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機器人”18C第一股,一窺晶泰科技的價值進階之路



今年,港交所18C上市規則生效,為科技型企業登陸資本市場提供了一條嶄新的路徑。

不同於18A規則主要針對生物科技公司,18C可以看作是18A的延伸,是港交所上市規則改革以來針對創新型科技企業推出的最新舉措,為科技企業提供了更多機會。18C規則主要針對“特專科技”公司,接納的行業涉及新一代資訊技術、先進硬體、先進材料、新能源及節能環保、新食品及農業技術等領域。對於企業的科技屬性和市值門檻要求較高,同時需要2-5名領航資深獨立投資者“保駕護航”。

隨著晶泰科技遞表港交所,也終於讓18C板塊迎來了一名“尖子生”。

作為一家以AI和機器人驅動創新的科技公司,晶泰科技是世界上少數同時擁有基於量子物理的第一性原理計算、先進的人工智慧技術及自動化濕實驗室能力的藥物及材料科學研發公司。

“特專科技”的定位,用在晶泰科技身上,可以說是量身定製。

同時,從投資者組成來看,晶泰科技獲得意像架構(騰訊子公司)、紅杉、五源資本、國壽成達、人保健康養老基金共5家領航投資機構的背書,達到18C要求的上限,也足見資本對晶泰科技的青睞與信心。除此以外,早期參與投資的機構也包括谷歌、軟銀願景基金、厚朴、和暄資本等。

那麼,有著18C板塊“AI+機器人”第一股之稱的晶泰科技,究竟有什麼特別之處?

始於製藥的AI科學家機器人集群

技術是科技型企業生存發展的核心命脈。晶泰科技在構建創新研發技術及平臺上的邏輯,走出了一條獨特的道路。

晶泰科技採用基於量子物理的第一性原理計算、先進人工智慧、高性能雲計算以及可擴展及標準化的機器人自動化相結合的方式,提供藥物及材料科學等產業的研發解決方案及服務。其業務包括藥物發現和智慧自動化解決方案。

誕生之初,晶泰科技利用量子物理學應用及人工智慧,建立起一個晶體結構預測平臺,並在輝瑞舉辦的全球晶體結構預測盲測比賽中,以100%準確率拿下冠軍,從而與輝瑞開始長達十年的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從上可見,公司的AI賦能預測算法已達國際頂尖水準。而隨著客戶需求的不斷發展,晶泰科技也將底層的技術遷移至含金量更高的新藥研發,在研發價值鏈的上下遊不斷拓展疆域。

據弗若斯特沙利文資料顯示,晶泰科技已為全球100多家生物技術與製藥公司、研究機構提供服務,客戶涵蓋2022年全球收入前20大生物技術與製藥公司中的16家,包括輝瑞、強生及德國默克集團等歐美企業。客戶留存率也連續多年高於50%。全球超一百家藥企的客戶名單,印證了其量子物理+AI的算法模型和“電腦工具”覆蓋廣泛的研發領域,且仍能保持高精確度和交付能力。

公開資料指出,目前AI製藥企業主要集中於歐美地區,在美國的AI製藥企業數量達全球的53.3%,緊接著是歐盟和英國,佔比為17.1%。而中國的AI製藥行業相對而言仍處於早期階段,歐美地區的AI製藥技術或更加成熟。可以說,AI製藥作為醫藥技術發展的趨勢,已經成為一種行業共識。在這樣的競爭格局下,晶泰科技能異軍突起,成功拿下眾多全球大廠的合作訂單,是對其能力和價值的有力背書。

從實例來看,在已經上市的重磅藥中也有晶泰科技的關鍵貢獻。晶泰與輝瑞的合作始於2016年。在COVID-19疫情爆發後,晶泰科技參與了輝瑞全球首個獲FDA批准的口服藥Paxlovid的開發,在短短六週時間內以預測匹配實驗,完成傳統上需要幾個月的研究任務,從而加速了Paxlovid的研發和上市。

