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平安(601318.SH/2318.HK)财报观察,站在新一轮成长的起点



随着过去几年保险行业的深度调整,保险板块如今的长期投资机会依然被市场各大机构所看好,且当前板块的估值普遍偏低,这也对应着各大险企拥有较大的修复潜力。

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平安一直被视为观察保险行业动向的风向标之一。其业绩数据常常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也是市场兑现预期和逻辑的重要支点所在。

在当前仍然不算稳定的环球宏观环境中,投资者普遍关心的问题是,公司的业绩是否已经迎来拐点,修复的预期是否能够打破此前的低迷。

很显然,平安最新一期的财报给出了一份积极的答卷。

01向上拐点再次确立,利润增长持续可期

根据平安披露的中期业绩数据,上半年,公司实现归母营运利润819.57 亿元,同比下降5%;归母净利润698.41 亿元,同比下降1.2%;中期每股股息0.93 元,同比增长1.1%。

乍一看利润层面有所下滑,公司居然还大方的提升了分红。

实际上多数机构对平安的这份财报表现表示超预期,具体则体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便是新业务价值。

财报显示,上半年,平安寿险及健康险业务新业务价值259.60亿元,同比增长32.6%。可比口径下,2023年上半年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45.0%。

新业务价值作为险企的核心指标,不同于传统的保费收入,其更全面地反映了险企未来的增长潜力和盈利能力。在这方面,中国平安新业务价值的显著增长显然不仅仅是数字上的变化,其更是公司过去公司在发展战略、产品创新、渠道变革以及市场适应能力的有力体现。

中国平安(601318.SH/2318.HK)财报观察,站在新一轮成长的起点插图1

来源:公司公告,东吴证券

其二,超预期还体现在公司的分红政策上。

尽管营运利润略有负增长,平安依然保持了分红政策的稳定,并持续提升现金分红。

对此,平安首席财务官张智淳在业绩会上表示,公司十分重视对股东的回报,连续11年都在提升分红的绝对水平。

其同时也解释了,新准则只是一个会计计量方式的变化,它并不改变平安所有业务实质和利润,从长期来看,不会影响平安的价值贡献,相应的也不会影响平安的长期分红结果。

可见,管理层对平安全年业绩表现和营运利润增速回正仍然充满信心,而这也正是其坚持提升分红的底气所在。对此中国平安联席CEO陈心颖更是指出,公司营运利润有近七成来自寿险业务,现在公司的分红比例只占营运利润的近三成,未来还有很大的空间,会保持稳定的分红水平。

站在当下不确定性升温的大环境的角度来看,平安可预见、可持续的分红政策下显然也将让其更受到市场投资人的关注与亲睐。

继续观察其他核心业绩指标,实际上也能够看到平安交出了一份体现业绩质量相当高的中期成绩单。

除了新业务价值的大幅增长,值得注意的另一项指标便是保单继续率。

今年上半年,平安寿险的13个月保单继续率同比上升了2.1个百分点,25个月保单继续率同比上升了7.0个百分点。高继续率反映了平安在客户满意度、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方面的优异表现,这不仅意味着公司成功保留了现有客户,同时也有望吸引更多新客户的加入,从而进一步扩大公司在市场中的份额,为公司未来业绩的持续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外,再看到客户数据,截至今年上半年,平安个人客户数已超过2.29亿,而个人客户的客均合同数也增长至2.99个。值得注意的是,得益于覆盖保险、银行、投资、医疗、养老、健康等多类业务协同发展,平安个人客户交叉渗透程度不断提升,超过9071万个人客户同时持有多家子公司合同。此外,财报同时显示,平安29.7%的新增客户来自于公司医疗健康生态圈。与此同时,持有多个合同的客户数在总客户数中占比达39.6%,客户黏性更强,且平安客户中客均合同数四个及以上的客群流失率显著低于其他客群。

