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社区出现了哪些新变化?



2021年就快过去了,其实这一年发生了那么多事,我刚才在后台的时候就在想,好快,1月1日的时候美国总统还是特朗普呢,你就想想这过程当中发生了多少事。所以我们确实需要请一些人来帮我们做一些清理。

今天我护送到武汉第61场启发俱乐部的嘉宾是——《第一财经》杂志的总编辑赵嘉老师。我们在选择这位嘉宾老师和选择武汉这个地点的时候也在想——因为我自己受的新闻训练就在武汉,就在华科的新闻学院——我们这帮干新闻的其实这些年面对的环境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大家现在获取资讯还会从这些传统的媒体吗?可能越来越不是了。传统媒体人到底在干什么?如果不能给你最新的新闻,我们到底在干什么。

我想我们可能在干一件事情,就是随时随地去定义这个时代的议题。我今天早上还填了一个问卷,有人问我说,这个时代最重要的能力是什么?我想了五分钟填了一句话,我说就是随时随地能够分出当下自己的最重要的那个问题,这是最重要的能力。比如说我去见我的领导,那一瞬间我脑子是乱的,我脑子里有各种各样的念头,“领导喜不喜欢我”“上次他还骂过我,下次他给我升职加薪吗”“我在领导这儿表现得好,我的同事会不会嫉妒”“他万一此刻对我的印象不好,对我将来会不会有什么影响”“我现在手头干的事他满意吗,不满意他会拿我怎么办?”……你看你心里会奔跑着一万头小动物,请问这时候哪头小动物最重要?很多人是分不出来的。其实这个时候只有一件事是重要的,就是你干着自己手头的事,然后让你的领导把资源交出来,帮你把自己手头的事干了,只有这件事是重要的。但是绝大多数人在此刻就分不清楚。

对于我们这个时代也一样,媒体人干的无非就是这么一件事情,那么多的杂音、那么多的事件、那么多数字、奔跑着那么多的观念,而媒体人左手一挥右手一指说此刻这个最重要,这就是定义议题的能力。今天我请来了《第一财经》杂志的总编赵嘉老师。我很有幸,当年我在《第一财经》也工作过。这家杂志和第一财经这个团队,我以我亲身工作过的经历证明,这是目前中国社会还替公众做这样的重要议题定义的极好的团队,所以今天我会请上赵嘉老师,就《第一财经》杂志一年以来,他们观察,他们分析,他们思考中国的林林总总的事件,他们摘选出的最重要的议题以及他们的思考,向您汇报。

赵嘉老师讲完了之后,我自封一个角色,就是大家的学习委员,我再上台来向大家报告我听了这段之后所受到的启发。有请《第一财经》杂志的总编辑,赵嘉老师,把舞台交给您。

 

各位武汉的朋友大家好,非常感谢罗老师的邀请,让我有机会在这样一个特别的地点,特别的时间,跟大家做一个分享。

这个地点之所以特别,是因为2020年,在最焦灼的3月,我们放弃了原来的封面题材,做了一期合刊,新冠肺炎抗击实录。我们把医学生宣言做成凿刻的形态,印在封面上。在那一期里,很多武汉的朋友通过电话,通过网络接受了我们的采访,这期合刊达到了有点笨重的200P——创刊13年以来,我们从没有做过这么重的杂志。所以今天我来到武汉,也要代表我们团队特别地感谢大家——感谢你们的信任,感谢你们的付出。

 

而这个时间之所以特别,是因为还有一个多月,我们就将告别2021年。我们人类似乎有一些顽固的习惯,比如在一个时间节点,需要做一些回顾或展望。趁此机会,我有幸代表《第一财经》杂志,和大家分享这一年,我们的观察和思考。

在2021年,我们共同经历了很多荣耀的时刻,比如11月7日晚20时28分,两位航天员走出神舟十三号的舱门,王亚平更是成为中国第一位在太空完成出舱活动的女航天员。同时,我们也共同经历了很多的荒诞和无奈,很多艰难的时刻,比如疫情依然肆虐,全球气候异常,很多不确定因素随时影响我们的生活。

这一年的商业世界充满了变革的意味,涌现出很多新的现象,接下来,我就以我们今年写过的封面故事为线索,发布《第一财经》杂志12个年度洞察。

1.电动车产业有哪些新玩家?

 

人们看待电动车这类新事物似乎总陷入一种进化论:新的总比老的强。2020年11月,蔚来这家在美上市的中国电动车公司市值,一度超过了老牌车企上汽集团,蔚来是三千多亿人民币,而上汽当时的市值是2800多亿。但事实上,蔚小理的年销量合计不足20万辆,而上汽2019年销量却高达600多万辆。

那么,这些成立不足十年的创业公司,他们究竟给上百年的汽车业带来什么创新?

