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巖:Web3 要大規模應用,就必須超越區塊鏈



Web3 是以自主權為前提條件的可信互聯網。

撰文: 孟巖

前兩天我發表了對 2024 年 Web3 發展形勢的展望,其中提出了要擺脫「原教旨主義的唯去中心化」的觀點。因為「去中心化」是被廣為傳播的、區塊鏈的一面旗幟,所以我說要擺脫去中心化,就意味著超越區塊鏈。這個觀點從我這個區塊鏈行業長期的佈道者嘴裡說出來,確實令一些人感到錯愕。在那篇文章裡,因為篇幅所限,沒有展開講,這兩天有一些朋友希望我介紹一下。這個問題並不複雜,所以可以展開介紹一下。

我的主張當然不是拋棄區塊鏈,也不是重回中心化,而是讓它們歸位。區塊鏈只是 Web3 工具箱裡的一種工具,去中心化只是解決某一類問題的一個可行辦法,它們都不是 Web3 的全部,而只是解決特定問題的特定工具。把區塊鏈和去中心化當成「兩個凡是」,實際上已經制約了 Web3 創新和大規模應用的發展。

1. Web3 是以自主權為前提條件的可信互聯網

Web1 的核心價值主張是互聯共享,Web2 的核心價值主張是用戶體驗,Web3 的核心價值主張是可信。

Web3 的願景是創建一個可信的價值互聯網,或者說可信的數位經濟。什麼叫可信?就是在這個網路裡,全世界任意的兩個人都按照規則和契約交互,無論是經濟行為還是社交行為,一切都規規矩矩的,沒有人能出爾反爾、翻雲覆雨,人與人之間在契約的意義上是平等的,沒有人能夠違約耍賴,任意欺瞞霸凌別人。每個人都可以非常放心地跟任何一個一秒鐘以前剛剛認識的人做生意。

Web3 講究安全可信,但並不是說 Web2 追求的就是不安全不可信。事實上,Web2 努力了三十多年,安全可信也是它的重要目標。所以雖然 Web3 的核心價值主張是安全可信,但是 Web2 也可以提高安全可信的水準。真正把 Web3 與 Web2 區別開的,其實是前提條件。

Web2 是託管的,Web3 是自主權的。

Web3 的前提條件是自主權,讓你自己擁有和掌控自己的賬戶、資產、社交關係和數據。Web3 的安全可信,是在這個前提下的安全可信,這跟 Web2 完全不一樣。

Web2 也可以用來管理和傳輸價值,也會追求安全可信,支付寶、微信和各種各樣網銀,都是基於互聯網來管理價值,不斷提升安全可信水準。互聯網行業付出了二三十年的努力,把這個體系做得非常成熟,用戶體驗特別好。但是,它們都不是自主權的。使用這些互聯網的系統,你實際上是把你的錢、你的數據、你的社交關係、乃至你的賬號和身分都交給別人託管。有些 Web3 的擁躉說,因為託管在別人手裡,所以不安全,這並不實事求是。客觀地說,對於大部分人來說,在大多數情況下,把錢放在銀行裡,比放在自己手裡親自來管,是更加安全的。

但是,Web2 的託管架構天然是允許、鼓勵、誘惑甚至迫使處於強勢地位的一方去違約、耍賴、霸凌、欺瞞弱勢一方的,強勢方必須非常努力、非常剋制、非常自律、非常反人性地忍住才能不去違約、耍賴、欺瞞、霸凌弱勢方,弱勢方必須非常幸運、非常幸運、非常幸運、非常幸運地才能不被違約、不被耍賴、不被欺瞞、不被霸凌。這裡連用四個「非常幸運」,不是筆誤,而是因為在 Web2 天然的倚強凌弱的結構裡,弱勢一方想要不被違約、不被耍賴、不被欺瞞、不被霸凌,除了祈求幸運之外,什麼也幹不了。

而 Web3 的技術架構天然是平等保護契約中雙方權益的,用戶在 Web3 裡的合法權利受保護,不是某一方出於善意或者自律主動賜予的,而是整個技術架構天然決定的,是任何人想不接受也無可奈何的。這一點歸根結底是密碼學決定的,是數學決定的,是天賜的,不需要依賴於任何人的善意或者自律。

Web3 的自主權到底意味著什麼呢?意味著數位世界裡的真正的自由。我們知道,在現代價值觀體系裡,自由先於其他一切價值。一個人如果只強調安全而不考慮自由,那麼把自己關到地下室裡永不見天日是最安全的。一個社會如果只強調安全而不考慮自由,那麼把所有老百姓都關到監獄裡是最安全的。這顯然很荒謬。在現代社會,人沒有自由,其他一切就都失去意義。

