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mu們圍攻亞馬遜:一場或被低估的錯位競爭



Temu們圍攻亞馬遜:一場或被低估的錯位競爭插图1

採寫/王舒然

編輯/萬天南

在外界將Temu聯想成亞馬遜“你死我活”般的勁敵時,亞馬遜對這位對手的態度卻似乎有些“曖昧”。

亞馬遜甚至大方為Temu導流。

Temu App的下載鏈接就掛在亞馬遜的App商店中,並且很多評論上寫著價格比亞馬遜便宜很多,這種做法讓人直呼“格局大”。

耕耘多年的中國亞馬遜賣家劉石對此感到失望,“亞馬遜平臺內的賣家但凡有一點點私自聯繫買家的蛛絲馬跡,就會遭到‘殺無赦’的封殺。如今亞馬遜卻在公然將平臺用戶導給競爭對手,真是諷刺。”

他甚至開玩笑般呼籲,貝索斯別秀恩愛了,應該趕緊重回一線,帶領團隊狙擊Temu等中國對手。

但其實,亞馬遜可能已有警覺。

12月6日,亞馬遜全球開店資訊顯示,從2024年1月15日起,售價低於15美元的服裝產品的佣金比例降至5%,15-20美元的服裝產品的抽傭比例降至10%。

此前,亞馬遜服裝產品的抽傭比例均為17%,此次7%-12%的降幅,過去並不多見。

這被認為是在變相鼓勵賣家降價——比如把20美元以上的價格降到20美元以下,15美元以上的價格降到15美元以下。

而考慮到服裝恰好是速賣通、Temu、SHEIN的主要類目之一,推測亞馬遜此舉可能意指與中國玩家們競爭。

一邊導流,一邊防禦,亞馬遜究竟是何態度?而Temu們對亞馬遜到底有多大殺傷力?

Temu們的殺傷力,亞馬遜中國賣家最懂

Temu們對亞馬遜的沖擊,亞馬遜中國賣家感受最為明顯——盤踞在速賣通、Temu、SHEIN的中國同行們,正在和他們搶用戶。

中國供應商是亞馬遜供給側舉足輕重的一極。2022 年,中國供應商的產品佔到亞馬遜商品的70%-80% ,貢獻的GMV則高達26%。

AMZ123調查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末,超七成中國亞馬遜賣家銷量較去年同期下跌,其中26.7%的賣家單量甚至下降了30%-50%,僅有30%的賣家單量實現增長,但增幅並不顯著。

下半年的旺季更“慘淡”,則是不少亞馬遜賣家的一致感受。

AMZ123調查數據顯示,在其調研的1647名中國賣家中,近四成賣家黑五銷量出現下降,其中14.33%的賣家銷量甚至下降了50%以上,僅25.32%的賣家銷量出現上漲,剩下36%賣家銷量與平時持平。

在小紅書等社交媒體上,不少亞馬遜中國賣家反饋,“今年黑五的銷量都沒有去年的一半”“一點都不旺,壓了很多庫存”“黑五前幾天銷量持續腰斬,比平時還差,黑五當天更差”。

Temu們圍攻亞馬遜:一場或被低估的錯位競爭插图3

一位亞馬遜賣家表示,同一產品去年10月的日均銷售額有800美元,今年只有700美元,11月則從去年的日均1000美元降為800美元。“雖然黑五和網一(網路星期一是美國購物節,在黑五後的第一個星期一進行,類似中國雙11)當天的銷售額翻了近3倍,但由於黑五前半個月很差,連帶整月表現並不好”。

與之形成強烈對比的是其他平臺的“爆單”反饋。

不少速賣通賣家感嘆,“備貨再多也趕不上消費者的下單速度”;據菜鳥國際快遞數據顯示,黑五前,速賣通菜鳥跨境優選倉的備貨量同比去年漲了近9倍。

多位Temu賣家也表示單量增長,尤其帶有聖誕、冬季元素的節日款商品普遍實現翻倍增長。

幾位亞馬遜中國賣家告訴《財經故事薈》,這種慘淡境況或許與Temu、速賣通等中國跨境電商平臺提前開啟黑五、網一促銷,並拉長促銷週期,分走流量有關,“因為我們的品類和價格帶,重合都比較大”。

亞馬遜於11月17日開始,27日網一當天結束,而Temu於10月20日就率先開啟預熱,相當於提前了近一個月,並延長至12月5日結束;TikTok Shop和SHEIN的促銷時間則分別是10月27日-11月30日和11月6日-12月初,也比亞馬遜提前很久;只有速賣通稍晚於亞馬遜,11月20日才開始,29日結束,但其在11月8日就提前搶跑了雙11大促,直至11月17日結束。

Temu們圍攻亞馬遜:一場或被低估的錯位競爭插图5

SimilarWeb數據顯示,黑五期間Temu訪問量同比大漲74倍,表現遠強於亞馬遜同比略降1%的訪問量——亞馬遜可能確實被“截胡”了

據一位賣家觀察,只要亞馬遜上的某個低價品賣得好,Temu下月必出同款,價格還能低一半。比如,亞馬遜的一款手機殼賣10美元+,Temu上只需3美元左右,“這誰能頂得住?”

