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钰·商业参考2》为何新一代互联网创业者信奉区块链



《蔡钰·商业参考2》为何新一代互联网创业者信奉区块链插图1

之前我们聊到,加密市场的稳定币们设计思路五花八门。但不管怎么样,直到2021年,稳定币市场90%的规模仍然是靠中心化机构基于抵押资产支撑起来的。

哪怕是像Dai这样稳定币,虽然在机制和抵押品上都设计得更有区块链的风采,但它也被市场质疑过说,它发行的稳定币里,超过61%是基于它金库里抵押的中心化资产,其中还包括USDC、USDT之类的中心化稳定币。

也就是说,加密市场的构建者和参与者们,虽然认为去中心化是未来价值所在,但身体仍然很诚实地倒向了更权威的资产和机构,来寻求安全感。

天道总是损有余而补不足。加密市场太过波动,缺乏稳定,于是稳定币就有了生存空间。可是既然加密资产的投资者们在身体直觉上仍然是信任权威中心的,为什么会愿意把「去中心化」奉为最强信念呢?

为了欺诈和「割韭菜」这种情况我们先不讨论。我们得承认,颇有一批真正意义上的人类精英是想要在区块链的世界里干出点事业来的。

我们来试试讨论,对这批虔诚的信徒来说,去中心化到底有什么价值。

有的答案你很熟悉了,比如对抗全球货币和财政政策的天量宽松,对抗西方社会矛盾的加剧等等。

但我还有一个思路想聊一聊,不一定对,供你参考。在我看来,去中心化加上智能合约能够搭出一条捷径,帮新的创业者们快速完成信用的原始积累。从大众手中快速获得资源,铺出一条更靠前的起跑线。

 

 

我们解释一下这句话。

你已经知道,温铁军教授说过一个基本规律:人类从农业化进入工业化的必要条件都是先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有了启动资本,工业化才能推进,国家和企业都是这样。

而工业时代之后的下一个时代是信息时代。工业化进入信息化的必要条件又是什么呢?我有一个回答供你参考:我认为是完成信用的原始积累。

在工业时代,信用可以用资产抵押来实现,也可以用你过往的能力、名望来实现。工业化社会也就是生产型社会,一个人、一个企业要是想获得发展,可以用厂房、土地这类实体资产去做抵押信贷,来换取启动资本。

所以中国在推进工业化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间接融资的占比是远远高过直接融资的。2020年9月末的数据是,中国的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的存量比例还是7:3,历史上这个比重要更高。

而互联网创业时代来临之后,市场发生了什么变化呢?大量的VC、PE和天使投资人出现了,这个领域里直接融资变成了主流。名校毕业的,在大厂里有过丰富的行业和工作经验的,有成功的创业经历的,这些人都更容易拿到投资。原因就是,他们在此前的职业生涯里完成了自己的信用原始积累,可以用作抵押品来融资。

我们可以做个不太科学的区别:工业时代的信用意味着「抵押品骗不了人」,而信息时代的信用意味着「你小子不会骗人」。

按说,互联网时代因为存在规模效应和协同效应,信用积累是相对容易的。我和我爸都用了微信,那我妈肯定也得用。微信就会快速在全中国积累起产品和组织信用。2000年之后的十几年,中国的70后到80后这几代互联网创业者,都快速地在中国网民里面完成了信用的原始积累。在这里你要是觉得「信用」这个词有点别扭,还可以换一个词:影响力——完成了影响力的原始积累。

但从2016年开始,美团点评的CEO王兴告诉全市场:中国互联网进入「下半场」了。怎么算下半场呢?就是流量增长已经见顶,总用户量几乎锁死了。各位老玩家要是还想要高增长,要么寻求高科技突破,要么得借道互联网进入到其它的行业去,要么奔向国际化。

老玩家的事儿我们先不操心,我们来看新创业者。

互联网流量既然见顶了,那新的创业者们想要再学雷军、马化腾、王兴,按上一代的方法去进行信用积累就很难了。换个角度看流量见顶,意味着用户心智里已经有了熟悉的产品、服务、平台,已经没有热情和耐心去信任一个新手。

更可怕的是,在这个世界里不存在「新手村」。你一个新账号,刚睁眼就看见几十上百个20多年内力的大玩家冲你抱拳,说:「承让承让。」

那你怎么办?这种局面下,有的人玩法是借助平台的势能去加速积累个人的信用,比如李佳琦、张同学,因为大平台不会跟你抢着当大V。还有一些人的办法是找一条捷径,绕过信用原始积累这一门必修课。

那区块链+智能合约,为什么能够成为这条捷径呢?