Web3 的前置主張就是通過數位自主權保障每個用戶的契約之下的自由。這裡的自由,主要的就是依據公平的契約對自己的數位形態的私有資產(身分、賬戶、財產、社交關係、數據等)擁有支配權。而這個支配權, Web2 是斷然不能給你的,這是技術架構決定的,是人性決定的,是環境決定的,也是中心化平臺降低運營成本和商業競爭決定的。難道 Web2 就不能在託管的基礎上,通過無比尊重用戶的主權、超級守信的方式達到用戶自由和權利的最高標準嗎?理想情況下也是可以的,但是需要這個 Web2 平臺存天理、滅私慾,不但技術超級無敵,安全能力毫無瑕疵,精通各種經濟理論和各地區各宗教各民族文化風俗,而且運營資源無限,品格高潔,外御權貴,內懲家賊,對上不畏強權,橫眉冷對,對下童叟無欺,俯首為牛,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為原則挾山超海,攬月捉鱉,拼全力為眾生,犧牲也值得,成仙成神,超凡入聖,南無阿彌陀佛。這樣的平臺存在嗎?當然不存在。所以在現實世界中,所有的 Web2 平臺,不是逼迫用戶簽一個賣身契,就是各種違約霸凌,或者更常見的是,已經讓你簽了賣身契,還要不斷突破賣身契裡的約定對你實施霸凌。

因為古典互聯網平臺給不了用戶自主權,所以 Web3 才要另起爐灶,不是吃飽了撐的沒事找事,故意標新立異。

2. Web3 的核心技術是現代密碼學

要在自主權的基礎上做到安全可信,必須有技術支撐才行。Web3 的這個核心的技術支撐點是現代密碼學。這裡的現代密碼學,指的是非對稱密碼學之後的密碼學整個體系。

人們之所以會想到 Web3 這碼事,是因為有了非對稱密碼學。如果沒有這個技術,大家會在數字奴隸制裡一直沉睡下去。

一般提到密碼學,大家腦子裡都是柳雲龍諜戰劇裡的橋段。但是,那些諜戰劇裡的密碼學都是對稱密碼學,一個祕鑰有好幾方掌握。這種密碼學只能作為通訊加密。普通民眾不瞭解現代密碼學,所以不知道其實現代密碼學的應用早就超過通訊加密了,其最重要也是影響最深遠的應用,是作為數位世界裡的身分認證機制和授權機制。

非對稱密碼體制裡,我們要求每個人保管自己的私鑰,永遠不需要出示或者共享給其他人,這就使得私鑰跟指紋、虹膜、DNA 一樣,成了可以標識個人身分的工具了。Web3 能夠做自主權體系,就是因為私鑰的這個用處。而 Web3 所討論的,就是在這個以非對稱密碼學為基礎的自主權數位體制裡,如何實現安全計算、可信價值管理,以及在此基礎之上實現更好的用戶體驗、更高的性能和可擴展性等等其他目標。

看明白這一點就不難理解,Web3 的核心技術是密碼學而不是區塊鏈。只要是基於現代密碼學機制,用私鑰標識和證明身分,用私鑰控制賬戶、財產、數據等數位資產,那麼就能保障用戶的自主權,而在這個前提之上來構造安全可信的應用系統,那麼就算是 Web3 了。

3.區塊鏈是 Web3 的必要元件,但不是全部

如果 Web3 的核心是密碼學,那麼區塊鏈在 Web3 裡扮演什麼角色呢?

區塊鏈是 Web3 裡必不可少的基本元件,代表了 Web3 應用的一種重要範式,有以下特點:

  • 核心系統由多個平等主體控制的計算節點運行,每一個節點運行完全相同的實例,各個實例之間相互同步、相互備份,宏觀上達成狀態一致。

  • 通過最高程度的冗餘和防篡改機制,確保數據永久可信存儲。

  • 一切資訊全局公示,極度透明,極度對稱。

  • 所有節點基於相同的知識和資訊,以平等票選的方式形成共識。

  • 在一定範圍內,任何第三方可以基於公開資訊進行審計和監督。

這種範式適合於具有以下特點的應用場景:

  • 數據價值密度高,值得付出高的存儲和管理成本。

  • 利益誘惑大,必須以極度透明和開放監督的方式確保沒人搗鬼作弊。

  • 參與各方能夠接受權利平等、資訊對稱的設定。

  • 整個系統軟體規模不太大,對性能要求不高,能夠為了安全和公平犧牲效率。

全世界的區塊鏈行業找了十年,嘗試了十年,結果發現,具有以上特點的應用場景不太多,只有管理金融資產、身分、賬戶、關鍵社交關係這一類高價值數位資產的系統適合用區塊鏈。

聽上去好像很洩氣,但實際上,恰恰是這一類系統,Web3 當中無所不在。Web3 很大程度上就是價值互聯網,所有的 Web3 應用或多或少有價值創造、轉移和衍生的部分。也就是說,高價值數位資產管理實際上是 Web3 的一個協定層。區塊鏈什麼都不用幹,只要做好高價值數位資產管理這一件事,就已經是 Web3 裡必不可少的支柱性元件之一了,就已經成為整個計算技術發展史上的劃時代的偉大創新了。

但是,區塊鏈並不是 Web3 的全部。符合 Web3 特徵的技術還有 ZK(跟區塊鏈也有關係)、VC、DID 等密碼學技術元件。這些元件可以跟區塊鏈合作,也可以跟中心化系統合作,在自主權的前提下解決安全、可信計算的問題。

4. Web3 要大規模應用必須超越區塊鏈

區塊鏈只適合於解決高價值數位資產管理這一個問題,雖然這已經為它賦予了光芒萬丈的地位,但是它並不能包打天下。不屬於這個範疇內的問題,用區塊鏈解決就非常彆扭。

在現實世界中大多數的問題都不屬於這個範疇,都不適合用區塊鏈解決。而且這種不適合,不是因為現實世界太落後,現代的人觀念太保守。現在不適合,以後也不適合,到了 AI 和機器人時代也不適合。

為什麼這麼說?

