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再迎双抗稀缺标的,友芝友冲刺港股上市背后的底气



竹既为“岁寒三友”,又是“君子四友”之一,其坚韧不屈、虚心有节等精神品质,备受历代士大夫咏赞。世人皆知阳明先生格竹七日七夜而不得圣人之理,然而,却鲜有人知晓阳明龙场悟道悟得“毛竹四法”。《君子亭记》有云:“竹有君子之道四焉”,“德、操、时、容”之毛竹四法,由此而来。

毛竹有一个特殊的生长周期,前五年几乎看不到它任何的改变,但在这看似停滞的时间里,实际上它一直在地底下默默积蓄能量和生长潜力,长出了发达的根部。等到第五年后,毛竹开始快速生长,短短半年时间里,就能以惊人的速度窜到30米高,真正展现了厚积薄发的生命力。毛竹的生长定律给我们最大的启示便是:你不必急于求成,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经历长期的积累和耐心,把自己的根基打牢了,才有足够的力量面对未来,也才能走得更远。

回首医药行业历史,我们在很多巨头药企的发展历程中均能够看到毛竹生长定律的影子。对于醉心研发的药企而言,一款重磅药品的成功,直接就能逆天改命。源源不断的现金流、估值的飙涨、具有竞争力的产品管线,这都是对这些经年累月埋头苦干、坚守救死扶伤初心的创新药企的最大馈赏。

近期医药板块遭遇寒冬,目前估值已经跌落到了五年低位。筑底之下药企们也正积极展开自救,密集抛出回购、增持计划。随着行业估值去泡沫化,潮水退去,谁在裸泳,谁有真材实料,已然比以往看得更清。

毋庸置疑医药板块的长线机会仍然明朗,正如市场流传的那句“酒可以不喝、但药绝对不能不吃”,生老病死是人之常态,在经济不断向前发展、国内老龄化的大背景下,医药行业始终是一个长坡厚雪的长线赛道。正如《投资者的未来》一书中揭示了医药行业在长期的时间跨度内表现出色的事实。书中显示了1957-2003年间美国20个表现最佳的公司中有5个就来自医药行业,这其中不乏辉瑞、默克和雅培等享有全球声誉的药企。

回到创新药这个九死一生的赛道,失败是常态,最终成功的永远只是少数。然而投资要做的是寻找确定性,要想看清一家企业的价值,时间永远是最好的见证者。今天要说的这个创新药企友芝友生物就是一个值得探讨的例子。

01

同舟共济,溯源生命,

联合创始人硬磕双抗研发十三载

如今距离港股18A开闸已经整整过去五年多,在这五年时间里一众创新药企冲刺上市,经历了从探索到繁荣再到泡沫刺破震荡调整,伴随这样一个周期的演绎,行业正迎来一个新的时刻。

市场的变化是清晰可见的。

从当前已上市的生物医药B类股来看,真正表现好的一定是那些拥有差异化核心竞争力的创新药企,在一众创新药企蜂拥上市中,行业内亦不乏“不紧不慢型”选手,友芝友生物便是其中的典型。这个成立已有13年的企业,深耕于靶向和免疫肿瘤治疗的双特异性抗体开发,如今正积极冲刺港交所。

回顾友芝友生物的创业故事,其背后承载着数位同济校友联合创业的一段传奇经历。

上世纪80年代中期,袁谦、周宏峰、周鹏飞等数位同学相识于同济医学院的校园,在学生会和同济学生社团活动工作中,建立了深厚的同学友谊。

毕业后十余年时间里,“老大”袁谦先生成功创办了友芝友集团,在多个产业领域成就卓然。但早在青年时期大学校园里就种下的那颗“治病救人的初心”却从未停止,反而随着事业的成长,这种情怀越来越强烈。

2010年,袁谦召集数位校友回汉“共商大计”,同学们一拍即合,决定打造一家“溯源生命,解密肿瘤”的生物科技公司,开发双抗创新药,并命名为“友芝友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大家一致同意把办公地点放在同济医学院的一间“紧凑”的办公室内。

联手创业之初,几位合伙人分工明确,由袁谦掌舵,担任董事长兼CEO,周宏峰负责公司运营担任COO。周鹏飞博士则因其具有医学和免疫学的海外留学背景,且无论是药物研发的技术能力,还是药物开发管理方面,他都构建了深刻的认知体系,因此担任了公司首席科学家CSO。彼时免疫治疗持续兴起,在癌症治疗的前沿领域被寄予厚望,几位联合创始人敏锐意识到了其在临床治疗中的巨大潜力,很快开启了新药创新之路。

而从公司融资经历来看,资本持续助力背后,也正与其所布局的潜力赛道息息相关。

2020年,美国科学院院士Raymond Deshaies在Nature发文称:双特异性抗体引领着第四次制药业革命。双抗概念早在1960年就被首次提出,但直到50年后,也就是2009年全球第一款双抗药物卡妥索单抗(EpCAM/CD3)才获批在欧洲上市。

