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債 or 溫和通脹:Restaking 再質押的另類視角



再質押其實就是將安全性用質押後的代幣數量直觀表現出來。

撰文: 佐爺

以太坊是創新的熱土,至少曾經是,Celestia 提出 DA 層的概念,EigenLayer 也造就了再質押賽道的火熱,技術驅動創新,最終幣價回落也有個交代,甚至於 Uniswap 還能靠費用開關這個老話題往上拉一拉幣價。

但是技術驅動的增長終究有極限,就像你一怒之下可以多吃兩碗飯,但是無法打穿地球一樣,技術的長期天花板是「週期」,比如最為人所熟知的康波(康德拉季耶夫週期),大致 50-60 年一輪,如果 ChatGPT 打不開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大門,那麼我們只好用棍棒和木頭迎接第四次世界大戰了。

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

長期的週期等不及,還有短的,比如位元幣減半,四年準時來一次,再比如以太坊上的再質押代幣們,我預感也會沿著我總結的幣價週期去發展,概念初起 –>吸引用戶 –>空投開始 –>幣價上所 –>短期高點 –>價格回落 –>利好出現 –>再次暴漲 –>回歸平常,然後時不時反覆,市場開始關注下一個熱點

朝夕還是太久,理解再質押概念 5 分鐘足以。

  1. 再質押是典型的債務驅動經濟,剛一開始就面臨增值的驅動,只有滿足 LSD、ETH 質押雙重收益後,才能留存自己的收益,這導致其更「衝動」去尋找高收益,帶來比 LSD 更高收益,但也會引發更高風險。

  2. 再質押出售的是以太坊的安全性,以往的 L2 Rollup 只能依據以太坊區塊空間大小定價,表現為 DA 和 Gas Fee,再質押將以太坊安全性標準化,並且將其「貨幣化」,以更廉價的方式提供等同以太坊的安全性。

先來解釋第二點,只有理解再質押生產的產品是什麼,才能明白定價機制的合理性,以及如何從你手中把真的 ETH 借走的奇妙法門。

安全內捲,資本外溢

再質押的產品並不複雜,其實就是把以太坊主網的安全性利用起來,不論是 ETH 質押,還是 LSD 資產,都是以太坊質押體系的一部分,以往他們只能為以太坊主網做貢獻,再間接反哺給以太坊上的各類 L2 或應用,再質押其實就是把這種安全性單獨劃撥出來,供給給有需求的 dApp 或 Rollup,去除中間商賺差價

三角債 or 溫和通脹:Restaking 再質押的另類視角插图1

再質押的推演邏輯

首先,請不要對 PoS (Proof of Staking)機制有任何懷疑,一方面 ETH 選擇了 PoS 機制,其後的再質押也是基於質押代表安全的原理去延伸,PoW 和 PoS 至少現在是分庭抗禮的狀態,BTC 一家獨佔 50% 的市場份額,剩下的公鏈基本默認選擇 PoS,PoS 的合理性被除 BTC 之外所有的公鏈所承認,這也是我們一切討論的前提,一起默唸:PoS 是安全的,越多的 ETH 質押是越安全的!

此時,持有 ETH 的唯一危險是 U 本位計價的下跌,如果以 ETH 本位來看,那麼以太坊會慢慢走向事實上的退縮,手中留存的 ETH 肯定是越來越具備價值的。(不考慮被盜或被沒收這種風險)

其次,為了維持以太坊網路的安全性和順暢運作,需要部分 ETH 鎖入質押體系中,這是為了網路安全的必要安排,大家都表示理解,但是平白無故將個人手中的 ETH 拿走並不合理,所以需要給他們質押收益,也就是利息。

以太坊基金會總結了 4 種可以參與質押的模式:

  • 單獨自行質押(Solo home staking):需要個人擁有 32 個 ETH,自行購買硬體搭建節點和接入以太坊網路,這也是最符合去中心化理念的質押行為,缺點是你需要有點小錢,現價計算你需要 10 萬美元以上的成本;

  • 質押即服務(Staking as a service):如果你有 32 個 ETH,但是你不想或沒錢買硬體,就可以把 ETH 託管給質押節點,但是你還可以保留相當程度的控制權,缺點是你仍然需要自費掏出來 10 萬美元。

