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在為“雪季”買單?



誰在為“雪季”買單?插图1作者 | 程佳

編輯 | 唐飛

12月10日夜,北京迎來今冬第一場大雪。

打工人盼雪的心情,似乎比過年還興奮。截至12月11日16時,市屬公園接待雪中賞景遊客超過10萬人 。

比北京大雪來得更早一步的,是2023年的滑雪季。

11月以來,國內各旅遊目的地室外滑雪場已經集中開板。第一批滑雪玩家早已爭先恐後地擠滿了各個雪場,他們身著鮮豔的滑雪服,手持雪杖,腳踏雪板,從雪道上飛馳而過,盡情享受著冰雪帶來的速度與激情。

數據能更直觀的體現大家的熱情。飛豬和去哪兒等平臺數據均顯示,進入11月,平臺上“滑雪”相關蒐索熱度環比前一個月再上臺階,增長100%以上。其中,長白山滑雪、崇禮滑雪、亞布力滑雪、萬龍滑雪、安吉滑雪、新疆滑雪、松花湖滑雪、神農架滑雪的熱度全部翻倍增長。11月全國滑雪場門票預訂量同比2019年也增長147%。

進入12月,玩家們對於滑雪的熱度,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攜程平臺數據顯示,截至12月6日,今年雪季平臺上“滑雪+”相關產品蒐索熱度同比增長一倍以上。同時,今年滑雪出遊決策也大幅提前。據攜程訂單數據,目前預訂元旦、春節期間滑雪團隊遊產品訂單量同比去年分別增長6倍、16倍。

滑雪消費熱,也帶動了滑雪領域的創業熱、投資熱。根據《中國冰雪產業發展研究報告》預測,2023年中國冰雪產業規模將達到8900億元,2025年將達到1萬億元,佔中國體育產業總產值的五分之一。

資料顯示,多家上市公司已開始積極佈局,他們涉及的領域包括旅遊、體育、文創、房地產銷售與租賃等。究竟誰在諸神混戰的冰雪市場中,賺到錢呢?

誰在為“雪季”買單?插图3一個月前,滑雪已經熱了

大部分雪場開板還不足一個月時間,而已經有很多滑雪愛好者,完成了首滑“打卡”。

“早段時間刷短視頻看到有預售票,就隨手買了。”在北京工作的西格瑪向價值星球表示,長春雪蓮山滑雪場是11月初剛開板,恰好那時他在長春出差,在週末就順道去滑了一次雪,“當初買的時候98元一張門票,反正挺便宜的。”

誰在為“雪季”買單?插图5長春雪蓮山雪場。圖源:西格瑪拍攝

另一邊,當全網都在吐槽北大湖雪場票價瘋漲,千元一晚起住之時,享受完早鳥價的沐晴,早已返程。

滑雪結束回公司上班的第一天,沐晴身邊多位年輕同事,便挨個前來詢問其有關滑雪的相關事項,從裝備到票價,再到飲食住宿,問了個遍,“畢竟南方只有室內雪場,大家都想著趁這個雪季去東北戶外滑雪,所以有出行想法的都來找我要攻略了。”

沐晴這次為期一週的“住滑行”,由於提前預訂、非旺季等因素疊加,和當下同期出行相比,少花了不少錢,“往返機票還有中轉地搭車所花去的交通費用,差不多3000元,是這次出行的最大開銷。提前幾個月訂的山湖居5日早鳥住滑套餐,一晚才499元。”

誰在為“雪季”買單?插图7圖源:微博@央視財經

相較於“跨省赴雪季”的沐晴而言,家住吉林的阿田,則享受著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吉林本來戶外雪場就多,我最早接觸滑雪是在2017年,那時候滑雪都還沒火起來。特別是前年年底,我家附近蓋了個大型雪場後,我開始了‘特種兵式’滑雪,雪季只要是有時間,我都會去雪場。”

今年,阿田家附近的雪場11月18日開板,阿田在11月20日便前往雪場開滑,“就當一項興趣愛好玩,畢竟往返通勤也方便。離得近,往返油費200元+,過路費50元+,交通成本也不高。”

