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字解析 dYdX 發展史:為何放棄 L2,決意自建 L1?



從破產邊緣到DeFi龍頭,dYdX的故事或許是所有迷茫專案的絕佳參考。

作者:Steve,Four Pillars

編譯:Odaily 星球日報 Azuma

本文得到了 dYdX 基金會的研究資助,我在此對 dYdX 基金會表示感謝。

引言及背景

1.1 本文宗旨:為何選擇了研究 dYdX?

很多人認為 dYdX 是最成功的去中心化交易所(DEX)之一,雖然這也是事實,但從研究者的視角來看,dYdX 之所以引人注目,主要有兩個原因:

一是它通過實踐證明瞭當前區塊鏈行業內構建 Rollup 的趨勢並非唯一正解;

二是它為行業關於基礎設施與應用哪個更為重要的激烈辯論提供了一項重要的案例研究。

我們將詳細探討這些原因。

1.1.1 對 Rollup 極致主義的直接反駁

2023 年的區塊鏈產業可以被描述為 Rollup 時代,諸多 Rollup 解決方案如雨後春筍般湧現。Terra 墮落後(它曾是以太坊的有力競爭者),受 FTX 危機影響的 Solana 遭遇重挫,坊間普遍認為“以太坊已經勝出”。因此,許多專案停止開發自己的 Layer 1 區塊鏈,轉而成為以太坊的 Rollup,企圖在保持一定自主性的同時,借用以太坊的安全性。

然而,這並沒有宣告 Layer 1 的終結。來自 Meta 區塊鏈專案 Diem 的一些衍生專案,在共識機制(如 Bullshark、Narwal 等)等多個領域帶來新概念。特別引人關注的是,某些專案反而是從 Rollup 出發並轉型,構建出了自己的 Layer 1 區塊鏈。尤其讓人好奇的是,為何一個在 Layer 2 已經取得成功的專案會放棄原有成就,轉而推出自己的鏈。dYdX 便是這樣的案例,它的變革直接挑戰了所謂的“Rollup 極致主義”。一開始,dYdX 並不是 Layer 1 ,作為 Layer 1 專案的它也頗受歡迎。而隨著 dYdX 轉型成為自主 Layer 1 ,這也引發了關於 Layer 1 解決方案並非解決所有問題之萬全之策的思考。

1.1.2 基礎設施 vs 應用的一個顯著案例

其次,dYdX 在關於基礎設施和應用孰先孰後的辯論中提供了一個重要的案例。如後文所述,dYdX 在其所構建的基礎設施進展的同時,產品質量也得到顯著改進。本質上,“堅實的基礎設施對於產品發展至關重要”的觀點在 dYdX 的發展歷程中得到了實實在在的證明。該專案通過兩次基礎設施的重大更新,使得產品在可擴展性和用戶友好性方面獲益頗豐。因此,在這場辯論中,dYdX 成為支持基礎設施重要性的切實例證。

1.1.3 讓我們深入瞭解 dYdX

除了上述原因之外,dYdX 在許多方面都是一個極具吸引力的專案。它之前從以太坊主鏈遷移到了 Layer 2 ,在 DeFi 興盛時期卻意外地遇到了生存危機。dYdX 所面臨的困境以及其克服問題的策略不僅令人驚異,同時為創建鏈上產品的人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因此,通過本文,我希望提供對於 dYdX 歷史的概述,並詳細闡釋為何它要推出自己的區塊鏈。我將比較 dYdX 原版與新版,並最終討論 dYdX 發展路線對行業的含義。這一分析將對考慮在該領域推出或轉型產品的人士具有參考價值。

1.2 永續合約協定的解釋

首先,dYdX 是一個專注於衍生品交易,特別是永續期貨合約的去中心化交易所(DEX),儘管它最開始的服務是保證金交易和期權交易。為了理解 dYdX,我們首先需要了解加密貨幣永續合約協定。去中心化交易所與傳統的中心化交易所運作模式有所區別。不同於中心化實體處理交易,去中心化交易所通過區塊鏈和智慧合約來去中心化地管理交易。永續期貨合約類似於普通期貨合約,涉及預定時間以特定價格交易資產或商品,但它們沒有固定到期日。這意味著交易者可以無限期地持有他們的頭寸。

