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鏈遊Big Time:專案方與交易所們的暗戰



當鏈遊真的3A化了,主要玩法、參與門檻、利益分配和背後的運作模式真的發生了質變嗎?

作者:深潮TechFlow

“熱鬧的是他們,我什麼都沒有。”

對大多數人來說,這句話用來形容最近幾天十分火熱的3A 鏈遊《Big Time》再適合不過。

在Friend.Tech 和Star Arena 等SocialFi 專案火熱之後,市場也都在期待GameFi 能接棒引領下一波熱潮。

光從二級市場的表現來看,Big time 似乎順利的接棒了:代幣上線OKX 後,開盤價格0.01,最高一度達到20倍以上的驚人漲幅。

解析鏈遊Big Time:專案方與交易所們的暗戰插图1

但如果在社媒上觀察一圈,與飆升價格形成對比的是市場參與者們親歷的尷尬– 進不去,出不來,低流動,高成本。

進不去,早期沒參與的大量玩家們都在求一個激活碼,遊戲的硬體配置要求也勸退了部分低配黨;

出不來,已在打金的玩家發現提現需要KYC,需要審核等待時間且規則嚴格;

低流動,選擇參與二級市場的玩家面臨較低的流動性,早期掛單交易並不順利;

高成本,後來想要打金的玩家湊齊遊戲內用來打金的道具,成本價不斷上升。

同時,在我們更容易被漲幅的熱鬧所吸引時,也忽略背後不同市場參與者們各自的利益與博弈— 當鏈遊真的3A化了,主要玩法、參與門檻、利益分配和背後的運作模式真的發生質變了嗎?

大製作,老味道

不可否認,Big Time 與一眾鏈遊相比,在製作水準和呈現畫面上提升了好幾個檔次。

解析鏈遊Big Time:專案方與交易所們的暗戰插图3解析鏈遊Big Time:專案方與交易所們的暗戰插图5

如果看過遊戲直播或親自試玩過,可以感受到整個遊戲在觀感上與傳統MMORPG 基本無異。流暢的畫面、絲滑的動作、成熟的職業成長設計和裝備要素… 一切都在向高規格製作的遊戲靠攏。

從遊玩的角度來看,遊戲的核心循環在於體驗角色的成長:接任務–戰鬥–獲取資源/裝備/經驗/技能– 成長升級–獲取更好的資源/裝備/經驗/技能–挑戰更困難的任務。

而在這個核心遊戲循環中,鏈遊的老味道依然還在—可以免費玩,但打金有門檻。

免費玩家在遊戲過程中基本上能體驗到相同的內容,但幾乎很少能接觸到打金的部分。由於遊戲的正常打怪和普通副本內NFT 道具的掉落率較低,普通玩家需要投入大量時間來肝,去博取較小的掉落機會。

同時免費玩家由於缺乏NFT道具的投入,整個遊戲行為也不會產出Big Time 代幣。

對付費玩家而言,一切又指向了那個熟悉的老循環:運算資源投入,規劃代幣產出。

從遊戲的官方介紹和頭等艙的相關研報所提供的信息,一個玩家想要打金,至少需要的購買投入有:

  • Space NFT,類似個人空間,可以放置與打金相關的NFT和道具;
  • 時間沙漏,裝備道具後才能產出Big Time 代幣;
  • 時間水晶,消耗該道具後才能製作上述時間沙漏;
  • 時間守衛NFT,類似一個打金「條件」製作器,當時間沙漏用完後,在這裡用時間水晶為其充能。

解析鏈遊Big Time:專案方與交易所們的暗戰插图7解析鏈遊Big Time:專案方與交易所們的暗戰插图9

以上道具均明碼標價隨行就市,且有重複消耗和購買的設計。

對於直奔打金而去的玩家來說,是否3A 已不再重要,還是在算一場計算題:與時間賽跑,算出最優的投入產出比,先人一步挖提賣。

少數人的狂歡,多數人的門檻

眾所週知,Big Time 並不是一款新遊戲,從第一次發售至今已有2年的時間。但為何最近備受關注?