人比利時的留學生李歡也發現,很多想買的東西,在亞馬遜上都難尋最低價,“我現在轉到中國平臺了”。如今,她的日常購物,轉移到京東自營的跨境電商平臺Ochama,有時也用Temu。

中國跨境平臺們對亞馬遜的狙擊,讓仍在增長的亞馬遜賣家,也嗅到了危險。

一位主攻玩具類目的亞馬遜賣家反饋,其網一促銷前30天的總銷量比去年同期翻倍,但瀏覽量卻同比下跌了73%,而其實今年上架的產品數量比去年更多,“感覺今年整體流量不如去年。”

主做時尚首飾類目的亞馬遜賣家劉石也表示,從業多年來,第一次遇到網路星期一的銷量比黑五更差,儘管GMV是增長的,但增幅卻在下滑。

如今,已有不少賣家意識到要佈局多渠道,對抗已發生的或潛在的風險。據Gartner旗下的Capterra調查顯示,2023年有99%的亞馬遜中小賣家,計劃在其他電商平臺開店銷售。 

當然,眼下,來自中國平臺的衝擊波,還不足以動搖亞馬遜的頭部地位。

在近期的幾個關鍵節點上,亞馬遜的銷售數據都在增長。

財報顯示,今年三季度,亞馬遜核心電商業務銷售額同比增7%至約573億美元,增速與去年持平。

今年7月的Prime Day首日銷售額達64億美元,較去年增長5.96%,創下亞馬遜單日銷售最高紀錄。

黑五和網一促銷期間,亞馬遜銷售額也穩坐龍頭。據Insider Intelligence和eMarketer Forecast數據顯示,亞馬遜以創紀錄的1061.8億美元銷售額佔據第一名,但同比增長僅有2.4%。

不過,大盤地位雖然穩固,但區域陣地已有鬆動。

今年以來,亞馬遜多個站點的流量發生過下滑。

GWS調研發現,亞馬遜英國站的每日移動端用戶從1月的930萬降到6月份的830萬,流失超100萬;美國站用戶數則從4月的5400萬日活下降到7月的4600萬日活,短短幾個月流失了近800萬用戶。

Data.ai數據則顯示,從10月份的全球整體用戶數量來看,亞馬遜同比增長僅4%,而Temu和SHEIN加起來猛增至2.6倍。

亞馬遜低估Temu們?

速賣通、Temu等中國跨境平臺的崛起,在於其通過全託管、半托管模式,大幅降低了中國商家出海的門檻,以此釋放了中國供應鏈高性價比的優勢。

目前,速賣通、Temu、Lazada、Shopee和TikTok Shop都已入局——中國平臺的內捲程度,遠甚於亞馬遜。

Temu們圍攻亞馬遜:一場或被低估的錯位競爭插图7

比如,根據第三方機構YipitData的數據,Temu 和SHEIN的用戶重合度僅有5%,商品品類重合度低於30%,Temu希望做全品類平臺,SHEIN則更側重於時尚品類。

儘管如此,雙方既打訴訟戰,又打價格戰。

據《晚點LatePost》報道,SHEIN今年要求部分同款商品的價格不能高於Temu,一旦價格高了,就找供貨價更低的供應商,或平臺為商品提供少量補貼。

不過,眼下,亞馬遜似乎並不願全面參與到單純的低價戰役。

據外媒報道,今年6月亞馬遜宣佈把Temu移除比價系統。該系統可以即時比對亞馬遜與競爭對手的同類產品價格。如果商家在亞馬遜定價過高,亞馬遜可以取消該商家的購買按鈕,或要求該商家與競爭平臺價格一致。

排除Temu,原因大概率在餘,亞馬遜認為Temu上的商品,品質未必可靠,因此,難以作為公允的比價標桿。

在部分亞馬遜賣家眼中,亞馬遜面對Temu等對手有點不作為。

比如前述其給Temu導流的“荒誕”做法,其實也非孤例。對於另一競爭對手SHEIN,亞馬遜也同樣表現出了“格局”——去年7月,SHEIN直接入駐亞馬遜開店,且亞馬遜放任其平臺內店鋪同類產品定價高於SHEIN。