因此,作為一個處理涉及加密資產的永續期貨合約的 DEX,dYdX 與傳統交易所存在顯著的區別。它利用區塊鏈和智慧合約在高度去中心化的環境下促成交易。

現在我們對去中心化永續期貨交易所有了基本的瞭解,讓我們進一步深入探索 dYdX 及其發展史。

1.3 dYdX 的簡要背景史:從 CEX 到 DEX

dYdX 的創始人 Antonio Juliano 在創立 dYdX 之前已在區塊鏈行業擁有豐富的職業經歷。他的加密/區塊鏈職業旅程始於 Coinbase —— 這是全球最大的加密貨幣交易所之一。在 Coinbase 工作期間,Antonio 對區塊鏈和加密貨幣積累了深厚的經驗,這無疑為他構想 dYdX 奠定了基礎。當 Antonio 構思 dYdX 的時候,保證金交易正在加密領域日漸盛行,眾多投資者利用槓桿進行大膽的投資策略。Antonio 設想在區塊鏈上實現這些槓桿交易策略,這一構想最終孕育了 dYdX。

隨後,dYdX 獲得了大約 200 萬美元的投資,在 a16z 和 Polychain 等知名機構的支持下估值達到了 1000 萬美元。隨後 dYdX 逐漸發展,並開始向世界展示其產品。

當時的 dYdX 與今日迥異。它最初並非建立在 Layer 2 之上(出乎意料地,它最初部署於以太坊主網),且沒有自主的交易系統(它使用了第三方 DEX)。更要指出的是,一開始 dYdX 也並未支持永續期貨交易。那麼,今天我們所熟知的 dYdX 是如何發展而來的呢?

1.3.1 gas、gas、gas!DeFi Summer “大災變”

萬字解析 dYdX 發展史:為何放棄 L2,決意自建 L1?插图1

要理解 dYdX 為何選擇從以太坊主網向 Layer 2 的過渡,我們需要回顧一下 2020 年初之前發生的事件。可能與很多人知道的情況相反,dYdX 當時是交易量最高的去中心化交易平臺之一,佔所有去中心化交易平臺交易量的約一半。然而,一切都在所謂的 DeFi Summer 發生了變化,這一變化是由 Compound 推出其治理代幣 COMP 和引入流動性挖礦概念而觸發的。

在 DeFi Summer 期間,DeFi 代幣出現了爆炸性上漲(儘管很多代幣是為了鼓勵流動性供應而隨意創造,並沒有實質價值支撐)。新的 DeFi 代幣快速湧現,且馬上就可以在 Uniswap 上隨意交易,這導致許多交易者轉向使用 Uniswap。這一轉變也使得 dYdX 的交易量從 50% 迅速下降到微不足道的 0.5% 。

DeFi Summer 帶來的不僅僅是市場份額的挑戰。在此期間,以太坊的 gas 費用飛漲,對 dYdX 構成了近乎滅頂之災,因為 dYdX 一直承擔用戶的 gas 費用以提升用戶體驗。在 DeFi Summer 之前,gas 費用低到可以通過 dYdX 的交易費用收入來承擔。然而,隨著以太坊的 gas 費用激增大約 100 到 1000 倍,dYdX 面臨了嚴重的財務損失。他們採取了一些措施,比如設定最低交易額(例如 1 萬美元),但最終,dYdX 不得不引入與 gas 實際狀況相匹配的交易費用,這導致用戶的交易面臨高昂的費用門檻(交易費往往超過每筆交易 100 美元)。

諷刺的是,正值 DeFi 人氣高漲之際,dYdX 卻遇到了最艱難的挑戰。鮮為人知的是,在這個時候,dYdX 瀕臨破產邊緣。由於資金有限,且現有投資者不願意追加投資,dYdX 面臨嚴重的財務危機。此外,該公司面臨著如何向市場介紹其差異性的挑戰。有趣的是,在這一期間,已破產的 Three Arrows Capital 曾是為 dYdX 提供資金的公司之一。

最終,為了擺脫這種不穩定的狀況,dYdX 決定做出根本性的變化,這導致它選擇了離開了以太坊主網。這一過渡也造就了我們曾熟悉的那個 dYdX —— 基於 Starkware 旗下的一個由 STARK 驅動的可擴展性引擎 StarkEx 而構建的去中心化衍生品交易所。

dYdX 遇上 Starkware,轉機來臨!