10月10日,Big Time 開啟了季前賽活動,除了能在遊戲中打金獲取代幣收益外,參與活動還能獲得代幣的未來空投獎勵;加之交易所上線代幣,其熱度自然在短期內被迅速推高。

解析鏈遊Big Time:專案方與交易所們的暗戰插图11

但是,想要參與遊戲卻並沒有那麼簡單。

遊戲目前並沒有對所有人開放,打金更是需要一定的資金投入和規則理解。

就算不打金想單純體驗遊戲,仍需要少數主播和KOL們的邀請碼。於是在遊戲熱度驟起的同時,大量一般用戶在各處渴求著入場券。

而這種局面似乎更像是行銷策略使然,一碼難求反而更加營造了遊戲火熱的表現,大有飢餓行銷的動能。

解析鏈遊Big Time:專案方與交易所們的暗戰插图13

同時,對少數已經進入遊戲的早期玩家來說,玩賺的回報不菲。推特顯示已有KOL 曬出參與Big Time 的具體投入產出情況,結合其他玩家計算的投資回報來看,基本上目前可以做到1-2天回本(註:截止發稿時,Big Time已修改產出遊戲內掉落產出機製,實際回本時間可能更長)。

解析鏈遊Big Time:專案方與交易所們的暗戰插图15

不得不說,這種投入即回本然後產生利潤的狂歡,很容易讓人想起1 年前的鏈遊熱潮。但不同的是,這次的狂歡隻屬於少數人,門檻則屬於多數人。

除了啟動碼,想要參與季前賽,要麼直接投入資金購買遊戲內的SPACE NFT 和通行證,要麼之前是Big Time 的早期玩家。

解析鏈遊Big Time:專案方與交易所們的暗戰插图17

前者意味著資金門檻,在宣傳效應和代幣拉升的影響下,可以預見SPACE 和通行證的價格水漲船高;

而後者則意味著經驗和時間門檻,並非所有人之前都與Big Time產生了深度連結。

此外,許多人沒有意識到的一點是,3A 這個詞實際上帶來了不小的硬體門檻。

Big Time 官網顯示,遊戲最低配置為GTX 1060 顯示卡,且需要至少50G 的硬碟空間。對常玩遊戲的玩家來說,這個要求似乎不值一提;

解析鏈遊Big Time:專案方與交易所們的暗戰插图19

但對幣圈用戶而言,入門級遊戲顯示卡和大量空間佔用,或許都會讓數位遊民們的那台主力辦公筆記本顯得捉襟見肘,也會讓自己的內存潔癖無限放大— 平時小心翼翼不聯網不亂點,突然塞進一個不開源的遊戲用戶端,免不了杯弓蛇影。

解析鏈遊Big Time:專案方與交易所們的暗戰插图21

這種硬體配置要求,反而讓工作室有了得天獨厚的優勢,而恰恰他們的狂歡並非來自於遊戲的快樂,而是純粹打金的收益滿足。

當一款遊戲先為圈內人製造了門檻,Mass Adoption又該從何談起?

如果遊戲的主要目標並不是圈內人,點開Twitch 直播可以發現收看遊戲的觀眾也算不上多,那麼當前遊戲向外拓展的勢頭恐怕也不盡如人意。

解析鏈遊Big Time:專案方與交易所們的暗戰插图23

至此,我們觀察到了一種明顯的割裂感:遊戲爆紅,但能玩的隻是少數人;代幣價格矚目,但幣圈人打金門檻高企。

專案方、做市商和交易所的如意算盤

想打金的進不去,打金了的出不來。

雖然目前遊戲可以快速回本,但兌現打金的收益則需要通過Big Time 的KYC 審核。

根據部分玩家回饋,目前KYC 存在3-5天的審核期,也意味著提幣需要被延後(註:截止發稿時,KYC 審核速度已提高)。

解析鏈遊Big Time:專案方與交易所們的暗戰插图25解析鏈遊Big Time:專案方與交易所們的暗戰插图27

賺了,但又沒完全賺。

從資產視角來看,當大量的打金代幣不能提出時,挖提賣的源頭被限製住,也就意味著變相減少了市場上BIGTIME的賣壓,對於專案方維護代幣價格穩定來說是一種好的策略。

解析鏈遊Big Time:專案方與交易所們的暗戰插图29

但在數天的審核流程後,打金者獲得的BIGTIME 價值也有可能面臨快速稀釋,帳面收益恐怕要打折計算。同時由於打金所需投入的NFT 價格走高、爆率規則的修改和更多參與者加入,也意味著打金投入產出比的降低。

解析鏈遊Big Time:專案方與交易所們的暗戰插图31

那就不打金直接買BIGTIME 代幣,情況會不會好一些?

