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怎么治好了职场精神内耗?



你好,我是师丽媛,是陈海贤老师《了不起的我》这本书的编辑。

由于参与了这本书的编辑工作,我也会格外留意这本书的读者反馈,隔三差五地去翻翻得到的知识城邦,翻翻豆瓣的书评。生活中看到有人读这本书,也会特地问问:你觉得这本书怎么样?有收获吗?对生活有帮助吗?我收到过各式各样的回答。在这些读者中:

有的人因为这本书,在行动上开始改变,培养起了好习惯。

有的人因为这本书,打破自己思维的限制,在职场上心态更加平和。

有的人因为这本书,缓解了家庭里原本紧张的氛围。

也有人有因为这本书,对未来的人生规划更加清晰。

借助今天这个机会,我想跟你说说,这本书的三位读者,通过《了不起的我》这本书,在他们身上真实的发生了个人习惯的改变,思维方式的改变、家庭关系的改变。下面,我们开始。

我要跟你说的第一位读者,是我们的一位同事小龙,受《了不起的我》这本书的启发,他用书里的一招,大大提升了自己的阅读量。

毕竟得到是一家从事知识服务的公司,学习的氛围还是比较浓的。同事们在一起开会、一起聊天时,难免会聊起哪本书,讲了什么内容。小龙就比较苦恼,感觉自己的阅读量不够。同时,他也觉得,工作比较忙,平时能抽出来读书的时间确实不太多。这个情况听起来,好像确实挺糟糕的。他该怎么办呢?

在读完《了不起的我》这本书之后,他觉得书中教的两个方法特别好。

第一个方法,叫小步子原理。就是做事的时候不要给自己定特别大的目标,总想着能一步到位。可以把目标定得稍微低一点。具体到阅读这件事情上,目标就不要是:一天一定要读够两小时、一定要读完一本书这样听着就很难完成的目标。你可以切换成:每天5分钟,读完书里的一篇文章。

第二个方法,叫环境场。就是给自己造一个能沉浸进去专注做一件事的环境。比如在家里专门准备一把椅子,然后与自己约定,坐上这把椅子就只干跟阅读和写作有关的事。

小龙还把这两个方法结合了一下,给自己来了一个加强版:他买了一个得到阅读器,给阅读器配了一根挂绳,可以斜挎在脖子上,不管走到哪里,只要有点空,拿起手边的阅读器就能读上几分钟,非常方便。阅读器跟手机相比,还有一个天然的好处:不会被各种应用软件弹出的消息所打断,这本身就是一个为阅读打造的环境场。我在文稿区配了一张图,感兴趣的话,你可以看看他现在的阅读器是什么样子。

 

在年初他给自己立的阅读flag是:一年之内读150本书。大概就是两到三天读一本书。

在写这篇讲稿时,我特地去问了问他今年的阅读目标完成了多少?他非常自豪地说,已经超额完成了。

除了阅读习惯,他还养成了每天运动健身的习惯,改掉了以前每天都得喝点酒的习惯。如果你也想培养一项习惯,《了不起的我》这本书里提供的方法,你不妨一试。

我要跟你说的第二位读者,是我在豆瓣读书上看到的,她的困惑可能是很多新入职场的年轻人都会碰到的。她从小到大都成绩优异。同学和老师聊起她来,全都是夸奖的词语。在进入职场之前,她几乎没有听到过任何责备的话。毕业后,她入职了一家创业公司。本来信心满满的她,进公司不久就遇到了一个巨大的坎儿。创业公司的节奏很快,很多人都是身兼数岗,日常工作中难免会有一些言语上的摩擦。对于一个有多年职场经验的人来说,可能会觉得这只是一件小事。但是对于她来说,仿佛天都要塌了。

同事每一句负面的话,她都需要好几天时间才能消解。她总是怀疑自己,以为同事不喜欢她,也不喜欢跟她一起工作。如果项目进展低于预期,她会觉得是自己拖了团队的后腿,陷入更深的自责当中。

