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質押敘事很動聽,如何看待EigenLayer讓以太坊共識超載的質疑?



EigenLayer使以太坊的共识超载?关于EigenLayer的4点概述

作者:Jiawei

最近關於@eigenlayer 的討論非常多,我們從22 年8 月開始和團隊接觸,寫了一系列介紹EigenLayer 和EigenDA 的文章。這篇推文我會分享我對EigenLayer 的看法。

1. EigenLayer 是以太坊加密經濟安全的外延。 EigenLayer 的市場需求和供應非常堅固。

目前,質押在以太坊的ETH 有將近三千萬枚,將近650 億美金,這些ETH 構成了整個以太坊生態的信任和安全底座。保守假設已質押的以太坊裡面僅有10% 拿出來做Restaking,可以為中間件項目提供65 億美金的加密經濟安全。

在以太坊生態中,一些中介軟體服務(例如預言機)無法直接使用以太坊的共識和安全,需要自行引導信任網路。通常做法是先由專案方進行運營,再引入代幣激勵,吸引系統參與者,逐漸實現去中心化。

這樣做至少有兩個困難點。一是引入誘因機制需要額外成本:參與者購買代幣參與質押的機會成本,以及專案方維持代幣價值的運作成本。二是即便付出了上述成本並建構了一個去中心化網絡,其安全性、持續性如何,仍然是未知數。對於新創項目而言,這兩點顯得尤其棘手。

EigenLayer 讓現有的以太坊質押者進行再次質押(Restaking),從而為這些中間件提供經濟安全。如果這些再質押者誠實工作可以獲得獎勵,若作惡則會導致原有的以太坊質押敞口被罰沒。

這樣做的好處是:其一,專案方不需要自己引導新的信任網絡,而是外包給以太坊驗證者,盡可能地降低了資金成本;其二,以太坊驗證者集合的經濟安全非常牢固,使安全性也得到了一定的保證。

2. EigenLayer 是一個「超級連接器」,同時連接Staking、基礎設施中間件和DeFi 三大板塊。

最近EigenLayer 提升存款上限,一下點燃了多個Staking 項目的熱度。對於質押者來說,EigenLayer 將來可以為他們提供額外收益。

對於中介軟體來說,EigenLayer 可以幫助他們進行網路快速冷啟動,即便之後自己發行代幣,也可以切換到由自己代幣驅動的模式。 EigenLayer 就像一個安全服務提供者。

對於DeFi 來說,可以基於EigenLayer 來建構各種衍生性商品。

3. EigenDA 是以太坊Rollup-centric Roadmap 下擴容解決方案Danksharding 的先行探索版本。

如果我們閱讀EigenLayer 提出的一些技術方案,容易發現EigenDA 類似於Danksharding、MEV-Boost++ 類似於ePBS,這兩項服務就像是以太坊協議層設計的「青春版」。

這樣說是因為,它們是對比協議層而言能夠更快推出市場的解決方案,和以太坊未來要做的事情保持同步,並透過Restaking 讓一部分的以太坊驗證者參與進來,實現一定程度上的Ethereum Alignment。

4. EigenLayer 有沒有讓以太坊的共識超載?

Vitalik 的文章Don't Overload Ethereum Consensus 被多數人認為是對Restaking 的批評。筆者認為這是一種對維護社會共識的提醒或警告,重點在於社會共識,而非對Restaking 的否定。

在以太坊的嬰兒時期,The DAO 攻擊事件曾引發巨大爭議,社群就是否硬分叉進行了激烈的討論。而如今,包括Rollup 在內的以太坊生態已經承載了龐大的應用。因此,避免在社區內引起極大分歧,保持社會共識的一致性是非常重要的。

今天L2 的總TVL 超過百億美金,如果有問題,牽扯極大。此時若社區提議執行硬分叉,對狀態進行回滾,必然會引起巨大爭議。假設你我有一筆不小的資金在上面,會如何選擇—— 拿回這筆錢還是敬畏區塊鏈的不可篡改性? Vitalik 想說的點是:依賴以太坊建構的專案應該妥善管控風險,不應該試圖拉攏以太坊的社會共識,把專案的生存和以太坊進行強綁定。

回歸到EigenLayer 的討論上,管控風險的重點是AVS 需要定義客觀的、鏈上可查的、可歸因的罰沒規則,以避免產生分歧。例如,在以太坊上對區塊進行雙重簽名;在基於輕節點的跨鏈橋中對另一條鏈的無效區塊進行簽署。諸如此類都屬於清晰的罰沒規則。

聯系郵箱:0xniumao@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