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版拼多多,殺瘋!



海外版拼多多,殺瘋!插图1

海外版拼多多,殺瘋!插图3

先有拼多多,現在是Temu。

相比阿裡、京東等平臺一直沖在國內、海外市場的最前線,拼多多一直以來都沒有刻意“搶佔先機”。

但神奇的是,它卻總能在激烈的競爭中佔有一席之地。

進入美國市場僅一年多,Temu在海外的體量已經是僅次於老牌電商巨頭亞馬遜和跨境傳奇新秀SHEIN的最大跨境電商平臺。

走得慢一點,會走得好一點嗎?


01


作為幾大電商平臺中明顯的後來者,拼多多憑藉魔性的“砍一刀”,伴隨著重重爭議,打開了市場。

儘管市場份額不及淘寶和京東,但拼多多這幾年也逐漸佔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海外版拼多多,殺瘋!插图5

在海外電商市場,阿裡巴巴早已推出阿裡國際站和速賣通,京東也在多次嘗試後確定了自己的定位,只有拼多多的Temu姍姍來遲。

但是,Temu的聲浪卻越來越大,甚至逐漸反超了這些“前浪”。

第三季度,Temu的銷售額已經突破50億美元。9月,正值Temu上線美國市場一週年之際,單日GMV甚至一度達到8000萬美元。

如果說今年上半年Temu的GMV達到30億美元已經足夠令人瞠目結舌,但到了下半年,這個數據已經僅僅是Temu一個月的GMV。

上半年數據出來之時,大家對於Temu年底達到150億美元的年度目標或許還心存疑慮,然而現在來看,這一目標或許能超額完成。

根據預測,疊加上即將到來的“黑五”和聖誕節,Temu今年的GMV或許能達到180億美元。

這個成績,已經達到了SHEIN去年銷售額的60%。

完成這些,Temu只用了一年多。

在這一年間,Temu的業務也已經陸續開展到了47個國家,除了最先進入的美國,還在歐洲、大洋洲、南美洲甚至東南亞展開了業務。

9月,近一個月Temu就將業務擴張到了10個國家,也創造了單月擴張國家數的記錄。

2016年,在央視財經《對話》欄目上,拼多多創始人黃崢,對著位元組跳動創始人張一鳴說,“如果我是張一鳴,我想我可能會更加激進地做全球化”。

幾年之後,這句話成真了。

TikTok的電商業務週週轉轉最後才落地美國,Temu出海的第一站,就選擇了競爭最激烈的美國。

去年9月,Temu正式進入美國市場。作為“裂變營銷”鼻祖,一落地,Temu就開啟了“百億補貼”。

相比國內的“砍一刀”,Temu在美國的政策更加直接,拉到五個新人註冊,就能直接獲得20美金。

這一病毒式營銷以及Temu低廉的價格,使得短時間內,Temu就沖上了下載榜的前列,超過亞馬遜和SHEIN。

此後,Temu也一直保持強勁的勢頭,多次登上免費下載榜榜首。

海外版拼多多,殺瘋!插图7

今年3月,美國最大體育賽事超級碗卡塞, NFL官方數據顯示,2022年超級碗的觀眾總數達到驚人的2.08億。因此,超級碗的廣告價格也是全球最貴, 2022年超級碗一條30秒的廣告花費為700萬美元。

Temu卻將自己長達三十秒的Shop like a Billionaire廣告片投放了不止一次,彼時僅推出不到一年的Temu也因此成為在超級碗上投放的最年輕品牌。

這樣的營銷投入也換來了巨大的收入,廣告投放後,Temu國內的多個倉庫訂單多到爆倉。

能夠獲得如此強烈的反響,也來源於Temu“激進”的低價,而低價就是銷量最好的助推劑。

相比亞馬遜上動輒十幾乃至幾十美元的小商品,Temu上商品普遍不超過10美元。

很多同樣的商品在Temu上的價格甚至只是亞馬遜上零頭,對比國內也沒有高出太多。

如此大額的補貼和近乎瘋狂的投入並不可持續,但對於Temu來說,這些都不是首要考慮的問題。

在商業飛輪轉起來之前,最好的操作就是繼續更大力地讓他旋轉。

最近,拼多多還提高了對Temu的預算,將年初的200億漲到了230億,來應對新市場的擴張需求。

上市以前,大家對於Temu的評價不一,但是毫無疑問,大家都沒有猜到它會如此飛速地運轉起來,超乎所有人的預期。

一年以後,面對這樣的成績,質疑消散了嗎?


02


Temu推出之初,就有不少人認為,這將是翻版Wish。

Wish成立於2010年,是老牌的跨境電商四大天王之一。在拼多多借Temu出海之前,Wish還一直被稱為“海外版拼多多”。

作為一家主打低價策略的平臺,Wish雖然面向海外,但是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商品來自中國。

通過極低的店鋪開設門檻、免除上傳商品費用等政策,Wish聚集了大量賣家,也使得平臺上的商品價格被壓縮到了極點,吸引到了巨大的流量。

從一開始,Wish的定位就是面向低價商品,因為Wish創始人認為,美國人根本沒有儲蓄的習慣。

他確實是對的。

面臨疫情的沖擊,2020年底,成立十年的Wish月活用戶一度超過一個億,達到有史以來的最高峰。

Wish也在這個時間段成功在納斯達克上市。

然而兩年之後,Wish的月活就僅剩2500萬,不到巔峰時期的四分之一。

成也低價,敗也低價。

在極度內捲的低價戰爭下,賣家沒辦法對價格進行提升,那麼只能對於成本一再下探,從而導致商品質量只會越來越差,劣幣驅逐良幣,最終導致平臺生態徹底崩壞。

因此,很多人看來,“低價平臺”基本等同於“低質平臺”,這種觀點存在一定合理性。

但是Temu並不是Wish。

相比每個人都有的物流、供應、商品等基本要素,Temu能夠成功,一個比較恰當的比方是,相比一個平臺,Temu更類似於一個“超級大賣家”。

不管什麼平臺,都需要面臨“買家”和“賣家”這兩方面的衝突,然而Temu不會,它只對“買家”負責。

從一開始,Temu推行的就是全託管模式,對於Temu的賣家而言,他們只需要供貨給Temu,而Temu只需要對商品進行淘汰、篩選和上架即可。

擁有了選品和定價上絕對的話語權的同時,由於超乎尋常的影響力,Temu根本不缺賣家,每一個SKU 背後,都有著大批賣家在等著給Temu供貨。

這個不符合定價要求,那就換一個,Temu需要做的,只是不斷推出最低價。

因此,Temu的物流、倉庫乃至商品,實際上都只是錦上添花,而並不是他成功的關鍵。

也正因這樣幾乎“顛覆性”的商業模式創新,Temu攪亂了整個市場。

儘管面臨賣家流失和資金投入的問題,但Temu在下沉市場仍舊沒有可以匹敵的對手。

甚至Marketplace Pulse發佈的報告也不得不感慨,Temu代表的中國式銷售(Sold by China),正在淘汰著美國國內零售商。


03

結語


從ZARA到SHEIN,從亞馬遜到Temu。

這並不是新事物打敗舊事物,而是低價對高價的沖擊。

過往,歐美人更願意選擇的是客單價高的商品,而現在,低價變得越來越香。

Temu的瘋狂增長,實際上證明瞭全球的消費降級。

只要這樣的趨勢持續,Temu也能繼續保持運轉。(全文完)

文章來源:格隆匯

聯系郵箱:0xniumao@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