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信息

Zoltan:西方如何理解今天的产业环境(下)

全球金融界有一个著名“格林斯潘之谜”,它指的是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的一个困惑。从2004年起,美国为了抑制房价上涨,让美联储连续进行了17次加息,把联邦基金的目标利率从1%一路上调到了5.25%,但这么高的加息幅度之下,美国市场的流动性却仍然很充裕。

这就让当时的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很困惑,公开说“这是一个谜”。后来,格林斯潘之谜又被扩展成:过去20年,西方发达国家持续在印钞放水,但通胀率始终能够控制在3%以内,这也很谜。

而这个格林斯潘之谜,放在瑞信的投资策略师Zoltan给的三大支柱和两大经济循环的模型里面就很好解释了:西方不断地印钱花到全世界,而像俄罗斯和中国这样的资源国、生产国又在不断地提供廉价能源和廉价商品,来成为美元的信用抵押品。供给方赚了美元,再去买金融资产,于是美国的通胀率不涨,但是资本市场长牛了几十年。所以美国就算在2004年加息,当时全球的产能增长得更快,海外新兴国家始终在卖东西,赚美元,再大量买美债。所以越加息,资金越流向美元。

用Zoltan的话说,所谓“美国治下的和平”促进了全球化,而全球化又确保了西方世界的低通胀。

 

 

这种好日子这两年怎么被打破了呢?Zoltan给出了两个他眼中的导火索故事:

第一个,跟中国有关系。中国通过卖中低端商品起步,然后开始了产业升级。尤其是想在全球当5G通讯网络的主导者,用最先进的光刻机生产最高端的芯片。这时候,美国不乐意了,说:“休想!”

另一个故事的主角,是俄罗斯。俄罗斯通过给欧洲出售廉价天然气也发了财,欧洲这边德国尤其受益。德国借着俄罗斯的便宜天然气,生产高端、高价的商品卖给欧洲和全世界,也发了财。Zoltan说,德国有2万亿美元的工业增加值,是靠着200亿美元的俄罗斯天然气给支撑起来的。你看这个杠杆率,100倍。

本来德国跟俄罗斯合作得很开心,俄乌战争之前都开始准备北溪二号管道的开通仪式庆典了。但突然俄乌战争一爆发,德国为了这事跟俄罗斯反目,双方不欢而散,合作受阻了。

这样一来,中美跟俄欧的经济闭环都被打断了,美欧的低通胀美好生活也就一去不复返了。

我补充一下,Zoltan其实还有两个要点没有提到。

第一个,欧佩克最近违背美国的意志,提出了疫情以来幅度最大的石油减产计划。这个计划是不符合美国心意的,这就意味着短期内,美国又少了一个很重要的能源盟友。

第二个要点是,西方的劳动力资源也正在枯竭。

我们仍然拿美国举例子。前总统特朗普上台之后,为了回应本国劳工的诉求,就高度收紧了移民政策,不但把非法移民赶走了200万,连合法移民当中也有几十万被剥夺了身份。

同时,新冠后遗症当下正在海外高发。布鲁金斯研究所前不久有一份报告说,18~65岁的美国人群当中,大概有1600万人患有“长新冠”,也就是新冠后遗症。受此影响离开工作岗位的人有200~400万人。

这之外,还有一批人也不想工作:过去两年在股市里挣了钱的低龄老人。美国圣路易斯联储有一个研究发现,全美国55岁以上的劳动力当中,有260万人决定提前退休。因为前两年美元不是大量超发吗,他们的股票账户和养老金账户在股市里都挣到钱了,够养老了,这批老人觉得没有必要再冒着感染新冠的风险出去工作。

这就导致过去这段时间,美国市场出现了一个奇特的冲突:不工作的人越来越多,但就业率却越来越充分。过去几个月,美国的失业率一直在下降,9月份更是降到了3.5%,回到了50多年以前的低位。这是怎么回事呢?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美国劳工部对失业人口的统计口径,是只统计有劳动能力而且有劳动意愿的人。所以那些失去了劳动能力或者不愿意工作的人,不算失业人口。

这是为什么,美国的失业率数字越来越低,但像高盛、惠誉这些大投行和评级机构,甚至连同贝索斯,都认为美国离衰退越来越近了。

你还记得Zoltan提过的支撑好日子的那三大支柱吗?三大支柱里,廉价能源、廉价劳动力都没法续杯了。廉价的中国商品倒是还能买到,但他们又觉得越买越像是在“资敌”,越买越不开心。

总之,Zoltan认为,两个闭环的感情分别破裂之后,世界的大经济循环似乎正在重组,形成了两个新的经济闭环:从原来的中美、俄欧变成了中俄、美欧:

用Zoltan的话说,中国和俄罗斯这个新的经济联盟,一个拥有世界最多的矿产和能源,一个拥有世界最大的工业产能。中国需要的能源俄罗斯有,而俄罗斯需要的芯片等等工业品中国可以造。