2.1 為什麼選擇 Layer 2 ?

dYdX 採納 Layer 2 解決方案不僅是其在與 Uniswap 競爭遇挫時的戰略選擇,更重要的是,更它對以太坊上不可持續交易費用的一種必要反應。Layer 2 提供了一個可行的替代方案,它不僅能夠處理 dYdX 的交易吞吐量,而且大幅降低了交易費用。

當時的以太坊 Layer 2 解決方案 —— 尤其是 Starkware(StarkEx) —— 專為解決以太坊主網服務遷移的問題而設計。Starkware 在利用了以太坊安全性的前提下,提供巨大的可擴展性,這使得其成為了 dYdX 理想的解決方案。這種可擴展性還讓 dYdX 能夠在不同的產品創新上進行嘗試,進而顯著推動了平臺的整體進步。我認為 dYdX 的這次戰略過渡以及隨後的產品升級是“基礎設施優先還是應用優先”一辯的絕佳案例。

如我後續將闡釋的,dYdX 的核心功能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 Starkware。藉助 Layer 2 方案,dYdX 進入了繁榮的新階段。下面我們具體分析一下 dYdX 遷移到 Layer 2 後的表現。

2.2 為何選中了 Starkware(StarkEx)?

實際上,在 dYdX 選定 Starkware 時,人們便曾提出過疑問 —— 為何在眾多的 Layer 2 方案中偏偏選擇了它?如果 Starkware 沒有突出的優勢,dYdX 就沒有特別選擇它的理由。那麼,Starkware 與其他 Rollup 解決方案,特別是其他零知識證明(ZK)方案相比有什麼區別呢?

首先,Starkware 作為 Layer 2 解決方案,特別適合需要快速處理大量交易的應用,比如 dYdX。Starkware 可以將多筆交易打包起來一起處理,但這並非 Starkware 的特點,其他 ZK 方案也有相似能力。Starkware 的真正優勢在於它能支持更多種類的交易。儘管如今我們見到了諸如 zkEVM 等技術的成熟,但在 dYdX 開始探索 Layer 2 時,大多數 ZK 方案都只能針對簡單的交易(例如代幣轉移)進行優化。因此 dYdX 尋求的是一種既能批量處理交易也相容自有智慧合約的方案,在當時 Starkware 的 StarkEx 滿足了這些需求。儘管 Starkware 不支持 EVM,這意味著在 Starkware 上開發應用程式需要學習其特有語言(Cairo),但這對 dYdX 來說似乎是可克服的挑戰。

此外,據 Antonio Juliano 所述,當時 Starkware 為基於以太坊的應用提供了最為便捷的接入方案,並在產品上市方面已做好充分準備。

2.3 引入 Starkware 後的 dYdX:增長再增長

藉助 Starkware 的基礎架構,dYdX 推出了交叉保證金功能,這種交易方式允許使用單一保證金賬戶進行多頭寸操作,再加之已得到顯著提升的可擴展性,dYdX 吸引了越來越多流動性。此外,隨著 dYdX 支持了更多資產,成功吸引來了更多交易者。藉助其新引擎,dYdX 的交易量比以前增加了五倍,實現了巨幅的飛躍。

2.3.1 DYDX 上線,戰略位置鞏固

在 2021 年夏季,dYdX 基金會聯合 StarkEx 推出了 DYDX 代幣,這進一步確立了其市場地位。DYDX 作為 dYdX 的治理代幣,旨在讓協定能夠由社區驅動而自主運營,同時鼓勵協定用戶更加積極地參與交易。儘管轉向 Layer 2 後取得了明顯增長,但代幣的推出是向“鞏固”發展方向邁進的重要一步。讓我們來細看一下 DYDX 代幣的分配方案。

