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券市场几个值得商榷的共识



最近债券市场调整的较快,部分机构认为调整已经到位了,主要是基于下面几个市场共识,但我们认为恰恰有些共识还是值得商榷的。

第一,市场认为,这次调整和之前一样,是短期利多出尽,调整后利率还会下行,但我们认为这个观点值得商榷。尽管今年是债券牛市,但8月份之前,债券市场也出现过几次调整,例如第一次降息后。但每次调整幅度都不大,并且很快利率再度进入下行趋势。所以,这一次很多机构也是认为这一次债券调整是短期的。

我们认为,这一次和之前几次调整不一样。这次是因为宏观数据出现了改善(既有经济内生下行动力的放缓,也有外生刺激政策持续释放后的预期改善),叠加当前利率偏低和止盈盘的压力。尽管未来经济下行的压力依然客观存在,这意味着从更长期看,利率下行的趋势似乎没有结束。但短期内,经济的改善具有连续性,至少会维持1个季度吧。从数据上看,部分数据才刚刚开始改善,这个趋势恐怕短期内难改变。再加上临近四季度,止盈的需求较大,所以这一次调整的时间和幅度都要超过之前几次。

当然,等政策效果释放完,宏观数据再度走弱的时候,债券的机会也就来了。但这需要耐心和时间。

第二,市场认为,目前10年国债接近2.7%的水平,和MLF的利差接近20bp,也到了最近几年的高点,目前的利率水平相当于2.75%MLF时候的2.95%10年国债,因此觉得10年国债有价值,可以买。我们认为这个观点值得商榷。确实这几年10年国债围绕MLF上下波动。中期内看,在经济不是很强的时候,10年国债不会明显高于MLF;但是短期内,这个利差可以高到40bp甚至更高。所以,我们不能用中期的视角去看短期的问题。

从情绪上看,如果一旦10年国债向上突破2.7%的位置,打破了市场认为有价值的点位,债券利率可能会加速反弹。我们倾向认为,不要去预判短期内利率波动的点位,更关键的是利空因素有没有消化,如果消化了,即使现在10年国债在2.6%,也有价值;如果利空因素没有消化完,即使10年国债到了2.8%,短期也没什么价值。

​债券市场几个值得商榷的共识插图1

第三,市场认为,近期资金紧张了,央行还是要降准。这也是需要商榷的。资金为什么紧张?我们认为除了季节性因素之外,还有几个原因:

1)资金利率过低可能引发过度套利。这个问题可以验证,因为8月以后,资金面比过往要紧张一些。1天回购利率甚至出现反季节的反弹,这不能排除央行在流动性投放上的态度的变化。这一点从日常的资金投放也可以感受到。

2)汇率贬值带来的资金约束。这一点无需多分析。虽然利率是核心和纲,汇率在利率政策影响下由市场形成,但汇率贬值到一定的位置后,还是会反过来对利率形成一定的影响并约束货币政策的放松。

3)信贷可能局部改善带来的资金变化等等。最近从票据利率的反弹以及房地产政策释放后的效果,可以验证。

4)地方债发行较快。但是这个问题,我们此前分析过,发行的时候确实因为地方债缴款,导致资金收紧,但财政投放,资金又会变松。

综合而言,央行主观上避免资金过度导致的过度套利,客观上因为汇率贬值到一定程度反过来约束流动性的宽松,都会导致资金较之前趋紧张。那么这个阶段,央行还会降准吗?

​债券市场几个值得商榷的共识插图3

第四,股市不行,债券没什么调整的压力。这也是个错觉。我们之前分析过,股市,商品,汇率和债券都和经济趋势相关,但各类资产也有别的因素驱动,例如估值,供需,制度等等。有时候一起涨,有时候一起跌,有时候各玩各的。我们发现市场对此是有误解的:

1)部分机构认为股债跷跷板一直存在。我们有个交流的群,每天讨论股票的时间比债券多很多,似乎只要把股票弄明白,债券反着走就行。姑且不说股债是不是反向,要把股票搞明白,恐怕也比搞懂债券更难。

2)当发现股票和债券走势体现的内在宏观逻辑不一样的时候,就会有人说要么股票错了,要么债券错了,要么商品错了。都对或都错就不可能吗?这和照镜子是一个道理。你觉得你帅,照镜子,怎么发现不帅?可能是镜子错了,因为镜子是凹凸镜,你是帅的;也可能是你错了,镜子是正常的,就是你不帅;也可能都错了,你就是不帅,镜子也是凸凹镜。

我们并不是说我们不需要观察股市和商品,恰恰应该去观察不同资产的表现,但更应该把握不同资产的内在运行逻辑,并需要认识到在一定时期内,资产背后运行逻辑的差异是正常的。

因此,如果了解了目前市场的共识背后存在的认识风险和偏差后,在策略上,就会有更多和过去不一样的操作。实际上,债券市场环境一直在变化,我们也需要不断变化策略。

(1)过去债券市场一出现调整,机构就买买买。现在是不是也应该这样?恐怕和过去不太一样。先观望,再动。至少需要看到影响债券市场的利空因素都消化的差不多了,债券的机会才会重新到来。

(2)一旦债券市场调整,就去死扛,对不对?此前确实是持仓不折腾,因为票息还高,因为调整都是短期的。但目前利率很低,票息难抵净价在短期内的亏损。这一点相信大家都有很直观的感受。因此,该止盈还是要止盈,尤其是仓位,久期和杠杆都高的机构。

(3)会不会产生踩踏?可能会。其实踩踏并不是贬义词,任何市场,涨多了,就会出现踩踏。逻辑上讲,踩踏是因为市场发生变化后,机构持仓抛出引发更多产品净值的回撤或者组合业绩的下行,并进一步引发机构抛债的行为。本质上看,这就是风险释放的过程,并且到了一定的阶段,债券市场也会逐步的稳定。

此外,我们深刻体会到,别管多么坚固的攻守同盟,一旦机构感觉到市场发现了变化后,阵线都会瓦解。其实这就是金融市场的特征,市场永远是在分歧共识再分歧再共识的循环里面不断的迭代。

注:本文选自华创证券于2023年9月9日发布的《债券市场几个值得商榷的共识—华创证券投顾部债券策略思考-2023-9-9》,朱德健  SAC:S0360622080006

文章来源:格隆汇

聯系郵箱:0xniumao@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