渐渐地,这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她做起事来也变得畏畏缩缩。

在一次跟朋友聊天时,她跟朋友吐露了心中的不愉快,朋友用一句话点醒了她:你这是把防御范围扩大化了。

当同事对一件具体的事情表达了意见——

如果你的防御范围是这件具体的事,你就会觉得是你是在这件事,在一个特别小的点上没做好。

如果你的防御范围是这家公司,你就会觉得自己不适合这家公司,在公司的每一刻都让你感受到压抑。

如果你的防御范围是所有公司,你可能就会想着要不要去考个公务员。

防御范围越大,你的活动空间就会越小,处理起事情来就变得畏手畏脚。

但是回过头来看,同事说的仅仅是这件事本身,你需要面对和解决的其实是一个特别小的点。

朋友跟她说,这是在《了不起的我》这本书里看到的,还把这本书送给了她。从这本书里,她还接触了应该思维、愿望思维、绝对化思维、创造性思维,等等。

只要看待一件事的思维变了,问题就变得迎刃而解了,仿佛是长出了一个新的自我。

这让她再面对同事的反馈时,不管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她都能理性地对待,也不会像之前那样刻意回避批评过她的同事。最近几年“内耗”这个词被频繁提起,《了不起的我》这本书帮她治好了职场上的“情绪内耗”。

好,第二位读者介绍完了,接下来我要跟你说的第三位读者,是一位妈妈。这样的妈妈可能也会现在你的身边。

这是一位全职妈妈,孩子还小,她每天大量的时间都被孩子所占据。孩子爸爸的工作性质需要经常出差,周末再赶回家陪孩子。看上去爸爸妈妈都还挺尽心尽力的吧?可是在每周短暂的相聚时间里,她经常忍不住向丈夫发火。

“总是”两个字成了她的口头禅:

你总是把家里整得乱七八糟的;

你总是觉得工作更重要;

你总是刷手机,不好好陪陪孩子;

等等。

她希望丈夫能为自己分担一些家里的琐事,她也知道丈夫为了家庭有稳定的收入来源,经常全国各地出差,其实也很辛苦。但是当问题发生时,“总是”“你能不能”这样的话就会脱口而出。次数多了,就难免会吵架。事后她也非常地懊恼。

在读了《了不起的我》这本书之后,她在书中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其实她是把自己的需求换成了对丈夫的评价,并且带着不满的情绪表达了出来。

她希望丈夫能帮忙一起收拾孩子的玩具;

她希望丈夫能多花一点时间陪陪家人;

她希望丈夫能在陪孩子的时候,放下手机,减少电子设备对孩子的影响。

其实,她需要做的事情,就是把自己的需求,用平和的语气表达出来,比如:

你可以帮忙收拾一下孩子的玩具吗?

这个周末,你能带我和孩子一起出去吃饭吗?

你这会儿忙吗?帮忙看一下孩子好不好?

你看,转换一下说话的方式,紧张的气氛马上就缓解了。

《了不起的我》这本书里,有专门的一章来讲关于关系的转变。关系的密码是什么?关系怎么纠缠和伤害我们?怎么做到课题分离?如果你有关于人际关系上的困扰,这本书或许能帮到你。

我要与你分享的三位读者的故事就到这里了。他们分别对应着行为的改变,思维的改变,关系的改变。当然,这本书能帮助我们的远不止这些。这本书还会教我们如何走出人生的瓶颈,如何绘制我们的人生地图。如果你想要成为一个更加了不起的自己,想要寻求改变,这本书或许能为你提供答案。

陈海贤老师还在得到开设了《自我转变50讲》《自我发展心理学》《亲密关系30讲》《家庭关系21讲》等多门课程。这些课程其实都指向一个本质——去帮助我们实现积极正向的改变。如果你有与之相应的困惑,相信海贤老师的课程能为你提供帮助。

聯系郵箱:0xniumao@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