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興未艾的比特幣Layer2:多方案角逐,攻堅不可能三角



比特幣 L2 領域令人著迷,隨著 Ordinals、BRC-20 和 Runes 等協議吸引更多 Web3 開發人員在比特幣上構建,競爭日益激烈。

原文標題:《UNDERSTANDING THE "BITCOIN L2 TRILEMMA"》

撰文:Trevor Owens

編譯:Frank,Foresight News

方興未艾的比特幣Layer2:多方案角逐,攻堅不可能三角插图1

身為創投家,我站在「代幣不可知論」(token agnostic)的立場。由於我們在新技術發展的早期階段進行投資,因此我們是投資的是股權而不是代幣,所以隻按比例獲得對應的代幣。我們堅信,要讓代幣有效,它應該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

從本質上講,移除代幣應該會破壞核心價值主張和底層架構,僅僅為了代幣而使用代幣,或者毫無理由地避免使用代幣,都會是一種的危險信號,不過在大多數Web3 專案中,有大量的代幣隻是為了擁有一個代幣而推出的。

那些原本可能成功的項目,由於其代幣經濟的不可持續性而失敗,並給投資者帶來重大的經濟損失。相較之下,在比特幣社群中,你會發現開發人員在無法解決的技術問題上浪費了無數的時間,我稱之為「沒有代幣機製的代幣」的解決方案——我把這種方法比喻為「嘗試在不發生關係的情況下進行性行為」,這兩種方法都顯得不合理。

現在,讓我們深入探討這個不可能三角困境的三個面向:

1. OFF-CHAIN 網絡

例如閃電網路和RGB。

這些解決方案都不是區塊鏈,而是將資料保存在鏈下(由用戶儲存)的網絡,這裡沒有一個通用的公共帳本,這使得資料和智慧合約的可存取性和互動性大大降低。因此用戶無法體驗像以太坊或Solana 等智能合約區塊鏈所能提供的全面功能。

它們還要求使用者運行自己的節點或基礎設施,以便完全去中心化,這導致採用方面存在顯著的使用者體驗障礙。儘管如此,這種方法提供的可擴展性和隱私性優勢遠遠超出了區塊鏈技術所能提供的範圍,使其成為特定應用程式用例(尤其是大規模支付)的最佳選擇。

2. 去中心化側鏈

例如Stacks、Interlay、Layer-0 等解決方案。

去中心化側鏈使任何人都可以參與共識(即挖礦),因為它們透過協議發布的新代幣來補充它們的安全性預算,這催生了一個競爭激烈的礦工市場——礦工們花費資源爭奪區塊鏈網路的原生代幣,隨後被用戶用來支付執行智慧合約時的Gas 費用。

人們預計,隨著使用量的增加和網路效應的增強,代幣的需求將會增加,並使其在經濟上具有可持續性。但是,引入額外的代幣可能會使用戶體驗變得複雜。此外比特幣最大化主義者(Bitcoin maximalists)一般會對此進行攻擊,稱其為騙局,因為這些代幣被認為是比特幣的競爭對手。

這種情況往往會讓開發人員的生活更加艱難,從積極的方面來考慮,擁有代幣可以促進​​社區建設,並促進資金籌集,以資助大量的研究和開發工作。

3.聯合側鏈

例如Liquid、RSK、Botanix 等解決方案。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沒有代幣,礦工(或驗證者)的唯一報酬隻能由開發工作背後的公司支付,或者是基於區塊鏈網路所產生的用戶費用,不過這些費用通常在最初幾年內微不足道,直到網路被大規模使用。

這種對礦工的補償是必要的,因為在工作量證明式的共識模型中,挖礦需要花錢,而在權益證明中,也存在資金被削減的風險。即使是比特幣和以太坊,每個都有超過1 億的用戶,也主要透過代幣獎勵補貼來資助它們的網路安全。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聯合側鏈並不會向所有人開放挖礦。以Liquid 為例,它已經成立了一個由15 家加密業務服務商組成的集團,包括交易所、OTC 商和基礎設施提供商,雖然這種方法可以很好地運轉,但它需要信任所選的實體。

同時為了隨著時間的推移變得更加去中心化,就會出現一個古老的難題:如何在受信任群體運作的同時吸引大量使用者並產生可觀的費用?目前人們也正在努力設計硬體解決方案,以實現會員資格的自動化和民主化,將信任轉移到所使用的硬體上。

那麼聯合側鏈有什麼優點呢?更簡單的用戶體驗,因為這些側鏈使用一種掛鉤BTC 的代幣來支付網路費用,因此避免了新代幣面臨來自比特幣最大化主義者反對的可能性。雖然目前還不知道這群比特幣用戶是否會實際參與這些側鏈所啟用的Web3 用例中來。

其他見解:挖礦VS 跨鏈

關鍵是要認識到RSK 和Liquid 之間的差異。前者採用聯合挖礦的方式,截至2022 年2 月,它已經獲得了BTC 64% 的哈希率,令人印象深刻,不過RSK 採用聯合挖礦和以硬體為中心的方法來建造跨鏈橋。