首先,現實世界中大多數情況下資訊不是平均分佈的,不但不是,而且不能平均分佈。關於一件事情,一定有的人知道的多一些,有的人知道的少一些,有的人要深入研究,形成結論,甚至進行決策,有的人只要簡單瞭解一下就可以。如果吃「資訊大鍋飯」,搞資訊的絕對對稱、平均分配,那就沒有分工協作,就沒有交換,就沒有現代經濟。像區塊鏈那樣,什麼事情都要大家知道的一樣多,一起來投票表決,這不符合世界上絕大多數事情的處理方式。

其次,現實世界中絕大多數情況下存在隱私資訊。隱私資訊跟上面說的資訊不對稱分佈不一樣。資訊不對稱分佈是指資訊沒有必要讓所有人知道,而隱私資訊是指資訊不能讓所有人知道。市場經濟建立在競爭的基礎之上,競爭建立在每個主體保護自己私有資訊不被隨意傳播的隱私權基礎之上。像區塊鏈那樣,什麼資訊都必須強制公開,那麼就會消除競爭。這不符合現實世界的真實情況。

第三,現實世界中大部分情況下不是人人平等的,是存在權威的,是要為了效率犧牲絕對公平和安全的。因此人們建立秩序,建立分工,承認權威,授權一部分人在自己的契約邊界內做出涉及多方利益的決策,並採取行動,而不是每走一步都要跟所有人打商量。如果像區塊鏈一樣,什麼事情都要投票,那麼現實世界就寸步難行,就辦不成任何一件事。

第四,現實世界中大多數情況下數據價值密度不高,不需要永久存儲,不需要確保無法篡改,甚至絕大多數數據用過即棄。如果像區塊鏈那樣,什麼數據都冗餘幾百幾千份永久存儲,那麼成本就會高得任何人都無法承受。

所以區塊鏈確實不適合解決這個世界上大多數問題。這也就是為什麼過去十年,區塊鏈在真實世界應用並不成功的根本原因。區塊鏈是個金剛鑽,但是這個世界上大部分的工作並不是瓷器活,而是敲各種各樣的釘子。如果 Web3 非得要拿區塊鏈這個金剛鑽去敲釘子,那就只有碰釘子。

過去十年,很多區塊鏈專案面對真實世界與區塊鏈範式的矛盾,實際上搞的是削足適履,教條主義地宣揚說區塊鏈這一套規則是「更加先進」的「未來數位經濟範式」,你們接受不了是因為你們思想落後。實際上這是胡扯。這套範式規則只適用於高價值數位資產管理這一個領域。而在這個領域之外的問題,只要經濟的基本規則還發揮作用,只要人類(和 AI)還需要分工協作,過去不適合用區塊鏈來解決,現在不適合用區塊鏈來解決,未來也不適合用區塊鏈來解決。

如果 Web3 工具箱裡只有區塊鏈這一根金剛鑽,那麼到此為止就 game over 了,Web3 永遠不可能在真實世界大規模應用。幸好,Web3 還有別的工具,有 ZK,有 VC,有 DID,未來還會有越來越多的工具(MPC?FHE?)。而這些工具,可以適用於更廣闊的應用場景,能夠解決現實世界中的大量真實問題,更能夠作為橋樑把現實世界應用與區塊鏈掌管的 Web3 價值層縫合到一起。把這些工具跟區塊鏈結合起來,就能夠解決真實世界裡很多的問題。

所以 Web3 要大規模應用起來,只靠區塊鏈是斷然不行的。密碼學的研究者必須不斷往 Web3 工具箱裡添加新的工具,而 Web3 的創新者必須不斷組合這些新的工具來解決各種現實世界的問題。

我們對於 Web3 必將戰勝 Web2 的信心也來源於此。因為工具正在快速發展,可以解決的問題越來越多,能夠體現的價值越來越確鑿。我們在 ERC-3525 半同質化通證(SFT)的創新實踐當中已經看到和初步證明瞭這一點,所以我們特別樂觀。

現在大多數政府、學術界和古典互聯網的人確實還非常瞧不起 Web3,覺得就是一幫人炒幣,用不到實踐當中。這是一種遺憾,但也是一件好事。Web3 的最終崛起,如果不能引起一片「看不見、看不起、看不懂、來不及」的哀嚎,那也就太缺少快感了。

聯系郵箱:0xniumao@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