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TA升级:怎样让手机“越用越新”?越南出口额超过深圳,引发网络热议



今天我们从两个话题出发,为你提供知识服务。一是苹果推送IOS新版本,修复显示器bug;二是越南出口额超过深圳,引发网络热议。

先来看今天的第一条。今年3月份,苹果发布了一款新显示器Studio Display,售价超过1万元人民币。它的卖点之一,是搭载了一枚1200万像素的超广角摄像头,并且可以通过算法“跟踪”人脸,实现人物居中显示。为了实现这项功能,苹果在显示器上直接安了一块和手机、平板同款的A13处理器。有人评论说,这配置,简直就是一部超大iPhone。

没想到的是,这款显示器发布不久就曝出了bug,问题就出在这枚摄像头上。用户发现,拍摄时画面有明显的噪点,并且褪色严重。问题曝出后,苹果回应,是系统出了问题,承诺会通过OTA升级固件的方式来解决。

本月初,苹果推送了iOS系统的新测试版,这个版本通过调整摄像头的降噪、对比度和取景设置,修复显示器的摄像头故障。随后有用户进行了测评,下载新版本后,拍摄时噪点和褪色的问题确实有所改进。

消息就是这样,来看看能学到什么知识。

你发现没有,摄像头故障,听起来是个硬件问题,但苹果却采用软件更新的方式来修复。这个黑科技,就是前面提到的OTA技术。OTA是“over-the-air”的缩写,直译过来叫“空中下载技术”,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在线升级。手机厂商推送系统版本,用户直接下载更新。

OTA技术本身并不新,手机出现了系统漏洞,一般都是通过OTA升级来解决。但是,以往OTA能解决的问题,基本都是软件层面的,而现在,越来越多的硬件性能也通过OTA来优化。这有点反常识:软件升级还能改变硬件性能?没错!“硬件不够,软件来凑”,已经越来越成为手机行业的趋势。

比如,相机性能。你知道,摄影界流传一句话,“底大一级压死人”,这里的“底”指的是相机传感器,它是镜头后面一块长方形的屏幕。“底大一级压死人”是说,谁的传感器更大,谁的进光量就越多,成像质量就会越好。手机上因为空间有限,传感器面积肯定比不上专业相机,所以成像质量也很难追上专业相机。

你看,这好像是一个无法解决的物理硬伤。但现在,这个问题可以通过一种叫“计算摄影”的软件技术来改进。也就是,手机镜头在一瞬间拍摄多张图片,计算摄影把每张照片分成一个又一个细小的部分,再选择质量最好的部分,把它们合成为一张照片。

在这个过程中,硬件没变,但合成算法提升了照片质量。计算摄影非常依赖数据集的训练,手机厂商恰好可以借助天然的数据来源优势,进行数据集训练,再通过OTA推送的方式更新计算能力。比如小米去年推出的旗舰机型11 ultra,它在1年里进行了13次OTA升级,在夜景拍摄、相机速度、长焦镜头成片等方面都进行了改善。

再比如,电池性能。传统上,想要提升续航能力,必须从电池本身的硬件性能上来想办法,比如更大的电池容量、更小的充放电损耗等等。但是现在,可以通过软件来改善。魅族去年出过一款小屏手机,搭载的电池容量只有4000毫安。发售之后,魅族通过OTA推送,优化整体功耗,把这款手机的续航,提升到了4500毫安电池的同等水平。我看到有用户调侃,别的手机续航是越用越短,而这款却是越用越持长。

还有苹果,通过机器学习来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苹果在2019年推送了iOS“优化电池充电”功能。如果你的iPhone发现,你的习惯是,每天晚上睡觉前插上充电器,早上6点起床的时候拔下,它就会在电池充到80%之后,停止充电;等到快到6点的时候,再通过“涓流模式”,用连续的小电流进行充电,把电池充满。这样可以避免自放电的电容损失,减缓电池的老化。

其实,相对于手机厂商,OTA技术对汽车厂商更重要。以前,一款车出现了硬件问题,唯一的办法就是召回,代价非常高。现在,很多问题就不用再从物理上“召回”了,电动车企可以通过OTA升级来更新动力系统、自动驾驶、续航等功能。比如,特斯拉就通过OTA升级改善了电池冬季掉电问题,还把百公里加速时间从4.6秒提升到了4.1秒。现在有种说法,叫“软件定义汽车”,以后决定汽车主要性能的,可能不再是硬件设备,而是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软件技术。