與此相反,基於代幣的側鏈正在建構去中心化的跨鏈橋,並使用其原生代幣作為抵押品,這方面的例子包括Stack 正在推進的sBTC,以及Interlay 和幾個Layer-0 側鏈的替代方案。透過利用原生代幣作為抵押品,該設計提供了一種激勵模型,以維持BTC 資產的開放成員資格跨鏈協議。

本月透過白皮書新推出的BitVM 可能會提出一個解決方案,使聯合跨鏈橋更加最小化信任,並消除對基於硬體的解決方案的需求。

解決不可能三角的三種潛在解決方案

許多潛在的解決方案都需要比特幣軟分叉,這可能需要相當長的時間才能獲得支援。 Drivechains 是最近一個有爭議的例子,它最初於2017 年提出,現在正處於鼎盛時期,Validity Rollup(或ZK Rollup)帶來了希望,並從幾位比特幣核心開發者那裡獲得了更多積極的回饋.

然而,有效的實施仍然是一個挑戰,甚至可能是一個遙遠的現實。聯合挖礦很有趣,尤其是RSK 證明了即使沒有令人信服的激勵措施,比特幣礦工也會大量採用,然而缺少代幣仍然意味著依賴於等待市場驗證的可信跨鏈橋或高級硬體配置。

在未來幾年,BitVM 可能會與聯合挖礦一起徹底改變聯合跨鏈橋,並有可能解決去中心化的困境。

EVM 問題(另一個話題)

值得強調的是,許多側鏈選擇EVM,RSK、Botanix 和許多Layer0 解決方案都採用了這種方法,這一決定加速了市場拓展,並確保了與交易所和以EVM 為中心的區塊鏈基礎設施的兼容性。

相反,Stacks 和Starkware(ZK Rollup)設計了自己的虛擬機,旨在在特定領域(如可判定性和ZK 相容性)對EVM 進行改進,這把雙刃劍意味著它們可能會失去網路效應,但可能會為開發人員提供一個平台來製作更棒的應用程序,並將自己與市場領先的以太坊應用程式區分開來。

廢除所有代幣

對於大多數建構者來說,關於代幣的決定應該植根於其對實際問題的考量。由於其在Layer1 上對智能合約的支持,Layer2 Rollup 解決方案不需要代幣,但像Optimism 和Arbitrum 這樣的頭部專案也有代幣。

它們利用這些代幣來加強社區聯繫和資助開發,這種基於市場的證據進一步使是否需要代幣的問題複雜化。 Coinbase 推出的Layer2 網路Base 最近在沒有推出代幣的情況下獲得了巨大的吸引力,然而Coinbase 表示未來推出代幣仍然是一個備選項。

根據我過去擔任企業創新主管和創業家的經驗,我把代幣與無代幣的爭論比喻為創業股權與企業股權的難題。在我的書《The Lean Enterprise》中,我強調了許多由於缺乏與這些專案所要求的高風險和大量研發成正比的激勵措施,而導致內部創新嘗試失敗的例子。

即使是以注重創新的企業文化而聞名的穀歌,也見證了其員工放棄巨額股票期權,獨自創業,從而誕生了Twitter、Instagram、Niantic、Pinterest 等巨頭,這導致其潛在的市值損失超過1000 億美元。

Layer2 專案有巨大的風險,大多數專案注定會失敗,發展它們所需的資金數量龐大,儘管提供的安全性好處不如Validity Rollup 解決方案(如Optimism、Arbitrum 和Base),也不能創建新的比特幣來資助新區塊鏈的安全預算或開發人員社群。

Polygon 是以太坊的一個側鏈,在所有以太坊擴展解決方案中,其市值和開發者參與度仍然佔據主導地位。現在它正在轉向基於ZK 的策略,因此即使zk-rollup 本身不需要代幣,擁有原生代幣也可能提供競爭優勢。就像所有與商業相關的事情一樣,這沒有明確的答案。

最終的想法

比特幣L2 領域令人著迷,隨著Ordinals、BRC-20 和Runes 等協議吸引更多Web3 開發人員在比特幣上構建,競爭日益激烈。作為Web3 投資者,我們的重點仍然是應用程式和基礎設施,並盡量避開代幣交易。

目前我們的興趣在於具有獨特應用優勢的鏈下網絡和去中心化側鏈,主要是因為它們具有開放的成員共識模型、社區建設和資本獲取優勢,如果BitVM 成功地為聯合跨鏈橋引入一種更最小化信任的方法,我們也看好聯合挖礦。

重要的是,無論是sBTC 等抵押驅動的跨鏈橋還是BitVM 方法都仍處於開發階段,BitVM 剛剛在本月通過白皮書宣布,並引起了開發人員的濃厚興趣,而sBTC 已開發一年多,並投入了大量資源。最終,除了投資比特幣L1 應用程式和基礎設施,比特幣前沿基金(Bitcoin Frontier Fund)還旨在策略性進入這三個領域。

聯系郵箱:0xniumao@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