中国平安(601318.SH/2318.HK)财报观察,站在新一轮成长的起点插图3

来源:公司财报

这一系列数据突显了平安商业模式的优异性,公司不仅获得了客户对其多元生态业务的信任和依赖,同时也通过在不同领域的广泛布局和服务覆盖,尤其是借助综合金融的科技优势,不断提升交叉销售的能力与效率获取更多的业务机会。这也清晰的揭示了平安在持续的生态打造中,满足多样化客户需求的同时有望不断深挖客群价值,打开更多业绩增长点。

综合来看,中国平安在此次中期财报中释放了积极的信号,公司在经历改革阵痛期后,如今已经迈过底部阶段,而随着后疫情时代的到来,公司业绩拐点也再次得到确立,后续实现可持续性增长具备一定的确定性。


02

量变引起质量,改革开启二次腾飞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平安此次能够迎来核心数据的全面向好,离不开其近年来持续的深化改革,虽然经历了一段阵痛期,但阵痛过后换来更好站在舞台中央的机会。

寿险改革作为平安近几年的发展核心,也是此次中期业绩报告的重中之重,渠道和产品作为寿险改革的两大重心,在此次中报中均有着亮眼表现。

首先是代理人渠道。

不止是平安,整个寿险行业近几年都在做一件艰难而正确的事儿–代理人清虚。代理人渠道是我国寿险行业实现十余年高歌猛进的重要支撑,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庞大的代理人队伍产生的低产能、低专业度、过度消耗客户的信任等问题日益尖锐,拖累寿险行业朝着高质量发展方向前进。

平安作为寿险龙头,也是这次改革的先锋,早早地给自己动手术,快速压降了代理人规模,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平安个人寿险销售代理人数量37.4万人,相比一季度末下降了7.4%,代理人出清进程基本企稳。

与之相对的是,代理人素质取得了显著提升。2023年上半年,代理人渠道人均NBV同比增长76.1%至5.6万元(半年度),人均收入同比增长37%至10887元/月。

中国平安(601318.SH/2318.HK)财报观察,站在新一轮成长的起点插图5

来源:公开资料

可以看到,代理人队伍绩优人才占比逐步加大,叠加队伍规模企稳,代理人渠道已经重回高增长通道。

过去几年,在代理人渠道增长乏力的背景下,银保渠道成为了寿险业务的重要增长极。如今,代理人渠道已经重新走上了高速增长的道路,银保渠道的重要性是否会下降呢?此次中报数据来看,显然不会。

2023年上半年,银保渠道新业务价值同比大幅增长174.7%达到28.3亿。这样一个新业务价值翻倍式增长的渠道显然不会被平安就此放过,深挖之下,其所具备的潜力值得期待。

要深刻理解这个银保业务,还需要对当下银行、保险行业发展的趋势有一个深入了解。过去,银保业务更多是被看作一个补充渠道,但对于银行而言,随着”吃息差”模式增长乏力的弊病凸显,谋求财富管理转型已经成为行业共识。

为此,平安银行在平安寿险倾力协助下打造的银保新优才队伍逐步扩大,并升级为”平安私人财富专家”,人数已超过2000人,学历上均来自全球优秀院校,并经过了系统化专业培养。

银保业务作为平安银行财富管理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为其创造的银保中收占财富管理业务收入的一半以上。

不难看到,无论是平安寿险还是平安银行,银保业务都是一个不容错过的有力增长点,两者深度合作之下,该部分业务实现持续增长的确定性更强。

除了渠道改革之外,产品改革无疑也是寿险改革的重点之一。

针对我国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庞大健康管理、医疗、养老需求,平安不断迭代产品体系,构建”保险+健康管理”、”保险+居家养老”、”保险+高端养老”三大产品服务线,持续构建差异化优势。

随着保险行业迎来预定利率3%的时代,平安紧随其后上市了一款名为”金越尊享分红”的分红型增额终身寿险引发市场广泛关注,这一举措也充分体现了公司对市场变化的敏锐洞察力、灵活应对能力以及在产品创新方面的潜力。

