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笔记:为什么Defi主流协议会集体站队Arbitrum(上篇)
下周一币乎直播请来了Layer 2 大热的Arbitrum团队。今明两天这份笔记从Defi的视角给Arbitrum以及以太坊的Layer 2做下科普和预热。
笔记来自火星财经直播间,原直播标题《Layer 2或迎爆发 为什么Defi主流站队Arbitrum》
以下,Enjoy:
主持人:最近Arbitrum的主网Arbitrum one已经上线,很多项目都部署在上面。包括比较知名的Uniswap,以及雷老师的项目DODO。
很多人说Arbitrum从正统性到社区生态再到兼容性,都是Layer 2中一个相对均衡的方案。那到底是如何均衡的呢?Arbitrum有哪些优势?为什么市场选择了Arbitrum?它在被哪些项目选择?
当然少不了要先讲一下Layer 2。第一个问题问一下两位老师,在以太坊2.0推出之前,Layer 2是Defi项目的必选项吗?
DODO 雷达熊:我觉得应该不是个必选项。Layer 2能提高用户体验,但一定要在以太坊主网部署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主持人:但是如果在以太坊的主网部署会出现很多问题,比如扩容性、拥堵各方面,Layer 2也是因为主网的各种问题才诞生的。
DODO 雷达熊:对,但如果用户不觉得拥堵,不觉得贵,那就没有必要迁Layer 2
。而且迁移也需要一些额外的开发工作量,这可能也不是每个创业团队都能承担的了的。不迁Layer 2也很合情合理,迁了肯定是件好事,是锦上添花。
Celer Michael:我感觉要分开看。如果是相对简单的协议,比如Uniswap,特别是V2版本,其实在Layer 1上也是可以用的。大家虽然有的时候会抱怨GAS高,但实际上很多玩“土狗”项目的,一笔交易也就几十刀,比起盈利来也是可以承受的。现在市场好,大家手里都有一些资金,而且交易的时间长了,就不在意这些了。
可能最早的时候大家觉得几十刀还是挺贵的,但现在好像都逐渐接受了。相对简单的协议,比如简单的借贷,可能一笔交易便宜一些几十刀,贵一些几百刀。对简单的协议而言,Layer 2不是必须的。
但一旦协议复杂一些,比如涉及到衍生品,手续费会非常高。对于复杂的协议,Layer 2则是必须的。
主持人:从速度、扩容性各方面看,Layer 2还是一个比较重要的。
最近NFT的大热带来了短期GAS的升高,有些甚至到了2000的程度。事实证明EIP–1559的应用并不会降低以太坊的交易成本。除了Solana、Avalanche等公链新势力,Layer 2又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新的希望。
Layer 2和NFT到底会产生什么样的火花呢?
