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讯飞怎样找到盈利基本盘?



今天我们从两个话题出发,为你提供知识服务。一是AI英语教育“流利说”纽交所退市,二是科学界绘制出“猕猴细胞图谱”。

来看今天的第一条。4月上旬,做英语口语培训的中概股“流利说”收到纽交所通知,正式启动退市程序。要知道,流利说当年是顶着“AI教育第一股”的名头奔赴纽交所上市的,它的主要业务是用AI来教成人练习英语口语。流利说2018年上市,但是之后几年始终没有实现盈利,同时付费用户数在不断流失,流利说股价在去年7月份跌破1美元。有人说,流利说的根本困境在于,吃透了技术,但没有吃透教育。

消息就是这样,来看看能学到什么知识。

我注意到,就在流利说被纽交所通知退市的同时,另一个以AI教育为主营业务的科技公司也刚刚发布了年报。这家公司2021年全年营收183亿元,同比增长40%,连续10年的平均营收增长率超过了25%,是罕见的高成长企业。

你肯定很好奇,这到底是哪家公司?我来揭晓答案:科大讯飞。听到这儿,你可能会一愣:科大讯飞不是搞智能语音识别的吗,怎么和教育扯上关系了?别急,咱们来看一下科大讯飞的年报就知道了。

在科大讯飞的总营收当中,教育产品占34%,智慧城市占27%,开放平台和消费者业务占25%。你看,科大讯飞营业收入的最大头就是来自教育产品,包括智能评卷系统、因材施教系统、AI学习机、扫描词典笔等等。

从增速看,科大讯飞的教育产品营收,两年平均增速达到65%,在所有产品中增速最快;从利润率看,教育产品的毛利率超过50%,是其他产品毛利率的两倍。毫无疑问,教育产品是拉动科大讯飞业绩增长的火车头。所以有人说,科大讯飞可能是唯一一只不受“双减”影响的教育股。

再来看,如果我们把科大讯飞放在人工智能企业这个维度去看,它的业绩表现也不一般。科大讯飞从2008年上市时就实现了盈利,之后一直保持利润增长,去年纯利润为15亿元。相比来说,很多知名的AI同行,像寒武纪、第四范式,以及有“AI四小龙”之称的商汤、旷视、依图、云从等,至今都还没有盈利。事实上,AI企业“技术难落地、业务难盈利”已经成为投资界的共识,过去几年的AI投资热也降了不少温。

那么,科大讯飞是怎么找到自己盈利基本盘的呢?说起来,这个过程非常曲折。

你知道,科大讯飞的核心技术是智能语音识别,他们在这个领域深耕多年。但是,怎么把智能语音识别变成一个能够持续盈利的产品,却是一道大难题。一开始,最容易想到的思路就是直接面向C端卖软件。科大讯飞推出的第一套软件叫做“畅言2000”,可以用语音操作电脑、输入内容,相当于PC时代的Siri,价格为每套2000元。

科大讯飞对这套软件寄予厚望,还下血本打出广告“会说话就会用电脑”。想想看,那是在2000年前后,这么贵的价格,使用体验也不够好,注定了这款软件根本卖不动。科大讯飞巨亏2000多万元,差点倒闭。

此路不通,科大讯飞及时止损,转战B端。科大讯飞把他们的语音合成技术,做成智能电话客服系统卖给企业。华为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随后,中兴、神州数码等50多家企业都向科大讯飞采购了智能客服。当然,那时候所谓的“智能客服”还相当粗糙,就是你拨通前台总机之后,说你要找谁,那边的AI会自动识别人名,找到对应的分机号,自动为你转接。

当然,如果光是靠这些企业,还撑不起B端市场的生意。这时候,一个更大的机会来了。你可能还记得,在2005年前后,国内兴起了彩铃,不过,如果打电话给运营商选购彩铃,只能通过按键1~9,从9首歌里面选,可选的太少了。能不能直接报歌名就能选彩铃呢?这时候,科大讯飞的语音识别系统就大展身手了。他们开发了一套“声动炫铃”系统卖给三大运营商,2005~2008年的净利润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30%,科大讯飞也在2008年在深交所成功上市。

B端这条路算是走通了,但是很快,追兵杀来了。BAT等大块头都开始亲自下场做智能语音,并且由于它们手握海量数据,可以实现更快速的机器学习,科大讯飞早年建起来的技术护城河也没那么宽了。另外,还有思必驰、云知声等新锐语音技术公司在细分赛道快速成长。B端赛道顿时成为红海,科大讯飞的利润率也从2015年开始下滑。

这时候,科大讯飞开始在另一条赛道发力,这就是面向公共部门的G端市场。早在2004年,当时的教育部副部长到科大讯飞考察,提出可以在普通话考试中应用语音识别技术,科大讯飞抓住机会,通过开发普通话测评系统切入了G端教育赛道。

