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把酒精卖给年轻人,脸都不要了



今天跟大家聊一下现在非常火爆的“白酒+”的营销出圈现象。

但这次不聊它们的投资逻辑,就只单纯从社会角度去说一些个人的另类看法。

本人是南方人,家族和很多亲戚都是缺乏分解酒精所必需的乙醛脱氢酶(ALDH)人群,也就是酒精不耐受,俗称喝酒容易“一杯倒”和红脖子,这样的人群对于高度酒致癌概率比有(ALDH)的要高出很多倍。我老家有几个关系较劲的亲戚都因为酗酒犯过大事,其中有2个因为经常醉酒打老婆导致家庭破裂的,甚至本人父亲也是可能是经常喝高度酒才导致患癌早走的,所以本人对白酒从来感到厌恶。

所以文章观点或有很多个人情绪局限和偏见,权当个人脑洞,敬请包涵。

正文:

对如今很多年轻人来说,难喝又致癌的高度酒,他们既买不起,也不想碰。

他们更爱喝的是果汁茶饮气泡水,咖啡奶茶低度酒这些软饮料,虽然不一定健康,但起码比白酒好喝和时尚。

近些年来,无论是白酒,还是啤酒的产销量,都在明显下滑收缩,之所以他们的上市企业市值还能不断攀升,主要靠的是行业的供给侧改革,大洗牌之后,品牌开始得到溢价,以及消费升级(包括通货膨胀)带来的不断涨价。

为了把酒精卖给年轻人,脸都不要了插图1

为了把酒精卖给年轻人,脸都不要了插图3

从整体销量看,随着人口红利消失,老一两辈白酒消费群体的逐渐减少,年轻人又对高度酒不感冒,导致白酒消费群体逐渐出现断层,这个行业是会逐渐收缩,即使不收缩,也基本不可能再放量上去的。

按照既往趋势,如果不出意外,这个行业的高光时代恐怕会逐渐成为过去式,成为有业务基础但增量缓慢、靠着持续涨价支撑增长的普通行业。

为了把酒精卖给年轻人,脸都不要了插图5

最终回归到柴米油盐姜醋这类的基础消费行业(除了茅台这种被资本大抱团催化出金融属性外)。

但没想到的是,现在,这些白酒公司为了未来业绩发展,都开窍了,怪招尽出,想尽一切办法战略年轻人的心智。

年轻人买不起?没关系!拆开了一滴一滴卖给你。

年轻人不想喝?没关系!酱香冰淇淋,酱香咖啡,酱香巧克力,要不要来尝一尝?

不尝?看看你身边朋友都试过了,你不试的话合适吗?

几十块钱,又不是买不起。

果然,年轻人上套了。

左手一杯酱香拿铁,右手一支酱香冰淇淋。

享受别人羡慕的眼光,好潮好嗨哟。

出一款,爆卖一款,资本、企业和媒体都嗨翻了。

但这都算个啥玩意啊?!

先不说这些高度白酒配的食品到底还不好吃,就说这样的黑暗料理式就让人觉得有点硬搭的尬。

曾经的高高在上,如同奢饰品那样的距离感呢?

怎么,年轻人喜欢什么就蹭什么,脸都不要了吗?

老用户韭菜买不动了,要培育新用户韭菜了吗?

我不否认,白酒企业要搞营销谋发展,是它的权利。

我也不否认,白酒行业对促消费促经济和对税收的贡献价值。

我也不否认,年轻化营销策略对它们来说没有什么不妥。

相反,从资本的角度,它们做得确实很对很有效,长期以往一定能够为将来培养大批的潜在消费群体,业绩发展也可以松一口气了。

但是,从个人角度看,这样的做法,就让人感到有点火大!

为什么?

大家不要忘记了酒精是什么东西?它可是世卫组织定义的一级致癌物啊!

而且酒精度越高,喝得越多,致癌的几率就越高!

在中国,有约50%的人群缺乏分解酒精的乙醛脱氢酶,男性新发癌症病例中,与酒精直接相关的病例超过6.8%,是全世界最高由酒精致癌率的地区之一。

为了把酒精卖给年轻人,脸都不要了插图7

2022年,中国和美国将分别有约482万和237万例新发癌症病例,以及321万和64万例癌症死亡病例,中国癌症新发病例数约是美国的2倍,死亡病例数约是美国的5倍。按照男性患癌数量和由酒精致癌比例算,仅由酒精致癌的男性病例就超过15万例。

中国每年有超过70万人因酒丧命,因为酒驾致死的数量超过10万人,因酒精致癌的比例十几万,因为酗酒闹事的案例不计其数。

因为这样,所以国家一直三申五令严禁酒驾,严禁向未成年人卖酒,官媒一直在严批酒桌文化,医学界也一直在劝导戒酒,可谓是处处都在努力堵防过度饮酒。

没想到,这些白酒企业倒好!

为了自己的业绩发展,不断变着戏法搞渗透到年轻人群体,要从小培养他们的对酒精的接受感,千方百计攻破年轻人的防线。

虽然这些含酒精量不高的新产品没有触碰法规要求,也不会对健康有什么重大不良影响。

但这种为了一自私利,罔顾国家有关政策精神和人民健康安全,不断刻意引导和培育年轻人接触白酒、喝白酒的行为,就让笔者感到一阵膈应。

可惜的是,对于这些行为,资本和媒体无不是吹捧上天,盛赞它们敢于打破传统,敢于改革创新,不断出圈,再创辉煌。却没有任何一个从关注年轻人健康的角度去质疑的发声,这让我感到有种说不出的悲哀。

文章来源:格隆汇

聯系郵箱:0xniumao@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