萬字解析 dYdX 發展史:為何放棄 L2,決意自建 L1?插图3

DYDX 代幣的分配模式與其他代幣有所不同,尤其體現在追溯性挖礦、交易激勵以及流動性激勵方面。接下來我們詳細探討這些部分。

  • 追溯性挖礦

dYdX 此前並未發行代幣,如果現在推出代幣只獎勵新用戶,可能會對長期用戶不公平,潛在地導致這一部分用戶的流失。為平衡這一問題,dYdX 引入了所謂的“追溯性挖礦”制度。顧名思義,追溯性挖礦旨在給予那些在過去曾在平臺上進行過交易的用戶代幣作為獎勵。只要用戶在過去有過存款且進行過至少一筆交易,就有資格領取追溯性挖礦的代幣。然而,獲取代幣的要求不僅限於之前的交易活動,用戶還必須在切換至 Layer 2 的 dYdX 上繼續交易並達成某些目標才能獲得獎勵。這種方式在回報老用戶的同時,也吸引他們繼續使用新的 Layer 2 平臺。這一策略所分配的代幣約佔總供應的 5% 。

  • 交易激勵

所謂交易激勵,是針對在 Layer 2 的 dYdX 上進行交易的用戶所設置的獎勵,這部分代幣約佔總供應的 20% 。這些獎勵基於用戶在 dYdX 上完成交易所支付的手續費計算,更多細節可以在 dYdX 的官方文檔中查閱。

  • 流動性激勵

流動性激勵其實是交易激勵的補充形式,旨在給予流動性提供者以代幣獎勵,這也類似於其他 DeFi 專案所提供的代幣激勵。這一獎勵策略旨在改善市場買賣雙方的流動性狀況,約佔總供應 5.2% 的代幣將被分發給流動性提供者。具體的獎勵分配機制請參照 dYdX 提供的文檔。

  • DYDX 代幣的影響

DYDX 代幣的推出收穫了顯著成效。dYdX 在 Layer 2 上的永續合約產品日交易量起初僅為 3000 萬美元,在代幣推出後則突增至約 20 億美元,顯示了一條驚人的增長曲線。這凸顯了代幣發行的巨大效用。

2.4 Layer 2 的約束性開始顯現

總而言之,dYdX 轉向 Layer 2 的戰略取得了重大成就。遷移至 Layer 2 不僅挽救了該產品的命運,而且幫助它成為市場上備受矚目的專案之一。隨著代幣的發行,dYdX 在去中心化交易所市場上確立了其獨特的地位。

然而,在對產品定位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時,dYdX 的創始人 Antonio Juliano 卻指出了另一個問題:“如果我們永遠都不能不完全去中心化,那我們相對於 Binance 和 FTX 的優勢在哪裡?我們能夠在哪些方面比他們做得好十倍?坦率地說,當時我真的沒有一個確切的答案。”

儘管在 Layer 2 上的 dYdX 取得了顯著的成功,但其仍面臨不少不確定性。首先,它並不是一個完全去中心化的交易所,Layer 2 上的 dYdX 實際是一種混合型去中心化交易所,其訂單簿和撮合引擎以中心化的方式運作;此外儘管在可擴展性方面已有所改善,但 dYdX 需要處理更多的交易以進一步發展(這也表明基礎設施在產品發展中仍然起著關鍵作用);此外,dYdX 需要一個為其產品量身定製的基礎設施,儘管 Layer 2 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自定義環境,但 dYdX 需要的是更進一步,讓開發環境在每個方面均與其產品相匹配。為此,繼續依賴現有網路作為 Layer 2 解決方案並不是理想的答案。

為了進化成為更優秀的產品,dYdX 不僅需要處理更多的交易量,同時還要穩固自身作為去中心化交易所的定位,並增添與完善去中心化交易所相匹配的功能。因此,dYdX 決定再次轉換其區塊鏈基礎架構。

V4 版本來臨,dYdX 變身 Layer 1

3.1 為何選擇獨自發鏈?邁向完全去中心化之路

如前文所述,dYdX 創始人 Antonio Juliano 一直在思考如何才能讓 dYdX 與其他中心化交易所(CEX)區分開來?dYdX 是否能將其完全去中心化的追求視作獨特賣點?在獨自發鏈的諸多原因中,dYdX 反覆強調的一個核心目標便是“實現全面的去中心化”。

