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伯虎点秋香的原著写了什么?



最近几年,我忙于人际关系案例的分析和梳理,我逐渐摸到了一个窍门——光讲道理是不够的,还要讲故事。

凭空讲道理,给人送金句、发结论,就像是分发面包,只对饿坏了的人有意义。用故事说服他们,解释这些道理,才是给他们麦种,对那些想要挣扎出人际关系苦海的人,才是救人救到底。

于是我发了愿,要从中国的经典作品当中,寻找适合做人际关系解读的部分,把这些人际练习册掰开揉碎,分享给大家。于是,我开始重读“三言”,也就是“三言二拍”中的三言,指的是明代小说家冯梦龙编纂的三部白话短篇小说集《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

我实在太喜欢这三本书了。今天你能看到的一切热闹的社会新闻,其实在这三本书里都能找到原型。遗憾的是,这三本书因为有些篇目格调不高,故事老套,“三言”的影响力远远比不上四大名著,因此常常受到冷落。

还有些没读过的人恭恭敬敬,把它放在“国学经典”当中,这也非常可惜。这么当祖宗敬着,是读不出它的好来。也有些读过的人一脸坏笑,说:“哎呀,小时候把它当小黄书看,里面好多男女情爱的描写很大胆。”

我觉得这这些评价都不公正。如果说《论语》《孟子》代表的是知识分子的思考,《史记》《资治通鉴》代表的是史家的努力,那么“三言”就是市民阶层的赞歌,也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宝藏。 “三言”这三本书其实是包着糖衣的良药。

“三言”是说书人的话本,那个时代没有智能手机,连电都没有,但是它口口相传,说明里面的故事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但最重要的是,“三言”的内核是劝人向善。作者希望读者听完故事后,能够在日常生活的关键时刻,不要吃亏,却也不能缺德。

我拆解这三本书,就是要让这些作品仍然好看的同时,把里面的人如何决策,如何赢,如何输,讲透讲清,让大家记得故事,顺便记得人情事理,遇到类似的局面,通过故事情节可以想到正确的决策。

今天,我就来和你分享“三言”中一篇叫《唐解元一笑姻缘》的故事。这个故事,后来拍了一个著名的电影,就是周星驰的《唐伯虎点秋香》。不过在原版故事里,没有对联比赛,也没有唐伯虎和夺命书生的恩怨,这是一个关于自由的故事。

唐伯虎,我们都知道是明朝的才子。这个人“聪明盖地、学问包天”,诗、画、文章都特别好,却喜欢风月场所。所以唐伯虎参加乡试之前,就被人告了一状,说他行事荒唐,应该取消他的乡试资格。

苏州知府很爱唐伯虎的才华,拼命保他,把他硬塞进了乡试名单,结果唐伯虎中了解元,也就是第一名。唐伯虎从此就被大家尊为“唐解元”,那一年,他二十八岁。他准备第二年去北京参加会试,好前程在向他招手了。

遗憾的是,唐伯虎一到北京,就被牵扯进了科场舞弊案。有个考官,私底下卖考题,但是又怕人闹起来,于是就想找一个大才子当第一名,好让众人无话可说。于是便盯上了唐伯虎,许诺他能做第一名。唐伯虎喝完酒便吹牛:“今年我一定能当第一。”

有人憎恨这个考官,有人嫉妒唐伯虎,便把这俩人就都告下来了。最后唐伯虎没了功名,而且不能再考,被打入另册。这也是历史上的真实事件,这位考官名叫程敏政,他被人弹劾泄漏考题给唐伯虎、徐泰二人,被罢了官。但是攻击他的对手拿不出确实的证据,当时的人们都认为这是个冤案。

于是,唐伯虎被朝廷安排了一个工作,到浙江去当吏,也就是基层处理公务的。这对普通人算是个肥差,可唐伯虎这样的大丈夫,怎么可能会在一堆账簿、公文里了此一生。他决定不去。从此断绝了仕途的念头,回到了家乡。

但他毕竟有才子的名声,回家之后,他的身边就围了很多吹捧他的人。唐伯虎的诗文、字画很值钱。这个人是性情中人,你请他喝酒,把他哄好了,他就给你写。唐伯虎写过一首《言志》:不炼金丹不坐禅,不为商贾不耕田。闲来写幅丹青卖,不使人间作业钱。说的就是自己的心情,十分洒脱。

他成了职业书画家。过去的书画家,要么是身份显赫的官员,要么像吴道子这样,做皇家供奉,再不然本人就是皇帝,比如宋徽宗。职业书画家,到了明朝中期,有了富庶的市井之后才出现。同样,“三言”这类小说的繁荣,也是建立在这个时代的繁荣之上的。

唐伯虎写“不使人间作业钱”,气概很豪迈,但是他有没有落寞的时候?当然有。

当年苏州最繁华的地方,是阊门。有一天,唐伯虎在阊门游船上,来了许多“斯文中人”,拿着扇子,求他在扇面上写字或者画画。有人喜欢是好事。按照我们今天的话说,唐伯虎是顶级流量,但是你也要明白一点,这慕名而来的人当中,能懂他妙处的人,实在是太少了。