Temu們圍攻亞馬遜:一場或被低估的錯位競爭插图9

再比如,亞馬遜對其他平臺的抄襲現象也無動於衷。

有賣家發現其產品圖片被其他平臺賣家抄襲後,向亞馬遜投訴卻難找門路。

如今,亞馬遜已然成了很多Temu賣家的選品“後花園”——他們通常會在亞馬遜暢銷榜單中尋找產品,再去供應商批發同款,然後以更低售價吸引用戶。

值得一提的是,即便在亞馬遜平臺內部,賣家有時也難以維權。一些賣家表示,自己多次投訴跟賣同款產品的賣家侵權,反而被莫名其妙判定為“品牌濫用”,導致品牌備案被移除。

“這難道不是導致用戶更容易買到偽劣商品嗎?而且還誤傷了老實經營的賣家,要知道幹掉一個無辜的賣家,很可能又給Temu輸送了一大批虧本甩賣的庫存商品”,一位賣家憤憤然。

亞馬遜上述“淡定自若”,或許源於其充分自信。

亞馬遜CEO安迪·賈西在12月6日的公開採訪中表示,競爭對顧客、企業、創新都有好處,其他企業可以通過更少的品類、更低的價格、更久的配送時間取得成功,但他對亞馬遜提供的廣泛選擇、價格以及交付速度,都相當自信。

Temu們圍攻亞馬遜:一場或被低估的錯位競爭插图11

而這種自信,或許在某種程度上也源於其對對手的低估,導致其出招相對溫和,不願直接狙擊,而是曲線救場。

比如,12月下調服裝類目的佣金,似是鼓勵服裝賣家下調產品均價。

比如,8月推出配送費改革,對價格低於10美元的商品推出較低物流費率,同時提供更快的配送時效,也被認為是鼓勵低價商品。

此外,其8月還發布了“產業帶啟航十條”扶持計劃,開始培育中國50個產業帶的商家佈局跨境電商。

上述種種策略,意在提升亞馬遜的市場競爭力,但並不是對Temu們的精準反擊。

據《晚點 LatePost》報道,一位接近亞馬遜的人士表示,Temu上線至今,亞馬遜對於Temu的討論依然是有限的,暫時還沒有推出專門針對Temu的競爭策略。

Temu們捲低價,亞馬遜捲服務

其實,目前亞馬遜與Temu們的競爭,在局部有重疊,但整體上依然是錯位的。

其一,兩者的核心用戶群和購物場景不同。

Temu和拼多多一樣,以下沉市場為切入點,以極致低價為吸引力,這是亞馬遜沒有充分滿足的需求空間。

據36Kr報道,今年Q1 Temu的客單均價為35美元左右,而《連線》雜誌此前的數據顯示,亞馬遜的每單均價為47美元。 

Temu們圍攻亞馬遜:一場或被低估的錯位競爭插图13

兩者的用戶群體有顯著差異。Earnest Analytics數據顯示,Temu更受低收入人群歡迎。而來自Numerator的數據顯示,亞馬遜近一半的客戶屬於中高收入人群。

當然,用戶屬性並非涇渭分明,在美國高通脹背景下,消費降級同樣建成部分中產的選擇,他們也會被Temu們的低價所吸引,但通常限於特定購買場景。

“Temu只適合買一些最最基礎,只要能用就行的小東西,比如雙面膠、馬桶刷等,但對安全、質量有要求的,不會在Temu上買”“都是買小東西,一單不超過20美元,其他怕踩雷”,不少用戶在社交平臺上分享自己的心得。

上述感受,也並非完全基於偏見。當下,靠低價起勢的Temu,其產品質量並不算太穩定。

一位同時在做Temu和亞馬遜的賣家表示,兩平臺上同款產品的質量不可能做到一樣,因為Temu壓價太厲害,會配減重減料減包裝的特供版。據她瞭解,大部分賣家都有Temu專供尺寸和材料。

一位經常在Temu購物的美國用戶赤海告訴《財經故事薈》,他曾經在Temu買過一個自行車前簍子,圖片上看起來很漂亮很大,能放很多菜,但“實際小得多,買過來沒用過”。