  • 聯合質押(Pooled staking),就是熟悉的 Lido 等流動性質押(LSD)模式,你質押 ETH 的同時給你 1:1 錨定 ETH 的 stETH 代幣,並且仍然可以兌換回 ETH,還可分享質押收益,以及可以使用 stETH 參與 DeFi 賺收益,並且不限制質押數量,適合散戶,缺點是 stETH 仍然存在脫錨風險,有可能損失 ETH 本金,以及參與 DeFi 造成更嚴重的損失。

  • CEX:存幣生息,最為簡單,風險自擔,不做過多介紹。

在這個過程中,Lido 和 CEX 模式佔據了絕對主流,Lido 一家大概佔目前 30% 左右的市場份額,幣安、Coinbase 等交易所也名列前茅,可以說,以太坊的質押和流動性質押(LSD)事實上是同義詞,即使是 CEX,也可以視為另一種許可權更高的 LSD 模式。

但無論是質押還是流動性質押,本質上在功能上都是一致的,即質押 ETH 為 Ethereum 網路提供安全性,區別是流動性質押為質押提供了額外的流動性激勵。

再質押就是改進了質押的原有功能,可以理解為「兼職」。藉助再質押體系,以太坊質押網路現在可以單獨承接有安全需求的 dAPP,同時仍可以為以太坊主網提供安全保障,並且申領質押獎勵、LSD 獎勵和再質押獎勵。(根據抵押物的不同)

這種更改安全用途並不難理解,現實生活中的保全大爺理論上是維護小區的治安,但是偶爾卡一卡外賣小哥也是理所應當,如果把外賣放在保全亭,其實就相當於進了小區,Rollup 用了 EigenDA 會省錢也是這個道理,如果放在快遞櫃,那就相當於把 Celestia 當 DA 服務,會更便宜。

如果非要外賣或快遞送到你家門口,這就需要加錢或者用京東、順豐這種高端快遞,本質上也相當於用以太坊當 DA 層,最安全也最昂貴的選擇,關於再質押服務如何搭建 DA 的細節,可參考我之前的文章:以太坊 Rollups(STARKNET)戰事終結,新敘事 DA 待發

三角債 or 溫和通脹:Restaking 再質押的另類視角插图3

再質押的功能示意

再質押出現之前,以 DA 等為例,要麼用昂貴但安全的以太坊主網,要麼用廉價但不正統的 Celestia 等服務,現在利用再質押,可以一面使用以太坊的安全性,一方面減少費用支出,同時既有的多重質押收益和 LRT 再質押代幣的流通功能也不受限。

DA 只是一個例子,EigenLayer 本質上就是一束智慧合約,並不是一條公鏈或 L2,使用 EigenLayer 提供的服務,其實就相當於使用以太坊本身,從軟體層面有些難以理解,換到 PoW 上更為易懂。

比如說狗狗幣,雖然是 PoW 代幣,但是長期以來並沒有單獨的狗狗幣礦機,而是和 LTC 礦機搭售,即買 LTC 礦機額外送狗狗幣挖礦功能,稱之為合併挖礦,再進一步,Solana 手機 Saga 賣 1000 美元時應者寥寥,但是配套的 BONK 代幣爆火之後,賣 10000 美元也有人趨之若鶩,這也是一種「合併挖礦」,挖 Saga 送 Bonk。

重頭梳理一下,理論上不使用再質押,以太坊的安全性仍然可以被 Rollup 使用,但是直接交互主網會更貴,並且耗時會更長,以太坊的緩慢大家所共知,再質押其實就是將安全性用質押後的代幣數量直觀表現出來:

  • 再質押代幣的構成是 ETH 或者 LSD,任意 dApp 使用再質押代幣搭建自己的質押節點網路,就等同於以太坊的安全性;

  • 再質押代幣的數量越多,其主動驗證服務 AVS(Actively Validated Services)的安全性越高,這和 ETH 質押數量越多以太坊越安全道理是一致的;

  • 再質押服務仍然可以發行自身代幣,用以作為參與再質押服務的憑證,這和 stETH 的作用是類似的,下文會提到不一致之處。

最後,在提供安全性這一功能上,EigenLayer 的再質押已經達到極限,其他的方案都是在此基礎上的修補,或者支持更多的公鏈,或者在安全性上做一些方案修改,比如 Puffer 便同時可以分享 LSD 和 LRT 的雙重收益,或者是 ether.fi 把自己從 LSD 服務變為再質押服務。