DODO 雷达熊:Layer 2主要优势在于省了计算上的GAS的开销。所以NFT的简单应用在Layer 2上可能优势不大。但是复杂应用,比如有各种计算的链游,会在NFT上有很多应用的场景。以前链游上有一些计算,对NFT的修改在Layer 1上都很贵。在Layer 2上就可能做到链上原生的实现。
比如做游戏的对战,过去对战的过程,很多都是中心化做的。现在可以做去中心化的了。这算是一个新的可能性,非常有待于大家的开发。现在计算开销下来了,就有越来越多的纯链上应用了。
Celer Michael:在这波NFT火之前,我在以太坊上看到有些好玩的会买。比如我买过一幅动图,有人用拳头揍Vitalik,让他吐出一道彩虹。我觉得特别好玩,我就喜欢收藏这些很Crypto的东西,当然这都是这波NFT火之前的事情。
NFT在以太坊上进行交易和展示,交易、转账的成本非常贵,所以就静静的放在钱包里看着就挺有意思。作为展示,就像买了一幅画也只是挂在家里,而不会整天拿到拍卖行,或者整天拿去和别人炫耀。
而现在随着链游、元宇宙的兴起,对NFT进行转账和交易的需求会大大增加。所以Layer 2就变成了一个必须的东西。
另外一种范式也是我看到非常好的。可以直接在Layer 2上去铸造NFT,觉得有价值的再去把它提取到Layer 1。最近比较火的一些领空头的项目,就是先在成本更低的Layer 2或者成本更低的新兴公链上先铸造,如果觉得好,想长久保存下来的,就去提取到以太坊上。这是一个比较有意思的方式。
主持人:Layer 2的整个方案,相对于侧链、状态通道,Vitalik对Rollup表示了认可。不同的方案核心差异是什么?Layer 2是比较偏技术性的,请两位老师给大家好好科普一下。
Celer Michael:我们Celer项目在Layer 2的三个方向侧链、状态通道和Rollup上都有相应的布局和探索。我们最早做的是以太坊上的状态通道,在18年就上线了主网。当时搞了一些活动,用户量也是不少。
当然后来我们发现状态通道的使用场景相对比较有限,适合于小额、高频的相互之间的转账场景。
侧链和Rollup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历史记录会不会存在以太坊主网上。就是安全性的不同。如果是侧链,它上面所有的事情都是由侧链的验证节点来决定。更像是一条独立的链,只是偶尔会有一些无论是资产或者是验证人集的关键信息,会定期的存到以太坊上。但是作为安全性来说,它是没有以太坊主链的安全性高的。
对于Rollup,由于需要定期的把所有历史的东西都打包发送到以太坊上,如果节点想要作恶,需要通过主链的智能合约去进行挑战。这就保证了主链的安全性。具体还会有很多细节上的不同,就不过多阐述。最主要的是Rollup可以拥有主链的安全性。但侧链并不是。
主持人:在以太坊社区里有三种比较热的扩容方案。Optimistic、Arbitrum和magic,两位觉得这三种方案之间有什么差异吗?各自有什么优势?
Celer Michael:前两种其实挺像的,都是乐观的欺诈证明。只是Arbitrum对于以太坊EVM的兼容性做得更好,Optimistic带有一些自己的想法。
但是据我所知,Optimistic在10月会有一个比较大的升级,主网会变得更兼容一点。把之前所谓夹带的私货都去掉。这对于开发者应该是比较大的利好。之前合约要去接Optimistic,必须要大改才能兼容。升级之后可能就不用改了。
而Magic明显就是一个侧链的解决方案。它不是作为Layer 2呈现的,而是作为侧链。侧链的问题就是刚才我讲的,它的安全性是由这100多个验证人去保证的,而不是由主链的矿工去保证的。
当然从开发体验的角度说,三者现在应该都比较接近了,都是尽量去兼容EVM,无论是从编程的范式、基础设施、浏览器、金融的各种开发工具都已经非常类似。
DODO 雷达熊:对我们(DODO)来说接的最容易的是侧链。因为侧链上部署和在以太坊测试网上部署的流程是一模一样的。略麻烦一点的是Rollup,对于Arbitrum来说合约上不需要做任何变化,但因为它还是有一些自己独特的机制,本身没有区块号,用的是Layer 1的区块号,所以还要做一些微调。但总体来说成本都比较低。
成本最高的Optimistic,这也是为什么Optimistic要进行一次升级。目前在它上面接入是需要改合约的。改合约就意味着方方面面的产品都要微调。微调听起来好像是成本很低的事情,但其实后续的维护成本是非常高昂的。
好像餐馆,如果既卖汉堡又卖热狗,虽然看起来差不多,但为了卖这两种产品,就需要长期维护两条供应链,两个服务员,两个收银员,就非常麻烦。所以我们是很期待Optimistic进行升级完之后,能进行完全的EVM兼容。这样接入他们就和接入Rollup一样了。
总之,乐观Rollup的接入都不是什么特别困难接入。要说最困难的接入可能就是ZK 零知识证明的Layer 2,当然现在也没有出来的。因为零知识证明的东西都需要非常高级的密码学操作,对团队的实力要求非常强。而且很多ZK的方案用的话基本就是一个人玩,没有什么可组合性。
主持人:现在ZK Rollup的落地应用比较少,也是因为需要的技术要求比较高的原因吧?