这时,忽然一艘大船从旁边摇过,船中有一个青衣丫鬟,向船外探出头来,注视着唐伯虎,掩口而笑。我们知道,这个青衣女子,就是秋香。

一个身处人生低潮期的好男子,看着阊门之外的繁华,喝着酒想要自己暖和一点,结果越喝越寒。这时候一艘满是珠翠的大船驶过,船上一个衣着素净的青衣女子对着自己嫣然一笑。这个画面,你可以想想,有多妙。

于是,唐伯虎跟一打听,船上坐的,原来是无锡华学士府的眷属。寻常的人,必然是找到华学士,问能不能买下秋香。这是冷冰冰的买卖,你把人买过来,问人家爱你不爱,那婢女一定会说爱。你是老板,你说了算呗。

但唐伯虎觉得秋香是懂他的知己,买来,对他而言淡然无味,对秋香也是亵渎。他决定伪造一个身份,进入华府去,用一个仆人的身份去追求秋香,谈一场身份对等的恋爱。

他跑到华家的当铺里,说自己是一个失业的、读过书的鳏夫,希望找一份工作,还给主管看了自己写的小楷。主管看那字,写得端楷可爱,于是便说:“等我晚上进府禀过老爷,明日你再来等答复吧。”当晚,主管把字给了华学士。华学士看了,说:“写得好,不像是俗人之笔,明日可唤来见我。”

第二天,华学士把唐伯虎叫进来问话。华学士问唐伯虎学的哪一经,唐伯虎各经都通,但他知道华学士学《易经》出身,就说自己学《易经》,华学士大喜,决定送他去公子那里做伴读。

华学士又问他:“身价多少?”也就是你要多少工资。唐伯虎说:“身价不敢领,只要求些衣服穿,等到未来老爷中意时,赏一房好媳妇足矣。”他把自己要什么说得明明白白。

于是,唐伯虎被改名为华安,去教公子写字。开始就是改改不通顺的地方,后来就帮着公子讲解题思路,甚至通篇代笔。华学士也是行家,一看就知道自己儿子写不出这样的东西。

公子不敢隐瞒,就说文章让华安改过。华学士大惊,把华安叫过来出题面试。这种考试,不是像周星驰电影里那种对对子,华学士考的是八股文,我出几道题,看你破题的角度。

华安当场都做出来了。华学士便把华安留作内书房掌书记,做华府的机要秘书,往来书信,都是华安来代笔。华安的待遇上去了,就经常请书童们喝酒吃饭。他打听到穿青衣的小丫鬟是夫人的贴身侍女,名叫秋香。

这时当铺的主管病死了,华学士就命令华安代管当铺。用了一个月,发现这人账目清楚、做事没有私心,就想正式委任他做主管。你看,书童、掌书记、当铺主管,短短几个月,唐伯虎就实现了职场的三级跳。

当铺是金融业,主管最好有家室,有了老婆孩子,就不容易卷款逃跑。华学士和夫人商议,就找了一个媒婆来给华安说媳妇。华安拿出三两银子给媒婆:“别从外面找,进了大户人家还要学规矩,府里要是有比较好的侍女,给我说一个吧。”

华家也觉得这个主意好,华安媳妇如果是府里的丫鬟,会更安全。华学士让夫人把丫鬟们都领出来,让华安随便挑。当晚丫鬟二十余人都装扮整齐,排列两边。夫人让华安过去细看。华安过去看了,其中没有秋香。夫人问他哪个满意,他不答应。

夫人不开心了,说:“华安,你好高的眼光,难道我这些丫头就没个中你意的?”

华安说:“华安感激夫人,但是夫人身边的姑娘们还没有到齐,希望能看看她们。”

夫人笑说:“你敢是疑我有吝啬之意?也罢!房中那四个一发唤出来与他看看,满足他的心愿。”

其中就有秋香。秋香依旧穿着青衣,站在夫人背后。华安早已看见了秋香,心上人的一颦一笑,就在眼前。这么久了,就为的是这一刻。还不曾开口,一个老妈妈先来问道:“可看中了谁?”华安心中明晓得是秋香,却不敢说破,只将手指道:“若得穿青衣这一位小娘子,足遂生平。”华夫人答应了唐伯虎的请求。

洞房花烛时,秋香问华安:“看着郎君非常眼熟,难道我们在什么地方见过面吗?”

华安说:“娘子自己去想。”

又过了几天,秋香又问华安:“前些日苏州阊门游船中看见的人,可就是你?”

华安笑道:“是我。”

“你可不是身份低贱的人啊,为什么会屈身到这里来呢?”