而公司並沒有選擇自主研發管線進入臨床,則可說是其定位和發展策略使然。

與自主進行藥物研發的18A企業模式不同,晶泰科技作為18C企業,其核心是AI+量子物理+機器人研發平臺,技術優勢集中在臨床試驗之前,對客戶交付的也是臨床前候選化合物(PCC)。作為一家物理、化學、自動化基因的解決方案提供者和重自主研發的平臺型科技公司,晶泰科技不踏入更加燒錢且成功率平均只有10%的臨床試驗也順理成章。其從策略上避開了重資產投入的臨床管線開發,卻用另外的形式分享管線後續帶來的爆發力和長線收入。

根據晶泰的商業模式,當合作方開發的藥物達至特定的里程碑或最終實現商業化,將為晶泰科技帶來相應的里程碑付款以及銷售分成。這樣的模式,一方面可以降低自身研發風險,避免將估值錨定在少數“九死一生”的臨床專案上;另一方面公司在合作中能夠不斷累積數據、打磨平臺、提高解決方案的通量和效率,實現互聯網公司的規模化效益,讓“金剛鑽”服務更多研發專案,又通過提高其有機會參與分成的管線的基數和多樣性,抵禦藥物研發的高風險。而“金剛鑽”的持續打磨增強,也使公司具備了將業務從藥物研發拓展至新材料、農業化工等研發領域的實力。

晶泰科技作為一個基於量子物理、以人工智慧賦能和機器人驅動創新型研發平臺,在其經驗豐富的人類科學家和具有人工智慧大腦的智能機器人科學家集群的通力合作下,突破製藥行業邊界,為新材料、農業技術、能源及新型化妝品等眾多產業帶來全新賦能,正是其區別於18A生物醫藥企業、得以以18C資格敲響香港資本市場大門的底氣。

“AI+機器人”18C第一股,一窺晶泰科技的價值進階之路插图1

(資料來源:招股書)

前期的技術打造是為了未來業務發展可持續性和可擴展性的積累,這也是最初公司集中資源在研發平臺上的初心所在。2022年底,公司推出XtalPi研發解決方案專案,將業務拓展至材料科學及自動化領域。智慧自動化解決方案和XtalPi研發解決方案也是公司未來的兩大關鍵支柱。目前除了製藥領域,晶泰科技的客戶群已覆蓋生物材料、新型化學表面活性劑和催化劑、能源、自動化、農業技術和化妝品等領域。

例如,在新材料領域,晶泰科技孵化的合資子公司新生泰基於晶泰技術的賦能,在短短4個月的時間裡,就成功開發出一種新型生物基呋喃表面活性劑,相較於傳統的石油基表面活性劑,其擁有更好的發泡性和耐硬水性。而另一款生物基金屬加工表活劑也實現了對進口的石油基表活劑的完美替代,將傳統需要2-3年的研發週期大幅縮短,印證了晶泰平臺在新材料領域的巨大潛力。

隨著晶泰科技在新材料、新能源等更高價值領域的不斷探索,AI+量子物理+自動化創新平臺所帶來的商業價值正不斷釋放。

先沉澱,後爆發,是晶泰科技一路走來的形容詞。隨著當前晶泰科技逐步在藥物及材料科學研發領域取得成果,公司隨之迎來的將不僅是業務層面的擴張,更是業績層面的快速增長。

持續加碼底層技術,價值潛力何在?

回到市場,作為投資者,最關注的無非是晶泰科技的估值是否合理,日後上市的估值增長空間有多大。

從估值模型來看,國際上通用的市值/研發費用的行業估值指標,通常可以反映出一家企業的研發創新實力和潛力,從而體現出企業價值所在。

對於晶泰科技這類以技術為核心的創新科技型企業而言,這無疑是一個最為合適的評估方法。

從2015年Pre-A輪融資到2021年最後一輪D輪融資,晶泰科技的估值由1030萬元人民幣上升至19.68億美元(約為140億元人民幣),7年時間漲近1400倍。

因此,按2022年研發費用來計算,晶泰科技的市值/研發費用(EV/R&D)比約為38.89倍。

通過對比市場上部分AI科技技術頭部企業,不難看出晶泰科技的市值/研發費用與之相差不大,處於合理區間。

“AI+機器人”18C第一股,一窺晶泰科技的價值進階之路插图3

(數據來源:富途)