在未来,OTA技术还能在太空领域大显身手。你可能听说过,1990年哈勃望远镜发射之后,因为主镜面的曲率有一点点的偏差,导致哈勃望远镜传回的照片模糊不清,根本不能用。哈勃望远镜升空三年之后,NASA不得不再次发射奋进号航天飞机,动用7名宇航员,冒着生命危险给哈勃望远镜加装了一块镜片,相当于是给它戴了一副眼镜,矫正它的视力,这才让哈勃望远镜可以正常工作。哈勃的这次意外故障,也被称为“15亿美元的错误”。未来,类似的问题也许通过OTA技术就能解决。人类要走向星辰大海,OTA技术不可或缺。

 

来看今天的第二条。

最近,“越南出口额超过深圳”的话题引发网络热议。有人写文章称,根据越南海关的数据,今年一季度越南出口额为89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800亿元,而深圳一季度出口额为4076亿元,不如越南。大家看到这个数据很是担心,觉得“越南制造”正在加快崛起,越南将会替代中国成为一下个世界工厂。

消息就是这样,来看看能学到什么知识。

首先,这样的对比其实没什么意义。从人口规模上,越南人口将近一个亿;而深圳只有1700万人口;从出口结构上,越南是以纺织服装、电子组装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而深圳是以高端制造业产品为主。所以说,越南和深圳根本就没有可比性。如果从人口规模和经济结构来看,把越南和中国的中西部省份相比,还有一定的道理。

你知道,关于越南制造业的崛起,施展老师提出了著名的“溢出理论”:这并不是中国制造的转移,而是中国制造对越南的溢出,是把越南接入到整个中国制造的网络当中来。但是又有人问了:中国广大的中西部地区,经济仍然落后,中国制造要溢出,为什么不从东南沿海地区溢出到中西部地区,而要溢出到越南呢?

这个问题,值得好好说说。这个问题的本质是:中国是应该把高、中、低端制造业全部通吃,“肥水不流外人田”,还是只保留高附加值部分,而把中低端制造业溢出到周边国家?对此,中国人民大学翟东升教授有一个明确的判断:“通吃”既不可能,也不应该。

先来说,为什么不可能。

第一,从人民币汇率来看。翟东升老师算了一笔账:目前中国正在一项一项地突破“卡脖子”技术,当中国能够自主生产芯片、光刻机和大飞机之后,每年可以省下约4000亿美元的外汇。同时,当中国在电动车领域有重大突破,成为全球最重要的电池、电机和整车出口商之后,每年的贸易顺差又会扩大约3000亿美元。

也就是说,通过完全可以预见到的产业升级,中国每年会多出7000亿美元的贸易顺差,这意味着未来人民币一定会大幅升值,兑美元汇率升到1:5甚至1:4 .5的水平。在这么高的汇率水平下,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是没办法和越南、印度竞争的。这也是为什么低附加值产业会溢出越南,而很难转移到中西部省份,因为只要使用人民币,低附加值产业就没有出口优势。

第二,从人口结构来看。目前中国可能已经接近人口峰值,未来年轻劳动力只会越来越贵,招工只会越来越难。而低附加值产业在薪酬上,是没法与高附加值产业竞争的。连富士康都在高薪抢人,那些做鞋子袜子的工厂招不到人是肯定的事情了。

第三,从碳中和战略来看。中国想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承诺,就必须放弃一部分高污染、高排放以及资源密集型的产业。

所以,客观上,中国想要高中低端产业“通吃”是不可能的。

再来说说,为什么“通吃”也不应该。

翟东升老师认为,目前中国与美国之间的竞争,其实不是中美两个单独的国家在掰手腕,而是两个平行的市场体系之间的竞争。“比的是哪个体系的整体市场规模更大,哪个体系的内部分工更加充分,哪个体系的科技进步更快。”

在这样的竞争格局中,中国需要通过“一带一路”、REC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多边协定,把周边更多国家纳入到以中国为中心的市场体系中来。在这个体系内,中国和周边国家是一种共生关系:一方面,中国的高科技产品和资本可以进入这些国家,获得更大的国际市场空间;另一方面,这些国家也需要从中国赚到钱,才有能力去消费中国的高科技产品和服务。这意味着,中国应该主动选择把部分低附加值产业溢出到这些国家,带动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

从这个意义上,中国制造溢出到越南,有利于以中国为核心的市场体系的构建;如果是溢出到墨西哥,那就已经脱离了东亚生产网络,就更多的是竞争关系而不是共生关系。

当然,“溢出”不是简单地送走就行,而是要对产业链有定价权和掌控力。对此,翟东升老师发明了一个词,叫“产业链编辑能力”。这是指,抓住引领整个产业链的核心技术和高附加值岗位,并且根据自身利益需要,在区域内主动调整产业链地理布局的能力。中国应该追求的,不是全产业链“通吃”,而是不断提高对全产业链的“编辑能力”。

聯系郵箱:0xniumao@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