后来,在B端遇到强劲对手的情况下,科大讯飞加快G端布局,研发了智能评卷系统、英语听说考试系统、因材施教系统等G端教育产品。目前,科大讯飞在英语听说考试系统中占有100%市场份额。

在G端教育市场拿下市场龙头地位之后,科大讯飞再回过头来,重新捡起被放弃的C端市场,开发学习机、词典笔等产品,在教育行业形成G端、B端、C端合围之势。比如,英语听说考试系统是一个G端产品,通过这个产品可以延伸出面向B端的听说课堂产品,以及再延伸出面向C端的智能硬件“英语通”等。

再比如,科大讯飞为学校提供大数据精准教学产品,可以顺势把针对课后复习的学习机部署到学校,学生放学后自愿使用。要是觉得效果不错,家长就会愿意掏钱购买。如今,学习机成为科大讯飞另一个高增长的拳头产品。

你看,这种G、B、C端融合的产品战略打法,既和典型的在线教育企业不同,也和一般的AI企业不一样。科大讯飞在不断的试错当中,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商业模式。

 

来看今天的第二条。

4月13日,顶级学术期刊《自然》上发表了一项生命科学领域的新成果,是关于猕猴的细胞图谱。研究人员对成年猕猴身上45个器官里的114万个细胞进行了测序,把它们分成了113种主要类型和463种亚型,并绘制出了一张详细的细胞图谱。

这项研究由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主导,整个测序过程是在华大自主研发的测序平台上完成的。用华大集团CEO尹烨的话说,这张图谱,相当于“给猕猴编了一本字典”,你可以“看到”它的每个器官里有哪些细胞,可以看到每个细胞的分子特征,也可以看到细胞之间彼此协作的机理。

消息就是这样,我们来看看能学到什么知识。

科学家为什么要劳神费力,去给猕猴测细胞图谱呢?你知道,早在2003年,科学家就完成了“人类基因组计划”,绘制出了人类基因组图谱,并且在后来发展出了基因编辑等技术。虽然人类对基因的了解突飞猛进,但是,人类对携带基因的基本生物结构——细胞的了解,却还不够。

你知道,一个成年人体内有37万亿个细胞,每个细胞都包含全部的基因,细胞中的DNA序列是一致的。但是,不同细胞对基因的表达却完全不同。这就导致,科学家虽然能够发现某个基因突变会带来人体的变化,但不知道它具体是怎么发生作用的。举个例子。科学家发现,某一个DNA变异之后,人就变成了“早起鸟”,每天起床特别早。但是,科学家不知道为什么这个DNA变异会让人早起。

如果有了能够精确描述每种细胞特征的细胞图谱,科学家就能够搜索发现,这个DNA变异是导致了人类视网膜的一个细胞亚群发生了变化。这是一种能够感光的细胞,微弱的光线就能把它唤醒,所以人才特别容易早起。知道了这一点,“早起鸟”想多睡儿也特别简单,换个厚实的窗帘、睡觉前把它拉严实点就行了。

所以,在有了人类基因组图谱之后,科学家就开始进一步着手绘制细胞图谱。十年前,科学家们只能把人体细胞粗略地分成300种。最近几年,科学家对不同的人体器官以及小鼠等动物做细胞测序,向着“解码所有细胞”的终极目标前进。这张猕猴全身器官细胞图谱,就是最新成果,也是科学家第一次绘制出100万以上量级的细胞图谱。猕猴和人类的基因组差异只有5%左右,这张图谱可以作为医学上的重要参考。

比如,可以大大缩短药物研发时间。一般的药物研发周期动辄十年以上,而通过这个细胞图谱,研究人员就可以选定靶向细胞,去测试它们对这些药物的反应,快速选出几种有效的药物,再进行动物试验,从而大大缩短大规模药物筛选的时间。

再比如,有利于传染性病毒的防控。我们知道,新冠病毒主要感染呼吸道和肺,不过,如果去看细胞图谱,可以发现,肾脏、肝脏、胆囊的细胞,也表达出了新冠病毒的受体,所以医生在检查确诊患者肺部情况的时候,可能也会同步检查肾脏、肝脏和胆囊。

其他病毒也都是一样,基于这张图谱,科学家构建了126种病毒的数据库,列出了容易感染这些病毒的细胞类型。这就像一本“病毒字典”,可以快速查询病毒最有可能侵染的细胞类型,看到这些细胞类型可能分布的器官,帮助医生做临床诊疗。

2017年,细胞图谱被《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列为十大技术突破之一,当时预测的技术成熟期是5年。5年过去了,测序成本已经大大降低。相信很快,科学界就会捧出一张“人类细胞全景图”。

聯系郵箱:0xniumao@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