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蒸發2000億,李寧為何被市場拋棄?



從營銷設計翻車,到業績股價翻車,中國體育品牌老大哥李寧這幾年的表現,不斷讓投資人感到失望。

10月26日,在發佈三季度業績報告後,李寧直接跌超20%,創下有史以來最大跌幅。從2021年最高市值2800億港元,到如今僅剩650億港元,兩年蒸發了超2000億港元的市值。

這是一個足以證明很多問題的真實數位。

曾幾何時,李寧體育品牌憑藉創始人李寧作為著名體操運動員身分和資源開局,在國際體育市場上快速打響自己的品牌,一舉成為中國的“國貨之光”,彼時安踏安踏還是一個平平無奇、甚至還有點土味的國產品牌。

然而隨著二十年時光變遷,李寧幾經波折,一路經營磕磕碰碰,雖然體量相比以前確實壯大不少,但卻被安踏不斷追趕超越,到如今兩者的市值和業務體量差距已經拉開一個巨大的鴻溝。

這背後,有太多需要反思的地方。


01業績壓力


李寧的三季報運營數據,確實太低於預期。

拆分來看,李寧的整體零售只維持了中單位數增長,環比出現明顯下滑。

其中,線下渠道(包括零售及批發)實現高單位數增長,其中零售渠道實現20%-30%低段增長,但批發渠道只是低單位數增長,增速都明顯低於二季度。

電商業務的增速也環比由增長轉為單位數下滑。

兩年蒸發2000億,李寧為何被市場拋棄?插图1

零售門店方面,截至23Q3末,李寧(不包括李寧YOUNG)店鋪數共6294家,淨開店增長127家,其中零售/批發店淨增64/63家,較年初淨減少1個,其中零售/批發淨增加57/-58家。23Q3末李寧YOUNG店數為1370家、較Q2淨增加89個,本年淨增加62個。

根據券商的分析,李寧的Q3不及預期有很多原因,整體看來,渠道庫存過高和竄貨的問題嚴重,疊加宏觀經濟環境走弱,對業績造成雙重沖擊。

其實這都本是市場所預料的方向,只是預期的程度沒有那麼嚴重。

更大的擔憂來自管理層還明顯下調了本年度營收增速(由此前指引10-20%中段增長改為單位數增長),以及因為品牌宣傳及管理優化將帶來費用率同、環比提升進而導致毛利率壓力的指引。

在數據公佈後,多家大行機構也因此及時發佈了下調對李寧目標的報告,更加刺激了投資者對李寧的悲觀情緒。

事實上,李寧的業績自從2021年因“國潮”崛起突然激增到新高度之後就很快出現高光消退的逆轉,並且隨著“陳雨菲事件”和“大佐服飾”事件遭受輿論風波沖擊,同時疊加2021年的高基數影響,導致2022二季度後業績就開始出現走弱。

這種頹勢一直延續到了今天。

客觀來看,因“國潮”崛起,國產體育品牌確實吃到了一大波非常可觀的紅利,李寧在2021年能一舉實現56%大幅增長之後,2022年還能有14.3%的增長,已經難能可貴了。

兩年蒸發2000億,李寧為何被市場拋棄?插图3

但這種更多是由消費情緒帶來的紅利,既難有持續性,也需要企業本身的積極努力才能持續獲取,否則很容易就成為過眼雲煙,甚至會因此成為被競爭對手超越的契機。

在這關鍵方面,李寧顯然是輸給了安踏,甚至可以說是輸得乾脆。

不過所幸的是,從門店優化並有不少增量、線下渠道表現開始回暖、童裝零售流水增速較好等數據看,李寧的基本經營還比較穩扎,目前大概就是去庫存包袱帶來的業績陣痛期。

我們依然能期待等這一波去庫存和渠道改革的壓力過後,公司能回歸更健康的狀態。


02何以至此?


不可否認,李寧能把一個體育品牌做到市值超千億,即使股價腰斬再腰斬也有超600億的一線品牌,確實是非常難能可貴的成就。

但李寧這個品牌,有其特殊性,因為它的創始人,以及其在創立之初曾與國家體育事業高度綁定,並在國際上打響中國品牌,天然就具有很強的“民族性”和“國民性”,這是一種別的對手無法比擬的競爭優勢。

