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离通胀的「仓鼠笼子」:比特币让储蓄成为储蓄



要么承担风险,要么让你的货币储蓄的购买力越来越小。

原文标题:《观点 | 比特币:让储蓄成为储蓄(上)》
撰文:Parker Lewis
翻译:阿剑

你有没有遇到过那种投资顾问(或者你的父母),谆谆教导你要让自己的钱增值?这个观念,在全世界无数努力工作的人心中可谓是根深蒂固,简直已经成了 「工作」 这个概念的一部分了。

重复得多了,它就成了工作文化的一部分。找一个高薪的工作、养老金账户里的钱有多少拿出多少,然后找一个一看名字就很有钱途的共同基金,把钱投进去,然后坐等账户里的数字往上涨。大多数人每两周就会自动重复这个路径,从不怀疑自己的智慧,也不觉得其中有任何风险。这就是 「聪明人」 会做的事情。现在有许多人认为,这就是所谓的 「储蓄」,但实际上,这一金融化的过程,将退休储蓄变成了永久性的风险承担者,结果就是金融投资成了许多人(我就不说是绝大部分人了)的第二份全职工作。

很糟糕的是,一直有人在为金融化站台,结果就是储蓄(不承担风险)和投资(承担风险)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以至于大部分人认为这两种活动是一回事。相信金融工程是幸福退休生活的必要条件可能缺乏常识,但已经成为许多人的家传宝训。

逃离通胀的「仓鼠笼子」:比特币让储蓄成为储蓄插图1也许你只需要一种更好的货币 TM

在过去的数十年中,全世界的经济体,尤其是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都在日益金融化。膨胀的金融化,也是 「你要让你的钱升值」 这种观念的重要推手。但这个观念本身 (「你必须让钱升值」 ),只有在每个人都被同一个不幸的现实 —— 钱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失去价值 —— 笼罩之时,它才会进入主流的意识。

钱会越来越 「不值钱」 → 需要让钱升值 → 需要金融产品来让钱升值 → 往复循环

逃离通胀的「仓鼠笼子」:比特币让储蓄成为储蓄插图3美元的购买力(从 1970 到 2020)

这种需求的迫切程度,很大程度上是被货币的价值流逝速度决定的;但这只是起点,要命的是,这是中央银行有意策划的结果。世界上绝大多数的中央银行,都以让本国的通货每年减少约 2% 的价值为目标,方法就是增加货币的供应量。怎么做的、为什么这么做,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它是一种现实,产生了一些结果。退休金不是储蓄起来未雨绸缪,而是投入到金融市场中并背上永久的风险,往往只是为了跟上央行所制造的通货膨胀,维持自己的财富价值。

央行稀释货币的价值,导致此类畸形需求的产生,然后导致了此类投资的流行。过度金融化的经济体是通货膨胀的必然结果,因为通胀引致了永久性的风险承担并打破了储蓄的激励。而打消储蓄的激励、强制人们承担一定风险的系统也会制造不稳定,既不能发展生产力,也不能长期维持。哪怕是最懵懂于世事的人,都能一眼看出其中的道理,以及,驱动金融化和金融工程普遍化趋势的支配力量,就是货币媒介的破碎的激励结构。但货币媒介是所有经济活动的支撑啊。

从根本上来说,股份制公司、债券以及任何集合投资工具(pooled investment vehicle),都没有什么原罪。个人的工资工具往往有结构上的缺陷,所以共同投资工具和资本分配方法可以(也往往能够)创造价值。因资金汇集而产生的风险汇集并不是问题,金融资产的存在当然也不是。相反,根本的问题在于一个经济体金融化的程度,以及,人们对一个破损和受操控的货币结构的理性反应,意外地导致了金融化程度的不断升高。

如果数亿的市场参与者,开始认识到他们所用的货币是人为(而且是有意)制造每年稀释 2% 的价值的,那会怎么样?要么接受不可避免的穷困,要么试图用承担额外的风险来跟上通胀的步伐。什么意思呢?意思是,你有了钱就一定要去投资,同时也是说,你可能血本无归。只要货币的贬值不解释,这个循环就将持续下去。本质上来说,人们在 「日常」 工作中已经在承担风险了,但后来又被训练成把自己存到的所有钱都拿去冒险,只是为了跟上通货膨胀。这就跟仓鼠笼子一模一样 —— 仓鼠在这个滚轮里面不断奔跑,只是为了能待在原地。听起来似乎是失了智,但这就是现实。而且一定会带来后果。

逃离通胀的「仓鼠笼子」:比特币让储蓄成为储蓄插图5美元的仓鼠笼子

储蓄 VS. 风险

虽然储蓄与风险的关系常常被误解,但是,任何人在一开始,如果想积累储蓄,都必须先承担风险。这种风险有各种各样的形式:投入时间和精力去追求那些别人愿意出价(还必须愿意持续出价)的东西,这样才能得到报酬(并继续得到报酬)。这个过程从教育、工作训练开始,终极来看就是不断完善一门其他人愿意购买的手艺。

