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万8分的新闻,上了热搜



前段时间,有个4万8分的新闻,上了热搜。什么叫4万8分?简单说,就是延安的一所高中,一年学费4万多元,但有的科目,有学生只考了8分。于是,家长怒了,在家长会上一通炮轰。这个事被拍下了视频,发到网上。后来,当地教育局介入,发现学校存在违规收取住宿费和补课费的情况,已经责令校方将违规收取的费用返还。

但是,处理归处理,有件事还是让人想不通。怎么就能考出8分呢?就像网上有人说的,就算考题再难,全选C,按照概率也不至于只得8分啊。

说到这,就引出一个问题,一个考试,学生到底应该考多少分,才是理想状态?你看,你要是让全班八成学生都考100分,大家没有进步的空间。要是全考8分,心态就崩了。那么,这个难度到底应该怎么设计呢?

你别说,这个难度,还真被量化地算出来了。前几年,亚利桑那大学和布朗大学的学者,一起发过一篇论文,题目叫《最优学习的85%规则》。也就是,在学习当中,85%做对,15%犯错,是最有利于进步的。万维钢老师在他的专栏里,还专门分析过这个研究。

顺着这个结论,万维钢老师有三个洞察,很有意思。

第一个是,心流。想要在工作中达到心流状态,这项工作的挑战和你的技能必须形成平衡。难度太低,你会觉得无聊,难度太高,你会感到焦虑。只有难度稍稍高出你的能力,你才会进入心流状态。这个难度超出能力的比例,也就是“心流率”,也是15%。

第二个是我们经常见到的一个公式,“喜欢=熟悉+意外”,一个作品要想最大限度地吸引观众,必须既提供观众熟悉的东西,又制造意外。这个熟悉和意外的配比,也应该是85:15,15%就是最佳意外率。

第三,电子游戏的设计者,也在利用这个比率。在游戏关卡中,假如玩家一点错都不犯,轻松过关,那就太无聊了。假如设置得太难,玩家频频犯错,也玩不下去,15%左右的犯错率,正是最好玩的游戏。

当然,这件事不是告诉我们,每次考试都考85分就是最好的。咱们应该追求的,不是结果,而是过程。不是在最终的考试中拿到85%的分数,而是在每一次的准备中,给自己安排15%的新东西。

说到这,就引出另一个问题。那就是,当犯错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对待这些错误呢?要知道,人的本能是回避错误。就像小孩子,但凡做错一道题,他心里都有疙瘩,都不想面对。怎么办?

正好最近,我看到了一个很巧妙的方法,来自咱们得到的CEO,脱不花老师,说的是她的孩子所就读的学校,举办了一个活动。

咱们先看看活动内容,一共分这么几步。

第一步,是请孩子们找出一道自己做错的题,把这个题写在一张纸上。

第二步,是把这张纸狠狠揉成一团。你有多讨厌自己的错误,就用多大的劲儿。

第三步,是把这个错误纸团,使劲扔到讲台上。

第四步,老师会告诉孩子们,科学研究发现,童年时期,人每犯一个错误,并且自己能意识到,能反思,这就能刺激大脑长出新的神经突触。神经突触长得越多,越复杂,大脑就越厉害。

第五步,让孩子们把自己扔的纸团捡回来,展开,用喜欢的颜色,把纸上的折痕画出来。画完之后,你会发现,这些折痕很像大脑突触的示意图,它就代表着每个人大脑的成长。

第六步,把这些画郑重地展示出来。提醒孩子们,我的错误很珍贵,我的大脑在成长。

好,活动说完。你看,是不是很有意思?别说是孩子,我觉得至少到了中年,这个思路也可以借鉴。在这里,也特别提醒一句,这个方法,来自一本书,叫《这才是数学(教师篇)》。这是一本给老师讲教育方法的书,咱们得到就有电子书。目前这本书只有3000多人看过,多少有点沧海遗珠的意思,推荐你来看看。

最后分享书里的一段话,本来说的是数学,但其实放在所有的学习行为上,都适用,是这么说的。很多学生提到,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深刻地理解所学的知识,而当限时考试作为评价标准时,他们觉得深入思考并不被人们重视,因此就放弃了数学。学生本可以在数学课上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情,比如意义构建或者深入思考。很多人说,数学只有正确答案和错误答案,这是不正确的。老师们需要做的,就是让大家看到数学的创新性和可解释性。数学包罗万象。

聯系郵箱:0xniumao@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