因为区块链+智能合约实现的是一种信用牵制。举个例子,王富贵在区块链上发起一个稳定币项目,希望吸引陌生的投资者。

这个时候,投资者们会怎么想呢?他们会想:「四海八荒那么多区块都盯着这个项目,它的智能合约的运行方式也是透明的、强制的。原则上,我就不需要知道王富贵是谁、打没打过小学生,我都可以相信‘这小子没法骗我’。」

这样一来,区块链+智能合约,就帮着王富贵消灭了信任壁垒。

在工业时代的时候,创业者获得启动资本是需要资产抵押的;到了信息时代,获得启动资本需要个体信用抵押;而到了区块链时代,获得启动资本就已经不需要抵押品了,反正区块和算法在时刻盯着你。要是王富贵和扎克伯格同时发白皮书说要做稳定币,加密市场上的投资者们就不一定直接扑向扎克伯格了,大家更关心的,是俩人的项目白皮书里的那个故事更能吸引人。

所以,为什么新一代互联网创业者信奉区块链?如果要给出一个善意的理解,可能是因为它可以帮着创业者跳过信用原始积累这门必修课。借着区块链+智能合约的信用牵制,出生得再晚的年轻人,也可以让大众为自己的奔跑方向买单,铺出一条跟古典信用拥有者差不多甚至更靠前的起跑线。

 

 

好,问题来到了第二步:如何让大众相信你奔跑的方向可行呢?

加密市场流行的一个手段,跟我们经常讨论的一个词很呼应:也就是「叙事能力」。

有一个DAO项目叫「BeetsDAO」,主要是从成员那里募资来投资音乐类的NFT。你看,BeetsDAO这个叙事就比简单地说「我要投资NFT」要更有吸引力了。还有一个区块链游戏公会叫「YGG」,它的主张是聚合大量的游戏玩家,一边去投资「边玩边赚」类的游戏,一边给这些游戏引流,一边让游戏玩家在虚拟世界里赚钱。最近甚至还有一个DAO,募集了上千万美元,声称要用来解救朱利安·阿桑奇,也就是被美国以间谍罪通缉的维基解密创始人。

区块链项目们的叙事花样太多了,我们回到简单一点的问题上。这些年你可能知道,有一个词在币圈很流行,叫「meme」,模因。它的创造者是《自私的基因》这本书的作者理查德·道金斯。道金斯说,模因是文化信息的基本单位,逻辑跟基因是生物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类似。

模因这词你要是听着陌生,我们翻译成中文里另外两个词你就熟悉了:典故、梗,也就是带有某一套叙事和价值共识的信息符号,模因或者梗可以是一个词、一句话,也可以是表情包,甚至可以是一段魔性的抖音神曲。

这种东西,我们身边太多了:锦鲤、可可托海的牧羊人、去中心化、Web 3.0、张学友熊猫头表情包,甚至「知识就在得到」和「拜了个拜」。

这样的信息符号,只要参与传播的人上一定规模,就都能成为梗,或者叫模因。

在普通世界里,一个梗,我们形成情绪上的共识也就玩一下算了。而在加密世界里,一个有群众基础的模因,就会有有心人在想,怎么去把这种广泛认同变现,来帮助自己把起跑线往前推。

怎么做呢?首先要做的事是,把模因的娱乐感翻译成某一种价值主张,赋予它更高的意义。

你看狗狗币,对吧,原来只是秋田犬的表情包而已。创始人发明它的时候,只是用它来嘲讽比特币的。而马斯克一来说什么:「狗狗币有狗和表情包MEME,而其他货币没有。」随后,他又把狗狗币的内涵进一步提升成了「人民的币」。狗狗币一下就有了巨大意义和巨大的群众基础。

但毕竟不是人人都是马斯克。马斯克本身就已经完成了价值万金的信用原始积累,是他在帮狗狗币做背书,而不是反过来。

而对普罗大众来说,要吸引他们愿意为一个模因所指向的意义和目标掏钱,要么得让他们相信会有更多的后来者进场接盘;要么得让他们相信这件事本身可以创造价值,进而吸引更多的后来者进场接盘。

那这不是庞氏骗局吗?

这个问题,我感觉也不能100%说死。我最近刚好听到一档非常有意思的播客叫《墙裂坛》,主播跟嘉宾刚好探讨了一个观点:庞氏结构和庞氏骗局有什么区别。

我征求了这期播客出品方的同意,下一期给你讲讲这个区别。

拜了个拜。

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公司敞开聊,股票别瞎买。

聯系郵箱:0xniumao@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