而與過去被稱為“中產遊戲”不同,“大眾化”和“年輕化”是滑雪這項運動,近年來給人留下的新印象。

“年輕化”容易理解,畢竟滑雪歸根結底也是一項極限運動。而滑雪運動從“中產遊戲”向“大眾化”發生轉變,背後則是多重因素疊加的結果。

在中國城市發展研究院·農文旅產業振興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袁帥看來,除了與社會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準提高的大環境背景有關外,也因冬奧會的舉辦和冰雪運動的推廣,使得滑雪運動得到了更多的關注和認可,吸引了更多的人參與其中,“以及,近年來,滑雪運動的設施得到了不斷完善,也使更多人可以更方便地接觸這項運動。”

浙大城市學院文化創意研究所祕書長林先平則直接點明,滑雪運動正在向大眾化和年輕化轉變,既是趨勢也是必然,“一方面,冰雪運動本身的刺激性和挑戰性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參與;另一方面,政府對冰雪運動的推廣和普及也使得更多的人有機會接觸和了解冰雪運動。因此,可以說滑雪運動正在朝著更適合年輕人,或者說是年輕人更願意嘗試的方向發展。”

誰在為“雪季”買單?插图9想要滑好雪,裝備先花1萬元

然而,雖然滑雪運動正趨向“大眾化”,但滑雪的開銷卻一點也不“大眾”。

如上文提及買了“早鳥票”的沐晴,即便此番滑雪之旅的“性價比”拉滿,但依舊花去了沐晴大半個月的工資,“加上保險、吃飯等其他支出,總開支接近6000元。這還是我沒添置雪具,雪服也是閒魚買的二手前提下的開支,如果要配置整套裝備,沒一兩萬元,根本兜不住。”

家附近便有大型雪場的阿田,省下了往年去松花湖和北大湖這類大型雪場的開支,“以前會攢個週末去松花湖和北大湖,現在近處有了就不去那邊了。但現在漲價也是真厲害,幾年前松花湖門票才100多元,住的萬科公寓也才100多元一晚,現在這個價格想都甭想。”

在路費上花費較少的阿田,在“滑雪”專案上花的卻不少。“門票淡旺季均攤一下算350元,往返油費和過路費,摺合150元,這就是500元。”自嘲“人菜癮大”的阿田,去雪場滑雪的頻率並不低,近乎一週一次,這便意味著,每月門票與交通成本支出便要2000元。

而這遠不是阿田在滑雪這項運動上的大頭支出,自備的滑雪裝備才是開銷最大的地方。

誰在為“雪季”買單?插图11滑雪中的阿田。圖源:阿田提供

阿田拿出了一張去年滑雪的照片向價值星球介紹,“雪服是國產的nobaday,比較便宜,但外套和馬甲也得3000元+,然後雪鏡是歐克利的,要1500元,頭盔和手套加起來2000元。裡邊穿的速幹衣是國產的,1200元,其餘護甲、護臀、護膝,加起來2500元+。”

阿田解釋,強調國產的原因主要是因為“便宜”,“我買的這些裝備都只能算是中下水平的,如果全都替換成國外高端品牌的,價格還得翻幾倍。”

對於滑雪必備的雪具“三大件”,阿田則出於安全需求,盡可能選擇更好的,“買的固定器、雪鞋和雪板,具體多少錢我忘了,但一萬元肯定不夠。”今年阿田還花了近萬元,把頭盔、雪鏡和護甲都換了,“反正裝備都是消耗品,更新速度純看個人餘額情況。”

滑雪的確不是一項經濟實惠的運動,但貴有貴的體驗,便宜也有便宜的玩法。像沐晴一樣租裝備、買二手,又或者像西格瑪一樣去就近雪場,豐儉全由人。

如自稱“業餘選手”的西格瑪便直言,“我只買了滑雪服、手套、護具之類的,攏共花了一千元左右。其餘頭盔、雪鏡和雪具都是租的。”

但要從業餘選手進階到職業玩家,還是得花錢。“我自己還是對滑雪挺感興趣的,想花點錢培養下,等專案結束從長春回北京後,會計劃配齊裝備。”西格瑪說道。

誰在為“雪季”買單?插图13最熱滑雪季?