同时,欧美这个新闭环呢?自从欧洲开始制裁俄罗斯以来,美国逐渐取代俄罗斯,开始给欧洲供应天然气。但Zoltan说中俄闭环里的相互依存和互补,在美欧闭环里却不存在,更多是欧洲对美国的经济依赖。在美欧闭环里,能源和商品的供给都比以前要少了很多。

——这个地方我又要插一句,美国其实也从美欧闭环里获利了。比方说,当下的欧洲正有大量的产业转移出来,去往美国和中国。再比方说,2022年光是上半年,美国卖给欧洲的天然气,就超过了2021年全年的量,而且这批美式天然气的价格远远高于俄罗斯天然气,美国算是大赚了一笔。德国和法国最近就已经忍不住指责美国的天然气费用太高了,法国总统马克龙更是直接说,“4倍价格的友谊也太贵了”。

Zoltan其实最早出生在匈牙利,但今天的他毕竟已经住在纽约曼哈顿,是用华盛顿和华尔街的视角来看问题了,所以这个角度他没有提,他更关注的是华盛顿的“受害者”视角。

总之,基于以上的新格局,Zoltan认为,西方世界需要形成一个大大的“L”型衰退来抑制通胀。用衰退来减少消费,从而匹配供给在变少的新现实。

你要是带着他的这个观点,再去看美联储近期在顶着衰退风险不断加息的行动,你似乎就能理解了:我们回头看,2022年前9个月,美联储连续加了5次息,已经创下了1981年以来最密集的加息幅度,9月份已经一路加到了3.0~3.25%还没有打算停下,市场猜测说,年内美联储的利率目标可能要达到4.6%的水平。按照Zoltan的观点,这可能也是在想要主动拥抱衰退了。

衰退又不是个好事,主动拥抱它有什么好处呢?Zoltan说,美国应该躲到L型那根下横线的煎熬里面,努力重建自己的工业产能。东方的产能已经远去了,西方世界光有消费能力不够用了,必须要修复供应链、增加供给来争取未来的重新增长。

更确切地说,还不是高端昂贵产品的精致产能,而是讲求规模、讲求响应速度、讲求物流的东方式供应链产能。

而重建这种供应链又需要时间。所以Zoltan说,这正是为什么美国要一次次对中国进行技术制裁:为了减缓中国的进步速度,给自己争取时间,这才有望重塑未来的实力平衡。毕竟产业实力意味着经济战和各种战争的主动性。这也是他给自己这篇报告取名叫《战争与产业政策》的原因。

所以从投资角度,Zoltan的结论是,西方在四个类型的项目上,已经开始数万亿美元规模的投资了:

第一类,再武装,用来维护现有秩序的;

第二类,产业回归,用来避免被封锁的;

第三类,建立能源、粮食和工业品的库存能力,而且要重新启动投资于大宗商品的生产;

第四类,重构能源电力网络。

同时,如果你认同他的判断,认同上面这四类项目会是西方国家未来的产业政策主线,那么作为一个普通的西方投资者也就有四个值得注意的投资重点:

第一个,重点关注大宗商品密集型的领域和项目,Zoltan说,接下来可能会出现一个新的大宗商品超级周期;

第二个,资本密集型的领域和项目;

第三个,对利率不敏感的领域和项目,因为这些产业布局太重要了,利率多高都得干;

第四个,Zoltan认为,从政治风险上说,西方投资者不可以再投注于东方了。

 

 

好,这是瑞信的投资策略师Zoltan Pozsar,站在西方世界的立场,向西方投资者解释他们为何要跟东方脱钩以及重金重修产业链的主要逻辑。

推彼及此,希望这也能够帮你想明白中国的一些应对之策背后的行事逻辑。

2022年以来,Zoltan的“爆款”研究报告其实已经出了三组。第一组是我们在105、106讲说过的《布雷顿森林体系III》,还有一份就是我们这次讲的《战争与产业政策》。其实还有第三份叫《战争与利率》,Zoltan是用来解释西方世界这些年货币政策为什么失效的。《商业参考》觉得,如果每年挑选一位值得关注的全球经济学家,那么2022年我认为你应该关注Zoltan,了解一下他的这个系列。

所以我们找时间,再把Zoltan对通胀、利率和货币政策的思考也讲一讲。

请注意,我们已经置身百年级别的历史变局里了。所以《商业参考》第二季陆续在带着你去划出中国经济和产业目标的重点,我们去讲蔡昉、江小涓、刘世锦、刘元春等等智库学者的观点,也陆续在讲SWIFT制裁、土耳其货币政策创新、霍华德·马克斯等等外部视角,再到今天的Zoltan Pozsar,都是希望请你留意,世界级大玩家和关键玩家们,他们眼中的世界正在发生怎样的变化,而他们的视角和逻辑的变化又可能会怎样影响你的投资、你的择业和你的生活。

再见。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