双抗体作为下一代抗体疗法,按照作用机制可以分为 T 细胞桥接型双抗、双免疫检查点阻断类双抗等多种类型,提供了一种有效性更高、特异性更高和副作用更少的靶向介导方法。透过这些优势,不难判断双抗体具有广阔的前景和应用潜力。值得注意的是,全球范围内获批上市的13款双抗药物中,8款都是T细胞结合型双抗。然而,这种类型双抗开发的门槛更高,国内开发此类双抗的企业并不多,且没有相关产品在国内上市,仍处于稀缺蓝海市场。

而友芝友生物从2010年创立起,就定位T细胞结合型双抗体技术攻坚,不得不说,在那个年代提出开发双特异性抗体的理念是超前的。友芝友生物持续专注于T细胞结合型双抗药物的研发,逐渐积累起了技术和经验,为整个行业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行业预测,到2027年,全球将会有多个治疗肿瘤的双抗获批上市,届时其总体市场销售额将到达37亿美元。如今,免疫治疗的蓬勃发展正引领着癌症治疗的新纪元,发展迅速的双抗体药物不仅在癌症领域,同时也在血液病、眼科及自身免疫病等众多疾病治疗方面成为开发热点,前景相当可期。这都将意味着友芝友生物凭借优异的布局后续有望在这个快速增长的行业中获得更多的成长机遇。

02

三大专有双抗平台加持,

打造差异化产品管线

针对抗体药物的研发,业内常有“单抗看靶点,双抗看平台”的说法,这也直接体现了技术平台对高效双抗药物研发的关键作用。友芝友生物是国内最早就自主开发双抗技术平台的公司,三大专有的核心平台YBODY®Check-BODY和Nano-YBODYTM凭借这些先进技术平台,友芝友生物能够进行抗体结构的设计和生成。公司有能力选择临床上具有商业价值的靶点和信号通路,进而对双抗的结构进行设计和改造,使其与这些靶点相结合。基于这一优势,友芝友生物能够快速扩展产品管线,包括直接针对各种靶点和信号通路的其他双抗,并优化资源和专业知识的利用,以最大化管线候选产品的价值。

目前,公司已设计和开发了七款临床阶段候选药物管线,其中有五种为专门用于癌症治疗或癌症相关并发症的双抗体。基于YBODY®专有双抗技术平台的差异化优势,友芝友生物主攻T细胞结合型双抗,这种双抗能同时结合肿瘤细胞和T细胞,并诱导T细胞激活并杀伤肿瘤,这种药物作用机制已经临床验证,且疗效和安全性优势显著。友芝友生物的管线中包括M701、M802和Y150,走的都是这条路线。因此,友芝友生物的技术平台和研发管线在业界具有稀缺性,标志着其在双抗领域的独特地位和创新实力。

下面不妨来看其几大核心管线的情况:

M701

M701靶向EpCAM表达癌细胞及T细胞表面抗原CD3,是一种利用YBODY®平台技术的不对称双抗,首发适应症为恶性腹水。

港股再迎双抗稀缺标的,友芝友冲刺港股上市背后的底气插图1

EpCAM是一种表达最频繁、最强烈的肿瘤相关抗原之一,可在90%以上的会导致恶性腹水和恶性胸水的常见癌症中观察到。恶性腹水是常见的癌症并发症, 在晚期肿瘤患者身上的发生率15%-60%。恶性腹水至今没有好的治疗方案,解决办法主要是穿刺引流,患者要不断重复治疗,苦不堪言。

M701用作治疗恶性腹水和恶性胸水,2021年底启动恶性腹水治疗的2期临床,计划2024年初启动3期临床试验,有潜力成为恶性胸腹水的标准治疗方案。 

该领域的市场潜力可观,为友芝友生物的M701产品带来了广阔的商业化机会。恶性腹水疗法的市场规模2021年达到107亿元人民币,预计将增长至2025年的124亿元人民币。恶性胸水疗法的市场规模2021年为116亿元人民币,预计将增长至2025年的132亿元人民币。

Y101D和Y332

公司采用了一种有效靶向肿瘤免疫微环境的治疗策略。肿瘤微环境在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进展中起着关键作用,因此成为一种新兴的癌症治疗策略。公司正在开发两种靶向肿瘤微环境的候选药物,即Y101D和Y332。

Y101D作为一款重组抗PD-L1和抗TGF-β人源化双抗体用于治疗实体瘤。国内包括恒瑞医药等一众药企正在积极推进PD-L1/TGF-β双抗的临床研究。不过,根据药品审评中心及ClinicalTrials.gov网站的资料显示,Y101D是唯一的PD-L1 × TGF-β对称四价双抗,据友芝友生物的临床前研究结果,Y101D的抗TGF-β片段在体内较TGF-β融合蛋白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和生物活性。其目前正在I期临床试验评估Y101D治疗转移性或局部晚期实体瘤的数据,该I期临床试验的中期结果显示Y101D的安全性及疗效令人鼓舞。