光從價格來看,代幣上線2天內價格最高翻了20 倍,短期快進快出當然是不錯的選擇。

但前提是,你得找到交易對手和交易管道。

根據鏈上分析師餘燼的研究,BIGTIME目前被高度控盤,做市商持有9,000 萬枚流通代幣。在KYC 審核延緩打金代幣提現時間的前提下, 實際整個代幣流動性非常有限,以發稿時價格計算,整體流通市值在3000 萬美金左右(數據源自Coinmarketcap 網站的計算)。

解析鏈遊Big Time:專案方與交易所們的暗戰插图33

在這種情況下,初期直接買幣掛單可能會因為流動性不足的原因,而導致成交顯得不那麼順暢,流動性集中則可能意味著做市商更多的控盤空間,引導價格的快速上升並使其趨於穩定。

而想要買到BIGTIME,也需要一點小方法。

目前代幣現貨流動性最大的OKX,如果在亞洲區直接搜尋BIGTIME,你會發現根本搜不出結果,現貨交易入口被關閉。

解析鏈遊Big Time:專案方與交易所們的暗戰插图35

而解鎖入口的辦法則是從別處獲得一些BIGTIME, 來充入OKX 的代幣接收地址。

BIGTIME 在亞洲區主流交易時間開盤,但OKX 找不到交易入口;隨後BIGTIME 又在美區主流交易(北京時間淩晨)時間上線Coinbase ,價格一路拉升。

趕上趟的玩家固然幸運,但由於時間和入口原因,可能大部分玩家依然錯過了這波快速的拉升。

同時,當新幣帶給OKX 和Coinbase 的流量,Binance 自然也不會閒著。

12 日晚間,Binance 也上線了BIGTIME 的永續合約。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沒有現貨,隻有合約。

解析鏈遊Big Time:專案方與交易所們的暗戰插图37

這種隻上合約的交易產品發布策略,很容易讓人想起之前Binance 對Blur 代幣的類似做法。

而當時也流傳著一姐對Blur 代幣的看法,認為基本面不足以支撐上現貨;

解析鏈遊Big Time:專案方與交易所們的暗戰插图39

今天的BIGTIME,在高FDV、低流通和極度控盤的情況下,短期內Binance 或許也有不願上現貨的類似考慮,具體的決策細節我們不得而知;

但選擇在接近的時間點上合約,有一點則是明確的:

對於參與打金但尚不能提現的玩家來說,合約有利於做空,也有利於他們對沖可以提現賣出時幣價下跌的風險。

有需求就有市場,不上現貨而透過合約需求賺取交易費用和清算費用,也能在新幣的熱度中分到一杯羹。

於是,在Big Time 上線的熱潮中,我們可以看到專案方、做市商和交易所各有各的算盤。

專案方的KYC 規則無意間達到了穩住賣壓的效果,做市商集中籌碼來打造拉升效應和控製盤面,一個交易所率先上現貨開展攻勢爭取流量,另一個交易所試圖後發製人上合約來分一杯羹…

當一切似乎都精心策劃和小心實施,你會是市場上那個開心賺錢的人嗎?

工具,隻是工具

從不好玩到好玩,從3A 概念到實機,GameFi 專案在品質上確實發生了變化。

但其核心的經濟模型和操盤手法,似乎又都是老套路,與幾年前的專案們並沒有本質上的差異。

在傳統市場中,遊戲作為一種受眾廣泛的消費級產品,遊戲內容本身往往是一切的核心;

但在一場綜合著工作室、專案方、做市商和交易所的博弈與爭奪中,所有的事情都圍繞著利益環環展開,遊戲本身彷彿隻是利益兌現的工具。

在前期透過NFT 預售而快速獲得足夠的資金收益後,從生意的角度看,再去精雕細琢去打磨遊戲,並不是一筆劃算的買賣;

收益要兌現,投資要退出,多頭要等待,換做是你會怎麼做?

因此,我們不能抱著理想主義的心態來看待眼下的鏈遊,更不能以玩家的視角來苛求所有的遊戲體驗。

在一場多方參與的局中,工具思維仍是現實又合理的選擇— 認清它,利用它,然後最好忘記它。

而如果你仍舊不明所以而選擇參與其中,惟願你不是那個被人賺錢的工具。

聯系郵箱:0xniumao@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