华安说:“就是你在船上的一笑,让我日夜难忘。”

秋香说:“那么多人追着你求字画,你懒得理会,只是喝酒。看到你的样子,我就知道你不是凡间的人。看看那些人,再看看你,忍不住笑了出来。”

唐伯虎的眼泪应该都要出来了。他要的不是恭维,他要的是懂得和欣赏。

华安说:“我是苏州唐伯虎,与你三生有缘。今夜既然说破,这里不可久留。你愿意和我一起离开这里吗?”奇怪,为什么要跑呢?唐伯虎其实是考虑自己和秋香的安全。真相已经说了出来,万一隔墙有耳,自己和秋香就会陷入很尴尬的境地。

倘若华学士胸怀不够,各种为难,事情就要麻烦。老派人能不能理解年轻人的心思,唐伯虎拿不准。索性先离开这里,以后再找解释的机会。秋香知道私逃有风险,但是她相信唐伯虎能够保护自己周全。

唐伯虎把典当行的账目整理成册,把房中的衣服、首饰、家具列了账目,把各人的馈赠、礼品也记录清楚,把这些文件锁在一个书箱里,把钥匙挂在锁头上。账目清楚,一丝不苟,这是一个干干净净的人。

他最后留了首诗,最后两句是“主人若问真名姓,只在康宣两字头。”意思是,主人如果非要问我的真姓名,康、宣两个字当中,有我名字里的偏旁部首。康就是健康的康,宣是宣传的宣。谜底是唐寅两个字,但华学士没有猜出来。

唐伯虎和秋香走后,华学士就派人去寻找,可是一点消息也没得到。一年多之后,华学士去苏州会客,家童在书店里看到了一个书生,好像就是华安。华学士就去问书店老板。老板说:“他啊,就是鼎鼎大名的唐伯虎!您去吴趋坊里找他!”

第二天,华学士写了名帖,来唐伯虎家里拜访。见面一看,唐伯虎果然长得很像华安。

华学士就问:“贵县有个康宣,先生认得这个人吗?”唐伯虎不置可否。

“这康宣化名华安,曾在舍下做伴读,后来与奴婢秋香成亲,成亲后却一起逃了,身边的财物一概不取。我曾四处寻过这两个人,却杳无音信,先生可听说过着两个人吗?”

这就是进一步的试探了。唐伯虎又是笑笑,不置可否。

唐伯虎款待华学士吃饭饮酒,十分客气,但不接华学士的话题。

华学士觉得酒喝多了,想要告辞。这时候唐伯虎请他去后堂:“您去看了,就明白了。”

到了后堂,一位小娘子迎了出来。看到人家的女眷,要赶紧退出来。华学士连忙回避。

唐伯虎把华学士抱住了。华学士一辈子遇到的读书人有好有坏,但没有这么恶作剧的。唐伯虎不许华学士还礼,女子就趁机拜了华学士四拜。

唐伯虎把女子拉过来,对华学士说:“老先生,您看我像不像华安?再看看这位女子,像不像秋香呢?”

华学士仔细一看,哈哈大笑,慌忙作揖,连称“得罪”。

这里要好好夸夸华学士了,这是一个长者,他想的是曾经把这么一个大才子用作自己的仆人,觉得惭愧,实在是太对不住唐伯虎了。唐伯虎也赶紧赔礼,为自己隐瞒身份道歉。两人重新坐在一起饮酒,唐伯虎把这件事的前前后后,跟华学士细说了一遍。华学士开玩笑说:你这样的大才子,我不敢把你当成我的秘书那样看待,但是你可得给我行女婿的大礼了。

如果是一个投机钻营的人,这时候会立刻跪下认亲,华学士曾经是皇上的老师,自己的仕途只怕还有希望。但是唐伯虎根本就没往那里想,功名利禄算什么啊,像现在这样,有心爱的人,做喜欢的事,喝醇美的酒,不好吗?

唐伯虎嬉皮笑脸地说:“要是认了女婿,岳父大人得破费一笔嫁妆呢!”华学士觉得唐寅这人,实在可爱。他不拘小节,诙谐幽默,不贪图功名利禄,也从来不曾失去自己的底线,追求的却是自己喜爱、中意的东西。华学士和华夫人决定认下这个女婿,两家从此成了亲戚,来往不断。

说到这,故事就讲完了。唐伯虎这样一个出色的男子,到了京城就卷入了权力的游戏,前程尽毁。大多数人如果遇到这种事,只怕就彻底放弃,或者愤世嫉俗地过一生了。唐伯虎没有。他以笔墨盈利,用才华换钱,活成了自由洒脱的状态,干干净净,敞敞亮亮。

他灵魂自由,是因为他不被世俗的规矩绑架,遇到喜爱的人,就努力去追,遇到不愿去做的事,就置之不理。我们没有唐伯虎的才华,但是我们可以有这样的坚持,努力做喜欢做的事,成为自己喜欢的样子。活得真实而坦荡,自然有敦厚的长者来帮,有体谅的爱人相助。

聯系郵箱:0xniumao@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