当下尽管不少保险公司都在针对康养市场有所布局,但想真正为客户提供有价值医疗健康养老服务,还需要足够大的生态资源支持,平安不断扩大的医疗健康生态圈则是这一蓝图实现的最大支撑。


03从保险业资负两端修复看平安的确定性


那么,站在当下,该如何看待平安的长期价值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对整个保险行业的未来发展有一个大体的判断,资产负债两端共振修复应当是未来一段时间行业的主要方向。

首先来看负债端。

无论是一季度还是二季度数据,都可以看到保险产品销售回暖的趋势。尤其以平安为代表的头部寿险公司的转型取得成效,带动行业整体NBV转正,归母净利润也同比大幅增长。

尤其是相关储蓄类保险产品火爆的销售状况助力险企负债端持续修复。

虽然,预定利率3.5%的寿险产品全面退出市场已成定局面,但对平安而言影响不大。

中国平安联席首席执行官陈心颖认为,目前银行存款五年期利率为2.5%左右,十年期国债为2.7%,但预定利率切换后,传统寿险能保本保息,并达到3%的收益;分红险保障利率为2.5%,历史结算利率能达到4%,仍然具有竞争性。

另外,从长期视角来看,在银行存款利率不断下降,叠加银行理财打破刚性兑付走向净值化转型的背景下,保险产品的稳健性受到市场认可度越来越高,叠加居民对房地产投资逐渐回归理性,财富从不动产向金融资产转移的过程中,保险产品会成为财富管理时代下资产配置的必需品。

再来看资产端。

中国平安首席投资官邓斌在此次中期业绩会上表示,对未来A股市场保持乐观态度。

尽管近期的政策底出现之后,权益市场并未像多数人预期的那样出现明显趋势扭转,但从历史经验来看,政策底之后往往会有一个真正的”市场底”出现,且两个底部之间的间隔不会太长,届时权益市场环境改善会真正作用于相关投资回报上,自然也会有利于保险公司的资产端修复。

此外,政策上支持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的基调愈发明朗,”适时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的相关政策论述近期已有所体现,部分一线城市释放出”认房不认贷”的信号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回应。

房地产投资作为险企重要的大类资产之一,相关头寸近几年虽然受到持续压降,但仍占有一定份额。地产风险的逐渐释放,有利于进一步修复市场对于其资产端的价值修复预期。

由此来看,保险行业资产负债共振修复带来的贝塔收益确定性较高。平安作为行业龙头,不仅在改革措施上迈出了更加坚决的步伐,更在业务结构优化、风险管理以及生态圈构建上取得了显著成果,此次中期业绩就是平安一系列成果、优势的具象化展现,这也获得了业内的广泛认可。

中期业绩发布后,摩根士丹利、高盛、中金等多家大行均出具研报,均对平安表示了看好。

中国平安(601318.SH/2318.HK)财报观察,站在新一轮成长的起点插图7

来源:公开资料


04
结语


在过去连续三年的疫情影响下,居民的医疗观念和风险认知经历了深刻的转变。年初以来,乏善可陈的权益市场以及低迷的房地产市场扰乱了居民的理财信心。与此同时,寿险产品预定利率下调的背景也催生了一股末班车抢购热潮,进一步凸显了消费者心态和市场环境的深层次变化。这一系列现象清晰地揭示了后疫情时代下消费者态度的调整,同时也为一个新的趋势埋下了伏笔。

回顾平安所呈现的这份中期财报,作为保险行业中不断变革中的创新者,公司的经营拐点已经确立,步入到从量变到质变的新阶段。如同古语所云,日拱一卒,功不唐捐,终将踏入成功的彼岸。有理由相信平安将以更坚实的步伐,站在新一轮成长的起点。

文章来源:格隆汇

聯系郵箱:0xniumao@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