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个号称“过街神器”的交通警示柱亮相厦门街头。这个交通警示柱被安置在斑马线两侧,当探测到行人时,会发出语音提醒行人快速通过,同时顶部“黄闪”的警示灯光会立即转变为“红蓝爆闪”状态,提醒机动车驾驶员,路口处正有行人过街,需要减速慢行。
其实,类似的过街神器在各大城市都有应用。比如在成都街头,行人即将进入斑马线时,传感器就能探测到行人,斑马线两侧的智能安全桩会立刻同步投射明亮的红色光线到行人小腿处,形成红色投影,引起途经此处的驾驶员注意。
另外还有一些城市,在人行道上铺设警示“光带”。警示灯嵌入人行道内,与交通信号灯切换系统保持同步,即使行人低着头也能判断红绿灯状态。这些创新性的过街神器,都是为了保障行人安全,为那些边玩手机边过马路的“低头族”保驾护航。
消息就是这样,来看看能学到什么知识。
虽说是有了“过街神器”,但边玩手机边过马路可不是个好习惯。手机不仅会分散我们的注意力,而且走路时盯着手机,会让我们原本宽阔的视野范围缩小到 1—10 度之间,完全注意不到周边的动向。
还有,走路玩手机不仅仅危害自己,还会扰乱跟他一起过马路的一整队人。你有没有发现,在过马路的人群中,只要有了几个低头玩手机的,整个队伍的速度就被拖慢了。
有这样一个实验:研究者招募了20多个志愿者,模拟在马路上双向行走的场景。其中一组红色帽子人群在马路上专心致志地走路,而在另一组黄色帽子人群中,研究者安插了3个边玩手机边走路的人,分别处于队伍的前部、中部和后部。
实验表明,在安插了玩手机的人之后,黄色帽子队伍整队人的步伐都明显慢了下来。这好理解,因为玩手机的人行进速度很慢,他后面的人难以避开障碍,就不得不慢下来。
更神奇的是,对面红色帽子的队伍里,明明一个玩手机的都没有,但是整队速度也变慢了很多。这是怎么回事呢?研究者分析,当我们走在马路上,看到迎面而来的人群时,表面上看我们对他们没有关注。但实际上,我们会下意识地观察对方的眼神和走路姿态,预测他们前进的方向和位置,从而主动寻找通道,避免和其他人碰撞。
但是,玩手机的人低着头,导致对面的人看不到他的眼神,前进的方向也无法预测,只好放慢速度。这样一来,迎面而来的队伍速度也被拖慢了。你看,一个要素对系统的影响,往往超出想象,不仅仅是我们能预测的那一部分。
说到这里,我想起博弈论大师托马斯·谢林,在《微观动机与宏观行为》这本书里提到的一个现象。说在早高峰的高速公路上,如果向南的车道发生了一起交通事故,那么,隔壁向北车道的车速下降得往往比向南车道还要快。这是为啥呢?
原因非常可笑,就是向北车道的司机出于好奇心,想看看另一边车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于是不约而同地踩了一脚刹车,花10秒钟时间匆匆往那边看了一眼。10秒钟好像很短,但想想看,如果每辆车都多花10秒钟,那么后面的车速度就会越来越慢,最后面的司机甚至可能会多花1个小时。更可笑的是,可能现场已经被清理干净了,但后来的人想搞清楚前面的人到底在看什么,仍然会放慢车速。
你看,每一个微观个体与宏观系统之间,都存在着复杂互动。不管我们主观上是不是想改变这个世界,实际上我们每个人的每次选择,最后都可能影响到这个世界。我们每个人,对这个世界都是负有责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