幣網路透過BIP 16 引入了Pay to Script Hash (P2SH),以簡化多重簽名交易。在P2SH 出現之前,多重簽章交易既麻煩又容易產生風險,需要預先揭露整個兌換腳本(定義支出條件)。

透過P2SH,用戶將資金發送到代表兌換腳本哈希的標準化比特幣地址,從而隱藏其複雜性。隻有在花費代幣時,完整的腳本才會被公開並滿足其條件,這旨在簡化交易,增強用戶友好性並提高可擴展性。

隔離見證(Segregated Witness),也稱為SegWit,是另一個非常重要的比特幣改進提案(BIP),於2017 年生效。它解決了交易的可擴展性,並有效地將區塊大小限製從原來的1MB 提高到4MB。

SegWit 為2021 年名為Taproot 的提案打開了大門。 Taproot 讓交易更有效率和私密,同時也允許用戶參與更複雜的交易類型。

交易所、ETF 和傳統工具

多年來,比特幣交易市場也變得更加複雜,各種公司提供不同的產品。

白皮書中並沒有提到大型機構提供比特幣相關金融產品的可能性。中本聰的目的是讓比特幣成為一種替代的、去中心化的交易方式,而不是作為傳統投資者賺錢的手段。

更不用說,購買比特幣ETF 之類的概念本質上意味著用戶將其資金託管給大型金融機構,而不是自己持有比特幣。

中本聰對銀行的不信任在白皮書的前兩句話中得到了闡明。

中本聰寫道:「網路上的商業幾乎完全依賴金融機構作為受信任的第三方來處理電子支付。 雖然該係統對於大多數交易來說運作良好,但它仍然受到基於信任的模型固有的弱點的影響」。

市場對現貨比特幣ETF 的狂熱可以證明,儘管與中本聰的初心相反,但加密生態係統的各個部分都渴望與該信任模型建立某種聯繫。由於投資者預期比特幣ETF 即將獲得批準,比特幣(BTC) 價格大幅上漲。

白皮書問世15年:從數位黃金出發,簡單回顧比特幣的生態演變插图5

儘管美國目前不允許現貨比特幣ETF,但歐洲已於2023 年8 月推出了第一個ETF。

比特幣期貨ETF 已獲得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的批準,ProShares 比特幣策略ETF (BITO) 成為第一個於2021 年10 月上線的ETF。

DeFi/Ordinals衍生生態

比特幣Ordinals進入DeFi–嘗試將更古老的區塊鏈與類似以太坊的數位收藏品或NFT 需求融合起來。

不過,要討論Ordinals 就不可能不提及它的前身Counterparty。該協議於2014 年在比特幣上推出,早在2021 年NFT 繁榮之前,人們就可以交換稀有的數位收藏品。 Rare Pepe 是一個受Pepe the Frog meme 啟發的NFT 係列,起源於Counterparty。

白皮書問世15年:從數位黃金出發,簡單回顧比特幣的生態演變插图7

當然,在比特幣誕生之初,NFT代幣並不存在。然而,2021 年的Taproot 升級允許更快地驗證多重簽名交易,為在最小面額的比特幣(稱為「聰」)上刻寫文字、圖像、SVG 和HTML 打開了大門。

Ordinals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今年5 月1 日,Ordinals 創造了迄今為止比特幣單日最大交易量。

這項紀錄(超過682,000 筆)後來於2023 年9 月被打破,2023 年9 月15 日交易量超過703,000 筆,同時Ordinal 銘文達到新的峰值。要知道,當比特幣在2009 年和2010 年還處於起步階段時,平均每天處理的交易量不到1000 筆。

從挖礦到Ordinals熱潮再到ETF,比特幣建構者文化的復興是顯而易見的,但中本聰著手解決的許多相同問題至今仍然存在。

15週年不僅僅是一個裡程碑,從業者還需要思考如何繼續實現完全去中心化的未來。如果把加密朋克比喻為波士頓傾茶事件的參與者,那麼比特幣白皮書就是指路明燈–對那些挑戰時代的勇敢者的提醒。未來15年,我們需要做什麼?如何繼續將比特幣帶給十億人?

參考資料:

How Bitcoin has evolved since Nakamoto's white paper debut

15 Years After the Bitcoin White Paper, Bitcoin Builder Culture Flourishes

聯系郵箱:0xniumao@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