DODO 雷达熊:技术高是一方面,我感觉是能解决的。如果只是难,完全可以花更多钱,雇更多人去做。但是它没有可组合性是一个致命问题。现在的解决方案都是自己写一个电路板,自己做ZK。你无法和其他的生态相关联。这样最后给用户呈现的产品就特别像中心化交易所。就是用户把钱存进来,在你这玩,玩完之后再提取出去。但这就非常不符合我们做Defi的习惯,也不太符合我们的理念。
主持人:如果Optimism改升级之后,您会首选Optimism,而放弃Arbitrum吗?
DODO 雷达熊:肯定不会放弃。现在DODO的战略是多链部署。我们每条链上都要搞一份。其实在未来几年内,这些链之间会共存。不会有哪一个链轻易的就没有用户死掉了。应该在下一代符合大家期待的公链出来之前,这些Layer 2是一个较长期的过渡方案。
主持人:DODO也已经部署在Arbitrum上了,现在有什么体验?感觉如何?
DODO 雷达熊:体验就是大家不要报太高预期。肯定是比Layer 1便宜的。但是也没有便宜非常多。因为它本身还是有很多记录的需求在Layer 1上实现。还要花一定的ETH去做一些操作。
对问题而言,现在倒没有太大问题。Arbitrum官方实现的路径是渐进式开放。它现在是限流的,没有达到很高的TPS。因为任何一个复杂系统,它都是要经过时间检验的。在此之前如果贸然开放很高的带宽,就有可能造成问题。
所以目前Arbitrum上的TPS其实并不高。当然在刚上线的前24个小时内,还是遇到多多少少一些问题,不过都解决掉了。这是可喜可贺的一点。以后一定还会遇到很多林林总总的问题。每解决掉一些,带宽估计就会上调一些。逐渐的我估计应该几个月内或者半年内应该就能达到理论上上限的TPS。
主持人: Michael你从技术的角度聊一下ZK Rollup为什么应用会非常少?现在到底面临一个什么问题?
Celer Michael:雷老师已经讲的差不多了。一是密码学要求比较高,所以要支持一个通用的电路是比较困难的。这方面的研究,从以太坊基金会到各个团队所熟知的,都在研究如何把零知识证明和EVM如何结合到一起。目前有一些进展,但进度不是太快。ZK think也是发布了,未能按期在8月上线主网。这是技术难度的一方面。
另外就是零知识证明Layer 2的可组合性。从现有的几个ZK的项目看,都是可组合性比较差的,不能直接去在Defi协议之间进行嵌套,是必须通过一些类似跨链的做法才能组合起来。
当然之后我个人认为,Defi同步的可组合性,比如闪电贷、套娃等模式可能会越来越少。随着用户量的更加增长,兼容EVM的Layer 2 比如Arbitrum也是会遇到瓶颈的。之后更多可能会是以跨Layer 2的通信这样的形式去存在。
主持人:下面我们继续聊Arbitrum。近期以太坊网络上大概有250个项目在Arbitrum上部署。有人说,在众多Layer 2方案中,Arbitrum之所以会脱颖而出,是因为它的各种优势。那Arbitrum到底有什么样的优势?还有人认为Arbitrum就是Rollup的最优方案。各位怎么看?