今年2月,友芝友生物开启了101D联合疗法治疗晚期/转移性胰腺癌的Ib/II期临床试验,并于7月份启动了联合疗法1L治疗晚期/转移性胰腺癌的II临床试验。

Y332是公司打造的用于治疗多种实体瘤的一款重组抗VEGF及抗TGF-β 双抗体,可协同转化癌症患者的免疫抑制肿瘤微环境,恢复其失调的抗肿瘤免疫。在今年4月友芝友生物获得Y332用于治疗转移性或局部晚期实体瘤的临床试验许可。此前中国只有一款VEGF×TGF-β 同靶点产品,即泽璟制药的ZGGS18进入临床开发阶段。凭借创新性和竞争优势,友芝友生物的Y332有望成为一种有潜力的治疗选择,为患有多种实体瘤的患者带来希望,商业化价值巨大。

Y400

友芝友生物采用合作方法开发了Y400(一款VEGF/ANG-2双抗体),这是一种治疗老年眼科病的靶向疗法药物。

眼底新生血管疾病是导致老年人失明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中包括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和糖尿病黄斑水肿。据估计,中国大陆每年约有400万患者患上黄斑变性,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数量约为500万。根据IQVIA的数据,2021年中国大陆市场上主流眼科抗VEGF药物的市场规模超过31亿元人民币,全球的市场规模超过150亿美元。

作为一款重组抗VEGF/ANG2 双抗体,Y400具有亲和力高、抑制活性强、制剂浓度高、稳定性好、给药频率低的优势,可减少患者因频繁的玻璃体腔内注射所造成的潜在风险,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后续一旦上市,市场潜力巨大。

值得注意的是,在2022年7月,友芝友生物与康哲药业达成关于Y400的合作,交易首付款达500万美元。双方优势互补下,有望进一步加快Y400的临床开发和商业化进程。

港股再迎双抗稀缺标的,友芝友冲刺港股上市背后的底气插图3

来源:招股书

可以看到,友芝友生物在研发上致力于发现和开发具有潜在治疗领域的靶点,并利用专业知识和资源来开发高潜力的药物。其产品管线在差异化优势和市场潜力方面具备强大的潜力,这为公司带来了业绩爆发的机会,可以期待其产品商业化后在市场上取得显著的成绩。

03

天时、地利、人和,

开启下一站创新征程

此次上市,可以说友芝友生物面临着天时、地利、人和。

天时来看,医药生物板块低迷环境下,港股医药企业的配置价值凸显。随着市场意识到只有真正具备创新能力的药企才能够穿越市场周期的时候,有理由对友芝友生物这个具有差异化持续能力的行业深耕者予以更多关注。

地利而言,友芝友生物本身定位不论是从布局赛道的成长性和管线兑现的确定性以及市场的稀缺性,都让其具有较高的投资吸引力和价值。随着其临床试验的进展和结果的积累,公司有机会向前推进并推出更多的重磅产品,填补市场空白或是满足患者对于更有效治疗选择的需求,从而实现商业价值。

而在人和方面,优质的管理团队和良好的股东背景是推动公司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友芝友生物的核心管理团队由经验丰富的行业资深人士组成,并在创新药物的成功发现、开发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绩记录。强大的团队能够带来创新、执行力和市场竞争力,为公司的成功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同时,股东层面来看,除了创始团队的存在,友芝友生物的投资方阵容还涵盖了众多实力雄厚的合作伙伴。其中包括行业龙头石药集团、鼎晖投资、同德资本、武汉高科、湖北省科投以及光谷金控等。在这些有着产业资本、知名风险投资和地方政府资金背景的优质股东加持下,也将为友芝友生物提供包括资金支持、战略合作、行业经验、市场资源和政策支持等一系列帮助,助力友芝友生物在研发、生产和市场推广等方面取得优势,推动公司的业务增长和发展。

上市标志着公司将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不仅将为其提供现金支持,用于后续的研发和经营活动。随着公司后续一旦成功将研发项目商业化,其也将获得更多收入来源,实现自我造血并持续增长。

可以预见的是,友芝友生物的成功上市也将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外部合作方的关注,并提升公司的知名度和声誉。这有助于进一步积累优势资源、扩容朋友圈,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正如阳明先生所钦慕的毛竹的品格一样,在友芝友的发展经历中,可以看到其坚韧不屈的一面,“外坚而直,贯四时而柯叶无所改,”即使遭遇挫折和困难,但始终坚持自己的研发与创新信念;也可以看到其潜伏而行地一面,“应蛰而出,遇伏而隐,雨雪晦明,无所不宜,”始终坚持以临床需求为导向,不过分追求短期利益,而是注重长期发展和持续创新;更可以看到其虚心有节的一面,“中虚而静,通而有间,”保持谦虚、开放的态度,不断学习和吸收新知识,不断创新和进步。

可以说,友芝友生物的成长路径,也如同毛竹的生长轨迹一般,其走出了一条艰难而正确的路,长期行业深耕下,不断专注核心能力的构建,未来也将有望迎来势如破竹的发展。

眼下市场疲弱、信心不足之际,更需要一些优秀的创新药企来打破僵局,让市场知道那些愿意与时间为友的企业是值得获得鲜花与掌声的,希望市场为其投出信心票!

文章来源:格隆汇

聯系郵箱:0xniumao@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