这是有风险的。投入时间和精力尝试去对其他人有用的东西并讨一个生活,同时也是默认地接受了未来的高度不确定性。如果成功了,结果可能是一个学生教室、货架上的一个商品、一场世界级的演出、一个全职的体力劳动工作,或者是任何其他人认为有价值的东西。参与这个过程人从一开始就承担着风险,同时也期待着其他人愿意补偿你所花费的时间和交付给他们的价值。

补偿的常见形式就是货币,因为作为一种经济商品的货币使得个人可以将自己能提供的价值转化为许多种其他人创造的价值物。在一个货币不被操控的世界里,理解货币储蓄的最佳角度是:它是一个人为他人创造的价值和从他人处消费的价值之间的差额。持续只不过是推迟到未来的消费或者投资;再换句话说,储蓄表示一个人创造出了但还没消费的价值。不过,我们今天的世界不是这样子的。现代的货币就是汤里面的那颗老鼠屎。

中央银行创造越来越多的货币,导致储蓄永久贬值。货币的整个激励结构都是被操作的,也破坏了货币这种本可以记录谁创造和消耗了多少价值的计分卡的公正。今天创造的价值,在未来只能买回更少的东西,就因为中央银行武断地允许更多的通货进入流通。货币本来是为了储存价值的;但在中央银行有意打造的经济体里面,每个人都不经意地被迫以承担风险替换货币储蓄,因为货币储蓄会不断贬值。货币储蓄的不断贬值,迫使组成经济体的成员承担不必要和毫无根据的风险。所以,除了要承担已经承担的风险(并从中获得报酬),每个人都被迫要承担增量的风险。

逃离通胀的「仓鼠笼子」:比特币让储蓄成为储蓄插图7Pierre Rochard 和 Nic Carter 在 Twitter 上讨论储蓄和投资

强迫经济体中的几乎所有人都承担风险,对一个经济体的运行来说并不是天然的,也不是必要的。相反,这种安排不利于整个系统的问题。作为一种经济功能,风险承担本身是生产性的、必要的,也是不可避免的。糟糕的地方在于,个人是被强制去承担风险的,这是央行制造货币贬值的副产品,无论这些被迫的个体是否意识到了其中的因果关系。仅当风险承担是主观有意识的、自愿的、是为着积累资本而承担起来的,它才能够是生产性的。

虽然生产性投资和由货币通胀引致的投资之间有灰色地带,不容易区分清楚,但只要你看到它,就能认出来。生产性投资在市场中会自然发生,因为参与者希望提升自己以及亲友的生活。在自由市场中本来就存在承担风险的激励。央行的干预不会有所帮助,还会添乱。

当风险承担的起点更多是绑架而不是自由意志时,它还会变成反生产性的。这是很直观的,而且就是因货币贬值而引致投资的情形。要知道,所有未来的投资(和消费)都来自于今天的储蓄。操控货币激励,尤其是遏制储蓄的意愿,会扭曲未来投资的时机和条件。

它强迫所有地方的储户参与投资,毫无必要地点燃了消耗所有货币储蓄的导火索。它也不可避免会创造一个烫手山芋的游戏 —— 没有人想持有货币,因为它会不断贬值(反过来说也是对的,因为没有人想持有货币,获益它会不断贬值)。你认为,在这样的世界里会产生什么样的投资?央行的冰山渐渐融化不会产生对储蓄的激励,而只会引发新一轮的的永续风险承担,而大部分的储蓄都几乎立即就会倒回去承担风险、投进金融资产中,要么是个人直接操作,要么是吸收储蓄的金融机构的间接操作。更糟糕的是,这两件事情的混淆是如此严重,以至于大部分人认为投资,尤其是投资金融资产,就是储蓄。

毫无疑问,投资(不管是金融资产还是其它方式)绝不等于储蓄,由央行反激励储蓄而引致的风险承担也不是什么正常、自然的事情。任何有常识、有现实世界经验的人,都能理解这一点。即使如此,还是没有改变货币每年都会贬值这个事实(因为它确实就贬值了),而且,对这一事实的知觉非常理性地支配着人们的行为。每个人都被迫接受了一个人为制造的困局。要让你自己的钱升值,这种想法的背后是有史以来最大的骗局之一。你根本没法让钱升值;是央行制造了这种糟糕的困局。央行耍过的最大花招就是说服大家相信人必须永远承担风险才能保卫已经创造出的价值。这根本是不可理喻,而唯一实际的结局方法就是发现一种更好的货币,消除系统性的货币贬值中固有的不对称性。

