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承担技术创新的早期风险?《2022年医药研发趋势年度分析》
今天我们从两个话题出发,为你提供知识服务。一是《2022年医药研发趋势年度分析》发布,二是“520”到来。
来看今天的第一条。最近,全球医药智库信息平台 Informa Pharma Intelligence发布了《2022年医药研发趋势年度分析》白皮书。报告中提到,去年全球有一半以上大型药企的研发管线规模在缩小,而中国医药企业的研发管线却在大幅增长。所谓“研发管线”,是指一款药从研发到上市的全流程,可以简单理解为产品线。
白皮书统计了全球5000家医药公司的研发情况,从中评选出2022年全球研发管线规模Top25榜单。其中有两家中国医药公司的排名大幅提升,首次挤进了前25强,分别是:排第16名的恒瑞医药和排第23名的复星医药。另外还有一家百济神州,也排到了这份榜单的第26位。
白皮书还显示,在过去一年中,中国医药研发公司在全球医药研发公司中的占比从9%上升到12%;目前中国药品研发数量已经占到全球研发数量的20.8%,仅次于美国。白皮书作者认为,中国药企的医药研发能力已经追上来了,正在挤进全球第一梯队,有极大的竞争潜力。
消息就是这样,来看看能学到什么知识。
我注意到,上榜的几家中国药企,百济神州来自北京,复星医药来自上海,而榜单上最靠前的恒瑞医药却来自一座四线小城市——江苏连云港。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过一句话,“中国医药看江苏,江苏医药看连云港”。
连云港这个在江苏省内都不太起眼的小城市,却是中国医药创新重镇,被称为“中华药港”。这里长出了恒瑞医药、正大天晴、豪森药业、康缘药业这四大上市药企,它们每年将10%以上的销售收入用于研发,远高于全国药企1%—2%的平均水平。截至去年年底,全国所有获批上市的国产1类新药当中,连云港药企就独占了12%。
你知道,医药研发是一个风险极高的事情,业内有个“双十”说法,也就是,研发一款新药,要花10年时间、投入10亿美元。一般的药企,还真不敢砸钱搞新药研发,生产点仿制药能赚钱就行。为什么连云港药企在新药研发上这么“激进”呢?我看了很多相关报道,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一点:除了当地药企自身的创新意识,还有很重要的一环,就是连云港市政府舍得拿出真金白银来支持药企。
连云港政府每年配套5%的财政收入,专门用来支持医药企业的创新研发。此外,针对药品研发周期长的特点,企业研发每取得一步进展,都会获得政府奖励。比如,获得1类新药临床试验批准,奖励100万元;完成1期临床试验,奖励200万元;完成2期临床试验,奖励300万元;等等。当地药企说,正是有了政府“撑腰”,他们才舍得在研发上下血本,这也才有了连云港药企今天的成就。
那么,连云港政府资助药物研发,这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特例”吗?还真不是。以美国为例。我们通常以为,美国的各大知名药企是新药研发的主力。但实际上,在获批上市的全部新药当中,有2/3的最具创新性的药物,可以追溯到政府资助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各个实验室。美国政府每年会拿出约300亿美元预算给到国立卫生研究院,用于新药研发。相比来说,那些知名跨国药企更喜欢投资于风险较小的“创新仿制”药物。
我在文稿区放了一张图,这是英国经济学家马祖卡托提出的“创新回报曲线”。这张图的横轴是时间,纵轴是回报,一项技术在整个生命周期中的创新回报是呈S形曲线的。可以看出,在技术创新的早期,风险极高、回报极低;慢慢地,当技术趋近成熟,已经接近商业应用的时候,就像图中标出的A点,这时候再花一点钱添一把火,创新回报收益就能获得指数级增长。
马祖卡托说,我们通常认为,美国的科技创新之所以这么牛,是因为有活跃的企业家和风险资本家。但实际上,无论是商业企业还是风险资本,都很少介入A点之前的创新阶段。特别是风险资本,他们会耐心等到A点出现之后,在最合适的时机介入,以最小的创新投入获得最大的创新回报。风险资本其实并不承担技术创新的早期风险。
那么,是谁那么傻,在风险极大、回报极低的创新早期阶段,持续投入大量资金呢?答案是政府。除了刚才提到的制药领域,还有IT领域同样如此。比如谷歌的算法,最早是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资助的;苹果智能语音助手SIRI,最早是由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资助研发的;GPS系统,最早是由美国海军资助研发的;触摸屏技术,最早是由中情局资助研发的。
所以结论是什么呢?马祖卡托认为,外界认知的美国创新体系当中,风险资本的作用被大大高估了,而政府的作用被系统性低估了。如果其他国家只知道学习美国的风险投资经验,而没有一个有远见的政府来承担技术创新的早期风险,创新就成了无源之水,这个国家是不可能真正建立起自己的创新体系的。
为此,马祖卡托提出了“创新型政府”的概念,也就是,政府不仅仅是为创新创造条件,政府本身就是创新的主体之一。国家之间的技术竞争,不仅仅取决于企业的创新能力,更取决于政府对前沿技术的预见能力和投入决心。
来看今天的第二条。
今天是“520”,别忘了在今天向你的另一半表达爱意。也趁着这个机会,我们来聊聊亲密关系。说实话,我为今天这期节目,专门去翻了好多讲亲密关系的书,感觉能说的道理差不多都被说过了,要接纳、要尊重、要欣赏、要依恋等等。但是为什么,听了这么多道理,很多人还是处理不好亲密关系?
