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暫停提幣火幣頻凍卡 刑事律師眼中的“凍卡潮”真相



導語:位元幣價格一路向好,但中國的加密貨幣行業似乎來到了危險的冬天。OKEx受到創始人徐明星調查影響暫停提幣,火幣作為最大的OTC平臺,幾乎每天都有身邊朋友遭遇凍卡。關於今年以來的“凍卡潮”,近期也有不少傳聞,究竟真相如何,聽火律師闡述她的觀點。
聲明:本文作者火小律,獨家授權“未向財經區塊鏈”進行轉載。任何商業或非商業轉載行為,請與本人聯繫,侵權必追。
9月以來,號稱史上最強的新一波凍卡潮來襲。
10月,公安部表態開展“斷卡”行動。
凍卡,在幣圈並非新鮮事。但一旦發生,仍然人心惶惶。斷卡,乍聽更是威懾力十足。兩相交織,似乎意味著行業的殘酷洗牌。
究竟如何,不妨跟隨火小律仔細分析,以免誤信網路謠言,無端自傷,也好提前預防。

新一波凍卡潮的原因是公安新規?
這波得從外貿行業說起,9月以來,不少外貿賬戶被凍。國慶期間,一篇名為《外貿賬戶大麵積被凍結的原因找到了》的文章更是瘋傳朋友圈。文章,火小律看了,很不好意思的是,只看了三分之一,覺得不太嚴謹,關了。現在想再認真分析下,發現文章已被舉報,算是“死無對證”。
好在各大網站還有些文章,仔細看看,多數是將這一波凍卡潮的核心原因歸為《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式規定》的重新修訂,該規定於9月1日正式施行,認為“罪魁”是“公安管轄權的擴大”以及“凍卡許可權的下放”。
這個原因,火小律覺得略顯牽強。
01
公安管轄權的擴大了?
網傳認為,由於電信詐騙類案件被害人遍佈全國,因此公安部將有管轄權的公安機關從極少數變成了全國大部分地區。
理由是《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式規定》在原有第十六條的基礎上新增了第十七條,增加了“網路服務提供者所在地”、“被害人被侵害時所在地和被害人財產遭受損失地”這幾類地方公安機關的管轄權。
第十七條 針對或者主要利用計算機網絡實施的犯罪,用於實施犯罪行為的網路服務使用的服務器所在地,網路服務提供者所在地,被侵害的網路資訊系統及其管理者所在地,以及犯罪過程中犯罪嫌疑人、被害人使用的網路資訊系統所在地,被害人被侵害時所在地和被害人財產遭受損失地公安機關可以管轄。
加之新規9月1日正式施行,與凍卡潮發生的時間點吻合,由此推定驟增的凍卡現象是新規所致。
事實上,舊規時代早已如此。口說無憑,放一張新規舊規對照圖。

單純對比舊十六條和新十七條,確實會誤以為賦予了更多地區公安機關的管轄權。
但回頭看,原十五條和現十六條。這兩條內容不變,只是增加了下劃線部分的內容,算是進一步細化。相信普通人,讀完這條最直觀的感受,甚至可以簡單粗暴歸結為一句話,但凡和犯罪活動任何一個環節、節點沾邊的公安機關,都有管轄權。常人能想到的地點,基本都囊括了,只是用語比較書面、抽象。早年在檢察院工作期間,也時不常遇到幾個公安爭搶一個案件的情況。而其中所說的“犯罪結果發生地”,明確定義為包括犯罪對象被侵害地、犯罪所得的實際取得地等,字面翻譯下不就是被害人所在地和財產損失地麼,沒明說罷了。
也存在不同地區公安機關對法律規定理解不同的可能性。但只能說,更早的一些司法解釋、內部法律檔案早已多次點明相關案件公安機關的管轄範圍,可能是一批規定都沒時間認真研讀了。
所謂的“公安機關管轄權擴大”多少有些斷章取義了。
02
凍卡許可權的下放了?
網傳還認為,是“凍卡許可權的下放”至縣級以上公安機關負責人導致凍卡現象驟增。
還是看對比圖。