不過我們的旅程還沒結束,EigenLayer TVL 突破 100 億美元,Lido TVL 突破 300 億美元,而 ETH 的質押量在 3000 萬枚左右,價值 1000 億美元, 如果我們認為衍生品的價值應該超越現貨,那麼二者還有數倍或者數十倍的增值空間,但是美元、黃金或原油等物品的價值以及被全人類所承認,以太坊的資本外溢過程還需要很長時間,這也是 LSD 們不太成功,或者再質押存在天花板的重要原因,價值需要時間來澆灌。

三角債 or 溫和通脹

再質押不僅在功能上擴展邊界,還在經濟機制上帶有更強的逐利性,這不是貶義,而是客觀描述其運行過程,從 ETH 開始,到質押 /LSD,再到再質押,三方環環相扣缺一不可,其中 ETH 提供安全性和收益保障,質押 /LSD 提供流動性憑證,再質押提供可量化的安全性,最終歸結到 ETH 自身。

這裡需要注意,ETH 的安全性和收益內置於 LSD 和再質押,即使考慮 LSD 代幣放置於再質押體系內,其也可以被解耦成 LSD,最終返還給 ETH 自身。

但是問題也就此產生,一方面,再質押包裹了兩層質押體系,每一次都需要更多的收益去覆蓋成本,考慮一種情況,ETH 質押收益率是 4%,再質押承諾收益需要高於 4% 才能吸引 LSD 代幣的質押,最終 ETH 的再質押收益率會顯著高於主網質押收益率,如果低於主網質押收益率或者接近,那麼 ETH 顯然無法被吸引至再質押體系內。

可以推出下面一種結論,質押本身就是一種通脹體系,可以大致分為三種情況來討論:

  1. ETH 主網質押的收益率最有保障,因為每個 ETH 持有人都是利潤來源,這類似於美元的鑄幣稅,拿著美元或者 ETH 囤幣,就一定會被通脹緩慢收割購買力;

  2. ETH 流動性質押是 Lido 們發行的具備 4% 收益的「企業債」,stETH 是一種債權人憑證,Lido 必須高於 4% 的收益才能維持平衡,每鑄造一枚 stETH,Lido 就產生了 1.04 個 ETH 的負債;

  3. 如果以 stETH 進行再質押,那麼再質押網路就以高於 1.04 ETH 的價格購入了這筆企業債,再質押網路得到了準備金,就可以繼續發行自己的「貨幣」,比如各類 LRT,這相當於貨幣被製造的過程,需要注意,此時再質押是基於信用去創造代幣,這和 LSD 們面對 ETH (散戶的真金白銀)去創造信用是不同的邏輯,或者更直白的說,再質押承擔的是銀行的角色。

我知道這樣說非常抽象,不如來個實際案例,那就是大名鼎鼎的「三角債」,上世紀 90 年代末,全國工業企業,尤其是東北國有重工業陷入了一個惡性循環的怪圈:

  • 大型工業企業製造的貨物無法賣出,因此掙不到錢,無法給配套的小企業們貨款;

  • 小企業們的貨款被大型工業企業壓住,嚴重缺乏資金去擴大再生產,造成債務危機;

  • 大、小企業紛紛向銀行借貸,小企業多為民營難以獲得貸款,大型企業獲得貸款後依然無法賣出,造成進一步積壓;

  • 銀行壞賬率飆升,大、小企業紛紛更難獲得貸款,直至經濟接近停擺,失業問題沖擊社會秩序。

從表面上看,銀行的壞賬率是問題所在,因為他們風控模型基本沒有,給大型企業發放貸款完全成了政治任務,完全起不到指導經濟生產的作用,但是從深層次看,這是一個生產問題,即大、小企業無法直接依據市場信號去進行生產,甚至於和生產和消費端完全解耦,憑著一種慣性去運行,大型企業不想著改變產品質量,小企業不開拓民用市場。

但是從他們自己的角度看,大型企業可以輕易獲得貸款,那就不需要根據市場去組織生產,小企業只要能賣給大企業,那麼遲早就會有政府組織銀行給大企業貸款,最終可以收到貨款。