隨著滑雪大軍的日益壯大,想從中分一杯羹的從業者不計其數。

業內普遍認為,2023-2024年雪季,是後冬奧時代的第一個完整雪季,國內滑雪市場在新雪季將迎來強勁復甦,更有甚者,將今冬稱為“最熱滑雪季”。

對此,林先平表示,今冬是否是“最熱滑雪季”,還需要看具體的市場情況和消費者需求,“不過,隨著冬奧會的宣傳和冰雪運動的普及,滑雪市場的前景確實非常樂觀。”

上海證券也分析表示,冬季奧運會的召開以及國家對冰雪旅遊經濟發展的支持,使得冰雪旅遊成為當前我國旅遊業發展的熱點,國內各個省市冰雪旅遊目的地、服務接待設施持續建設、升級,多樣化產品持續推出,消費者冰雪遊出遊熱情持續升溫,預計2023-2024年冰雪季出遊人次及旅遊消費將迎來高速增長。

誰在為“雪季”買單?插图15圖源:pexels

而隨著冰雪旅遊的人次和消費的大幅增長,各地政府也紛紛出臺優惠政策以吸引更多的遊客。

其中,擁有70多家不同規模滑雪場的吉林,發佈了《2023-2024新雪季吉林省冰雪政策》,面向遊客、旅行商、俱樂部、投資企業等經營主體,從消費券、直通車、航線、專案投資、貸款貼息等方面制定出臺了3方面11條優惠政策。其中,面向省內外遊客發放3000萬元消費券,同時還專門設立了1000萬元的冰雪交通補貼。

新疆阿勒泰地區也推出了景區免門票、一票通政策等惠民政策,據統計,該地區開板以來累計滑雪人數已達86000多人次,營業額達到2359萬元。

此外,在攜程、同程、美團、抖音等互聯網平臺,以及各大航空公司和旅行社的網站上,隨處可見與各地合作推出的新文旅產品和一站式服務。而與冰雪相結合的消費場景也越來越多,典型的如冰雪節、冰雕節、音樂節等,更有結合不同地域特色推出的冰雪教學、冰雪競技、冰雪研學等。

除此之外,民宿、教練、旅拍等服務也吸引了一波從業者擁抱“滑雪季”。

上市公司也瞄準這個機會,紛紛入局其中。價值星球梳理各大上市公司最新公開資訊以及交易時發現,長白山、豫園股份、萊茵體育、天橋起重等公司都在“滑雪運動”方面有業務佈局。

其中,長白山圍繞“賞雪必看、滑雪必玩、戲雪必選、雪季必遊”,來打造冰雪旅遊季產品;豫園股份在年初抄底了“日本滑雪度假村”,最新財報數據顯示,旗下日本北海道滑雪度假村“星野TOMAMU”獲益於旅遊消費復甦迎來收入增長;萊茵體育則通過資產重組,新增冰雪山地旅遊運動等旅遊相關業務;天橋起重旗下子公司天橋奧悅,目前已經為重慶金佛山北坡滑雪場等多個大型滑雪場提供設備,並正在探索冰雪嘉年華旅遊專案。

“目前看來,滑雪市場的發展趨勢是持續的,不會是一時的熱潮。隨著時間的推移,滑雪市場可能會更加成熟和完善,提供更好的服務、設施和體驗,吸引更多的人參與和喜愛冰雪運動。”林先平認為,滑雪市場的發展會一直熱。

但另一方面,滑雪市場也面臨著明顯的季節屬性,如何在“旺季抓銷售、淡季抓管理”,如何增加復購、留住顧客都是擺在冰雪從業者面前的問題。同時,滑雪熱驅動了眾多國內相關設備(裝備)製造商加入其中,但受限於技術和核心工藝等問題,行業已經迎來一波洗牌。資料顯示,近兩年國內創立的滑雪品牌已經超過200個,但是目前仍健康經營的不足三分之一。

可見雖然大眾對冰雪專案的熱情高漲,相關企業和從業者積極進入,冰雪“文體旅”融合消費也呈現火熱態勢。但對於冰雪行業本身而言,仍存在“精耕細作”的提升空間。

*沐晴、西格瑪、阿田為化名

*本文基於公開資料撰寫,僅作為資訊交流之用,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聯系郵箱:0xniumao@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