所謂“凍卡”,法律上稱為“凍結存款”等,許可權並沒有變化,一直設在縣級及以上公安機關。只有凍結股權等,才需要更高級別的公安機關批准。
現今幾乎人人擁有銀行卡,“凍卡”已經成為截停資金最基本最常規的操作,因此所需許可權並不會設置太高,以防審批流過長追不上贓款流轉速度。
為什麼近期“凍卡”驟增?最主要還是今年以來新一輪、或者又一輪的打擊,對電信網路詐騙、網路黑產的持續嚴打。3月的東莞事件想必圈內人仍歷歷在目。其實不僅是外貿圈、幣圈、網貸圈、甚至傳統金融圈都被牽連,因為都涉及較強的資金流動。詐騙案件的持續高發,新型犯罪層出不窮,各種“盤”湧現,整體經濟形勢不景氣,追贓工作又極為艱難,多種原因下,“凍卡”雖然簡單粗暴,但效果也最顯著。

公安部“斷卡行動”背後成因
10月10日,國務院打擊治理電信網路新型違法犯罪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全國“斷卡”行動部署會召開。會上,公安部副部長杜航偉表示要切實增強開展“斷卡”行動的使命感責任感緊迫感,嚴厲打擊整治非法開辦販賣電話卡、銀行卡違法犯罪。並要求強化信用懲戒,對公安機關認定的出租、出售、出借、購買銀行賬戶或者支付賬戶的單位和個人及相關組織者,假冒他人身分或者虛構代理關係開立銀行賬戶或者支付賬戶的單位和個人,實施5年內暫停其銀行賬戶非櫃面業務、支付賬戶所有業務,並不得為其新開立賬戶的懲戒措施。
所謂“斷卡”,斷的是非法開辦販賣電話卡、銀行卡的行為。主要是為了打擊電信網路犯罪,包括跨境網路犯罪等。在這一類犯罪中,犯罪分子往往大量購買銀行卡、電話卡用於贓款轉移。簡單的一對一打款容易被溯源,也容易被風控系統報警。犯罪分子為避人耳目,採用逐層分散肢解的方式,一對多,或者多對多打款。因此需要更多的支付通道,即銀行卡。業內行話,稱為個人“四件套”or企業“八件套”。
個人,指身分證號、銀行卡、手機卡、U盾;
企業,指對公銀行卡、U盾、法人身分證、公司營業執照、對公賬戶銀行申請表、公司公章、法人印章、公司章程。
“斷卡”行動,10月才提出,但早有徵兆。第一,近年電信網路犯罪高發,一直是打擊重點。尤其是跨境網路犯罪追查難度較大,打擊重點自然逐步轉移至下游犯罪,試圖截斷資金流轉,使犯罪分子無法匯集資金。第二,19年年底最高法、最高檢聯合發佈《關於辦理非法利用資訊網絡、幫助資訊網絡犯罪活動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針對的就是此類下游犯罪行為。根據過往慣例,解釋一出必然會有一波相關犯罪被批量嚴打。第三,近兩年不少無知大學生誤以為是兼職幫助開辦銀行卡並倒賣,間接成了黑產幫凶,更有甚者想黑吃黑從中撈快錢。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公安部提出“斷卡”行動,也是有跡可循。

凍卡、斷卡,有關聯嗎?
有一定聯繫,但並不是一個概念。
凍卡屬於強制措施,卡內資金若涉及黑錢,便有被凍卡的可能性,但並不意味著持卡人涉嫌違法犯罪。
斷卡,主要針對的是違法犯罪行為。非法開辦銀行卡等,為網路犯罪活動提供幫助的,可能涉嫌幫助資訊網絡犯罪活動罪等罪名。
遭遇“凍卡”怎麼辦?網路流傳各式方法,火小律在此不多說了,有興趣可以看《虛擬貨幣 || 銀行卡被凍?怎麼辦?》。額外提醒一句,“凍卡”只是一種強制措施,並不意味著涉嫌犯罪。不同地區公安機關實際操作不同,應對策略也不同。對於部分明顯不合理的要求,應當堅決抵制。如有疑問,及時諮詢專業人士。
“斷卡”外,還有什麼警示?事實上,“斷卡”行動可能只是一個維度。電信網路詐騙,甚至網路黑產早已從傳統的銀行卡逐步轉移至收款碼,也就是所謂的“跑分”運動。因此,第三方和第四方支付平臺可能會成為下一個風口,需要引起警惕,凍結相關賬戶集中整治可能不遠了。
歡迎閱讀未向財經報道精選:主流交易所獨家動態、位元大陸系列、監管與凍卡系列、Filecoin系列、幣圈亂象揭弊、礦場監管動態等
風險提示

根據銀保監會等五部門發佈的《關於防範以“虛擬貨幣”“區塊鏈”名義進行非法集資的風險提示》,請大家樹立正確的投資理念,本文內容報道不對任何經營與投資活動推廣進行背書,請投資者提高風險防範意識。

聯系郵箱:0xniumao@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