事實上,雖然最終三角債被「解決」,但是是以轉嫁債務的方式擺脫銀行身上的負擔,實際上等同於既往不咎,而大、小企業在擺脫危機後才開始按照市場信號去生產,但為時已晚,最終勝出者是長三角、珠三角。

類比一下,ETH 就是大型企業,LSD 是小企業,再質押就是銀行,在這個邏輯中,並不是簡單的 ETH 槓桿在擴大,而是 ETH– 信用憑證 — 製造代幣 — 反哺 ETH 的循環往復過程,核心祕訣在於整個流通過程的收益率要高於 ETH 質押收益率,否則就會資不抵債,也就是整個債務超越經濟增長後,經濟增長連債務利息都無法償還,就更不可能消除債務,目前的美國、日本和歐洲就在這條道路上狂奔,其中美國的情況最好,因為美元的代價通脹每一個人都要承擔,你有 USDT 就要承擔。

債務經濟確實不可持續,不過這種搞法有其合理性,ETH 就是基於質押而來,這是最大的政治正確,只能攻擊再質押服務們的質押金額少、不夠去中心化或者安全問題,但是無法否定 PoS 本身。

三角債 or 溫和通脹:Restaking 再質押的另類視角插图5

三角債和再質押類比

作為生產企業,ETH 確保了質押收益基準線,無論是 LSD 還是再質押,都要高於或接近該線,而 LSD 傳遞給再質押信用憑證,再質押需要藉此增強自己的儲備金,進而參與到更高收益的活動中去,從 ETH 過渡到再質押上,市場上的再質押 ETH 憑證代幣已經高於 104% 的 ETH,只要用戶沒有贖回,那麼市場上的財富被無形放大,也就帶來更強的再質押購買力和償債能力。

但是,風險也會如影隨形,再質押是基於信用的「貨幣」體系,那就要維持住自己的信用,以防用戶擠兌,Luna-UST 可是殷鑒未遠,這取決於再質押體系的回報承諾,事實上,EigenLayer 可供質押的資產包括 ETH、LSD、LP 資產等多種類型也是這個原因,畢竟風險太高了。

LSD 的風險在於 stETH 和 ETH 的兌換率,理論上,只要儲備金充足或者有白衣騎士救場,發生危機時兌換回 ETH 即可,但是再質押體系一方面要確保高額收益率,另一方面要滿足兌換需求,那麼只吸納 ETH 強相關資產固然安全,但是收益率無法保障,如果吸納過度另類資產,則其償債能力會遭受質疑。

目前 EigenLayer TVL 低於 Lido 也是如此,過度的堆疊產生不可控的危機,考慮一種理論上的情景:Lido 只需要回退到 ETH 本位即可,EigenLayer 需要退回到 stETH,再經由 stETH 退回到 ETH,如果是其他代幣,還存在回退 — 兌換更復雜的情況。(實際上不一定需要如此複雜的機制)

和三角債類似,再質押體系運作的表面是再質押網路的收益承諾,但核心是 ETH 的強大,除去合約安全危機等不可控因素,只要 ETH 夠強,EVM 生態 TVL 越高,基於 ETH 的質押和再質押網路就可以無限印鈔,1000 億的以太坊質押現貨價值,10 倍也才萬億規模。

只要 ETH 被更多人和機構接納,再質押體系就是高效且溫和的通貨膨脹,我們會一起度過一個溫暖的繁榮期,一切 ETH 相關資產都會價格上漲,如此這般,直到大廈傾塌。

結語

再質押的產品是貨幣化的以太坊安全性,經濟模型是溫和的通貨膨脹,這樣的槓桿是在緩慢上行,而不是像合約 x125 倍的暴力和劇烈,ETH 相關資產價格上漲也不會像 DeFi Summer 那樣迅猛。

但是這和 Lido 的代幣 LDO 和 EigenLayer 自身代幣價格並無太多關係,因為以太坊的核心只有 ETH ,絕對容不下第二個主網相關資產,這對於 PoS 機制下的以太坊網路是最後的底線,也是 Vitalik 猛噴 Celestia 的根本原因,一切收益歸於 ETH。

相比於位元幣,以太坊需要給 ETH 製造收益來源,而 BTC 自己就是收益,這是完全不同的情況,至於其他網路的質押和再質押,它們首先要回答自身所依附公鏈存在必要性,否則只是一輪跑得快的 Gambling 遊戲。

聯系郵箱:0xniumao@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