不過,若採用市值/主營業務收入(EV/Sales)的估值模型來判斷,會發現百度、商湯這類頭部AI科技技術企業的 EV/Sales 普遍較低。實際上,這反而意味著他們目前的商業模式和發展階段已處於相對成熟的階段。

結合Gartner技術成熟度曲線也可以清晰地看出這一點。當AI或科技技術創新企業到了被談論收入或者利潤增長的時候,便意味著企業已經邁過了第一個高峰期,即“技術趨於成熟,已經無法帶給市場更高的預期”的階段。

在這個過程中,技術成熟驅動業績增長,充分符合市場預期,因此EV/Sales 也隨之會下降,百度、商湯這類頭部AI科技技術企業便是如此。

“AI+機器人”18C第一股,一窺晶泰科技的價值進階之路插图5

(資料來源:Gartner)

而晶泰科技目前仍處在技術快速迭代和模式不斷驗證的初期階段,按照一般發展規律,未來等待它的首先將會是浪潮之巔,同時意味著更快速的估值增長。公司的EV/Sales處在相對較高數值,反而會有機會吸引著更多關注技術早期階段的投資者去挖掘其巨大潛力。

以全球頭部AI公司的估值增長為例,近期OpenAI和Anthropic的融資動作頻頻,在不斷的融資輸血升級技術下,目前OpenAI估值已達到至少800億美元,EV/Sales高達80倍;Anthropic則更為典型,至少200億美元的估值令其EV/Sales高達200倍。

可見,AI科技型企業想要實現價值增長,關鍵還是要不斷投入技術研發,提升AI技術的競爭力,才能夠將企業估值帶向更高級別的水準。

這一點上,晶泰科技不斷加大研發投入,升級底層技術平臺,為拓展業務邊界打好堅實地基,從而進一步打開價值增長空間。

一方面,晶泰科技從內進行研發升級及創新。

據招股書顯示,於2020年、2021年及2022年,晶泰科技的研發開支分別為人民幣8353.7萬元、2.1億元、3.6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為62.57%,並於2023年上半年達到2.3億元。

另一方面,晶泰科技對外進行技術投入與轉化,通過孵化和投資數家創新型公司,將資金和自身技術與具有發展前景的新興科技企業融合,達到多點開花的目的。

例如,其孵化的企業萊芒生物利用AI賦能新型免疫療法(代謝增強型CAR-T),已經連續以極低劑量(常規劑量的1%-5%)治癒多位血液腫瘤患者,有望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高效又可及的治療選擇。

從資金和技術的賦能投入,到合作方或孵化企業取得成果。這種模式在為晶泰科技提供新研發思路和技術方向的同時,還能實現商業化收入貢獻資金回報,反哺研發平臺,並推動其繼續加大技術投入,從而形成良性正迴圈。

總之,AI代表了未來。而晶泰科技作為這條賽道的佼佼者,走出了差異化的商業路線,以不斷拓展的商業版圖,驗證著自己的技術實力和工業價值。

晶泰科技這種從單點爆破(聚焦底層技術),到多點裂變(製藥、新材料等領域)的商業模式,使其更像是一家AI平臺型生態科技企業,對當前傳統模式帶來的是顛覆思維和降維打擊。

這一模式所具備的競爭力能夠讓晶泰科技在具備明顯先行者優勢的同時,在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中仍保持領先地位,是市場中其他企業所難以比擬的。

雖然當前晶泰科技仍處於起步階段,但獨特的商業思維賦予了其高成長的潛力。

在市場短期變化陰晴難測的當下,作為投資者,我們更應當將目光放至未來,關注具備長線回報能力和強勁成長能力的新技術和好公司。

隨著未來更多技術取得升級突破,或預示著晶泰科技極有可能走出持續高增長的發展路徑,估值也會水漲船高。

對於晶泰科技,市場終會給出自己的判斷。

聯系郵箱:0xniumao@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