这就是比特币背后的理念。一种更好的货币,为所有人提供了一条可靠的退出路径,逃离这个仓鼠笼子。

大金融时代

无论你是否认为这是个被操纵的游戏,还是仅仅认识到了永恒的法币贬值就是一个现实,全世界的经济体都已经被迫接受了一个货币会不断贬值的世界。虽然贬值货币的初衷是鼓励投资并刺激 「总需求」 的增长,但当经济激励被外生的力量扭曲的时候,就总是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的后果。要是印钱就能解决这个世界的问题,那我想最愤世嫉俗的人也会支撑,但是,再说一遍,只有小孩子才会相信这种童话故事。印钱非但不是消除问题的魔法,还会导致问题一再地出现。现代经济的结构已经彻底被货币创造的过程改变了。

美联储也许相信印钱可以鼓励生产性投资,实际上创造出来的却是错误投资和过度金融化的经济体。经济体的日益金融化,就是货币贬值和信贷成本被操控的直接后果。完全没有脑子的人才看不到其中的关联:被人为制造贬值的货币、没有动力持有货币、(包括信贷系统内的)金融资产的迅速膨胀;因果关系如此明显。

逃离通胀的「仓鼠笼子」:比特币让储蓄成为储蓄插图9

银行业和财富管理行业也是在相同的作用下形成的。就像毒品贩子要免费送你第一支一样。毒品贩子是通过制造瘾君子来创造对自己产品的需求的。美联储就是毒品贩子,货币通胀就是毒品,而发达国家的金融化就是瘾君子。制造货币贬值后,本来没有需求的金融产品市场就发展了出现。各种金融产品,浑身解数,帮助人们开发能走出美联储挖好的陷阱的办法。货币通胀了,承担风险、创造回报的需求就产生了。

逃离通胀的「仓鼠笼子」:比特币让储蓄成为储蓄插图11来源:Statictica

逃离通胀的「仓鼠笼子」:比特币让储蓄成为储蓄插图13来源:Statictica

随着时间的推移,金融业在经济体中的比重会越来越大,因为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会越来越大(原因?你懂的)。股票、公司债、国债、外国债、共同基金、股票 ETF、债券 ETF、杠杆 ETF、三倍杠杆 ETF、分拆股(fractional shares)、房贷支持型证券(MBS)、有担保债务包(CDO)、债务支持型证券(CLO)、信用违约互换(CDS)、信贷默认互换指数(CDX)、合成 CDS/CDX,等等。所有这些产品都代表着经济体的金融化,而且货币功能损坏越严重,这些产品就越重要(需求越多大)。

每一次向资金池、打包和再打包的风险的增量转移,都可能跟内生于货币的、被破坏的激励结构有关,跟人为导致的 「让钱增值」 的需求有关。再说一遍,我不是在说某些金融产品和金融工具无法创造价值;而是说,人们使用金融产品的程度以及风险层累的程度,基本上都是被一个有意破坏的货币政策激励结构决定的。

逃离通胀的「仓鼠笼子」:比特币让储蓄成为储蓄插图15来源:Statictica

虽然绝大部分的市场参与者在美联储把 2% 的年通胀率目标常态化之后都还能睡个好觉,但你想想政策实施十年甚至二十年的后果。这意味着在 10 年、20 年期间你的储蓄的价值会缩水 20% 和 35%(复合缩水率)。如果社会上的每个人,都必须重新创造相当于他们储蓄价值的 20% 到 35%,才能保持自己的财富、留在原地,你觉得这个世界会变成什么样?

最终的影响就是大规模的错误投资;这些投资,如果人们不是被迫去承担没必要的风险才能弥补自己当前储蓄的预计损失,就不会发生。从个人角度来看,这意味着医生、护士、工程师、教师、屠夫、杂货商人、建筑工人,等等,都被转化成了一个金融投资者,将自己大部分的储蓄投入到华尔街的金融产品中,承担着风险却以为没有风险。随着时间推移,股票的价格只会上升、房地产的价格只会上升,而利率只会下降。

逃离通胀的「仓鼠笼子」:比特币让储蓄成为储蓄插图17发个图表示一下,我也是 Dave Portnoy 的粉丝

对于 Davey Day trader (及世界上此类节目)的听众来说,怎么做到的、为什么要这么做,都是一个谜,而且也不重要,因为在他们看来,这就是这个世界运作的方式,而每个人都相应地做出自己的行动。放心,这一切都会以糟糕的后果结束,但大部分人都开始相信,投资金融资产只是一种更好的(或者必要的)储蓄方式,而信念指导着他们的行为。「多样化投资组合」 已经变成了储蓄的同义词,人们不认为资产有风险,也不觉得投资是一个要承担风险的活动。虽然说这实在是太扯了,但你有什么办法呢?要么承担风险,要么让你的货币储蓄的购买力确定无疑地越来越小。从储蓄的角度,这其实是进退两难。在这场扭曲的比赛中,人们要么被迫上场,要么不能入场,没有人是赢家。

来源链接:nakamotoinstitute.org

聯系郵箱:0xniumao@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