以太坊的擁護者可能會質疑,從最具去中心化特性的 Layer 1 網路以太坊脫離而出,去啟動一個專用鏈,這如何能夠帶來去中心化?然而,鑑於 dYdX 並非在鏈上處理其產品的全部業務,以太坊的去中心化優勢在這裡顯得並不那麼關鍵。也許,以太坊的支持者和 dYdX 對於去中心化有不同的定義。

dYdX 真正尋求的不是在某種程度上利用去中心化網路,而是希望以完全去中心化的方式去處理其產品的每一個方面,這不可避免地意味著需要啟動它們自己的區塊鏈。這意味著,僅僅在最去中心化的網路上實現運行,並不會自動保證其產品的完全去中心化。

通過啟動自己的區塊鏈,dYdX 已成功地以去中心化的方式管理了包括訂單簿在內的所有業務。dYdX 的運營實體 dYdX Trading 目前已不再參與 dYdX 區塊鏈的任何業務環節。

另一個關鍵點在於可擴展性。通過自主發鏈,dYdX 不僅在產品層面實現了完全去中心化,也解決了其之前一直面臨的可擴展性問題。雖然 dYdX 在 Layer 1 的處理速度已可達到每秒 100 筆交易,如今其自主運行的區塊鏈仍實現了顯著的性能提升,每秒可處理約 2000 筆交易,性能提升足足有 20 倍。這種性能上的巨大飛躍,可能會對 dYdx 的產品本身帶來與其以太坊主網遷移到 Layer 2 時同樣重要的影響。未來,dYdX 很可能會為全球用戶推出更加友好、快速的交易體驗。

3.2 為何選擇 Cosmos?

在遷移到專用鏈的過程中,dYdX 選擇了 Cosmos SDK 作為其區塊鏈框架。就像之前使用了 Starkware 的 StarkEx 一樣,dYdX 更傾向於選擇一個構建成熟的框架,根據自己產品的需求和特性進行適當的調整,而非從零開始建立一條區塊鏈。因此,他們選用了 Cosmos SDK —— 這是業界最常用的區塊鏈開發工具包之一。

那麼,為什麼特別是 Cosmos SDK 呢?雖然 dYdX 並未詳細闡述他們的選擇理由,但業界普遍認為 Cosmos SDK 的靈活性(許多協定根據自己的需求調整並改進了 Cosmos SDK),以及藉助 Cosmos 社區已構建的完善生態系統的優勢,是影響他們決策的重要因素。實際上,在推出其專用鏈後,dYdX 就立即與基於 Cosmos 的另一條鏈 Noble 達成了合作,以便輕鬆遷移 USDC。利用 Cosmos 生態的“鏈間通信”(IBC)機制實現鏈與鏈之間的順暢數據流通,對於 dYdX 而言也是一個重大便利。

3.3 架構深度解析

dYdX 的基本架構基於 Cosmos SDK,並與其他基於 Cosmos 的區塊鏈類似。然而,它們之間也存在著差異,比如索引者(indexer)和前端的存在,此外 dYdX 上的驗證節點與標準 Cosmos 鏈上的驗證節點相比有著更多的職責。我們來詳細瞭解這些差別。

萬字解析 dYdX 發展史:為何放棄 L2,決意自建 L1?插图5

3.3.1 驗證節點

儘管 dYdX 鏈是在 Cosmos SDK 的基礎上構建的,其驗證節點的角色卻與其他 Cosmos 應用鏈的節點有所區別。普通 Cosmos 應用鏈的驗證節點主要負責傳播交易、驗證區塊和達成共識,然而在 dYdX 上,每個驗證節點都必須自行維護一個訂單簿並存儲訂單(這些訂單不在共識層面反映)。驗證節點在鏈下管理訂單簿,這意味著用戶下單或取消訂單時不會產生交易費用。

在所有驗證節點中,提議者節點負責提出下一個區塊的內容。如此一來,當用戶下單時,提議者節點會匹配這些訂單並將它們包含在提議的區塊中,同時參與共識過程。

此外,全節點在 dYdX 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輔助索引者運行,這對 dYdX 服務至關重要(當然了在傳統區塊鏈中全節點也同樣重要)。

3.3.2 索引者(Indexer)

