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学爸》上映,引发鸡娃讨论



咱们说一个经常上热搜的词,这就是,鸡娃。也就是,家里给孩子打鸡血,让孩子全力拼成绩。这不,最近,有个叫《学爸》的电影上映,讲的就是鸡娃的事。而且发行方也很懂流量,直接把鸡娃当成最大的宣传卖点。

正好今天是开学第一天,我们就趁着这个时间,说说鸡娃。咱们主要说两件事。

第一,在鸡娃方面,出现了哪些新现象?

首先,鸡娃的阵地,正在向泰国转移。泰国成为鸡娃的新去处,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为什么是泰国?很简单,性价比高。在教育水平方面,泰国的国际教育有一定基础。曼谷、普吉、清迈,都有一些著名的国际学校。同时,泰国国际学校的学费,折合成人民币,一年大概在12万元,还有很多10万元以内的平价国际学校。这个价格还是很有竞争力的。

其次,研学特别火。火到什么程度?你从这些五花八门的研学类别里就能看出来。比如,有少年CEO夏令营,让孩子从小体验管理者的一天。再比如,有变形记夏令营,培养孩子吃苦耐劳的品质。还有家务夏令营,它的口号是,唤醒家务多巴胺。其中最火的,是北京名校,比如清华北大的研学团。他们的标语是,在京一周,影响一生。来北京待一个星期,就能够影响孩子的一生。

最后,体育特别卷。很多父母为了让孩子去藤校,在体育上下功夫。除了游泳、羽毛球、网球这些相对大众的项目之外,冰球、巴西柔术之类的小众项目,也很受家长重视。受家长欢迎的,除了这些瞄准藤校的运动之外,还有咱们国内教育部2022年8月公布的《2022—2025学年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名单》,也就是俗称的教育部白名单比赛,一共44项。

好,这是咱们要说的第一件事,关于鸡娃的趋势。

那么,有必要这么拼吗?咱们先不说家长的感受,单算一笔经济账。薛兆丰老师曾经讲过一个事,大概说的是,有一群人,看到前面有一块金子,请问,他们应该怎么做?你可能会说,当然是全冲上去抢啊。

的确,这个动机挺合理。但是,假如算经济账的话,最明智的做法是,跑得最快的那个人过去捡,其他人就当没看见。你看,就算大家一起去捡,肯定也是那个跑得最快的先捡到,其他人只是白白跑一趟。何必费这个劲呢?这个事想说的是,资源是有限的,大家都往一处挤的话,未必划算。

但是,这话你要是跟任何一个家长说,估计他马上就会怼你。你怎么知道我家孩子努努力,就不能成为那个跑得最快的?你这不是看不起人吗?

因此接下来,咱们先不争论鸡娃这个事。而是来回答另一个问题,鸡娃,图的到底是什么?不管你是否赞同鸡娃,我都建议你听听。

就在今年上半年,有一本书出版,名字很直白,叫《一激到底》,不是鸡娃的鸡,而是激励的激。虽然用字不一样,但讲的就是鸡娃的事。作者是一位美国的社会学家,叫希拉里·弗里德曼。你知道,美国人在鸡娃这件事上,也是很卷的。这位作者就观察了很多鸡娃现象。最后得出一个观点,不管一个家庭是否鸡娃,有些能力都是需要从小培养的。我把它概括成了四个词。

第一种能力,叫竞争感。也就是,让孩子从小意识到,世界上有竞争这回事。注意,倒不是非赢不可,而是要对竞争,对资源有限这些事实,有一个起码的认知。这就好比奥运会,好多人说奥运会的精神是,重在参与。但事实上,顾拜旦想说的是,让你参与竞争,参与全力以赴,而不是参与锻炼身体。

第二种能力,叫复原力。也就是,在竞争的过程中,万一失败了,你得知道怎么跟挫败感相处。并且得具备一点从头再来的胆识。

第三种能力,叫时间感。也就是,学会管理自己的时间。你看,又要学习文化课,又要运动,还要培养兴趣爱好,这就需要孩子具备起码的时间管理能力。

第四种能力,叫专注力。也就是,在面对很多事情的时候,能够分清主次。就像史蒂芬·柯维说的,高效能人士的第一个最重要的习惯就是,要事第一。永远能分清,什么才是重要的,自己的目标在哪。

换句话说,不管你鸡不鸡娃,它都只是手段,不是目标本身。目标是什么?借用著名的教育家,李希贵校长的一句话,本来说的是学校的目标,但我觉得,这句话放在所有的家庭教育中也成立。学校的目标,是发现每一个学生的伟大之处,并让他们走在这条伟大的路上。

聯系郵箱:0xniumao@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