不可否认,创业公司的确开辟了一些新气象,比如改造传统汽车研发流程,从串联改为并联,缩短了一个车型的开发周期,从五到六年缩短到三年半;再比如他们还开创了新的销售渠道,把4S店开在购物中心的一层,他们还提供了较完善的服务体系,这些举措赢得了新一代消费者,也切实推动了近年来电动车市场的发展。

但是很遗憾,我们研究发现,电动车其实并不是什么新概念。

 

首先,产品就不新。人们普遍认为电动车比汽油车的发展要晚,技术水平要高。其实早在1881年,法国工程师古斯塔夫·特鲁夫就发明了全球第一辆电动汽车,比福特T型车的问世还早了26年。

 

第二,电动机的技术难度不如内燃机和变速箱,作为一台机器,电动车的构造比燃油车简单很多。

那么,是不是创业公司对市场的嗅觉更敏锐?恐怕也不尽然。相信很多朋友都听说过:1996年,通用汽车就量产了全球第一款纯电汽车,EV1,最终因石油公司的抵制而停产;2007年,宝马也启动电动车计划,因为每年造成几十亿欧元的损失,而被终止。

 

可以说,在技术、产品和商业嗅觉上,传统汽车公司的能力及资源储备仍高于新型电动车品牌,但为什么他们没有更早抓住新机会?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汽车巨头要背负成本压力、回报股东的盈利压力、政治压力、乃至社会压力,而创业公司拥有丰沛的资金来源,(相对而言)小而灵活的公司管理模式,发展初期免于担负种种责任,相比之下,在新机会面前,创业公司比汽车巨头表现得更激进。

如今,情况正在发生反转。2021年,包括大众、通用、福特、宝马在内的传统汽车巨头,都将电动车产品投放市场,历经市场沉浮,他们又成了电动车市场的新玩家。

2021年11月19日中午,赶在广州车展之前,两个品牌同时购买微博开屏广告:宝马和奔驰,他们都在宣传自己的新款纯电动车。除了大量推出电动车,如今巨头参与竞争的方式也发生变化,同样是11月,一个电动车新品牌诞生,它叫“阿维塔”,具有汽车业罕见的复杂背景,它首先获得了长安汽车和蔚来的投资,后来又成为长安汽车,华为,宁德时代合作的一个新物种。

当然,传统汽车巨头现在入场,整体的市场条件也更为成熟。在11月召开的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沃尔沃、福特、通用汽车、奔驰、比亚迪、捷豹路虎签署承诺书,在2040年或之前停产燃油车。这意味着,未来二十年,巨大的市场空间将从燃油车转移给电动车。同时,电池的成本五年来也下降三分之一,而对电动车更重要的充电设施,这两年普及率明显提升。

总的来说,汽车行业终究是一个依赖大规模制造,精密的生产能力,强悍的供应链管理和渠道管理能力的产业。可以说初创公司撬动了市场,但今年,传统汽车巨头大规模入场,电动车市场将进入真正的爆发期。

 

2.城市社区出现了哪些新变化?

 

从2020年到现在,很多中国的城市和社区都有个可怕的经历:封闭。

封闭是一种什么体验?你没法随意推开家门走向室外空间,早上起来去买菜的菜市场,楼下的小卖部、小餐厅,随时会关闭。这个现象让我想起这两年颇受欢迎的人类学家项飙所说的“附近的消失”。

 

在他看来,附近意味着人与世界的真实连接。封闭的经历,也是一种“附近的消失”。其实,附近的消失不仅仅是从疫情开始的。

我小时候生活在北京的院子,那时候可以随便串门,孩子们一起玩耍,晚上也会在一起看同一台电视,另外一些同龄人,住在单位大院,那里有食堂、学校、医院,日常生活不用发愁。但随着近30年城市化高速发展,很多胡同、大院消失了,我们熟悉的那种充满人情味的传统社区也消失了。

但是疫情,重新激发起了人们对社区的重视。我们很想知道,我们生活的城市社区是否出现了一些新变化?

今年,我们采访了安徽合肥的一个四口之家。从早上8点上班开始,我们追踪他们一天、一周的生活轨迹,也了解了社区周围的生活设施。结果发现,即便是周末,他们也未必开车去远处的shoppingmall,他们生活中的绝大部分消费都是在社区周边完成的。他们所在的社区居住了10万人,社区里分布了很多家水果店、生鲜店、药房以及亲子中心。

过去,我们对商店的印象就是大,因为它想尽可能地扩大服务范围,扩大客流量。但是,你看照片里的这家店。这是一家生鲜店推出的“小鲜店”,为了挤进居民楼下,主动把面积砍半。几年前,社区团购还红火的时候,商家喊出的口号是争夺“最后一公里”,但现在,无论是社区小店,还是互联网巨头,他们并不想服务更多的人群,只希望服务社区半径范围内的居民,他们全力争夺的是“最后500米”。

 

还有一个现象,不知大家是不是发现,我们的附近出现了一些小酒馆。什么是小酒馆?以前,我们熟悉的酒吧,通常都在时尚地标,比如北京三里屯,得专程找时间,约几个朋友去泡吧,是个时髦的生活方式。但现在的小酒馆,可能就藏在你的小区里面,吃完晚饭,溜达几步,就可以和朋友,和邻居喝上几杯。我们采访了好几个北京的社区小酒馆,他们有些共同特点,装修比较简单,甚至有点脏乱,更像一个聊天的地方,像自家客厅的一个延伸,另外酒的种类很少,通常以精酿啤酒为主,酒单就写在小黑板上。小酒馆的老板都比较有个性,有个老板跟我们说,他会筛客人,“话不投机半句多”。对他们来说,生意做不大没关系,那种聊天的愉快氛围是最重要的。

可见,中国的社区正在以新的形态复苏,恢复热气腾腾的生活。但现在它也变了,变成了由基层政府、房地产开发商、居民、线下商业经营者、互联网巨头相互交织的复杂网络。无论形态如何变迁,社区的核心仍是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仍是生活本身。

 

 

3.中国医药生态发生了何种新改变?