正如上圖示中所展現的,索引者負責從 dYdX 鏈的完整節點讀取數據並儲存,之後以相容 Web 2.0 的方式將這些資訊傳遞給最終用戶。雖然協定本身能替代這一角色,但 dYdX 的驗證節點和全節點並未專門優化這項服務,因此可能導致處理緩慢且效率不高。此外,過多直接查詢可能會干擾驗證節點的主要工作(參與驗證共識過程),因此擁有專門的索引者系統是至關重要的。

圖上右側的 Postgres、Redis 和 Kafka 分別用於儲存鏈上數據、鏈外數據和向索引者服務傳輸數據。

3.3.3 前端

前端設計旨在簡化端到端應用的開發流程。基於 JavaScript 和 React 的 Web 前端通過 API 從索引者獲取訂單簿資訊,並直接將交易數據發送至鏈上。dYdX 已將前端代碼開源,任何人都可以使用 dYdX 的前端介面。移動端也與 Web 端一樣,可與索引器交互來獲取資訊,並直接在鏈上記錄交易資訊。它同樣是開源的,允許任何人部署和使用。

3.3.4 訂單是如何處理的?

來看看 dYdX 鏈上的訂單是如何通過上述各實體協同處理的吧。

  • 用戶通過 API 或前端提交訂單。

  • 訂單被髮送至某個驗證節點,然後由該節點將交易廣播給其他驗證節點和全節點,並在它們的訂單簿中進行更新。

  • 像其他基於 Cosmos SDK 的區塊鏈一樣,通過共識流程選出一個提議者節點,這個節點會將訂單匹配並添加到下一個區塊。

  • 提議的區塊進入共識流程,若獲得了超過三分之二驗證節點的確認和表決,則會被記錄並提交,繼而存儲在鏈上資料庫(以及全節點)。

  • 如果該區塊未能獲得超過三分之二驗證節點的表決支持,則會被拒絕。

  • 一旦區塊被記錄並提交後,數據將被傳送給全節點和索引者,索引者會通過 API 和 Websocket 技術將這些數據反饋到前端。

3.4 代幣效用的變化

顯然,推出專用鏈也會帶動代幣效用的變化。

如前文所述,dYdX 區塊鏈的首要目標是“完全的去中心化”。此前,dYdX 的治理範圍有限,而在 dYdX 鏈上,產品的方方面面均將由 DYDX 代幣持有者決定。另一項重要的變化在於,過去所有 dYdX 產生的收益均歸 dYdX Trading 所有,而在 dYdX 鏈上,這些收益則將分配給 DYDX 代幣持有者。這預計會提升 dYdX 代幣的需求 —— 協定的發展會帶來更多收益,進而帶來更高的預期回報,增加資產本身的吸引力,最終提高市場的需求以及資產的價值。

3.5 治理層面的變化

dYdX 鏈上的治理可決定以下內容:

  • 增加或移除新資產;

  • 變更協定參數;

  • 修改提供價格資訊的第三方名單;

  • 調整費率;

  • 修改交易獎勵機制。;

  • 調整 x/distribution 模塊的參數(決定如何分配來自 Cosmos 的獎勵);

  • 調整 x/staking 模塊的參數(與 Cosmos 中的質押設置有關)。

  • 更改資金費率計算公式;

  • 管理保險基金……

如前所述,創建 dYdX 的公司 dYdX Trading 或 dYdX 基金會將不會牽頭任何治理提案或討論。關於 dYdX 服務的決策權現在由 DYDX 代幣持有者掌握。這種轉變是 dYdX 鏈與其以前版本相比的一個關鍵區別。它也解決了 Antonio Juliano 所思考的差異化問題 —— dYdX 如何將自己與其他中心化交易所(CEX)區分開來。

dYdX 演變的意義

到目前為止,我們已探討了 dYdX 從創立初期,一路演變到擁有自己的 dYdX 鏈的整個過程。鑑於 dYdX 鏈才剛開始運行,現在就斷言該專案的成功還為時過早。但是,dYdX 過去五年的軌跡已足夠讓我們得出一些經驗。