后来我翻到一本薄薄的小书,叫《林文采亲密关系课》,作者林文采是一个马来西亚的心理学家。书里面有一个观点挺触动我的。想要拥有和谐的亲密关系,也许不用拼命在亲密关系当中去使劲儿,而是“功夫在诗外”。
也就是说,有些人处理不好亲密关系,不是因为遇人不淑,也不是因为没有掌握相处之道,而是他自己根本就没有为进入一段亲密关系做好准备,没有拿到进入亲密关系的“资格证”。在这种情况下,无论另一半是谁,他的亲密关系都会出问题。
那么,什么是进入亲密关系的“资格证”呢?一句话,拥有成熟心智。书里的原话是,“婚姻不是给小孩子准备的,婚姻是给一个长大的人准备的。”
具体来说,成熟心智包括五种能力。
第一,与他人建立连接的能力。如果一个人的连接能力很差,和同事、朋友、亲戚甚至爸妈都搞不好关系,他指着通过一段亲密关系来拯救自己,一定会失望。大概率地,如果一个人单身的时候不快乐,结婚以后也不会快乐。
第二,是爱与被爱的能力。爱,是不计回报地付出;而被爱,是能感知到别人对自己付出。如果一个人从来没有不计回报地付出过,而当别人付出时他也无动于衷,可以说他就还没有具备爱与被爱的能力。
第三,独立自主的能力。既包括人格上的独立,也包括经济上的独立。如果没有独立自主的能力,等着在婚姻里被别人拯救、被别人养活,就会比较危险。
第四,拥有安全感。这不是指拥有什么东西带来的安全感,而是指我能够全然地信任自己,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击不垮我;即使婚姻失败、事业失败,都没什么大不了,我只要活着就有希望。这就是安全感的来源。而如果一个人没有这样的安全感,想到亲密关系中去索取安全感,不断要求对方的承诺,会很可怕。作者反复强调:“自己没有安全感,却想让配偶给到自己足够的安全感,此路不通!”
第五,拥有价值感。偶像剧里,男主经常会对女主表白说:“没有你,我的生命毫无意义。”如果这句话是真的,那只能说明,男主的心智还没有完全成熟,而女主日后一定会不堪重负,没有人能够真的为别人的生命意义负责。一个心智成熟的人,他的意义感和价值感是完整的,他在亲密关系当中就会很从容。如果配偶肯定他、赞美他,他会感恩;如果配偶这方面做得不够好,他也不会有那么多的怨言,他知道自己的价值所在。这样一来,亲密关系的容错空间就很大。
你看,一个心智成熟的人,一个拥有连接能力、爱的能力、独立能力,具备安全感和价值感的人,这样的人就是一个宝,他只要不遇到太差的人,都会获得幸福。相反,如果本身不具备这些能力,想在亲密关系当中去索取安全感、价值感和意义感,那么,他大概率会落空。就像作者说的:现在我不快乐,所以解决方案是结婚。这种想法是错的,婚姻并没有拯救一个人的功能。正确的做法是:先学习做一个快乐的人,然后把快乐带进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