 

今年1月,北京、天津、辽宁、湖南等18个省区市的心脏病患者率先见证了可载入医疗行业历史的事件——原本需要花费1.3万元的冠状支架现在只要700多元,这个产品降价幅度超过了90%。

 

这是中国第一次推行医疗集中采购的成果,也是中国从2009年开启医疗改革以来的第一个里程碑事件。它将从几个方面改变中国医药生态。

首先,市场上将不断涌现价格低得触目惊心的药品和医疗服务,集采规模之大,降价幅度之高,使普通人以更低的价格购买同样质量的医疗服务,同时也部分缓解了医保负担。

其次,在中国内地发展了20多年的“医药代表”这个职业受到重创。医药代表工作的本质是销售,负责把医药公司产品推销给医院,维护关系,促成交易。而在带量采购模式下,中标企业直接把产品卖给医院,单纯的销售团队不再有存在的必要。据估计,全国约300万医药代表将重新选择职业方向。

在更深的意义上,新一轮医疗改革将动摇原有的交易链条和利益分配机制。长期以来,中国公立医院牢牢掌握医药产品和服务的采购权,寻租空间大,使整个行业交易链条盘根错节,价格不透明。现在,改为国家集中采购,集体招标,价格统一,如果更多产品和服务进入集采名单,医院的话语权将逐步被削弱。

与此同时,中标的多是大企业,一些小型的制药公

司和医疗器械公司,一旦没有中标,会遇到生存危机。接下来,整个行业面临一轮淘汰,重新洗牌,也会造成新的行业集中度。

这场漫长的医疗改革目前还没有明确的时间表,这一步已经迈出,中国医药产业将被重塑。

 

4.设计如何塑造新潮流?

 

《第一财经》杂志自2008年创刊以来,就一直非常关注设计,可能是中国同类杂志中对这一话题最为热衷的。这当然因为我们是中国当之无愧的,颜值最高的财经杂志,但也因为设计正在成为改变商业的重要力量。

作为延续性很强的策划主题,今年4月,我们发布了《2021年设计趋势报告》,向大家公布了6个设计趋势——

(1) 替代性的环保能源和材料受到大公司追捧;

(2.)功能面料流行;

(3.)怀旧的设计元素成为潮流;

(4)疫情加速办公环境数字化改造;

(5)电商App将更智能、拟真;

(6)商业更新、TOD热潮和回归生活的城市空间设计。

这6个趋势囊括了工业设计、建筑设计、平面设计、UI设计等不同领域。我今天主要谈一下城市空间的变化,因为这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两年,我们身边一些购物中心出现了“非常态”。在北京的传统商圈,王府井百货大楼地下二层,走进一个2400平米的空间,仿佛进入时光隧道,那里有蜂窝煤、小马扎、粮油店,平房门口摆放着奶箱,衣架上晾的T恤衫印着迎接亚运会的字样。这个空间叫和平菓局,它复刻了1980年代北京的胡同场景。今年春节假期期间,和平菓局每天吸引1万多人前来参观,购物。

 

不仅是王府井百货大楼,我们还发现朝阳大悦城把美术馆搬进了商场;西单更新场这个shoppingmall全部开在地下,从地面上看就是一个街心花园;我也听说成都正准备把购物中心建在一座公园里。

为什么要重新定义购物中心?在此以前,商业地产为增加客流量,逐步引入餐饮、影院、亲子设施等业态后,陷入严重的同质化竞争,消费疲态显现。为了制造新鲜感,购物中心必须在沉浸式空间上做文章。另一方面,人们经历疫情,也急于寻求新鲜的线下空间体验。

而说到范围更大的城市空间,中国正在兴起TOD建筑热潮。

 

TOD,是一个英文词汇首字母缩写 ,TOD模式的核心是围绕交通枢纽,建立一个能容纳步行、自行车和其他公共接驳工具的多功能综合体。和其他商业地产最大的不同是,TOD必须同时是交通枢纽和区域商业中心。

2020年底,重庆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高铁TOD,龙湖光年,这是一个庞大的,乍一看说不清是什么类型的建筑物:地下六层包括停车场和高铁换乘体系,地上则建造了一个多层购物中心,整个项目看起来像个立体的微型城市。

现在,TOD正成为多个中国城市新的建设目标,2020年,北京公布了71个轨道中心将发展TOD,重庆的TOD综合开发计划更是多达98个。未来,这些TOD在中国逐步落成,将会进一步改变中国城市的面貌。我们的洞察是,设计改变城市:塑造潮流,吸引人流。

聯系郵箱:0xniumao@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