Celer Michael:Arbitrum和Optimism两者只能说是各有千秋。Arbitrum在设计上也借鉴了很多Optimism的做法。Arbitrum上现在的交易是直接发到Arbitrum的网络上,通过它的定时器。有点像侧链的体验,只是没有BSC、Polygon那么顺畅而已。
但是Arbitrum最早的做法并不是这样的。它最早是把交易直接发到以太坊上。说这些历史是为了让大家明白,每个方案都是在不断的改进的,并不存在哪个方案就是完美的,就是最好的。
我可以分享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点。大家可能觉得现在Arbitrum上的手续费还挺贵的,好像没比Layer 1便宜多少。但这就是Rollup比较有意思的点。它在某种程度上是用的人越多,每个人平摊到的交易成本越便宜。
Rollup需要把所有的状态汇总、打包到Layer 1,这个打包的成本是固定的,而用的人多,每个人平摊的手续费就会更少。所以我也是建议大家去多去体验Arbitrum,说不定用着用着,手续费就下来了。我当然自己推测的成分,也不一定是这样。但我感觉从原理上应该是这样。在用户量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它的手续费反而会最低。
主持人:下面我追问一下关注EVM的问题。在众多的Layer 2项目中,Arbitrum是可以兼容EVM的。Defoce创始人杨明道老师说,Optimistic没有100%的兼容EVM,是重大的战略误判,更别说市场推出时间延后。99%的兼容和100%的不兼容其实是一回事。从这点看,BCS、Polygon它们都想得很明白。
各位老师是否认可这种观点呢?如何理解两者兼容性微弱的差别?
DODO 雷达熊:我完全同意明道老师的说法。可能对于不做开发的同学来说,听起来有点诡异。为什么99%兼容听起来这么高的比例,却等同于完全不兼容?
其实在代码开发中,我们拿到一份代码之后,只有两种做法。一种是你什么都不动,直接拿来用;另外一种就是全盘重写。很少会有小修小改最后就上线的情况。
再举个例子。就好像拿个火箭,要么是直接把它发射上天,要么自己造一个。不可能把火箭拿过来,里面几个关键部件换一换。可能换了里面1%的部件,就会导致火箭炸掉了。这是一件非常非常危险的事情。
所以对于开发者而言,我们认为99%兼容等同于不兼容。非常痛苦。
最开始在optimism没有说自己升级之前,我们也是犹豫了很久,最后下定决心花了特别大的力气对合约和整个产品进行改写。以争取在Optimistic上部署。类似于我们又造了个火箭,准备发射上天了,结果Optimistic突然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要改回到完全兼容的状态。等于我们又白造了个火箭。当然最后结果,100%兼容一定是好的。但是这件事情也让我们比较恼火。他们没有意识到这给我们造成了多大的困难。
Celer Michael:我也是完全同意明道老师的观点。Optimistic在整个上线的过程中是夹带了它的私货。他们依靠了和Vitalik关系好,是以太坊亲儿子的身份地位,在最初的设计里加入了一些他们觉得以太坊原来应该有的样子。
但他们并没有考虑到EVM,而且开发时间也拖得比较长。等到能够兼容EVM的其他链都起来了,再去弥合他们这个所谓更理想的样子,其实成本非常高的。
可以给大家说一个数字,Uniswap 的V3为了上线Optimistic改了大概几千行的代码。我们Celer是非常简单的合约,就几十行的合约,为了Optimistic也改了好几次。也是经过仔细检查之后没问题才上线。
如果这么简单的合约都要改,那如果要改1000多行呢?所以有些DEX更复杂的合约只是评估了一下,根本就没有做。所以我非常同意明道老师的说法,这是一个重大的战略失误。
当然现在他们迷途知返是好事,但中间是没有必要的。
我个人评价Optimistic是96.9%的兼容。可能有一两个非常细微的不兼容。但他们是从开始设计时就没有考虑到100%兼容的问题,我觉得这确实是他们一些判断的失误。
根据央行等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防范和处置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通知”,请读者严格遵守所在地区法律法规,不参与任何违法违规的投资行为。本文内容仅用于信息分享、理论研讨,不对任何经营与投资活动推广进行背书。请读者提高风险防范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