4.1 基礎設施的發展依舊關鍵

dYdX 的產品發展經歷了幾個發展階段:從以太坊主網啟動,轉型至 Layer 1 ,最終推出了自己的鏈。儘管區塊鏈基礎設施持續進化,未來也將繼續發展,dYdX 的歷程證明瞭區塊鏈基礎設施的發展對於提升產品質量有著重大影響。dYdX 從 Rollup 轉向自行發鏈這一事實,就足以證明單憑 Rollup 並不能完全解決可擴展性問題。Rollup 以及 Layer 1 都需要繼續進化,才能真正變成完全可擴展的“通用區塊鏈”。區塊鏈基礎設施的構建仍然至關重要。我常常把基礎設施比作是“想像力的邊界”,如果在構建產品前就考量了可擴展性的限制,相比既有的(中心化)服務,這實際上會導致產品天然存在劣勢。儘管我認為區塊鏈不必總是與現有服務競爭。但對於那些需要競爭的產品(如 dYdX),基礎設施發展是至關重要的。

4.2 Rollup 並非靈丹妙藥

考慮到最近一兩年市場上湧現的諸多 Rollup,可以說我們正處於“Rollup 時代”。當前,Rollup、“Rollup 即服務”(RaaS)、Rollup 軟體開發工具包(SDK)等等隨處可見,行業專家也經常建議使用 Rollup 來構建產品。然而,Rollup 並不是解決所有問題的通用方案。對於 dYdX 而言,該專案是在推出自己的區塊鏈後才實現了真正的去中心化,這反映了 Layer 2 Rollup 的侷限。雖然有人批評 dYdX 自行發鏈是“最糟糕的決策”,但本文已詳述了 dYdX 的決定是經過深思熟慮的,而非倉促或不理智的(當然了,這項決策也不僅僅是為了拉高代幣的價格)。

利用以太坊的安全特性確實對確立產品的正當性至關重要,但如果無法通過 Rollup 實現真正的去中心化服務,則此項優勢的影響力就可能有限。有些人可能會偏向於堅守在以太坊,即便業務流程中存在部分中心化成分,而另外一些人(比如 dYdX)則可能會優先考慮流程上的完全去中心化。最重要的是,這兩種做法都不能一概而論地說“誰比誰更加去中心化”,選擇應基於產品的性質和個人偏好來決定。要記住,Rollup 並不總是理想的解決方案。

4.3 靈活性至關重要

dYdX 通過針對市場和行業的變化做出了根本性的改變,不僅生存了下來,而且成為了 DEX 領域的領跑專案。儘管很多人一直都將 dYdX 視作一個成功的產品,但如果回顧歷史的話,你會發現 dYdX 曾經一度瀕臨破產的邊緣。然而,dYdX 靈活適應了市場和行業的變化,最終取得了成功。如果 dYdX 固守以太坊主網不放,可能就會逐漸退出歷史的舞臺。這其中的關鍵教訓在於,持續關注市場趨勢,並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做出調整的能力至關重要。

因此,對於那些在產品開發中苦苦掙扎的人來說,dYdX 是一個有價值的研究案例。有時候,問題可能並非出在產品本身,而在於所依賴的基礎設施。

結語:dYdX 的未來會怎麼樣?

由於 dYdX 鏈剛剛啟動不久,dYdX V4 上的交易也才剛剛起步,目前來判斷其作為獨立區塊鏈的成功與否還為時尚早。然而在過去大概五年的時間裡,dYdX 已經在眾多交易者之間建立起了信譽,並且一直在持續不斷地優化其產品。我認為,dYdX 的品牌已具備了相當大的內在價值。

我堅持認為許多產品仍舊需要依賴獨立的 Layer 1 運作,儘管目前很多研究人員正將注意力集中在 Rollup 和模塊化區塊鏈上,我還是認為 Layer 1 必不可少。雖然 Cosmos 應用鏈的敘事與模塊化區塊鏈並不衝突,但 dYdX 發展成為獨立 Layer 1 的這一事實卻具有著標誌性意義,它的獨立發展已成為了我正在關注的一個重要案例。

因此,dYdX 鏈的成敗對我來說也非常關鍵。坦率地說,我希望它成功,因為這將會為更多當前“困”於 Rollup 的專案啟動自己的獨立區塊鏈提供參考和鼓勵。

聯系郵箱:0xniumao@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