尤其在國家大力推進全民體育,以及國民整體收入和消費水平遠高於當年數倍的這些年,它原本可以做得很強大。

如今市值兩千多億的後來者安踏,就是一個佐證。

但李寧卻沒有做到大家以前所期望的那個樣子,甚至這些年不斷在經營發展各方面頻頻翻車,不斷讓消費者和投資人失望。

一個王牌,被搭計程車稀巴爛。

即使筆者不是體育經濟圈專業人士,都能深刻感受到李寧這幾年來的一些策略有欠妥的地方。

比如最核心的問題,是發展戰略的失誤。

從2010年的品牌重塑運動開始,李寧的品牌策略就讓人感覺有點混亂,甚至在刀尖上跳舞。

比如更改沿用20年的李寧logo和把“一切皆有可能”這個已經深入全民認知的slogan換成“Make the change讓改變發生”導致消費者認知混亂;比如提出“90後李寧”,想要擁抱年輕人提升時尚化卻未能有效吸引90後,反而導致死忠的70後、80後消費群體流失。

與安踏主搭計程車“單聚焦、多品牌、全球化”的策略有所不同的是,李寧主打“單品牌、多品類、多渠道”策略,雖然李寧同樣也通過收購擁有自己幾個子品牌,但問題是這些子品牌都擁有較濃厚的“李寧”氣息,比如“中國李寧”、“李寧1990”、“李寧YOUNG”等。

這樣的做法,本身具有雙刃性。

還有比如近幾年來因為“新疆棉”問題,導致耐克阿迪在國內銷售受影響,讓開始搭計程車愛國品牌的“中國李寧”這個大字國潮吃了一大波紅利。

“中國李寧”這個品牌,從產品質量、設計和用量的用心程度來說,賣出千元價位確實無可厚非。

但同樣也有不少消費者認為,這個大字logo的設計,反而感覺有種刻意復古呆板和刻意渲染愛國的土味感。

對於追求款式和顏色設計多樣化的年輕人群體,這樣的設計並不討好。

更嚴重的是,在產品還沒有完全跳出群狼環視的競爭格局的背景下,李寧卻過早地想要通過提價走高端化,要對標阿迪耐克打造國際化品牌,但卻沒有與主品牌“李寧”的氣息做出足夠分割。

導致很多消費者無法形成對李寧品牌之間等級劃分的清晰認知,難以接受都是“李寧”的牌子,怎麼有如此巨大價格跨度的變化。

再加上疫情三年對線下經銷門店的沖擊,導致渠道壓貨嚴重,被迫通過大幅打折來消化庫存。

而同時,李寧無意重點發力的中低端市場,又被國內一種其他競爭對手抓住機會快速蠶食撿漏。

最終,李寧的高端策略還沒有實現預期目標,中低端市場又被對手搶佔,落得吃力不討好的局面。

相反,安踏卻是一次次抓住了李寧的失誤,不斷實現大逆襲。比如:

2004年,開始連續8年取締李寧拿下CBA聯賽指定贊助商;

2009年,從百麗手裡收購了FILA品牌權並大舉出圈;

2009年,取締李寧拿下倫敦奧運中國代表團的贊助;

2013年,續費中國奧委會拿下裡約奧運的贊助權;

2014年,拿下了曾一度屬於李寧的NBA官方市場合作夥伴,甚至搶走了李寧的老東家中國體操隊贊助權;

2015年,簽下了NBA球星克萊·湯普森,後者很快成為NBA總冠軍為其帶來巨大曝光價值。

。。。。。

體育賽事曝光資源,本就是稀缺資源,且是潛在客群高度聚焦起來的最好時刻,李寧在這麼多重大賽事中相繼丟棄贊助權,把機會讓對手,助長了敵強我弱的局勢演變。

更要命的是,在此後的幾年裡,李寧相繼出現了幾個重大設計和營銷翻車事件,尤其是“陳雨菲”事件、“大佐服飾”事件的出現,相繼引發消費者對李寧的產品質量和愛國情懷方面的輿論質疑,一度對公司的銷售和品牌力造成不小沖擊。

這些年來的出現了這麼多的失誤,其實都是導致現在市值和業績下滑的潛在歸因。


03尾聲


客觀來講,李寧的基本盤還非常紮實,以它目前的業務規模和資產價值,完全對得起它目前的市值體量。

同時,從未來戰略發展策略來看,李寧搞高端路線並沒有什麼錯,只是在時機選擇上確實有所失誤。

內捲時代,商戰與打仗一樣,講究步步為營,先夯實大後方,再向前推進突破,才是最穩妥的方式。

現在李寧要做的事情還有不少,除了著手去庫存、整頓串貨問題,更關鍵的是要重新思考如何搭建更好的品牌策略和渠道建設,以便甩掉包袱之後,能夠以更健康姿態迎接未來消費復甦和升級的新週期。

希望這個國貨之光,早日能再現光芒吧。

文章來源:格隆匯

聯系郵箱:0xniumao@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