而為讓用戶放心購買,Temu配備了“僅退款”功能,這讓不少用戶“買賬”。

赤海透露,其自家車庫裡積攢的僅退款產品,總價已經不止1000美元了,他調侃到,“我是退貨黨,也是羊毛黨,反正是0元購,也不想吐槽質量了”。

不過,很有誠意的僅退款功能,並不能滿足追求品質的用戶。GWS的一份調查表明,消費者對Temu退款等售後服務的滿意度為19%,明顯低於亞馬遜的32%。 

此外,兩平臺在配送層面的能力和體驗也有差異。上述調查顯示,消費者對Temu配送的滿意度僅為30%,低於亞馬遜的52%。

亞馬遜在配送履約上有很強的護城河,其用十幾年時間打造了FBA倉儲和配送系統。

東方財富今年11月發佈的研報顯示,使用亞馬遜FBA倉儲配送體系,美國Prime會員基本可做到2日內送達,非會員2-5天,而這大概是Temu特快時長4-9天的一半,標快6-20天的三四分之一左右。

Temu們圍攻亞馬遜:一場或被低估的錯位競爭插图15

不過,Temu,速賣通等中國玩家,正在試圖“加速”。

有亞馬遜賣家觀察到,Temu在美國的部分訂單配送時效,有時也能達到2天左右。

而據阿裡財報顯示,截止到9月底,速賣通與菜鳥共同推出的“全球5日達”國際快線產品,已覆蓋了全球8個國家和地區。

儘管追平亞馬遜還遙不可及,但目前,Temu已經計劃在美團東部和西部建設海外倉,以改善履約體驗。

上述種種體驗的不同,帶來了用戶的分層和錯位,也導致了兩者轉化率上的差異。

Similarweb的數據表明,截至2023年10月,Temu每月的獨立訪問量達到了4200萬,是去年同期的四倍多,但只有4.5%產生了實際交易。而在2023年10月,亞馬遜的獨立訪問次數為2.68億次,其中56%完成了購買,轉化率是前者的十倍有餘。

總的來說,Temu憑藉極致低價的優勢,與亞馬遜構成了低價商品維度的重疊競爭,但其犧牲了服務和品質的相對體驗,而這些體驗又恰恰是亞馬遜的優勢所在。

其二,兩者適配的賣家也有區別。

其實倆平臺都沒有限制入駐賣家的屬性,但適者生存,差異化的機制會篩選出不同的賣家。

Temu的託管模式為賣家降低了經營門檻的同時,也使賣家失去了運營的主動權,同時平臺“唯價格論”的機制造成,大部分產品傾向於拼低價,賣家溢價空間被壓縮,難以支撐品牌打造。

李歡對此有過切身體驗。她在Temu上選購電飯鍋時,找不到自己熟悉的品牌,最終她圖便宜,選購了一款來自中國的白牌鍋。

亞馬遜則不同,比起Temu的“計劃經濟”,更像一個自由市場,賣家自主運營和競爭,平臺能容納不同的發展訴求,包括流量型、品牌型。

Temu們圍攻亞馬遜:一場或被低估的錯位競爭插图17

亞馬遜全球副總裁、亞馬遜全球開店亞太區執行總裁Cindy Tai在接受採訪時,強化其上述定位,“我們一直在思考根據不同賣家背景和能力,推出不同模式,幫助賣家建立內部的能力。跨境電商帶來的是自主權,希望賣家們有長期主義,建立更長遠、更有韌性的模式。”

這一點,賣家感受最為深刻,一位同時佈局Temu和亞馬遜的賣家表示,亞馬遜的一個產品能“吃很久”,自己至今還在靠兩年前的產品活著,但Temu的產品生命週期很短,上個月還很火爆,下月直接沒單,可能是因為其他賣家上架了價格更低的產品。

不過,相比亞馬遜的穩增長,Temu們的狂飆,對於賣家也有著很大吸引力。

耕耘亞馬遜多年的中國賣家劉石認為,以Temu為代表的全託管模式,大概會誕生一批差異化贏家。而這批贏家與原先的亞馬遜大賣家,特別是品牌賣家,套路和玩法完全不同。

他分析說,因為品牌賣家往往很難放棄對利潤、定價、品牌形象、個人偏好等一系列的慣性“追求”,去All in 全託管模式,去甘心低價廝殺。

正因如此,亞馬遜和Temu基於各自的差異化優勢,適配了不同的群體,從而產生了競爭上的錯位。

不過,往遠一點看,不排除兩者的競爭重合度會越來越高。

參考國內拼多多,其在下沉市場站穩後,便開始上攻五環外,Temu極可能也會複製這一路線——歸根結底,性價比才是全球消費的最大公約數。

中金公司預測,Temu在2023年GMV有望達到180億美元,而後者已把2024年的GMV目標調高了300億美元之上。

對比亞馬遜前三季度1613.59億美元的電商銷售額,Temu大概還差了近10倍,但以Temu們更高的增速,這個差距或許會越來越小。(文中李歡、劉石、赤海為化名)

聯系郵箱:0xniumao@gmail.com